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1989年6月至1991年7月,对16例嵌顿包茎手法复位失败后改用皮钳法复位全部成功。方法如下:操作方法:会阴部常规消毒铺孔巾,阴茎根部阻滞麻醉,先用消毒针头穿刺水肿包皮,外加纱布剂压,使淋巴液流出,减轻水肿。于6点和12点钟包皮狭窄环处各上一把皮错,分别向前李开,明茎头徐少许消毒石情油,用双手拇指将阴茎头向内缓慢推人即可复位。体会:嵌顿包茎应及时复位,否则,包茎嵌顿因阴茎血液淋巴回流障碍时间越长,水肿瘀血越重,甚至温烂、感染、坏死,常造成手法复位失败、加重损伤。手法复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包皮四严重狭窄…  相似文献   

2.
正某些创伤和感染等易引起公犬生殖器官疾病。本文就睾丸炎、附睾炎、龟头-包皮炎和嵌顿包茎的病因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室等多手段进行诊断检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有效进行预防。1睾丸炎与附睾炎1.1病因创伤、感染或睾丸扭转均可引起睾丸或附睾的急性炎症。临床可见睾丸、附睾和(或)阴囊肿胀、疼痛。阴囊皮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生儿嵌顿疝并发睾丸及肠管坏死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6年 6月~ 2 0 0 2年 1 2月我院收治的 2 8例新生儿嵌顿疝 (男 2 8例 ,右侧 2 2例 ,左侧 6例 ,年龄 1 0~ 30 d,平均 2 1 .4d)的临床资料。结果 :2 8例中肠管及睾丸均坏死 1 8例 ,嵌顿时间(2 0 .4± 0 .5) h;仅睾丸坏死 8例 ,嵌顿时间 (1 2 .8± 0 .4) h;肠管血运好无肠管及睾丸坏死 1 0例 ,嵌顿时间 (8.1± 0 .3) h。 2 8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 2 6例痊愈出院 ,2例死亡。结论 :新生儿嵌顿疝并发睾丸及肠管坏死的发生率高 ,出现时间早 ,应尽早诊断 ,早期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4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10例行手法还纳择期手术,其余38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腹股沟嵌顿疝的发生有其年龄特点,应防止误诊、漏诊;手术方法因人而定,关键是尽早处理以防肠坏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MPCNL治疗33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其中5例术后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果:MPCNL术后3d结石清除率为84.8%(28/33),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33/33)。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有很高的清除率,联合体外冲击碎石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切口的Ⅰ期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普外科采用经腹直肌切口的Ⅰ期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28例。结果本组28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40-96 min,平均50 min。术后住院时间6-8 d,平均6.6 d。术后无切口感染、皮下血肿、阴囊积液、异物感等并发症。随防3个月至1 a,无复发病例。结论经腹直肌切口的Ⅰ期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有症状,如异常出血、下腹痛、白带异常、带环受孕等,临床医生高度怀疑节育器异常的75例患者,先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再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观察节育器形状,位置及其与子宫腔,子宫内膜、肌层、浆膜层的关系,储存图像,并与宫腔镜、腹腔镜或破腹取器术等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75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节育器异位至腹腔1例;节育器形状正常但位置下移21例;节育器位置下移(或变形)合并肌层嵌顿为32例,其中浅嵌顿22例,深嵌顿10例;节育器在宫腔内不同角度旋转19例;取环后残端嵌顿2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节育器异常准确率100.0%,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节育器异常准确率74.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节育器在宫腔内肌层浅嵌顿,不同角度旋转的诊断,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节育器异常图像清晰,准确率高,明显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及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股疝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86例股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46例,择期手术40例;单纯疝囊高位结扎6例,Cooper韧带修补法3例,网塞填充法18例,Mcvay法6例,Lichtenstein手术45例,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8例。结果术中发现股环嵌顿78例,无嵌顿8例;大网膜嵌顿26例,小肠嵌顿23例,9例需要行肠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2个月至4.5a,围手术期死亡2例。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患者6例术后,1例择期行Lichtenstein手术,1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2例未及时随诊,因为直疝再次住院行手术,2例失访,其余患者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并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股疝,Lichtenstein手术能避免股疝复发及新发腹股沟疝,是合理的股疝修补术式。  相似文献   

9.
腹股沟斜疝急性嵌顿者原则上应以手术治疗,但在没有手术条件的基层医院,或有并存疾病而不宜急诊手术者及时行手法复位,多能避免肠坏死的发生。笔者1990年以来对60例采用了改良的手法复位。1病例选择和复位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64岁,平均25岁。全组病例均满足下列手法复位指征:病内容脱出不能自行回纳,时间在6h以内;无腹膜炎表现,斜拥嵌顿局部无充血、水肿;病人无发热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感染中毒表现。1.2复位方法先用0.5%~1.0%普鲁卡因阻滞麻醉位于嵌顿性斜坏同侧的肢腹下和骼腹股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陈旧性肛裂和环状嵌顿痔等的疗效。方法:采用肛门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联合其它术式治疗陈旧性肛裂、环状嵌顿痔及混合痔等肛肠疾病192例。结果:184例(95.8%)获得治愈,且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此法虽在细节方面有争议,但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手术方法简单,与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比较有更大的优越性,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我县医疗中心于2004年5月至2006年8月共完成胆囊管嵌顿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3例,效果满意,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成人腹股沟斜疝合并隐睾临床少见,多数普通外科医师对其认识不足,缺乏诊治经验,若问诊及查体不全面则易漏诊,尤其对发生嵌顿的急诊患者更易忽视,术中偶然发现时颇感被动。我们收治1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急诊术中意外发现腹股沟管型隐睾,同期施行隐睾切除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已婚,育1子。主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52年,不能还纳伴疼痛1 d于2023-09-03日入院。  相似文献   

13.
在养羊业中,有些农户发现了公绵羊和去势绵羊的包茎症。有时,兽医曾误诊为尿石症。不排除在不合理的饲喂时发生病理的可能性,包茎认为是尿中毒的原因。在我们实践中,经常看到绵羊的包茎症,大量动物因该病而死亡。公绵羊和去势绵羊包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嵌顿性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急诊之一。原则以手术治疗,但在边远地区没有手术条件或条件不全的基层医院,早期应用手法复位配合复位后观察腹部情况,多能避免肠坏死的发生,仍为一值得重视的疗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常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但在联合应用纤维胆管镜取石过程中常会遇到结石过大或嵌顿、铸形、堆砌,或合并胆管狭窄、弯曲、局部膨大、形成襞褶或索带等多种困难,给完全取净结石带来很大挑战~[1-6]。近年来,各种碎石设备的应用为腹腔镜下处理困难结石提供了有效手段,可快速将巨大结石或嵌顿结石击碎成多个小块,多数通过冲洗即能自行排出,少数未能冲出的结石也易于成功实施网篮套取,明显缩短了取石时间,提高了取石效率和结石取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气囊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的疗效。方法:316例包茎患儿(年龄2~15岁)采用气囊扩张术治疗。结果:治愈303例(占95%)。结论:气囊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疗效好,痛苦少,患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自从 L ichtenstein于 1986年首次提出无张力疝修补这一概念后 [1 ] ,使疝的治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并在国内外逐渐推广应用。我们采用聚丙烯网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35例 ,近期疗效理想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本组 35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9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84岁 ,平均年龄 5 7岁。按 Bendavid的 T.S.D分类 , 型疝 2 2例 ,其中 期 5例 , 期 8例 , 期 9例 ,包括嵌顿疝 2例 ,双侧斜疝3例 ; 型疝 9例 ,为 期病例 ,包括双侧直疝 1例 ; 型疝 4例 ,均为 期嵌顿疝。1.2 手术方法 期疝和疝囊较小的 期疝采用局部麻醉 , …  相似文献   

18.
小儿疝气多数发生在2岁以内。以腹外疝多见,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缺损或间隙向体表突出,突出的肿块即为疝。患儿在出生后第一次啼哭时即可出现,有时在出生后几个月发病。临床表现可有坠感,但不妨碍活动。在站立、哭闹或用力时肿物出现或增大,平卧、睡眠后肿物变小或消失,用手轻轻向上挤压可使肿物还纳腹腔。小儿斜疝容易发生嵌顿,多数发生在2岁以下婴儿,主要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变硬、不能回纳,有触痛。嵌顿内容物为肠管时,可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的症状。患儿疝块突然脱出后,家长不要紧张,应立即让患儿平卧休息…  相似文献   

19.
包皮嵌顿是外科常见病,传统治疗原则。初期采用手法复位,晚期(或手法复位失败后)采用纵切横缝复位。鉴于本病发病部位的特殊性,病人就诊常较晚,手法复位不易成功,故常需切开复位。但手术会给病人不少心理压力,同时也可能发生并发症和给生活上带来不少麻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医生怀疑IUD位置异常的100例患者行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检查后即行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检查,采用表面成像方法,系统观察IUD的位置、形态及与宫腔、肌壁的关系,并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2例为节育器异位至腹腔,27例为断裂节育器或残留节育器残端嵌顿肌层,42例为节育器位置下移,部分伴有嵌顿,29例为节育器旋转、倒置位置异常.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9%,尤其对IUD在宫腔内旋转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2D-TVS,均能清晰显示IUD特征性三维图像改变.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直观清晰,立体感强,定位准确,对诊断IUD异常有非常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