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桑螟的发生与为害地处浙西南低丘红壤上的龙游蚕种场,系我省七十年代中期新创办的生产一代杂交种的专业蚕种场.全场有专用桑园400余亩,年产普通种在10万盒左右.近年来,桑园遭受桑螟的为害时有发生,1992年的中秋期桑螟大暴发,亩虫量达1000多条,严重的桑园首虫量达2500/3000条.全场平均虫叶率达38.5%,其中有200余亩虫叶率达55%,严重地影响中秋期的养蚕制种生产.为确保养 相似文献
3.
2013年秋,调查了桑螟对有机磷农药的耐药性,结果表明,湖州地区桑螟对有机磷农药已经产生了抗性,不同地区抗性存在差异,抗性最强地区为吴兴区湖东蚕桑园,其他依次为南浔区菱湖镇千金镇湖州市农科院和孚镇善琏镇练市镇。但湖州地区桑螟整体对有机磷农药抗性还处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两种增效复配农药对桑螟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控制桑螟对桑园的危害,筛选出2个专门用于防治桑螟的复配药剂配方。在残毒期为5 d的短残毒期配方中,80%敌敌畏、50%辛硫磷、增效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1∶1∶2 000;残毒期为11 d长残毒期配方中40%的灭多威、50%的辛硫磷、增效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1∶1∶2 000。这2种复配农药的实验室及室外桑园小区防治试验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94.4%~96.7%,50 hm2桑园中试的校正防治效果达94.3%~96.1%。2种复配农药对红腹灯蛾、桑毛虫、桑尺蠖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桑螟在我国蚕区均有发生 ,为害多在夏秋时期 ,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 ,虫藏其中 ,咀食叶肉 ,仅留叶脉及上表皮 ,形成灰褐色透明薄膜 ,久之破裂成孔 ,群众称“开天窗”,9~ 1 0月份为害严重致整株桑叶枯黄 ,影响秋蚕饲养。另外桑螟排泄物污染桑叶 ,影响叶质及饲蚕 ,还易导致蚕病发生。桑螟在各地均是后期发生 ,数量多 ,为害严重。常为害桑叶的还有桑蓟马、毛毛虫等 ,可以一起防治。防治方法 :用药剂 50 %乐果乳油或 80 %敌敌畏乳油各 80 0~ 1 0 0 0倍防治 ,农药残留为 4~ 6天。为安全起见 ,可于喷药后 5到 6天 ,采少量叶子试喂 ,确无中毒… 相似文献
6.
7.
8.
桑螟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浸叶法,调查了浙江省五个蚕区的桑螟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抗性和抗性个体频率分布。结果表明浙江省五个蚕区的桑螟抗性水平处于三个级别;长兴桑螟抗性倍数1.3倍,属敏感;湖州市区,嘉兴秀洲,海宁等地桑螟抗性倍数分别是3.3,4.2,4.1倍,属敏感性降低;桐秀苗区抗性倍数为7.6倍,属低水平抗性,针对不同抗性水平,治理策略是:在敏感和敏感性降低地区可继续推广使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但每年使用次数不能超过两次,每次用药量应严格控制。全年桑园治虫安排时,应选择不同类型农药轮用或混用,延缓桑螟抗性发展。低水平抗性地区应暂时停止该药使用。促使抗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10.
桑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螟在江苏省江阴地区一般一年发生5代,作者通过室内饲养与大田观察,调查了桑螟各代的经过与年生活史,统计计算了桑螟卵期、幼虫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调查了桑螟的越冬规律与繁殖特性,在研究桑螟全年消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桑螟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桑螟是秋季桑园重要害虫之一,分布于全国各蚕区,华东地区晚秋蚕期桑叶受害最重。江苏省射阳县蚕桑技术部门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对桑螟防治的技术较为成熟。通过有效防控,促进了秋蚕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嘉兴、湖州等市的桑螟为害日益严重,在防治上因三龄后卷叶为害,用目前蚕期常用农药防治效果较差。为此,我们根据生产实际,根据该虫卷叶为害特点,选用渗透性较强的药剂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两年来试验情况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1.供试农药品种:50%杀螟松乳剂(宁波农药厂),50%稻丰散乳剂(嘉兴农药厂),50%甲胺磷乳剂(菱湖农药厂),60%双效磷乳剂(湖北蕲春农药厂),80%敌敌畏乳剂(兰溪农药厂),50%辛硫磷乳剂(江苏连云港第二农药厂)。 相似文献
13.
桑螟发生规律及规范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桑螟、俗名青虫、油虫、卷叶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桑螟是我市秋季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取食桑叶叶肉组织,仅留一层白色表皮,为害严重时,整株桑树叶肉食尽,导致桑叶减产.1990年9月第5代桑螟在我市大暴发,局部田块亩虫量达10万头以上,造成秋叶大减产,千余张秋蚕因无叶而倒蚕,损失惨重.为此我市从1990年至今,一直重点调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对桑螟(Diaphania pyloalis)的防治效果,分别在室内与田间进行了螟黄赤眼蜂寄生试验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试验螟黄赤眼蜂对桑螟卵的寄生率为91.67%,螟黄赤眼蜂羽化出蜂率为100%;田间试验在每次桑螟成虫羽化高峰期第2~3天后投放螟黄赤眼蜂卵卡,以每667 m2每次投放10 000粒螟黄赤眼蜂卵的生物防控效果最优,投放4次后桑螟虫口减退率可达到100%,防治效果显著。由此可见,将螟黄赤眼蜂用于桑螟生物防治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若干因子对桑螟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室外调查,不同的药剂,不同的浓度,不同的虫态,同一虫态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桑螟防治效果的影响不一样,药剂中以辛硫磷,桑虫清,乐桑,灭多威防治效果较好,虫态中以蛹期抗药性较差,在幼虫阶段以一到二龄抗药性较差。施药浓度以1000倍防治效果较好,施药方式以施药于桑叶背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正> 1985年秋期溧阳丘陵地区25个乡镇桑螟严重为害,为了进行有效的预防,我们在1986年作了桑螟世代、发生期调查,进行了全年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情况整理如下。一、桑螟发生期调查收集越冬幼虫,置室内自然状态下观察越冬代螟蛾羽化盛期;用绿纱网封罩桑树,将越冬代羽化盛期的桑螟蛾放入其中,进行生活史调查。通过观察,越冬代桑螟蛾羽化盛期为5月21日(表1),从农户反映情况看,羽化盛期 相似文献
18.
桑螟是福建省桑园发生危害较严重的害虫之一 ,近年来已成为福州地区桑园的主要害虫。危害严重时泱及整片桑园 ,不仅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且害虫的微孢子病原与家蚕交叉传染更是严重影响了蚕作的稳定。本文采取田间观察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了桑螟的发生规律 ,并建立了综合防治措施。1 习性与发生特点1 1 研究方法1 1 1 单头饲养 :将采集幼虫或初孵幼虫置于二重皿内自然温度下饲养。皿底铺吸湿纸数层 ,滴水适量 ,以保鲜桑叶。每日给予新鲜桑叶 ,并清除粪便残叶。 4~ 6次 /d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结茧后停止给桑 ,继续保护在…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建立准确的桑螟对农药抗性数据,从没有农药污染的乌兹别克斯坦蚕区,采集桑螟作为试验材料,运用浸叶法测定了该品系桑螟对灭多威、毒死蜱、虫螨腈、残杀威等4种农药抗性状况,通过与国内不同地区桑螟的耐药性比较,初步建立了桑螟对测试农药的4条敏感基线,分别是:桑螟对灭多威敏感基线为:y=7.127 041+2.363 88x。桑螟对毒死蜱敏感基线为:y=8.393 436+3.534 803x。桑螟对虫螨腈敏感基线为:y=4.345 397+1.678 993x。桑螟对残杀威敏感基线为:y=7.367 161+2.532 144x。为今后的抗性监测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