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种子败育型无核葡萄为试材,系统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胚珠败育数量、胚珠直观形态特征、胚珠和果实的体积及重量变化.结果表明,由遗传因素主导的火星无核、康能无核胚珠畸形或败育分别始于花后28d、34d,其外观形态表现为体积偏小、颜色偏淡、呈不对称性发育;胚珠及果实的外观形态指标与胚珠败育进程关系紧密.花后28~34d、34~40d分别是火星无核及康能无核进行胚挽救的适宜取材时期.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3种类型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甘蓝型油菜不同类型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时期与细胞学特征。【方法】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92A、隐性核不育系86A与显性核不育系629A为材料,保持系392B作对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的花药败育过程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86A花粉母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629A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第一分裂后解体、不能完成减数分裂;而392A是否败育,则受温度的影响,在高温下(日均温≥10℃)不产生花粉囊,花药败育,低温条件下则发育正常,雄蕊可育。【结论】86A和 629A同属花粉母细胞败育型,392A属无花粉囊败育型,392A的温度敏感时期是在孢原细胞期前。392A、86A和629A的花药败育与绒毡层发育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无核葡萄胚挽救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无核品种无核白鸡心和有核品种维多利亚为试材,研究葡萄胚珠发育及败育过程中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有核品种果实内可溶性糖、K、Mg含量高于无核品种,而Mn、Fe含量则相反,无核品种的含量高于有核品种。[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无核葡萄胚挽救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离体培养的最优方案,为木纳格葡萄胚挽救育种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花后不同天数的白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为试材,进行离体培养,研究接种时间、基本培养基种类、IBA浓度以及活性炭对胚珠发育率的影响.[结果]白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取样适宜期为DAF35至DAF40,离体培养后,胚珠发育率均可达到50;以上,其中DAF40d为最佳取样时间,胚珠发育率可达到61.07;.在IBA 1.5 mg/L,GA3 0.5 mg/L,蔗糖60 g/L,琼脂5 g/L,活性炭1g/L的Nitsch培养基中,白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发育率最高.[结论]建立了适合白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油松胚珠后期败育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运用解剖学常规的实验方法和一些生化实验手段,连续两年对油松种子(胚珠)在发育后期,中途败育的问题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尽管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实验中发现种子的败育与胚乳内贮存物质的组成及一些生化指标直接相关。因此推测营养物质的减少及代谢活动障碍可能是造成种子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同源四倍体刺槐内源激素与胚珠败育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四倍体刺槐胚珠败育现象及其发生原因,发现花冠展开15 d之后的胚珠发育期间,败育胚珠生长促进类内源激素水平低于正常胚珠,生长抑制类内源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胚珠,表明四倍体刺槐胚珠败育也可能与胚珠内源激素异常有关.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四倍体刺槐种子高度不育现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几种无核葡萄品种的胚珠和胚的败育进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核葡萄胚败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1]。Ledbetter(1989)等曾描述过大孢子体发育及受精和合子胚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但未谈到合子胚的发育和败育问题[2]。张莉等(1991)曾报道过几种无核葡萄胚珠和胚发育的特点[3]。但胚珠败育与胚的败育是否存在相关性和同步性,败育的相关基因是否是同一基因,这些问题尚不清楚。为此,我们以江苏地区近年引进的5个无核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进一步观察其胚珠和胚的发育和败育进程。1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5个:森田尼无核、克瑞森无核、奥迪亚无核、幻想无核和优无核,均为种子败育型无核品种。5个品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石蜡切片对甘蓝型油菜CMS212A和GMS1665A败育过程进行观察,发现CMS212A花药败育发生在孢原细胞时期,没有造孢细胞和花粉囊的分化,其败育机制较为复杂。而1665A花药进入减数分裂时期绒毡层膨大,使营养物质运抵小孢子母细胞过程受阻,使小孢子母细胞因营养缺乏而死亡。同时,胼胝质酶没有适时的降解胼胝质使小孢子细胞无法正常释放,少数释放出的小孢子也因畸形而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粒而解体。后期绒毡层出现液泡化,挤压药室直至其消失,导致完全败育。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特长荚突变体的发现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油821”大田中,发现一株特长荚变异株。经多代鉴定,其长荚特性能稳定遗传,基本上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这一变异株的后代被命名为“鄂油长荚”,最明显的特征是荚长、粒多、粒大,平均荚长达10cm以上,千粒重为5.5g左右,均接近普通油菜品种的2倍。每果粒数也明显增加。鄂油长荚这一优良资源的发现,为甘蓝型油菜高产育种提供了又一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寒富"苹果子房及其败育胚珠为试材,研究不同接种时间、基本培养基种类、不同激素质量浓度和氨基酸组份、培养基相态组成、光照和暗培养对子房离体培养及败育胚珠发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蕾期和子房直径0.3cm(开花后5d)时最适宜胚珠生长的培养基为Nitsch培养基+叶酸5mg/L+IAA 0.5mg/L+6-BA 1mg/L+GA32mg/L,而在开花后10d,适宜败育胚珠生长的培养基为Nitsch培养基+叶酸5mg/L+IAA 1mg/L+6-BA 1mg/L+GA32mg/L,其挽救率最高,达到80%;在"寒富"苹果胚珠败育后期,起主要作用的氨基酸有半胱氨酸和谷氨酸,多种氨基酸培养效果高于任何一种单一氨基酸培养。固液双相培养基对于败育胚珠的培养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相态培养;败育胚珠在连续黑暗条件下培养其发育率高于光暗交替培养,并且经TTC检测发现暗培养下胚珠的生活力显著高于光暗交替。  相似文献   

11.
用硼饥饿(水培)法对25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幼苗期耐低硼能力进行了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系)之间在低硼能力上确定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幼苗存活率、单株叶面积、生物学性状总均值可作为筛选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将黑芥(Brassica nigra )抗病基因引入甘蓝型油菜(B .napus ),通过有性杂交合成甘蓝型油菜与黑芥的三倍体杂种,经基因组加倍获得相应的六倍体,并观察三倍体和六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结果表明:三倍体表现为花粉完全不育,而六倍体雌配子育性得到较好恢复,雄配子育性较低(10%~20%)。三倍体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主要以单价体形式存在,每个细胞平均形成3.8~5.9个二价体,也有极少数三价体出现。六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主要形成二价体,并以较低频率形成单价体和四价体。六倍体减数分裂后期 I 均等分离的细胞仅占65%~85%。落后染色体、非四分孢子等异常减数分裂行为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与候选基因FAD2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对航天诱变的高油酸F2群体进行SSR标记分析,筛选与该高油酸性状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及分析其突变位点。【方法】F2群体母本10L421为黄籽低油酸高亚麻酸自交系,父本10L422为航天诱变的高油酸低亚麻酸的突变株自交系后代。对4条染色体(A05、A01、C05及C01)上的候选基因FAD2上下游100 kb区域设计的148对SSR引物在两亲本、高低油酸混合池及F2群体中进行分析。亲本及群体油酸含量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根据分子标记结果对F2群体油酸含量进行单标记分析。【结果】有36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多态频率为24%。其中10对SSR引物在2个亲本和高油酸、低油酸极端群体间均具有相同的多态性。显著性检验和单标记分析表明,A05和A01上与FAD2共分离的SSR标记在0.01显著水平上与油酸性状相关,单标记分析分别解释表型变异31.1%和29.4%。【结论】A05和A01染色体上的FAD2是控制该突变体材料高油酸性状变异的主效位点,且该高油酸突变体是由于A05和A01上FAD2的双隐性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和鉴定自然突变的油菜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突变体M9抗性基因,阐明抗性产生的分子基础。【方法】通过配置杂交组合研究其遗传规律,应用同源序列法克隆油菜ALS家族基因,采用杂交转育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将抗性基因转育到陆奥-五十铃细胞质雄性不育(MICMS)恢复系中,进行PCR鉴定。【结果】该突变体抗性由1个显性核基因控制。克隆获得BnALS1-BnALS3,核酸序列比对发现,M9抗性是由BnALS1的点突变使蛋白序列的第638位丝氨酸(AGT)残基被天冬酰胺酸(AAT)替代所致,将此抗性基因命名为BnALS1R。抗性基因BnALS1R转育到MICMS恢复系中的PCR检测表明,所有抗除草剂的恢复系都携带有BnALS1R。【结论】突变体M9抗性由1个显性核基因控制,BnALS1第638位丝氨酸突变成天冬酰胺酸是抗性产生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油菜(Brassica napus)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oleosin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E.coli质粒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由878个碱基组成,含一个内含子,编码193个氨基酸。不计附加的18bp凝血酶切割序列,与已报道的序列相比较,核苷酸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9.20%和91.21%。推测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蛋白质具有oleosin的基本结构特点,包含3个结构区域:两性N末端区(anamphipathicN-terminalre鄄gion),中心疏水区(acentralhydrophobicdomain),两性C-末端区(anamphipathicC-terminaldomain)。  相似文献   

16.
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花器官形态及其受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及其野生型宁油10号的花器官形态和柱头受精能力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S-M1雌蕊明显短于雄蕊,6个雄蕊几乎等长,无密腺,但在雄蕊基部有两个月牙形状物;子房扁平,明显短于野生型,且柱头顶端呈叉型;柱头乳突细胞较大但数量较少,粘附花粉能力弱,在开花2~3 d后逐渐干瘪.授粉后,在FS-M1柱头表面观察到萌发的花粉粒,但未观察到花粉粒芽管刺破乳突细胞,形成"膨突"现象,花柱中没有观察到花粉管.切除柱头及部分花柱后再授粉,在FS-M1花柱中观察到伸长的花粉管,授精结角也接近正常.FS-M1雌性不育现象可能与柱头乳突细胞发育畸变和功能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赵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9998-10002
[目的]进一步揭示甘蓝型油菜和诸葛菜属间远缘杂种高世代(F8~F10)材料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和诸葛菜属间杂种高世代群体为材料,对甘蓝型油菜和诸葛菜远缘杂交后代表型偏白菜型油菜变异群体进行形态、细胞学方面的研究。[结果]形态学分析表明,杂种后代叶型、叶色、株型、早花性状偏向白菜型油菜,而二级分枝数、角果长度和千粒重与甘蓝型油菜Oro更为接近;细胞学研究表明,这些杂种高世代材料细胞中已不含诸葛菜染色体,多数植株都为少于38条染色体的亚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种的减数分裂配对结果显示,这些亚倍体后代细胞中丢失的可能是来自C基因组的染色体,随着世代的增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都有向甘蓝型油菜2n=38升高和回归的趋势。[结论]该研究为揭示杂种后代亚倍体中丢失染色体的来源及形态学改变的原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个自交不亲和系1010为共同母本与6个品种杂交,产生6个F_1代.用平均优势率、超亲优势率和对照优势率测定了F_1代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小区产量、主花序长、叶丛期叶长叶宽及主花序角果数的优势较强.讨论了三个优势指数的关系、杂种优势形成的原因及亲子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高温对甘蓝型油菜籽粒后熟相关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GH06、T44、T80为材料,研究高温对后熟甘蓝型油菜的叶绿素、含糖量、总蛋白、含油量和千粒质量相关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