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天津农林科技》2006,(5):46-46
中国农科院是国家级农业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全院拥有39个研究所(中心),1个研究生院和1个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于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目前在校研究生1000多人,有两院院士11人,研究员344人,硕士授权专业54个,博士授权专业40个,涉及农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4个门类,16个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林科技》2006,(6):F0002-F0002
中国农科院是国家级农业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全院拥有59个研究所(中心),1个研究生院和1个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于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目前在校研究生1000多人,有两院院士11人,研究员544人,硕士授权专业54个,博士授权专业40个,涉及农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4个门类,16个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林科技》2007,(1):F0002-F0002
中国农科院是国家级农业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全院拥有39个研究所(中心),1个研究生院和1个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于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目前在校研究生1000多人,有两院院士11人,研究员344人,硕士授权专业54个,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林科技》2007,(3):46-46
中国农科院是国家级农业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全院拥有39个研究所(中心),1个研究生院和1个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于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目前在校研究生1000多人,有两院院士11人,研究员344人,硕士授权专业54个,博士授权专业40个,涉及农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4个门类,16个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林科技》2007,(2):F0002-F0002
中国农科院是国家级农业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全院拥有39个研究所(中心),1个研究生院和1个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于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目前在校研究生1000多人,有两院院士11人,研究员344人,硕士授权专业54个,博士授权专业40个,涉及农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4个门类,16个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林科技》2006,(3):46-46
中国农科院是国家级农业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全院拥有39个研究所(中心),1个研究生院和1个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于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7.
《农家顾问》2009,(5):56-56
为了加快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人才强省”战略,加速高层次人才培养,湖北省农科院和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签订了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并在湖北省农科院设立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教学基地,于2009年开始招生。主要招收农业推广硕士和兽医硕士,其中农业推广硕士的主要招生领域为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资源利用、作物、园艺、草业、植物保护、养殖、农业信息化、食品加工与安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5):127-127
2009年6月22日上午,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分院即2009级推广硕士班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学典礼,来自黑龙江省各县、市的51名被中国农科院录取的研究生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涯。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省农科院党组书记、院长韩贵清.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刘荣乐出席了开学典礼并讲话。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志、肖志敏、刘德、刘娣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学典SLEh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人事处处长李广爱主持。  相似文献   

9.
《西藏农业科技》2005,27(2):F002-F002
杨庆寿,男,汉族,1965年1月出生,甘肃武威人,中共共产党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1985年在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就读英语,同年7月份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人才强省”战略,加速高层次人才培养,湖北省农科院和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签订了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并在湖北省农科院设立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教学基地。于2009年开始招生。主要招收农业推广硕士和兽医硕士。其中农业推广硕士的主要招生领域为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资源利用、作物、园艺、草业、植物保护、养殖、农业信息化、食品加工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人才强省”战略,加速高层次人才培养,湖北省农科院和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签订了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并在湖北省农科院设立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教学基地,于2009年开始招生。主要招收农业推广硕士和兽医硕士,其中农业推广硕士的主要招生领域为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资源利用、作物、园艺、草业、植物保护、养殖、农业信息化、食品加工与安全。  相似文献   

12.
《青海农林科技》2013,(4):I0001-I0001
杨永智,男,1968年出生于青海省贵德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1991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在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获得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7月~2009年7月赴新西兰梅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作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13.
《云南农业科技》2007,(3):63-64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国家级农业综合研究机构,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任务。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第一批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专业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54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1名。  相似文献   

14.
学者风采     
《农业科技管理》2014,(1):F0002-F0002,F0003
章力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研究生院原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比利时国立让布鲁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1988年起,先后任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副研究员;科研部交流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国际合作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1994年起,先后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谈农业外文期刊管理工作张红(中国农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北京100081)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农业专业图书馆,以其馆藏丰富、藏书质量高而成为全国农业文献中心。尤其是期刊的馆藏数量较多,据统计,仅农业科学类、农业经济类和与农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4月9~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七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家洋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研究生教育事业新发展"的主题报告。李家洋在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紧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  相似文献   

17.
农科院校研究生英语入学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学对比分析法,对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10级和11级研究生英语入学水平测试的数据和相关因素的分析,发现农科研究生整体英语入学水平较弱,个体水平差异较大;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整体水平无显著差异。提出重视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模块教学、以专业学习带动英语学习等建议,以期推动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河北农业》2006,(6):4-7
我国自实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以来,截至2005年11月1日,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已对698个农业植物新品种授予了新品种权。本刊2004年第6、7、8、12期连载了503个授权新品种,现将2005年公布的195个授权新品种登录如下(见下表),向我省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特别是种子管理、生产、经营人员提供授权保护新品种信息。  相似文献   

19.
孔 建 (KongJian) ,1 95 6年生 ,安徽省合肥市人。 1 982年元月河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毕业 ,1 983年考入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生物防治专业 ,1 986年 8月硕士研究生毕业 ,分配到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从事科研工作至今。现为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先后参与或主持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中生菌素的研究及应用技术的拓展 ;苹果园病虫害生物防治体系研究 ;省攻关项目枯草芽孢杆菌B - 90 3菌株及其产业化研究等课题。同时亦注重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等开发项目的研究 ,并曾主持这…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12月,其前身小麦研究所是我国成立较早的从事小麦育种、栽培、生理、化学调控,品种利用、品种资源和品质加工等多方面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国家小麦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2000年),“河南省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2006年)建在该单位。是“八五”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实力百强科研(院)所,在中国农科院程业信息中心“十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中居第39位。中心现有职工60名,其中高级科研人员21人,博士6人(含在读博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