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针对目前揉捻机存在自动化水平低、揉捻质量不稳定且不适用于北方茶叶的加工等问题,对揉捻机的加压机构及揉捻盘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茶叶在揉捻时的运动规律对凹倾角及棱骨进行优化,基于ADAMS及ANSYS验证揉捻机的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的合理性,根据优化参数进行样机试制并进行揉捻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揉捻盘凹倾角为6°,棱骨为14根时,生产率为75.5 kg/h,成条率为90.8%,细胞破坏率为58.6%,碎茶率为1.86%,跑茶率为0.75%及空载噪声为71.3 dB(A)。检验结果均比优化前有明显地改善,且满足茶叶加工工艺的要求,对提高茶叶的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外揉盘的倾斜角的大小、内揉盘的形状和大小;同时对棱骨的形状、曲度、大小、数量和排列形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有助于茶叶揉捻机的设计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茶叶揉捻机的揉盘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和动态测试得到茶叶揉捻机揉盘的主要低阶模态。通过对比有限元分析和动态测试的结果,发现茶叶揉捻机的揉盘在低阶存在一定的动态缺陷。针对揉盘低阶时存在动态性能的缺陷,通过改进环型支架的尺寸数值,提升茶叶揉捻机揉盘的动态特性。当揉盘直径为210mm时,若采用环型支架,环型支架的外径大小在25mm左右能保证揉盘的动态性能,为进一步的提高茶叶揉捻作业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茶叶揉捻时揉捻盘空间利用率低、作业效率无法适应生产需求问题,从茶叶揉捻装置各项需求出发进行设计,将复杂的揉捻装置功能集合拆分成暂时独立功能单元:筒式机体设计、挤压搅拌传动结构设计、双向莲花盘式揉捻执行结构设计,再通过集成性设计思路,设计各功能单元之间的接口技术,优化出大容量、高效率茶叶揉捻装置整体结构,实现杀青茶叶的高速、高效成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茶叶揉捻机揉捻压力大小由制茶师凭经验施加,导致加工茶叶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茶叶品质等问题。【方法】课题组在6CR-55型单柱式揉捻机基础上,改进设计一种轮辐式压力传感自动加压装置。采用理论分析法和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确定了揉捻压力的大小及方向;选择DYLF-102轮辐式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揉捻轴接近底端位置,实时监测揉捻压力大小;利用步进电机通过锥齿轮、丝杆滑块传递动力,实现自动化控制加压;开发揉捻机自动控制系统,并进行样机试验。【结果与结论】1)根据受力分析,得出揉捻盖受到茶叶挤压力时力传导方向是垂直向上的结论。2)仿真结果表明,除去开始力的突变过程,总体上CONTACT_1与SFORCE_1的大小基本接近,由此可推断出茶叶对揉捻盖的挤压力也会反作用到揉捻轴上,而且大小和方向非常接近。3)样机实验表明,采用自动加压的揉捻压力满足了“轻-重-轻”的茶叶揉捻工艺,且揉捻效率相较于手动加压茶叶揉捻机的揉捻效率平均提升了28.5%,茶叶锁紧成条,品质更加稳定,茶味更加香醇。  相似文献   

6.
揉捻是茶叶初步成形和叶细胞破碎的关键。现有的揉捻机揉捻质量较高,但也存在质量依赖操作者技能,效率不高等影响茶叶产业发展的问题。为此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了连续式揉捻机的结构,并就揉捻性能与现有的揉捻机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绿茶的加工工序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其中揉捻是适当破坏鲜叶组织,使茶汁渗出,让茶叶卷曲成条塑形。现有的茶叶揉捻装置无法连续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加工效率较低,且会混入茶梗和碎叶而降低成品茶叶的品质。【方法】研究小组提出一种设有除杂功能的茶叶揉捻装置,通过设置揉捻锥、锥形锅和伸缩杆,实现连续化揉捻以提高茶叶揉捻效率。通过设置筛选箱、筛板、凸轮盘、连杆和凸轮电机,以便于将揉捻前的茶叶中的细小茶梗和碎叶剔除。【结果与结论】该装置能够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连续揉捻,提高茶叶揉捻加工的效率,且便于将揉捻前的茶叶中的细小茶梗和碎叶剔除,从而提高成品茶叶品质。但是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揉捻机智能化水平不高,尚不能根据鲜叶原料的老嫩程度智能地选择机械揉捻工艺参数;揉捻叶内部压力及其细胞破碎率尚不能实时检测,影响了揉捻工艺参数的反馈及实时调整。  相似文献   

8.
针对茶叶揉捻过程自动化程度不高、上茶下料环节依靠人工操作、揉捻速度和压力的大小和控制依靠人工经验进行操作、茶叶揉捻效率低,无法保证茶叶加工品质的问题,改进了揉捻机的自动化装置,包括在称茶下料系统采用皮带秤对茶叶质量自动监测、压力控制系统设置测力传感器监测揉捻压力及速度控制系统加装变频器有效控制揉捻速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茶叶揉捻效果良好,揉捻机可对揉捻压力和速度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能够满足揉捻机的自动化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传统茶叶揉捻机在工作时,茶叶在揉捻桶内不停翻滚,导致茶叶受到的压力忽大忽小,变化剧烈,对压力无法量化和精准控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揉捻压力实时动态调节的控制方法,对控制系统的硬件、算法和程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系统能将压力值量化,确保了揉捻压力控制的动态调节、实时性和精准控制,试验表明,加装了该系统的茶叶揉捻机在成条率、碎茶率和生产效率方面均达到了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根据茶叶揉捻机工作需求,设计了一款自动化茶叶揉捻机。以自复位锁紧装置的设计参数为变量,以推杆推力最小和自复位锁紧装置推杆行程最小为优化目标,在满足自复位锁紧装置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采用多目标优化设计的方法建立自复位锁紧装置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求解自复位锁紧装置的最佳设计参数。经过目标优化后,自复位锁紧装置的旋转推杆、最大旋转角度等参数得到了优化,节约了自复位锁紧装置的生产成本,为自动化茶叶揉捻机物理样机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外存在的家庭暴力状况来论述家庭暴力存在的深层根源,探讨为防治家庭暴力应构筑的法律保障机制及多层次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计算机视觉系统获取番茄的图像,利用0°图像的圆度特征判别番茄生理病害果中的空洞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对生理病害果的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4%。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个农业发达的国家,农业合作社在其农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针对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特征、绩效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此得出的一些启示对我国农业及合作社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饲料青贮的机理、条件及优点,介绍新型青贮技术装备的应用情况,对机械化裹包青贮技术的设备性能和技术优点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窑贮方法进行生产成本对比,提出新型机械化青贮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不再仅仅满足于“送科技下乡”、“召开农机推广现场会”和“举办技术培训班”等传统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形式,而是结合本省实际,大胆实践,在工作中探索出了一套适应山东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新形式和新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获得的数学模拟结果进行含水层储能的水文地质参数变化分析,其中包括水流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分析、水质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分析、地质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分析、外部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分析,总结了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得出其对含水层储能的能量迁移规律和温度分布特性影响的有益结论。另外,其对储能空调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评判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就缓冲材料的弹性模量对鸡蛋跌落冲击特性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曲线拟合,得出缓冲材料弹性模量与碰撞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缓冲材料的弹性模量对冲击力峰值和碰撞时间影响极显著,该结果可为鸡蛋的加工、包装和运输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四川省苍溪县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管理职能,狠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及财务管理,提高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保证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健康、有序地运行。  相似文献   

19.
残留地膜回收质量与作物出苗相关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铺膜作物出苗情况调查,获得残膜回收作业质量与作物出苗情况相关性趋向,为农田残膜回收作业技术规范的指标设计体系提供依据。调查作物出苗数量与播种前地表残膜滞留情况,得出田间亩株数(1亩=0.067 hm^2)与地表种植前残膜回收作业质量指标的关系。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残膜回收率为99.76%的比91.84%的地块亩株数超出133株,碎屑滞留量为1片的比3片的地块平均株距小1.96 cm(株距小时行距相同亩株数会增加),说明残膜回收率越高相应亩株数增加,碎屑滞留量越低亩株数增加,结果显示残膜回收作业质量指标与作物出苗具有相关性,提高残膜收净率,降低田间碎屑滞留量对生产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缓冲材料弹性模量对鸡蛋冲击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缓冲材料的弹性模量对鸡蛋跌落冲击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缓冲材料的弹性模量对冲击力峰值和碰撞时间影响极显著;建立了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曲线拟合,得出缓冲材料弹性模量与碰撞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可以为鸡蛋的加工、包装和运输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