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明忠  陈开端 《福建果树》1994,(1):40-41,65
福建省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何明忠,潘少林福建省连江县农业局陈开端,郑元宗龙眼是重要的亚热带果树,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近年来我省龙眼栽培面积日益扩大,龙眼品种选育及栽培研究进一步开展,但是,龙眼害虫对龙眼产量、品质影响至今未能得到...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是我国适栽龙眼地域最大的省份,除粤北地区外,都有龙眼分布。许多学者认为,我省年均气温21℃等值线,即兴宁、五华及紫金南部、龙门南部、清新南部广宁南部、封开一线以南地区可作龙眼经济栽培区。石硖龙眼是广东省种植面积最大、品质优良、栽培历史悠久的名牌龙眼主栽品种。但过去仅限于在年均温21℃等值线以南地区种植,年均温21℃等值线以北地区却因生态不适而未有经济栽培。为探索我省龙眼栽培北缘地区龙眼栽培的可行性,1996年4月笔者在广东省中北部的龙门县(中部县城年均温20.8℃)王坪镇邬村指导种植石砍龙…  相似文献   

3.
我省龙眼栽培历史悠久,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但是龙眼用种子育苗发芽率低,影响了龙眼发展的步伐。为了总结民间龙眼栽培经验和发挥我省龙眼生产的优势,于1964年对龙眼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试验,探讨提高发芽率的有效方法,为加速培育龙眼苗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龙眼为我省特产果树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以泸县、泸州市分布最多,品质优良,鲜果味甜鲜美,加工制成干果,历来视为珍贵滋补药品,需要量大,现有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供求。  相似文献   

5.
龙眼是我省有名特产,在我省果树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极为重要的拳头果品。但龙眼生产普遍存在单产低,大小年变幅大,甚至隔年结果的现象,影响果农发展龙眼生产的积极性,也影响国家计划商品的调配。近年来,各地不断摸索龙眼高产栽培技术,并且取得显著成效。为改变我省龙眼生产中的单产低、大小年变幅大的局面,现把省园艺学会1983年1  相似文献   

6.
龙眼是我省特产水果,产量占全国龙眼总产的60%以上,在我省三大水果(柑桔、荔枝、龙眼)中,大年年份,其产量和商品均占近一半。为恢复发展我省龙眼生产,充分发挥我省果品生产的潜在优势,提供建设性意见,省园艺学会于1982年由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农学院、省果品公司等有关单位联合组成龙眼考察组,前往我省龙眼重点产区会同各个产区的地、县生产领导、果品供销业务主管部门,共同进行考察工作。从8月5日至9月29日先后到厦门、晋江、莆田、福州、宁德、龙溪6个地区的13个县市,在各产区地、县政府和公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龙眼害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是我省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果树。栽培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居全国首位。龙眼害虫的发生为害对龙眼树生长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对龙眼的产量与质量影响更大,同时也是阻碍龙眼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澄清我省龙眼害虫的种类及其发生为害的情况,以加强开展研究与防治,在以往调查的基础上,1983—84年我们着重深入我省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我省龙眼病虫害发生严重 ,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种类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致使果园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笔者从 1 991年~ 1 999年在全省范围内调查龙眼园害虫发生种类和为害情况时发现 :福建省龙眼园蝽类为害日益严重 ,在局部地区造成龙眼嫩芽、幼叶枯死 ,幼果和果实脱落 ,严重影响了龙眼的品质和产量。现将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供防治和进一步研究参考。1 实验室观察与田间调查在实验室自然条件下观察各虫态变化情况。在田间选择 4个代表品种 :立冬本、苗翘、闽焦、乌龙岭 ,每品种选择 5株 ,调查各种蝽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龙眼是我省的主要水果种类之一,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我省龙眼主要分布于沿海的红壤、赤红壤地带,土壤养分贫瘠,缺乏科学施肥,为此,198年我们在南安进行配方施肥试验,为高产优质龙眼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号为推荐施肥法加滴注微肥,即每株年施...  相似文献   

10.
龙眼为一重要的亚热带果树,对温度反应敏感,喜温忌冻,适宜年平均气温20-22℃、冬季无霜冻地区种植,故在我省主要分布闽南地区。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地均大力发展果树生产,加之全球气候变暖,龙眼在闽东沿海地区、尤其是宁德市开始大面积种植。到1999年,全市龙眼种植面积达2916hm2,其中大多为晚熟龙眼,主要品种有福眼、乌龙岭、立冬本、松风本、水涨等。晚熟龙眼正逐步成为宁德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1999年入冬以来,由于连续遭受强寒流的袭击,给我省各地热带、亚热带果树造成严重影响,对宁德市龙眼也造成较大危害。为进…  相似文献   

11.
龙眼耐寒性与叶片组织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我省龙眼7个主要栽培品种叶片空隙率与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龙眼叶片空隙率与品种耐寒性密切相关,可作为龙眼耐寒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的龙眼生产,在世界上据有独特的地位。福建的龙眼栽培,就面积、产量而言,在我国龙眼生产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品种、质量及栽培技术,名在前列。1978年全国南方水果基地县规划座谈会上确定的全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中,福建占有五个县,即晋江、莆田、泉州、同安和南安。龙眼在我省水果生产中,面积仅次于柑桔、荔枝,而产量却居首位。一、福建龙眼生产概况我国龙眼的栽培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福建龙眼的栽培,有据可查的,也在一千年以上。解放前,我省的龙眼,均是个体少量栽培。多数栽种在房前屋后;较成片者,亦分布于村落附近。至解放时,全省龙眼种植面积约6万亩左右。解放后,随着生产力的解放,龙眼生产  相似文献   

13.
龙眼园亥麦蛾种群变动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园亥麦蛾种群变动初步调查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胡奇勇,陈元洪,占志雄仙游县病虫测报站林仁魁龙眼亥麦蛾(HypitimaLonganaeYongetChen)是我省龙眼的主要害虫之一,为进一步揭示支麦蛾的生态特性,提高种群密度估计精度与控制效果。199...  相似文献   

14.
疏果对石硖龙眼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疏果对石硖龙眼产量、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疏果能明显提高石硖龙眼的单株产量、单果重、固形物含量、果实外观品质以及商品价值 ,容易保持树体健壮 ,实现丰产稳产。因此 ,此项技术措施可以在龙眼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特早熟龙眼品种“八一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同安是我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之一,全县龙眼栽培面积4.5万亩,结果面积2.1万亩,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 1980年我们在进行全县龙眼品种资源普查时,在洪塘乡龙泉村陈正铨园中发现一早熟龙眼品种共7株,树龄均为80年生。据介绍,是早年陈父从自选的一优株上用高空压条繁殖而来,因其成熟期在8月1目前后,故称“八一早”,是我省目前最早熟的龙眼  相似文献   

16.
龙眼气调贮藏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龙眼(又名桂圆)是亚热带、热带的重要栽培果树,桂圆干是我省中外驰名已久的珍贵特产。由于龙眼在8—9月的高温、高湿条件下成熟采收,果实水分多、糖分高,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剧烈,不耐长期运输、贮藏。在室温(28℃左右)条件下,一般约一周左右则全部变质腐烂。因此,龙眼的鲜果销售期和地区受到很大限制,历来大多只能以罐藏和桂圆干远销国内外。为了适应今后内销外贸的需要,提高龙眼的商品价值,扩大鲜果销售期限和地区,进行龙眼的气调贮藏技术研究很有必要。目前,国内外关于龙眼的气调贮藏技术尚无系统深入研究,有关文献资料极少。我们为了探讨龙眼鲜果贮藏期限、贮藏过程果实性状变化,贮藏条件和技术方法,于1980年9月至10月在我院小型冷库进行试验。一、材料与方法供试的龙眼鲜果为本省泉州地区栽培最普遍的“福眼”品种,果大、汁多,糖酸含量较其他优良品种低,风味品质较差,不耐贮藏运输,一般用于焙制桂圆干。我们从泉  相似文献   

17.
仙游县是我省龙眼主产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植龙眼三万多亩,一百多万株。由于嫁接苗木不足,定植的龙眼大部份是实生苗。生产上迫切要求在二、三年内有计划地成片嫁接不同的优良品种,改变目前龙眼生产上存在的品种混杂状况,提早投  相似文献   

18.
龙眼是亚热带常绿果树,无患子科龙眼属,是我省名贵水果之一。根据P.N.Bhadhurig S.Dose(1949年)报道,根尖染包体2n为30条。我所为了选育焦核龙眼品种和探讨龙眼焦核的原因,于1919年开始对龙眼根尖、茎尖、嫩叶体细胞染色体的观察方法进行了研究。我们先后采用了孚尔根染色、醋酸洋红染色和乳酸—丙酸—地衣红等几种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龙眼的座果率、改善品质,我们于2000年5月起进行了荔枝、龙眼保果专用型云大-120的应用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龙眼为我省主要果树之一,其栽培面积仅次于柑桔而产量居六大水果之首。但龙眼生产上普遍存在着单位面积产量低、大小年和隔年结果问题,严重地影响果农发展龙眼生产的积极性。对此,我们在晋江地区科委的支持下,1980年在江南登丰大队,选择了本地主栽的福眼品种,树龄大致为70年生,面积11.32亩,共194株,作为龙眼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