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虎 《甘肃农业》2004,(4):22-22
河西地区在甘肃农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概述渭源县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该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渭源县大沟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计合理的整体方案;兴修梯田、陡坡还草,减少坡耕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合理配置,形成完善的防治体系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林业资源大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一直是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不仅可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还可以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可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十分必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渭源县干旱少雨、地形破碎、土地瘠薄、资源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以及粮食"三料"缺乏,是长期制约当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梯田因其所具有的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地力、从时空上合理调控雨水资源的独特功能,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基础配置作用,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6.
庄浪县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梯田是治理耕地水土流失的措施之一,可减少水土流失、蓄水保土、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控制面源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本文阐述了渭源县北部旱作区梯田建设基本概况和建设历程,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生态环境问题的全面了解,用系统论的方法对经济与环境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辨证分析,对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优化问题做以初步探讨,并提出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用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用水的概念给出了表述,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作了阐述,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具体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共和盆地是我国荒漠带南部分支的终端,也是黄河上游最严重的沙漠地区,占黄河源头面积区的10.5%,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保护"母亲河"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具有特殊的作用。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保护森林植被、建设绿色文明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加强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加快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襄樊市位于鄂西北的汉江中游,版土面积19 757km~2。卫星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资料显示,2002年我市土壤侵蚀总面积为7 266.05km~2,占版图总面积的36.8%,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之一。2000年被省人民政府划定为全省重点监督区。其中又以南漳、谷城、保康、老河口四个县市为重,土壤侵蚀面积平均达到45%以上;谷城和保康县最为严重,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达到了54%。全市土壤流失主要类型为水力侵蚀,人为因素又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用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用水的概念给出了表述,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作了阐述,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具体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渭源县总土地面积2065km^2,水土流失面积1718.30km^2。截止2008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4.30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了66%。多年的水土治理与开发,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上游,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森林植被稀少,从而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日趋严重,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物种生存条件恶化,这不仅给该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而且严重影响到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给青海的生态要省带来了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青海省应从本省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把大搞造林种草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来抓。  相似文献   

17.
甘谷县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的实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在甘谷县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地区-王东沟小流域,根据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塬、坡、沟综合治理,林草覆盖率达45,建成塬面农田防护林体系(占5)、沟坡经济林体系(占15)、沟谷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占20),草类占5,林草配比合理.塬面以方田林网、道路网络和涝池群构成排蓄体系,基本作到水不下塬;平整沟坡土地、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坡面径流,使水不带沙;沟谷用柳谷坊群分段拦蓄,作到泥不出沟.完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历史上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粮、果、工副三元产业结构阶段,有25的农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思辨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反思。文中着重阐释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改革之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生的技术和制度选择的失误和低效率;改革以来政府行为对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同志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的模糊认识,认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国家,其生态目标选择的价值论基础也迥然不同,穷国的经济学家和农学家们不宜在涌动的“绿色思潮”面前,氢本国农业发展的环  相似文献   

20.
定西从实际出发 ,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改善了生态环境 ,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于 1998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水保立县”战略。在定西“水保立县”战略的带动下 ,全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0 570 .5k ,治理程度达 6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