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向葵 《当代农机》2007,(12):59-60
结合运城市试验、示范和创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介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种植模式、耕种技术体系,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作了分析,介绍了机具调整的内容及改制情况。  相似文献   

2.
2002年起山西省先后有13个县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为了圆满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任务,结合山西保护性耕作农业发展实际,建立完善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配套机具,制定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和机具操作规程,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镇赉县2003年开始进行了30亩的小面积保护性耕作试验,由此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生产模式的推广。并于2006年至2008年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为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确定了适合我县的水旱田保护性耕作模式,机具的适用性和农民的认识度大幅提高,保护性耕作由最初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农民主动争取,如今的可喜局面来自于我们开展的各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浅议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劼 《河北农机》2012,(1):77-78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及牧草的种植.近几年来,我国逐步开展了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并取得了成效,为大规模实施保护性耕作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1保护性耕作在中国的实践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在农业部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大学与澳大利亚有关部门合作,在山西省设立了长期试验区,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开发了10多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型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在一年一熟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的保护性耕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从2006年全省开始在玉米种植中较大规模实施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以来,2009年已突破100万亩,综合效益也比较突出,全省保护性耕作推广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民认识程度不断提高;二是种植技术模式多样并不断改进成熟;三是机具相对较完善;四是示范推广面积不断增加;五是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分析和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确定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几种技术模式和主要配套机具,并提出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采取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呼伦贝尔市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从2000年起,呼伦贝尔市充分考虑岭东、岭西农业特点,积极倡导、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努力探索适于本地区农业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各旗市区陆续开展了以免耕播种为核心内容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推广。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880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0%,其中:岭东四旗市实施530万亩,岭西地区实施350万亩;岭东以小型机具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豆类、杂粮;岭西以大型机具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菜。  相似文献   

8.
正渭南市从2003年至今分别承担部省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监测项目,组织开展了不同种植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各个环节的特点和项目区农作物的种植特点,初步确定了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和技术模式,形成了适应关中灌区和渭北旱塬地区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取得了试验田和大田示范推广的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山东农机》2010,(8):66-66
农业部2010年保护性耕作第2期培训班暨2008年保护性耕作项目验收会于7月19日~21日在兰州举行,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持、江都市农机推广站参加的"水旱轮作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创新技术模式与机具试验研究示范"项目工作通过了验收。  相似文献   

10.
近3年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在4乡镇34个行政村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6786.7hm2。在示范推广的同时,建立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比试验监测点,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在对比试验田进行了配套机具选型试验和不同技术模式、工艺路线与传统田的对比试验。试验小区面积约1hm(216亩),设2个处理、1个对照,3次重复共9个小区。冬小麦种植试验小区实行五同,即同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地区稻麦轮作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叶起源于美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至今已在世界5大洲许多国家应用。我国已全面部署实施北方旱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而南方稻麦两熟区及双季稻区尚处于保护性耕作多样性与适应性的试验研究阶段。该文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回顾了稻麦轮作田的传统精耕细作技术和机具的旧貌,分析了技术改革的必要性,历数近30年来的技术进步。依据实地调查观察和立项试验研究的直接经验并综合传媒资讯,分析评价目前主推技术模式和典型机具的成败得失,建议向“少动土、多覆盖”方向深入探索,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技术和机具创新。   相似文献   

12.
山丹县保护性耕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4年底,甘肃省已建立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5个、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11个,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1.72万hm^2,已初步形成具有不同区域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运行机制。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要使保护性耕作技术真正在全省扎根,仍存在技术体系和运行模式单一,不适应当地轮作制度和种植习惯、机具适应性较差问题等。在某些地方,甚至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可行性、综合效益和适用性产生了质疑,出现了领导不重视,面积上不去,资金不到位,组织措施不得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从深层次上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部2010年保护性耕作第2期培训班暨2008年保护性耕作项目验收会于7月19日~21日在兰州举行,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持、江都市农机推广站参加的"水旱轮作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创新技术模式与机具试验研究示范"项目工作通过了验收。  相似文献   

14.
在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总结交流会上,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刘宪副站长汇报了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刘宪副站长指出,保护性耕作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是抑制农田扬尘、减少水土流失、节约农业成本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保护性耕作机具是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关键,机具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为保障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机化司下发了《关于开展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调查工作的通知》,委派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牵头负责,组成有中国农大、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8个保…  相似文献   

15.
高原冷凉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实践及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近年来农业部着力推广的一项新的农业耕作技术。冷凉地区“西北风沙源头区”保护性耕作带项目实施中,通过技术整合、机具改进后,试验示范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体系在一年一作春小麦、甘蓝性春油菜种植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因地制宜采用机械措施在免耕播种作业中形成种沟,有效地解决了高寒地区春旱缺墒和雨水聚集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保护性耕作可以达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促进秸秆还田利用、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单产等多种功效,但目前对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水田开展保护性耕作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和推广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2016年乐平市开展了水田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项目组成员进行了"稻-油"轮作模式下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乐平市高家镇梅岩,试验面积为0.67hm2,试验田土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阿勒泰市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中,采用的技术模式及对采用机具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1我区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取得初步成效自2002年以来在农业部农机化司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区各级农机部门的技术人员积极探索符合各地种植制度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开展机具引进和研制,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推动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事关社会综合效应的工作。各地实践证明,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是禁止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为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江苏省的长江以北地区首次被列入农业部2009~2015年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范围。相对于北方来说,江苏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起步较晚,在技术路线的研究和相应机具的开  相似文献   

20.
王磊 《农业机械》2011,(16):102-103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山西省是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历史最久的地区,在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推广方法和推广的作物类型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制定了适应不同制度的技术模式,研发了满足技术要求的机具,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宣传示范体系,形成了多元化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