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目前我国稻秸秆还田作业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稻秸秆全量还田的自由振动深松开沟深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具,解决我国浅旋耕埋茬全量还田带来的土壤秸秆比太高影响下熟作物生长问题。创新和发展我国局部耕作秸秆露地越冬工艺,解决了一般机具作业效率低、播种离散度大、深施肥易堵塞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稻秸秆还田作业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稻秸秆全量还田的自由振动深松开沟深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具,解决我国浅旋耕埋茬全量还田带来的土壤秸秆比太高影响下热作物生长问题。创新和发展我国局部耕作秸秆露地越冬工艺,解决了一般机具作业效率低、播种离散度大、深施肥易堵塞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秸秆粉碎旋耕播种复式作业机具,存在技术集成度不够、配套性差、作业效果不理想等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同时,阐述了该机的总体结构、设计原则以及技术参数,确定了播种施肥装置的结构与参数。通过应用实践表明,该机具有结构合理、紧凑等特点,适应范围广,能实现秸秆粉碎、旋耕整地、播种施肥、镇压一次性复式作业。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100~200 kW大功率拖拉机配套复式作业旋耕机的应用需求,开发适应稻、麦、玉米、油菜4种作物秸秆还田需要的深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旋耕机具,力求机具在不同秸秆的还田适应性方面、深旋耕刀具设计方面、复式作业的时空错落有序分布方面形成突破,解决我国适应秸秆全量还田的大功率、高效旋耕作业机械方面的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一些地区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研制开发与玉米秸秆还田相适应的小麦播种复式作业机具。1发展复式作业技术的必然性江苏省玉米种植面积约40万hm2,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徐州、盐城等地,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25%,属夏播玉米区,种植模式以玉米、小麦两茬平作为主。传统的耕作方式是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整地、播种、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这种作业方式存在作业工序多、土壤翻动次数多、拖拉机压地次数多、机械作业成本高等问题,而且小型拖拉机耕作动力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现有秸秆还田机具作业效果不理想,秸秆埋覆深度浅等实际问题,设计一种多功能组配式耕种复式作业机,一次进地实现犁翻、旋耕、施肥、播种等多项作业。重点介绍整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确定机具关键部件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通过试验表明,该机具工作性能稳定,秸秆埋覆效果好、播种深度均匀一致,作业效率高,能够满足旱田秸秆还田复式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7.
摘要:针对浅旋耕秸秆全量还田带来的耕作层秸秆比过高、秸秆吸氮影响作物生长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秸秆露地越冬隔季埋田和超深旋耕灭茬还田二种新工艺、新方法。通过条切条耕深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机和秸秆全量还田双层切削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的使用可彻底解决以往稻秸秆还田工序繁多、能耗高、作业效率低、成本费用高等问题,带动农民积极主动实施秸秆还田。关键词:稻秸秆还田;分层切土;双轴旋耕;复合作业机  相似文献   

8.
针对秸秆无法实现全量还田的耕作现状,设计了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可同时满足大耕深和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既能实现秸秆全量还田又能提高作业效率;利用ANSYS对机具进行模态分析,计算其前15阶固有频率,发现固有频率远离工作频率,可确保机具工作时不会因共振而遭到破坏,也说明了该机具的结构设计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双轴旋耕灭茬施肥播种集成技术,包括在现有(水稻)秸秆还田、播种(麦)、施肥、深松、镇压等机具基础上进行的技术集成、技术改进、技术创新,形成复式作业技术。提高了机具作业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还解决了稻秸秆就地还田难及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的问题,为大面积以草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建立高产稳产农业创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10.
稻麦轮作区稻秸秆数量多,若全部埋入土壤或全部覆盖地表会影响小麦播种作业质量。为此,综合秸秆的还田效应和覆盖效应,研制了一种全量碎秸覆埋还田施肥播种机,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除茬混土、智能施肥播种及覆秸镇压等复式作业,且具有种肥余量监测、施肥播种异常报警功能,使整个施肥播种过程在智能调控监测系统下有序顺畅作业。进行机具的田间作业性能试验,选取秸秆粉碎长度、秸秆粉碎合格率、覆盖率、施肥和播种质量等关键参数进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机具作业顺畅,作业质量高,各项作业指标均符合稻麦轮作区小麦种植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秸秆粉碎旋耕播种复式作业机具存在传动方案布置不合理,传动效率低、作业效果不理想等实际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秸秆还田播种机,阐述该机具的总体结构和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并采用UG软件对传动系统进行虚拟设计和运动仿真.通过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具传动系统结构紧凑,传动比分配符合要求,各机构传动平稳,能实现秸秆粉碎、旋耕整地、播种、覆土、镇压一次性复式作业.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背景 目前,江苏省稻麦收割大都采用机收作业,且效率高、成本低、效果好,但也带来负面影响,由于机收后稻麦留茬较高,给后续作物的播种带来困难,农民为图方便,大都将秸秆一烧了之,恶化环境,影响交通。通过项目实施并推广秸秆还田播种复式作业机,可一次性完成秸秆粉碎、深埋、播种、施肥等多道作业工序,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和作物实时播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双轴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技术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秸秆全量还田对耕深的要求,分析了双轴分层旋耕技术的可行性,设计了一种双轴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该机采用双轴Z形阶梯状立体空间布置结构和双轴分层旋耕切土工艺,实现了深旋耕及秸秆深埋技术的突破,平均耕深大于20cm,耕深稳定性约为90%。该机实现了深旋耕、碎土、施肥播种一次性作业,大大节省了耕作能耗和成本。  相似文献   

14.
稻麦秸秆犁翻旋耕复式作业耕整机一次作业可以完成秸秆粉碎、旋耕、覆土、还田等多道工序,能代替目前先秸秆粉碎、再犁耕或旋耕覆土还田二次作业模式的还田机械。整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作业效率高,作业深度可根据要求及土壤墒情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5.
1GHB-175型旋耕灭茬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旋耕灭茬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该机采用反旋灭茬,一次作业完成根茬还田与施肥播种多项作业。根据旋耕灭茬所需刀轴转速和排种施肥量,合理计算了传动比;利用旋耕比阻法和试验法分别计算了旋耕灭茬和排种施肥所需动力,最终确定了整机功率。经检测部门检测,该机工作性能良好,茬土分离、施肥和播种效果良好,整机结构紧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目前稻麦秸秆还田作业机具作业效果不理想、秸秆埋覆深度浅及保墒蓄水能力差等问题,将秸秆犁翻旋耕技术与保护性耕作要求相结合,设计了一种能够发挥犁翻旋耕等多种耕作方式优势的可调深复式耕整作业机,可一次性地完成犁翻、旋耕及深松等多项作业。为此,重点介绍整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确定了机具关键部件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在工作时性能稳定、秸秆埋覆粉碎效果好、作业效率高、通用性强,能够满足多种条件下的稻麦秸秆还田复式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小麦播种季节常遇连续降雨,土壤湿度大,现有的小麦施肥播种机存在机具易堵塞、工作阻力大、镇压辊黏连土壤严重,造成漏播漏施等问题,设计一种适用于湿烂田块的小麦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可一次完成秸秆旋耕还田、智能化施肥播种、播后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介绍整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确定旋耕部件传动系统和旋耕刀排列形式;设计GPS种肥智能调速装置,实现施肥播种量与机具行进速度精准匹配;在镇压辊上方设计一种螺旋刮土装置,解决镇压辊在湿烂田块易粘土抱死问题。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镇小官庄村进行作业机的田间作业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该机具工作性能优良,播深合格率达86.7%,耕深稳定性系数达91%,各指标均符合旋播机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徐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于2006年开始研制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旋耕复式作业机,现已通过大面积试验及小批量生产鉴定。该机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旋耕碎土、覆盖秸秆及整地等多道工序的复式作业,可用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秸秆粉碎还田旋耕覆盖作业,可提高秸秆还田作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粮食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每年水稻收获后,遗留下2 000多万t的稻秸秆,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以及后续小麦机械化种植,是农机及农业部门所面临的新问题。水稻秸秆粉碎埋覆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是指应用相关机械在水稻收割后对稻秸秆进行处理,而后用复式作业机具进行小麦机械化种植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能完成水稻秸秆粉碎、埋茬,一次性完成小麦整地、施肥、播种、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小麦机收遗留高茬、秸秆与夏季复播、伏耕的突出矛盾,根据运城地区实验,提出小麦高茬秸秆还田2种模式、6种方法的作业工艺。一、复播还田模式的2种作业方法1.旋耕复播还田技术采用旋耕播种机一次完成旋耕、灭茬、施肥、播种、镇压等作业工序。作业后一部分秸秆埋入耕作层,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