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1病原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梨黑星孢菌,分生孢子梗暗褐色,单生或丛生,呈倒棍棒状,直立或弯曲,多不分枝,孢痕多而明显。分生孢子单孢,淡褐色,卵形或纺锤形,发芽前少数生有一横隔。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梨黑星病菌,子囊壳在树盘浅层的病落叶上形成,病落叶正面、背面均有,以背面居多,常聚生成堆。2危害症状梨黑星病能危害梨树各种绿色幼嫩组织,从落花后至果实成熟前均可造成危害。2.1叶片发病多在叶背主脉和支脉之间,产生圆形  相似文献   

2.
郑世发 《长江蔬菜》2011,(23):37-38
1.6茄子叶斑病本病由真菌茄尾孢侵染引起,仅为害叶片,多发生在成熟叶片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4~10 mm,边缘明显,褐色至灰褐色,外围有黄色晕环,在病斑的背面,密生灰色霉物(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3.
一株采自蒙山的瘤座虫草的世代交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自山东蒙山采得一簇虫草子座,确认为瘤座虫草。经组织培养、子囊孢子分离及培养皿特征观察,并以分生孢子菌株回接寄主豆天蛾幼虫获得子实体,确定了该虫草的无性阶段,认定其分生孢子阶段为天蛾科层梗孢或杵形虫束梗孢。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该虫草有性阶段子囊壳、子囊、子囊孢子等的超微结构,研究了该虫草的世代交替现象。  相似文献   

4.
1苹果轮纹病的发生特点 1.1侵染期长苹果轮纹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被害枝干病疣中越冬.枝干上越冬的病菌是果实和枝干轮纹病的主要侵染来源.苹果在幼果期(落花后10 d左右)即可被侵染,4~7月侵染量最多,7月以后侵染率假低.侵染期虽长,但新病斑当年不产生分生孢子器,所以该病没有再侵染,苹果生长季节所发生的侵染均属于初次侵染.  相似文献   

5.
张健 《现代园艺》2001,(6):30-30
1 链孢霉 又名脉孢霉。无性阶段属丝孢目 ,球壳菌科 ;有性阶段是一种子囊菌。危害菇的是粗糙脉纹孢霉和面包脉纹孢霉。菌丝白色 ,疏松 ,有分枝和隔。分生孢子梗为双叉状分枝。分生孢子串生 ,球形至卵圆形 ,桔红色或粉红色。子囊壳簇生或散生 ,近球形或卵形。链孢霉分布广泛 ,空气、土壤、腐烂植物、谷物等可传播。培养料过湿和棉塞受潮时将严重发生 ,可污染所有菇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及香菇、木耳、银耳的耳棒。被污染的菌种及培养料 ,初期长出灰白色纤细菌丝 ,生长迅速 ,几天后在瓶袋外形成桔红色粉状孢子团 ,明显高出料面。常常引起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滇中地区昆明西山、昆明野鸭湖、嵩明大哨和楚雄紫溪山分布的蛹虫草居群,进行调查和采样,调查分析了蛹虫草的生境,比较研究了蛹虫草不同居群有性型及无性型形态差异,对蛹虫草无性型的产孢结构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研究发现,蛹虫草子囊壳着生方式及其大小、子囊大小、无性型,随生境不同而发生差异。在云南松常绿阔叶混交林下的子囊壳及子囊较大,分离得到的无性型以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产孢结构占优势;在华山松林和田埂草丛生境中的子囊壳及其子囊较小,分离得到的无性型以轮枝孢型(Verticillium-type)产孢结构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广东省茂名市香蕉产区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一种为害较为严重的香蕉新发叶斑病害。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检测,并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β-tubulin和tef1序列分析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菌株MM3-2z9能够侵染香蕉叶片,并能诱发与田间类似的症状。其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呈白色,产生明显的同心轮纹;分生孢子纺锤形,具4个隔膜,中间3个细胞异色,顶细胞无色,锥形,附属丝2~4根(多为3根),基部细胞有1根附属丝,中生,无色。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MM3-2z9菌株3个单孢菌株的ITS、β-tubulin和tef1序列与芭蕉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musae)菌株相应序列的一致性都高于98%,3片段串联构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表明,菌株MM3-2z9与芭蕉新拟盘多毛孢(N.musae)亲缘关系最近。基于形态学与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鉴定菌株MM3-2z9为芭蕉新拟盘多毛孢(N. musae)。该病原菌还可快速侵染大蕉和粉蕉‘粉杂1号’的叶片。  相似文献   

8.
张士义  杨军  刘娜  刘国宇 《蔬菜》2007,(1):28-29
木霉(Trichoderma sp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粘孢菌类,常为害食用菌生产的木霉有绿色木霉(T.richodermauiride)、康宁木霉(T.koning)、多孢木霉(T.polysporum)等。平菇被木霉污染时产生的霉层,初为白色纤细致密的菌丝,几天后从菌丝层中心开始渐至边缘变浅绿色,最后成深绿色并出现粉状物(分生孢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污染袋白色链孢霉分离鉴定及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食用茵污染袋中分离到2株链孢霉,1株产红色分生抱子,另1株产白色分生孢子,根据其形态特征及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显示这2株链孢霉均为好食链孢霉。研究该茵株的生物学特性,发现这2株链孢霉在pH值为9,0的环境中均不生长,为今后链孢霉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88年,我们在湖南省各地调查食用菌生产中的病虫害时,发现土生毛束霉(Trichurus terrophilus)对食用菌栽培的危害相当严重。为此,我们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观察。 (一)土生毛束霉的形态特征: 土生毛束霉在分类上属于半知菌的束梗孢目(Stilbellales)、束梗孢科(stilbellaceae)。土生毛束霉的分生孢子梗聚合一起成束状,孢梗束暗色,梗细长,孢子着生部分膨大,分生孢子梗中间有黑色的刺,分生孢子暗色,单细胞,卵圆形,串珠状。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冬虫夏草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形成规律,为冬虫夏草人工培殖及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将老熟待僵化的幼虫,在不同温度、基质含水量和光照条件下培殖,观察子实体形成与伸展情况。研究表明,子实体分化与形成需要0℃左右低温刺激,变温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的生长还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及高湿环境,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应保持基质含水量为60%~80%,相对湿度95%~100%为宜;微弱的光照都能诱导子实体产生,子实体有向光性生长的特性。环境因子对冬虫夏草子实体形成及伸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比较不同产地冬虫夏草菌对寄主幼虫的侵染力,筛选高侵染力的菌株,提高寄主幼虫感染率,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小金产冬虫夏草菌菌株感染率最高为72.22%,西藏比如产冬虫夏草菌菌株感染最低为45.56%;贡嘎蝠蛾感染率最高为75.56%,比如蝠蛾感染率最低为58.89%,剑川蝠蛾不能感染;除老君山虫草外,各地产冬虫夏草子实体无差别。不同产地冬虫夏草菌的侵染力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SRAP和EST-SSR分析香椿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和EST-SSR标记技术对中国9省10个香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为香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33对SRAP标记共扩增出167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5.06个多态性位点;45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22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9个多态位点;所选香椿居群的等位基因数和期望杂合度(EST-SSR,Na = 2.3506,He = 0.4632)及Shannon’s信息指数(SRAP,I = 0.6140;EST-SSR,I = 0.6752)较高,表明中国香椿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SRAP,Gst = 0.3124;EST-SSR,Fst = 0.2462)表明所研究的香椿资源分化程度较高;聚类结果显示,10个香椿居群可分成3类,其中衡水、泰安和太和居群为一类,成都、昆明、武汉和汝阳居群为一类,德州和泉州居群聚为一类,南京居群的结果因两类引物略有不同;香椿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实际的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发酵型冬虫夏草菌茶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茶为主要原料,配伍麦麸组成固体培养基,接种冬虫夏草菌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加工冬虫夏草菌茶。结果显示,冬虫夏草菌在茶叶为主料添加麦麸的培养基上长势良好,通过L9(34)正交试验,以菌茶粗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培养基最优配方为茶叶60 g、麦麸30 g、碳酸钙0.4 g、蔗糖1.2 g。在料水比为5∶3(w·v-1)培养基上,接种12%(mL·g-1)冬虫夏草液体菌种,24℃培养12 d,55℃烘干,粉碎包装。成品菌茶汤为酒红色,香气清淡,无絮状物沉淀,pH值7.28,菌茶粗多糖含量为7.566%,茶多酚含量为1.488%。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方式对鲍鱼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作栽培主料,采用棚内菌袋出菇和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栽培鲍鱼菇,研究鲍鱼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配方1菌丝长势浓密、粗壮,配方2菌丝长势弱。在各栽培方式中,处理3(配方1,露地覆土出菇)鲍鱼菇子实体性状表现好,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达每30袋8.34 kg和61.78%,且氨基酸种类丰富,营养成分含量高。但露地覆土出菇方式和棚内菌袋出菇方式相比鲍鱼菇子实体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两个糙皮侧耳凝集素基因Plectin1和Plectin2。结构分析显示Plectin1和Plectin2基因全长分别为1 371和1 359 bp,二者均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Plectin1开放阅读框长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Plectin2开放阅读框长1 122 bp,编码373个氨基酸。Southern杂交试验证实Plectin1和Plectin2在糙皮侧耳基因组中均只有1个拷贝。利用qRT-PCR分析了Plectin1和Plectin2在糙皮侧耳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量,结果显示Plectin1和Plectin2分别在成熟子实体阶段和幼嫩子实体阶段表达量最高,这表明Plectin1和Plectin2基因可能在糙皮侧耳子实体生长发育中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宗菊  曹杰  刘弟  唐平  何隽  王鹏飞  李标  周文 《中国食用菌》2011,30(1):54-55,61
以武定狮山为样点,对红托鹅膏的生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托鹅膏主要生长于滇青冈、滇石栎等阔叶林或针(云南松)阔混交林中,其生长的土表层疏松、透气、潮湿,具有厚4 cm~9 cm的腐叶层,有稀薄的阳光透入,土层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养分丰富,土壤容重较小,偏微酸性(pH5.4~5.7)。子实体分化发育较适宜的温度为19℃~21℃,空气湿度为75%~86%,土壤含水量为38%~50%,并每天保证1 300 lx~2 000 lx的光照2 h~5 h,200 lx~900 lx的弱光6 h~9 h。  相似文献   

18.
豆梨铵转运蛋白基因PcAMT1-1 和PcAMT1-2 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郁  杨顺瑛  金曼  郝东利  苏彦华 《园艺学报》2013,40(11):2115-2126
 为探明豆梨(Pyrus calleryana Dcne.)铵转运蛋白基因家族成员的序列特征、生理功能和表达特点,以豆梨幼苗为材料,运用电子克隆与3′-RACE 技术获得2 个铵转运蛋白基因PcAMT1-1 和PcAMT1-2,采用酵母互补和半定量RT-PCR 方法研究它们的生理功能与表达特点。结果表明:PcAMT1-1和PcAMT1-2 开放阅读框为1 518 bp 和1 515 bp,编码的蛋白分别含505 和504 个氨基酸残基。PcAMT1-1和PcAMT1-2 分别与甜橙 × 枳后代CpAMT(ABI52423)和茶CsAMT1;2(AB114913)的同源性最高(81.96%和78.31%)。PcAMT1-1 和PcAMT1-2 转入酵母均能使铵转运体缺失突变菌株31019b 恢复NH4+吸收能力,在酸性条件下(pH 4.8 或5.8)PcAMT1-1 和PcAMT1-2 对31019b 的互补效果均优于中性条件(pH 6.8)。NH4+有毒类似物MeA+可以显著抑制转PcAMT1-1 酵母31019b 的生长,该物质对转PcAMT1-2酵母31019b 无抑制效果;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MSX 可有效抑制PcAMT1-2 对酵母31019b 的互补效果,对PcAMT1-1 的互补效果无显著影响。正常供铵,PcAMT1-1 主要在叶中表达,PcAMT1-2 主要在根中表达;无氮处理后,PcAMT1-1 和PcAMT1-2 在根中的表达先上调后下降;重新供铵后,它们的表达量恢复;地上部的表达对上述处理无显著响应。综上所述,PcAMT1-1 和PcAMT1-2 在豆梨中具有吸收或转运NH4+的功能,并可能具备不同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柑橘溃疡病是世界柑橘的一种重要病害,对柑橘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柑橘中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基因家族进行注释,并克隆出受柑橘溃疡病菌诱导表达的CsNCED3-2,确定了其表达模式。从柑橘全基因组公共数据库共注释出14个NCED基因家族成员,根据系统发育树和功能结构域将其分为4个亚类;CsNCED3-2其序列全长2 377 bp,开放阅读框1 830 bp,编码609个氨基酸,属于RPE65超家族成员和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家族成员,是非分泌性蛋白;在‘晚锦橙’和‘金弹’叶片注射溃疡病菌后的各个时间点,‘晚锦橙’叶片中CsNCED3-2的相对表达量总体高于‘金弹’,并且两品种的相对表达变化呈相反趋势;与茎、叶和种子相比,CsNCED3-2在两品种果皮中表达量较高;两品种的CsN CED3-2上游启动子均含有参与植物激素和逆境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ABRE(脱落酸响应)、TCA-element(水杨酸响应)、MYC/MYB(干旱响应)等,但数量和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滴灌施肥对‘特罗维它’甜橙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卡里佐枳橙砧‘特罗维它’甜橙为材料,以每年撒施10次肥料为对照,研究了年施肥总量一定,不同滴灌施肥频率(每年4次、10次和16次)对树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02—2007年的结果显示,仅个别年份的处理与对照的树干粗度、树高和冠径存在显著差异以外,到试验结束时,不同滴灌施肥频率对树干粗度、树高和冠径大小无显著影响,滴灌施肥与对照间的树体生长无显著差异。滴灌施肥可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处理的累计产量比对照高29.4% ~ 36.5%;增加滴灌施肥频率无显著增产作用;滴灌施肥对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建议碱性紫色土柑橘园滴灌施肥频率为每年4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