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水产》2012,(8):52-53
技术概述:罗非鱼肉质细腻鲜美,肌间刺少,煎、焖、蒸、煮、炸皆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罗非鱼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强,易养好养,能在池塘、网箱中集约化养殖,所以罗非鱼养殖业发展很快,产量年年提高,出口量也逐年增加,罗非鱼已成为优势出口水产品之一.推广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的每个生产操作环节,进一步提高罗非鱼品质,对促进罗非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该技术的实施,能提高罗非鱼商品鱼的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减轻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产》2013,(7):53-54
技术概述:罗非鱼肉质细腻鲜美,肌间刺少,煎、焖、蒸、煮、炸皆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罗非鱼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强,易养好养,能在池塘、网箱中集约化养殖,所以罗非鱼养殖业发展很快,产量年年提高,出口量也逐年增加,罗非鱼已成为优势出口水产品之一。推广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的每个生产操作环节,进一步提高罗非鱼品质,对促进罗非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李虹  蒋华敏 《内陆水产》2001,26(10):3-4
罗非鱼系鲈形目,鲡鱼科,罗非鱼属,属热带性鱼类,是世界上养殖最广泛的鱼类之一,因其具有肉质好,生长快,产量高,食性杂,繁殖力强,养殖周期短,疾病少等优良性状,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它作为一种优良的养殖对象向全世界推广。困扰罗非鱼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罗非鱼性成熟早,雌鱼因繁殖、孵化而生长缓慢,过度繁殖的仔鱼又因个体太小,无商品价值,造成饲料与水体空间的浪费。因此,如何控制其繁殖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利用杂交技术生产的单雄性罗非鱼,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比较单雄性罗非鱼和普通尼罗罗非鱼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正>罗非鱼是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的通称,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奥尼罗非鱼和新吉富罗非鱼等。罗非鱼食性杂,易饲养,生长快,产量高,肉质上乘,市场畅销,并且是我国淡水鱼大宗出口水产品,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罗非鱼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也有很好的养殖生产和市场消费需求,但越冬保种一直是罗非鱼养殖生产的限制瓶颈。扬州市维扬区水产站从1976年开始利用发电厂余热水进行罗非鱼种苗生产和越冬保种,1988年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养殖罗非鱼主要病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是我国最早引进罗非鱼养殖的省份之一,罗非鱼养殖业经四十多年发展,在苗种生产、成鱼养殖,饲料配套等方面都已形成较好的基础和一定的产规模。养殖面积达到0.78万公顷,产量9.96万吨,产值6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居福建省淡水养殖单一品种产值的首位。  相似文献   

6.
狄荣庆 《淡水渔业》1994,24(1):28-29
精养鱼池内网箱养殖罗非鱼初试狄荣庆(西安市水产工作站)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是美国奥本大学教授史密脱博士经20多年研究总结提出的一项网箱养鱼新技术。1991年传入我国并在大水面进行推广,取得了养殖鲤鱼和罗非鱼的较好效果。为了解决我市池塘罗非鱼养殖中...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鱼苗群体性比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秋明 《淡水渔业》1999,29(3):12-13
罗非鱼雄性个体生长快、个体大,开展罗非鱼的全雄性养殖可有效控制其养殖密度,减少生殖耗能,有利于提高罗非鱼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近几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南方内陆水域罗非鱼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由于鱼苗生产企业间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方面的差异,市面上销售的全...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系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属热带性鱼类,共有100多种,多数产于非洲。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繁殖力强、病害少、肉质好、产量高等特点。目前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吉奥罗非鱼等10多个品种。奥尼罗非鱼是奥利亚罗非鱼(6)和尼罗罗非鱼(早)杂交的后代,是中国目前主要养殖的罗非鱼种类。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适宜罗非鱼养殖的区域广阔,罗非鱼养殖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有利条件。本文将奥尼罗非鱼人工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罗非鱼养殖、加工和出口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罗非鱼养殖生产和出口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罗非鱼产量逐年增长,1998年~2009年期间,我国罗非鱼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3.1%,我国占世界年生产罗非鱼苗种和成鱼产量的50%左右,排在世界第一位。和其他产业一样,中国罗非鱼产业目前面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规模不断增加、订单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利润持续式微”的发展怪圈和困境。中国罗非鱼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式微,从2008年3美元/千克跌到2009年的2.77美元/千克。  相似文献   

10.
<正> 罗非鱼养殖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罗非鱼。现将目前国外罗非鱼养殖的若干问题作如下概述。一、罗非鱼养殖的不同概念根据Huet(1972)鱼类养殖的定义,由于罗非鱼养殖的目的不同,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以大量生产食用鱼为目的,侧重于数量上大幅度增加,很少考虑到质的问题。第二类,完全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生产食用鱼,根据市场、餐馆需求或出口需要,生产养殖鱼类。第三类,完全从质量要求,不需要追求数量,按消费对象需要,供应高质量的食用鱼。根据不同的养殖技术及其管理方法,可把罗非鱼养殖方法划分为粗养、精养、半精养三种方式。精养方式,主要取决于人工投饲,根据  相似文献   

11.
张良尧 《齐鲁渔业》2006,23(12):24-25
罗非鱼为广盐性鱼类,不仅能在淡水中养殖,也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而且海水和咸淡水养殖的罗非鱼肉质优于淡水养殖的罗非鱼,深受养殖户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广西合浦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罗非鱼的咸淡水养殖,在近20年的养殖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利用咸淡水养殖罗非鱼的技术经验。现将主要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市水产科技工作者就开始引进罗非鱼,并推广养殖。经多年来的发展,池塘养殖罗非鱼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年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开展实施“一条鱼工程”的发展战略.我市结合实际,把罗非龟作为“一条鱼”工程的重头戏来抓,现已实现罗非鱼养殖面积30多万亩,年产优质罗非鱼15.2万吨,罗非鱼产业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降低罗非鱼出品风险,达到罗非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现将在笔者技术指导与养殖专业户精心管理下由加工企业收购、经检验达到出口标准的罗非鱼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与广大养殖者交流。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繁殖及养殖技术(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弘 《科学养鱼》2006,(1):16-17
罗非鱼,又称非洲鲫鱼,目前各国已进行养殖的主要品种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齐利罗非鱼等。罗非鱼已是国际上养殖最广泛的品种之一,是继三文鱼和对虾之后第三大国际贸易水产品,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养殖品种。我国罗非鱼养殖发展极快。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闽西引进消化国内外开发研究的全雄性罗非鱼养殖技术、结合本地区实际条件和生产水平,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的技术开发成果和技术经验,综述了闽西雄性罗非鱼制种及养成技术要点。并就闽西全雄性罗非鱼养殖技术开发的前景及其相关的品种选择与同质鱼苗批量生产,混养与鱼畜禽综合养鱼模式,养殖生产周期与分级饲养等环节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广东省养殖的罗非鱼品种主要有: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红罗非鱼等,本主要针对在海丰县养殖的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曹文龙 《内陆水产》1995,21(2):17-17
池塘养殖全雄罗非鱼技术曹文龙罗非鱼,又称非洲鲫鱼,属热带性鱼类,具有生长快、食性来源广、繁殖力强、养殖周期短、病害少,产量高等优良性伏,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欢迎。但是,由于罗非鱼繁殖力虽,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因其频繁繁殖,会造成池塘中子代过多,密度失控...  相似文献   

18.
张延河 《齐鲁渔业》2007,24(1):32-33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红吴郭鱼,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良种,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等诸多优点。利用水库网箱养殖彩虹鲷,可以调整养殖品种,优化养殖结构,提高水库水体生产效率。通过我们近几年水库养殖试验表明,要实现彩虹鲷水库网箱养殖高产高效,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9.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红吴郭鱼,系鲈形目,鲡鱼科,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良种,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等诸多优点.利用水库网箱养殖彩虹鲷,可以优化养殖结构,提高水体生产效率.通过近几年的养殖试验表明,要实现彩虹鲷水库网箱养殖高产高效,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从1994年起,笔者组织实施“全雄性罗非鱼制种及养殖高产技术推广”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 技术引进及试验效果 茂名市全雄性罗非鱼制种及养殖技术的开发,主要通过引进消化国内外开发研究的“雄性罗非鱼苗种生产和养殖技术”的科技成果,结合本地区实际条件和生产水平,进行适应性和应用性试验、示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