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探讨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在高速公路上移栽效果,对油松大树移栽与不同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松移栽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能达到90%以上;油松针叶的颜色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移栽越早,颜色改变越快;油松形体的变化与选树、栽植效果有关,选树严格,栽植精细,树木形体的发育加快,形体优异、优良形占94%,达到了景观效果;公路两侧油松针叶枯黄因风力所致,今后移栽时就远离公路15~20 m ,并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2.
松黑叶蜂主要为害油松和华山松幼林。1963—1964年,该虫在陕西黃龙山林区大量发生,为害严重,轻者针叶被食残缺不全,逐渐枯黄;重者针叶食光,树木死亡。据发生年份的调查,黄龙山北寺山林场受害的500亩油松幼林,有虫株率均达100%,而且虫口密度和受害程度也逐年俱增。1964年的株平均虫口密度较1963年增加了6.9倍;1964年,因針叶全被取食而致幼树死亡的百分比较1963年增加了4.7%。同时,受害树木的高生长也逐年下降,受害严重较受害轻微的树木高生长,三年中相差80.6厘米,仅1964年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实验测定等方法,对辽东地区油松落针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油松落针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5~7月针叶枯黄脱落,8~10月针叶上出现明显的无性和有性子实体,该病原菌的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坡向关系不明显,与坡位有明显关系,坡下腹发病较重;人工纯林病害的发生程度最重,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的发病程度较轻;林分密度越大发病越重,郁闭度越大发生越重;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病情加重而减少,其中速效氮表现最明显;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病害发生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4.
大青山地区油松枯梢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大青山阳坡油松枯梢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枯梢病病原菌为松球壳孢菌。油松枯梢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明显,每年5~6月,油松枝条自下部、外部向上部、中部逐渐枯黄,少数针叶尖端枯死变灰或针叶段枯死。8月下旬,枝干皮下生长子实体、分生孢子器,10月中下旬,分生孢子器成熟后突破寄主表皮而外露。油松枯梢病的发病与立地条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松针小卷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针小卷蛾是油松主要的隐蔽性食叶害虫。在陕北林区一年一代,以幼虫危害林木,受害针叶的50—60%枯黄死亡。应用合理的措施,可收到85%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1989年我们在阿尔山林业局进行病害调查时,在樟子松人工林中个别树木上发现一种国内尚未报道的新病害——壳针孢叶枯病。 该病多发生在树冠下部针叶上和针丛的中部或下部。发病初产生退绿斑点,逐渐变成黄褐色,后期病部以上部位枯黄死亡,提前落叶。  相似文献   

7.
白皮松为松科松属常绿针叶乔木,原名巧家五针松,别名五针白皮松,英文名Pine,幼树干皮灰绿色,光滑,大树干皮呈不规则片状脱落,形成白褐相间的斑鳞状,极其美观。是一种优良的城市绿化树种,在西安园林规划中使用率很高。但近几年,白皮松出现生长季节出芽率低,针叶逐步稀疏、叶色浅绿、枯黄落叶,生长量逐年减少,并且蔓延很快,树势逐渐衰弱、死亡。经过对环城公园该类树木病变的长期观察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白皮松针叶枯黄的成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红脂大小蠹虫在山西省吕梁地区危害油松、华北落叶松。该虫每年发生两代,主要以幼虫取食树木的主干和根部韧皮部,使树木输导组织受到损坏,上下断流导致树木严重缺乏营养物质与水分而死亡。被害油松树龄在20—50年之间,胸径在8—50厘米之间,但以30厘米左右的居多。侵入孔周围布满不规则凝脂,新鲜的为红褐色,长久后为黄白色,集中分布在主干距基部1米以下,最高可达1.39米。树干基部布满蛀屑,新鲜时为红色,逐渐变为黄白色、白色。油松被害当年除凝脂与侵入孔、蛀屑外,外部特征无多大变化,二年生针叶可见枯黄;而在第…  相似文献   

9.
松针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主要危害八年生以上油松、赤松。以幼虫潜入针叶组织内部取食叶肉,后期吐丝连缀针叶,使针叶成簇枯黄,早期脱落,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如一九六四年调查30株受害树,主梢抽枝平均长只有8.2厘米,危害严重的不抽枝;而健康树抽枝高达53厘米,平均35厘米。  相似文献   

10.
<正>雪松疫霉腐烂病症状是针叶枯黄,极易脱落,同时伴有大量绿针脱落,根末端呈鸡爪状,根部树皮易剥离。树干形成层变褐色。经专家多年研究,发现发病树木多是樟疫霉Phytophthora cinnamomi形成根部病害。这种病害,据国外报道可危害 100多种针阔叶树种。经多年研究,此病旱年很少发生,但在多雨年份,一般是在雷雨季节多雨的年份, 8月后树木表现出发病症状,病情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察、调查及实验测定,主要研究油松枯梢病的发病症状及土壤条件和立地条件与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发现,油松枯梢病于5~7月发病,发病初期的症状是油松针叶枯黄,部分油松针叶尖端逐渐枯死。至10月份,油松感病的枝干上会出现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进行越冬,分生孢子器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是次年侵染油松的主要病原。土壤肥力对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油松枯梢病的发病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含量的降低,油松枯梢病的病害程度加深;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油松枯梢病的发生测定无明显关系。立地条件对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坡向对油松枯梢病的发病并无明显关系;坡位对油松枯梢病的发病有明显关系,坡下的发病率较高,坡上的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对杉木黄化病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介如下: 杉落叶菌(Lophodermium Uncinatum Darker)是真菌中星裂菌科散斑菌属的一种盘菌。寄生在杉木基部枝条的针叶上,引起杉针黄化病(又称杉木叶枯病、落针病和杉叶尖枯病)。病菌常为害二年生针叶,针叶的病斑在春末夏初出现,至夏末秋初针叶黄化枯死,在黄化的针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针叶枯黄不脱落。病菌在黄化的针叶  相似文献   

13.
油松针叶枯黄原因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承德避署山庄及其周边地区的油松针叶大量枯黄,侧枝枯死或整树枯死是由于松大蚜的严重危害所致。  相似文献   

14.
联峰山油松枯梢病病原菌越冬方式及场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油松枯梢病病原菌Sphaeropsis sapinea的越冬方式及场所,于2015年11月—2016年3月越冬季节田间采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松针、松梢、球果等越冬组织及林下的落针、落果等,观察子实体着生情况,测定越冬子实体内孢子萌发率,发现油松枯梢病的病原菌可以子实体的形式在松针和落针上越冬。通过对以上组织进行室内病原菌的分离、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该病菌也可以菌丝体的形式在发病的针叶、球果、松梢和落针、落果中越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地纷纷反应,油松人工林普遍发生针叶枯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其说不一。多数人认为因生理干旱引起的。还有人认为由于1976年低温,引起冻害,造成1977年春季松针普遍发生枯黄现象。我们于1977年5—7月中下旬,1978年10月先后到章古台防护林试验站、锦西、兴城海防林带进行现地考察,并于1977年和1978年10月中、下旬采集标本进行观察,发现枯针上有椭圆形的大黑点及圆形小黑点,进一步进行镜检时发现病菌。确认,  相似文献   

16.
古油松衰弱衰老诊断的生理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颐和园不同树龄油松及其衰弱株的一年生针叶为试材,测量不同季节的针叶单位质量的长度、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健康油松比较,衰弱油松树冠不完整,一年生针叶柔弱细长,针叶单位质量的长度值大;衰弱油松叶绿素含量低、光合能力弱,叶绿素a/b值低,光能利用效率低。在一年的生长季节中,油松MDA含量随针叶的发育逐渐升高;与健康油松比较,衰弱油松针叶MDA含量远高于健康油松,而针叶SOD总活性和SOD比活力均低于健康油松,其抗氧化能力弱。这些结果说明:针叶单位质量的长度、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活性等可以作为古油松衰弱衰老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在山西省太岳林局石膏山林场设置40块样地,对540株白皮松样株进行生物生态学特性调查。结果发现,石膏山林场白皮松树干可分为通直、主干2叉、主干3叉及以上、根部丛生2株、根部丛生3株及以上5类;树皮呈现灰绿和灰白2种颜色,裂成不规则薄片状脱落;针叶束数量呈现多样性,多3针一束,但1针一束、2针一束、4针一束、5针一束、6针一束、7针一束的白皮松在调查中均有发现;针叶长生或短生与地理位置有较密切关系,上坡位白皮松针叶全部为短生,中坡位和下坡位白皮松针叶均为长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华山松落针发病区进行抚育间伐和卫生伐两种营林措施对华山松落针枯死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措施能增强树势,减少落针和针叶枯黄。  相似文献   

19.
房山爆破造林取得景观效果周忠旺为了加快造林步伐,北京市林业局从1990年在我区云居寺出水庵实施爆破造林试点。到1993年连续4年施工,已累计完成爆破造林1040亩,共栽植油松、白皮松、侧柏、洋槐、火炬等各种树木88700株,树木保存率平均达到90%以...  相似文献   

20.
松落针病与油松正常落叶常被混淆,可通过病害症状、发生时间、发病进度、脱落针叶年龄4项指标进行直观鉴别,也可根据指示剂色变情况进行定性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