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前言天蚕丝是一种宝贵的天然纤维,具有独特的自然色彩,丝质优美,富有光泽,强伸力好,耐用而无折痕,素有“纤维皇后”之称。天蚕原产亚洲东部,我国天蚕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并有少量天蚕丝出口。浙江省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野生栎树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环境条件适宜,开发天蚕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农大胡萃教授等的指导下,1990年引进3000粒东北产天蚕卵进行试养,获得初步成功,继而在  相似文献   

2.
天蚕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生泉 《蚕桑通报》1994,25(1):39-40
天蚕是以白栎等栎属植物的树叶为饲料的珍贵绢丝昆虫,野生性强,体质弱,易感病,如果不掌握其生理特性,采用家蚕饲养方式进行饲养管理,就很容易失败.因此,作者对天蚕的生物学特性与家蚕在生理上的不同点,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以期为饲养天蚕取得良好成绩提供依据.通过两年的饲养,基本掌握了天蚕各龄经过,食叶量,生长速度,叶质与茧质的关系,成虫生理特性,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3.
4.
天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7.
陈连忠  陆汉 《蚕业科学》1990,16(3):149-151
天蚕制种技术的关键,是提高天蚕蛾的交尾率.采用盒内交尾、笼内交尾、罩内交尾和自由交尾等方法进行试验调查.结果,以自由交尾为最佳,交尾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
天蚕素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蚕素抗菌肽(cecropins)是一种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新型肽类化合物,是最具潜力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本文综述了天蚕素抗菌肽的结构、来源、生物作用,重点介绍了天蚕素抗菌肽的应用,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天蚕的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天蚕(AntheraeaYamamai)每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柞叶为主要饲料,是和柞蚕同属的大型野生绢丝昆虫。天蚕丝为绿色,质地优良,价格昂贵,许多国家,都在竞相研究开发。我国早在1933年开始驯养天蚕,由于野生性强,继代困难,至今还不能象柞蚕那样进行大面积生产。我们从1987年开始,以当地野生天蚕为材料,进一步从事驯化研究,历经十年,确立了在吉林省农村条件下的综合饲养技术。现简要报告如下。I天蚕的饲养林地饲养天蚕,是把自然柞林更新后,再利用养蚕。吉林省的柞树有3个品种,即辽东柞(Quercusl。aotungens。sKoldz)、蒙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柞蚕微粒子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丁杰  问锦曾 《蚕业科学》1992,18(2):88-92
从辽宁柞蚕分离出的两种微孢子虫,经光镜和电镜形态、寄生习性的研究结果,确定为柞蚕微粒子虫新种和修氏内网虫,在中国柞蚕微粒子病蚕中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柞蚕微粒子病病原研究续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杰  问锦曾 《蚕业科学》1994,20(3):161-165
对辽宁柞蚕的第3、4种微孢子虫的光镜和电镜观察以及寄生习性的研究结果确定:其一为链孢变形孢虫新种,另一为讷卡变形孢虫,后者在柞蚕上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柞蚕抗菌肽D杀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文楚  戴祝英 《蚕业科学》1991,17(3):163-168
本文研究柞蚕抗菌肽D对水稻白叶枯病细菌及番茄、烟奇、马铃薯青枯病细菌的杀菌作用及其机理。在37°C,pH6.8条件下,最低有效剂量2ng/1×10~5活菌。通过电镜观察,抗菌肽D对大肠杆菌及白叶枯病细菌的作用,首先使其外壁层及细胞质膜损伤,尤以菌体两端更为明显。此后形成喇叭状缺口,内容物呈囊状挤出胞外而致死。抗菌肽作用的菌体表面形成微管通道,钾离子大量渗出,但菌体外形在短时间内不致崩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柞蚕蛹暖茧阶段20-羟基蜕皮酮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0-羟基蜕皮酮的含量,在雌雄蛹中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但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有一个峰,整体蛹20-羟基蜕皮酮有两个峰。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与积温为曲线回归关系(p<0.01),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的含量变化可作为鉴别蛹体发育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朱江  陈长乐 《蚕业科学》1990,16(3):158-164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离子交换纤维素柱层析和薄层扫描等方法鉴定、纯化了柞蚕卵黄磷蛋白,并考察了该蛋白质在卵形成和胚胎发育期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发育卵巢和成熟卵内存在着一种卵黄磷蛋白(Vtn),其前体是雌蛹血淋巴内的卵黄原蛋白(Vg),该蛋白质具有雌特异性.(2)Chino等的方法也适用于以柞蚕卵为材料纯化Vtn,初步纯化的Vtn亚单位分子量是200KDa.(3)后蛹期,发育卵巢中可溶性总蛋白和Vtn的相对百分含量都迅速上升,至卵粒成熟期达最大值.(4)胚胎发育前期,卵可溶性总蛋白和Vtn的相对百分含量基本维持原水平;胚胎发育后期,二者都急剧地减少;孵化时卵可溶性总蛋白含量和Vtn的相对含量分别降至刚产下时的50%和10%以下.  相似文献   

16.
天蚕实用饲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天蚕饲养难的问题,经过四年(1987—1990)研究,认为在吉林地区条件下,采用一龄小蚕室内育、二龄山上纱罩育为主的饲养技术为好,收蚁结茧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柞蚕场蒙古栎冠层结构与光合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思河  王昌杰 《蚕业科学》1992,18(2):113-117
柞蚕场的树冠类型和冠层结构是影响蚕场光合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测定现有三种树冠型的叶面积指数、叶量分布、光能分布等冠层结构特点,表明中干型结构优于无干型,“阶梯”树型优于中干型,表现出更合理的叶量和光能分布格局,具有最大的叶面积指数和较大的光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正> 天蚕(Antheraea yamamai)丝黄绿色,质地轻柔,结实耐用,故有“金丝”之称。 本省柞林资源丰富,气候适合天蚕繁育,尤以东宁、穆棱、宁安、牡丹江、鸡西、密山等地为多。近30年来,随着天蚕生存环境变化,特别是由于病害的影响,天蚕资源有急剧减少之趋势。本文仅就天蚕核多角体病毒分离及其生物活性测定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载有ApNPV核多角体蛋白基因的片段的酶谱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采用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引物引导的点突变方法,去掉了该基因的起始密码子(ATG突变为ATT),经系列克隆组建了pApM740转移载体,其外源基因插入位点为nt+141(BamHI)。系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技术,分别将nt+2~+140,nt+9~+140、和nt+37~+140切掉,组建了pApM740、741、748和736转移载体,其外源基因克隆位点分别为nt+1、+8和+36(均为BamHI切点)。将IL-4、DE基因分别克隆到pApM740、741、748和736载体中,并进行了转染表达实验:(1)将载有DE基因的上述四种载体质粒DNA分别与AcNPV_(WT)DNA共转染Sf9细胞、经免疫抗体荧光检测,供试4个载体所载DE基因均得到表达;(2)将pApM741-IL_4和pApM748-IL_4重组载体质粒DNA分别与ApNPV_(WT)DNA共转染柞蚕卵巢原代细胞,待多角体出现后,用PCR法检测病毒基因,证实IL-4基因已整合到ApNPV DNA基因组中;(3)将pApM748-DE重组载体质粒DNA与ApNPV _(WT)DNA共转染柞蚕蛹获得成功。对病蛹病毒DNA进行PCR检测,证实DE基因已整合到病毒基因组中;取病蛹体液,用免疫沉淀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E蛋白,证实DE蛋白确已被表达。从而初步建立了柞蚕NPV载体—昆虫细胞宿主和柞蚕NPV载体—柞蚕蛹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