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中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烘青成茶为材料,采用不同粉碎细度(不粉碎、0.9mm、0.4mm)、不同浸提水温(80℃、90℃、100℃)和不同浸提时间(30mm、45mm、60mm)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茶叶游离氨基酸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浸提方案是:成品茶样经粉碎过40目(0.45mm)筛,称取样品3g茶样用400ml沸蒸馏水冲泡,置于100℃恒温水浴锅中浸提30min后抽滤定容至500ml,而后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其含量。该方法定量准确,不仅适用于常规水溶性成分测定,而且适合于游离氨基酸组份分析。 相似文献
2.
3.
4.
5.
将50只KM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谷氨酰胺组及L-茶氨酸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喂28 d,探究L-茶氨酸对小鼠肠道形态结构及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小鼠肠道绒毛高度随L-茶氨酸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各剂量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中、高剂量组的空肠绒毛高度及其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达显著水平(P<0.05),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及中、高剂量组的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碱性磷酸酶、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L-茶氨酸对不同肠道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随剂量的增大而升高,其中,十二指肠中的各茶氨酸剂量组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和大部分非必需氨基酸显著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空肠中的低剂量组的必需氨基酸Thr、Lys、Ile及中、高剂量组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且中、高剂量组中除Cit外的其他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回肠中的低、中、高剂量组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及大部分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且中、高剂量组中除GABA外的其他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果表明,L-茶氨酸可通过增加肠道绒毛高度、提高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来改善小鼠肠道形态结构,同时可促进十二指肠、空肠对氨基酸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Gabaron茶加工过程中茶鲜叶在无氧条件下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茶鲜叶在常规条件下游离氨酸总量为2.5%,其中除含有一般的蛋白质氨基酸外,还含有茶叶特征氨基酸The以及微量的Gaba等。游离氨基酸中含量较高的为Glu、Pro、Asp、Am、His,较低的是Thr、Set和Gly。离体茶鲜叶经3h无氧处理后,游离氨基酸总量达3.4%。其中Pro、Gaba、Gly、Sex、Ala、Val、Thr等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Pro和Gaba是上升幅度最大的两种氨基酸,分别为正常条件下的3倍和15倍。无氧条件下Glu和Asp含量下降,降幅分别为45%、36%。其余游离氨基酸基本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7.
8.
茶叶氨基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氨基酸是构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茶叶中氨基酸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氨基酸的分析手段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就学者们对其方法的研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萎凋是影响白茶、红茶和乌龙茶风味品质的重要工序.本文选用10份茶树品种春茶新梢的一芽二、三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为供试材料,在控温控湿(20~22℃、RH 35%~45%)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萎凋程度茶鲜叶的游离氨基酸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试茶样可按嫩度划分为两个类群,且在萎凋过程中均有按鲜叶减重率(0%、15%、30%、45%、60%)区分倾向,而使之区分的游离氨基酸特征组分主要有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随着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的加重,尤其是在减重率30%以后,一芽二、三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茶样在二维空间的分布渐趋离散,即不同品种茶样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模式愈加多样.茶鲜叶各游离氨基酸在萎凋过程中的组分变化差异明显,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茶氨酸含量逐渐减少.该研究结果可为基于萎凋工艺的茶叶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了一种检测绿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绿茶样品用水提取,经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和阳离子交换/反相吸附复合固相萃取柱净化,与三氟乙酸酐和七氟丁醇进行衍生化反应后,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该方法草甘膦定量限为0.05 mg·kg-1,在2~100 ng·m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2=0.999 3),氨甲基膦酸的定量限为0.02 mg·kg-1,在1~100 ng·m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2=0.999 2)。绿茶样品草甘膦添加浓度为0.25 mg·kg-1和0.50 mg·kg-1时,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8%和93.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93%和6.74%,氨甲基膦酸添加浓度为0.10 mg·kg-1和0.20 mg·kg-1时,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8%和95.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5%和5.16%。该方法净化效果好,杂质干扰小,回收率高,可满足绿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的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了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茗科1号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8.43 mg/g,金牡丹工夫红茶为37.20 mg/g。含量较高的氨基酸组分为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其中茗科1号工夫红茶茶氨酸比例为(73.02±3.63)%,金牡丹工夫红茶茶氨酸比例为(66.82±7.94)%。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组分含量总体差异较小,与铁观音工夫红茶均有较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可以作为金牡丹工夫红茶区分茗科1号、铁观音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特征组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及酪氨酸可以作为茗科1号工夫红茶区分金牡丹、铁观音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特征组分。 相似文献
16.
17.
茶叶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绿毛茶为原料进行腌制,分别对其安全性指标--亚硝酸盐含量,营养风味指标--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动态研究,结果发现:在3个月的腌制期间,亚硝酸盐与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含量变化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呈两度下降两度上升的总体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呈三度上升三度下降的总体上升趋势.茶叶腌制后,并没有呈现一般果蔬类制品在腌制前期,亚硝酸盐含量快速上升的现象,却呈现亚硝酸盐含量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且远低于蔬菜<4 mg/g,酱腌菜<20 mg/g的国家安全控制标准.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果蔬腌制品一样呈现总体上扬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同时测定茶叶中氟虫腈、溴螨酯和哒螨灵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样品经水浸润,乙腈匀浆提取,盐析,石墨化炭黑/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甲苯(3:1,V/V)洗脱,浓缩定容后检测。目标化合物经HP-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于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氟虫腈在0.01-1.0 mg/L,溴螨酯和哒螨灵在0.02-2.0 m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91 0;在高、中、低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3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0.8 %-111.2 %,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1.9 %-10.9 %,方法的定量限(LOQ)氟虫腈为0.005 mg/kg,溴螨酯和哒螨灵为0.01 mg/kg。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茶叶中氟虫腈、溴螨酯和哒螨灵3种农药残留量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