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止,由省植保植检站主持,组织了全省19个单位共同协作攻关,开展了对稻瘿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显著进展,现总结如下。1发生规律研究进展1.1寄生与分布寄主:稻瘿蚁的取食寄主有水稻、普通野生稻、游草等;越冬寄主有游草、野生稻、再生稻,落谷苗等。宁都、瑞金等县发现白茅、地毯草也能抽出葱管。分布:赣南90%的乡(镇)均有分布,其中宁都、瑞金、会昌、安远、寻乌、全南、定南、信丰。大余、崇义等县发生为害较重,分布较广;赣州市、南康、上犹等县发生为害较轻,分布较少。1994年扩展到抚州地…  相似文献   

2.
自 1993年起,稻瘿蚊在郴州市迅速加重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此,从 1994年起,本市组织了稻瘿蚊综合治理技术攻关小组,经过连续 4 a试验研究,配套组装了稻瘿蚊综合治理技术。在 1997~ 2000年的示范推广中,有效地控制了稻瘿蚊在本市的发生为害。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 1农业防治压基数,铲草避虫拔“标葱”   1)铲除寄主 (游草 )。在每年谷雨节前夕,组织发动稻瘿蚊发生区的农户,彻底铲除稻田附近沟渠、田埂、田埂边的游草,压低稻瘿蚊虫源。   2)栽培避虫。采用农艺措施避开稻瘿蚊的产卵高峰期与水稻苗期和分蘖期相吻…  相似文献   

3.
简易稻瘿蚊发生期预测法──拔葱管法蔡成敢(福建大田县病虫测报站,366100)常规预测稻瘿蚊发生期是采用查幼虫、蛹的发育进度法,但受测报人员技术力量限制,一般乡、村测报员、广大农民不易掌握。若用拔葱管预测稻瘿蚊发生期简便易行,值得推广。1拔葱管预测法...  相似文献   

4.
稻瘿蚊综合防治新技术与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80年代后,稻瘿蚊发生危害明显回升,损失相当严重。以大田试验示范为主,系统研究了新耕作条件下稻瘿蚊综合防治,首次总结提出“喷药除草、压低虫源、抓住晚秧、做好测报、挑治本田”的综合防治新技术体系。室内外试验和大田示范表明,应用草甘膦杀死越冬寄主游草,可显著减少虫源基数;灭线磷(商品名益舒宝)、氯唑磷(商品名米乐尔)是防治稻瘿蚊的高效药剂,抗蚊青占品种高抗稻瘿蚊。此外,合理利用杀虫植物、性引诱剂和天敌等亦是防治稻瘿蚊的重要措施。在面积达12.46万hm^2的示范推广实践中,本田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稻瘿蚊的综合治理研究稻瘿蚊在南方一般年发生6~8代,广东南部及海南岛年发生9~11代。中稻、晚稻秧田和本田均可受害。在防治措施上,应铲除寄主(游草),压低虫源;改“稻一稻”耕作制为“烟一稻一菜”、“稻一豆(薯)一菜”制,改单季中稻、单季晚稻为“早中稻...  相似文献   

6.
乔旭 《中国生物防治》2011,27(2):280-283
广肩小蜂Eurytoma sp.是花椒波瘿蚊Asphondylia zanthoxyli bu & Zheng的重要寄生天敌.广肩小蜂1年发生3代,以蛹在花椒波瘿蚊为害形成的虫瘿内越冬.第2年花椒发芽后在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代成虫6月上旬羽化;第2代成虫8月上旬羽化.成虫产卵于花椒波瘿蚊幼虫为害后形成的虫瘿内;孵化后外寄生于花椒波瘿蚊幼虫,将寄主幼虫吃光后化蛹.越冬代寄生率达48.39%,第2年花椒发芽前剪除虫瘿枝可有效保护广肩小蜂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7.
兴国县发现稻瘿蚊新寄主稻瘿蚊Pachdiplosisoryzae是近年来水稻生产上出现的一种具毁灭性的新害虫。据以往报道稻瘿蚊在稻田附近的游草中越冬。但经1982年冬至1983年春对稻瘿蚊重发区对游草进行多点调查,均未发现此虫,而1984年5月,在瑶...  相似文献   

8.
稻瘿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瘿蚊在我省历史上属间歇性、区域性发生的害虫。我县40年代曾几度猖獗,自1975年再次暴发以来,呈间歇成灾。为控制稻瘿蚊的猖獗危害,我站参加由省植保站主持的“福建省稻瘿蚊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课题协作。现就我站参与协作的综合治理技术实施结果整理于后。1材料与方法1.1田边杂草防除适期观察根据稻梁蚊越冬寄主、越冬场所及冬后虫量调查资料,分析稻展蚊冬后成虫羽化与天敌羽化时间差的关系,选择护益挂害最适的杂草防除时间。1.2化防策略对水稻经济产量影响在稻瘦蚊主害代对双晚分别设立秧田化防、本田不实行化防;秧田…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取准确数据,预测稻瘿蚊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期,指导农户及时防治,笔者对稻瘿蚊测报的田间调查方法及技术进行了多年的探讨,现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1系统调查151越冬代田间调查技术15151冬前调查。晚稻收割后,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最好是选择稻瘿蚊作为越冬场所的田块调查1  相似文献   

10.
中原地区梨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启昌  崔改泵 《植物保护》2010,36(5):154-156
梨瘿蚊在河南1年发生3~4代。翌年3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4-6月为发生为害盛期。平均枝梢被害率,第1代为22.10%,第2代为58.91%。在做好树上化学防治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地面防治。龟纹瓢虫、草蛉、小花蝽等对第3代梨瘿蚊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柽柳柽瘿蚊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在新疆柽柳上造成虫瘿的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土库曼柽瘿蚊和害柽瘿蚊。对4种柽瘿蚊分布、寄主植物、生活史、行为及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4种瘿蚊造成柽柳枝条形成性状各异的虫瘿,多一室一虫。齿腿柽瘿蚊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年4代,毛尾柽瘿蚊在新疆阜康一年1代,均以老熟幼虫在虫瘿中越冬;在室内养虫盒和罩笼中,齿腿柽瘿蚊平均产卵42粒,害柽瘿蚊平均产卵56粒,卵多单产。寄生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的寄生蜂均分别有姬小蜂科和金小蜂科各1种。寄生蜂对齿腿柽瘿蚊越冬代的寄生率为38.5%,第1代蛹末期为58.0%,第2代蛹末期为91.3%,第3代蛹末期为3.6%;对毛尾柽瘿蚊蛹期寄生率为58.8%。接种卵试验表明,齿腿柽瘿蚊可以在采自美国的盆栽多枝柽柳上成功地取食、造成虫瘿,但不能在盆栽杨树和柳树上取食、存活。  相似文献   

12.
何建群  王程 《植物医生》2010,23(2):17-18
通过对宾川县种植的早熟、中熟、晚熟葡萄品种调查,品种间受瘿蚊的为害程度有差异,晚熟品种发生重,中熟品种发生较轻,早熟品种基本没有发生。调查发现,葡萄瘿蚊只为害果粒。描述葡萄瘿蚊为害特点,成虫、幼虫、蛹的形态特征,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及生活习性,提出摘除被害果穗集中处理、成虫发生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三唑磷乳油防治稻瘿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三唑磷乳油防治稻瘿蚊试验李国刚王毓浔阳文军盛运成(桂林地区植保站桂林541001)(灵川县病虫测报站541200)稻瘿蚊是晚稻的灾害性害虫,化学防治仍为目前对付该虫的重要方法。为寻找防治稻瘿高效安全低毒新农药,我们引进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稻...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甲基异柳磷防治桑瘿蚊倪井波,谢同建,杨宏,万成功,朱中奎(江苏涟水县茧丝绸总公司,223400)(涟水县朱码政府)孙井文,王中元(涟水县蚕茧总站五港分站)桑瘿蚊是以幼虫吸汁危害桑芽,老熟后入土化蛹的一种害虫。在我县一年发生6代,发生周期短,繁殖速...  相似文献   

15.
为绿色安全防控枸杞红瘿蚊Jaapiella sp.,于2016—2018年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新堡镇宋营村枸杞种植基地枸杞上采集枸杞红瘿蚊,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室内观察,并对其年生活史及年发生规律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枸杞红瘿蚊成虫羽化高度集中,羽化后的雌成虫不需要补充营养,便可立即求偶、交尾和产卵,孵化后幼虫取食子房,致使花蕾畸形膨大形成虫瘿,幼虫老熟后脱离虫瘿并弹跳入土结茧化蛹。成虫寿命极短,已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41.8 h和38.3 h;未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8.5 h和16.6 h。枸杞红瘿蚊每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地表土层中越冬,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其为害期,其中第1代、第2代和第6代幼虫为害严重。枸杞红瘿蚊成虫发生高峰期有2个,分别为4—6月和9月。从4月枸杞红瘿蚊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开始,其成虫数量不断增长,4月和5月成虫数量分别为121头和167头,6月达到第1个高峰,为282头,随着枸杞秋枝萌发,9月枸杞红瘿蚊成虫数量又明显增多,达到第2个高峰,为117头。2017年4—10月从田间共收集788头成虫,雌成虫数量为420头,略高于雄成虫数量,雌雄比介于1.11~1.19之间。  相似文献   

16.
桔实雷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卜林祥  王炳珠 《植物检疫》1997,11(5):290-292
桔实雷瘿蚊的发生与防治卜木祥1黄洪泉1王炳珠2刘南欣3(1梅县植物检疫站5140312梅县病虫测报站3广东省昆虫所)桔实雷瘿蚊PeselieuacierifrugisJiang是广东省沙田柚果上新发现的危险性害虫。成虫产卵于柚果表皮,幼虫孵化后蛀食白...  相似文献   

17.
柚实雷瘿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实验表明,在湖南,柚实雷瘿蚊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开始进入土中或未腐烂的柚(桔)果内越冬,翌年4月底至5月中下旬当气温回升至20℃以上时开始化蛹。越冬幼虫历期150天以上,且越冬幼虫存活率低,90%以上不能化蛹羽化。以幼虫蛀食柚桔果实,全年有3次较为明显的危害高峰期。柚实雷瘿蚊的控防,主要采取冬季清园;土表撒施毒土;消灭虫源;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摘拾虫果集中处理;树冠喷药防虫;套袋保果及袋中置放敌敌畏等熏蒸剂灭害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是我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发生严重,均达中等程度以上.为了尽早模清其发生发展规律,为测报及防治服务,笔者在药剂防治试验及秧田期至本田期追踪调查中,发现使用刀片纵剖秧苗生长点调查稻瘿蚊发生情况,确是一个结果更为可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一、材料和方法(一)调查方法1、先于晚稻秧田期,秧龄15——20天,在21块秧田采用平行跳跃小样方多点取样法取样150苗左右,用刀片纵剖秧苗生长点,再用20倍的手持放大镜检查生长点部位的稿瘿蚊幼虫的侵入情况;即得侵入率.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防控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的发生危害,于2017-2018年在湖南省11个县(市)定点系统调查稻秆潜蝇的寄主、田间发育进度、发生世代数及产卵选择性,并进行3种常用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 表明,稻秆潜蝇的夏寄主有水稻、游草和稗,越冬寄主有看麦娘和冬小麦.在湖南省1年发生5代,即早稻上发生完整的...  相似文献   

20.
修剪芒果树对芒果壮铗普瘿蚊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果壮铗普瘿蚊(Procontarinia robusta)是一种新暴发,严重危害厦门市行道芒果树的虫害。由于它以老熟幼虫、蛹大量在秋、冬梢上越冬,在第2年4、5月开始新的为害,而此时刚好是厦门芒果树大量抽梢,形成新叶的时候,正是因为这种关系,造成芒果壮铗普瘿蚊在厦门肆虐成灾。试验表明,通过冬季修剪,降低越冬的虫口,大大减小芒果壮铗普瘿蚊在第2年的为害程度;芒果壮铗普瘿蚊主要对芒果树的嫩叶造成危害,对叶龄为1个月的叶片也能继续为害;修剪改变了芒果树的物候,促进提前抽梢,形成大量叶片,到虫口高峰期时,叶片成熟,减轻受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