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来自不同培养瑟质上北冬虫夏草菌株进行栽培试验,比较了其菌丝生长、原纂形成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来源于柞蚕蛾的菌株蛾1在菌丝生长、子座鲜重、于重方面均优于其余菌株.其有效成分含量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冬虫夏草新药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GC -MS对人工培养冬虫夏草菌丝的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分析 ,从中检出一种与贝母碱结构类似的物质———Verticiol。证实冬虫夏草是一种对呼吸道疾病有特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对北冬虫夏草人工培养固体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能够利用的固体培养基的种类较多,在单一的固体培养基质中,以大米为固体基质菌丝长势最好,出草率最高;但在大米中加入10%~15%麦麸,其菌丝长势和出草率都优于单一大米的基质;对营养液进行对比试验及L9 (34)的正交实验,确定营养液的适宜配方为蔗糖2.0%,酵母膏1.5%,MgSO40.l0%,KH2PO4 0.10%;北冬虫夏草固体培养基质的适宜配方为大米85%、麦麸15%,500mL的装量为60 g,pH值5.5~6.5,料水比(固体基质∶营养液)1:1.5.  相似文献   

4.
张丹 《食用菌》2001,23(4):41-41
冬虫夏草历来是一味稀少的名贵中药材。现在中医多用为强壮剂、镇静剂.用于虚劳病后虚弱症、肺结核吐血、老人衰弱的慢性咳嗽、盗汗、自汗、贫血等症。药理试验证明,冬虫夏草浸剂有显著扩张离体动物支气管的作用;对肠管、子宫及心脏均有抑制作用;对小鼠有镇静及催眠作用.其毒性极低;能延长艾氏腹水癌的小鼠存活时间;并证明冬虫夏草在试管内对葡萄球菌、链球菌、鼻疽杆菌、炭疽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有资料显示,人工培养的冬虫夏草菌丝.其甘露醇、总氮和醚溶性分的含量与生药冬虫夏草基本一致。水解氨基酸亦近似。所以用深层发酵法制…  相似文献   

5.
对8个冬虫夏草不同菌株间的拮抗性、菌丝体的生长特性及色素形成和瓶内出草等试验分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虫夏草不同菌株间差异属于种类或地理分布差异,导致了生物学特性的差别。其中菌株dc1与dc8亲缘关系及生物学特性相近,其次是dc2和dc3、dc4、dc5、dc6、dc7各有差异。经方差分析表明:菌株dc1、dc8的菌丝生长速度及浓密程度明显优于其它菌株,生长旺盛,抗杂能力强,平均每天生长速度可达0.02 cm,适宜冬虫夏草人工栽培使用的菌种和用于营养菌丝发酵使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6.
蛹虫草活性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用薄层层析法和高碘酸氧化法测定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冬虫夏草(C.Sinensis)及其发酵菌丝中腺苷和甘露醇的含量。结果证明,蛹虫草Y3菌株发酵菌丝的甘露醇含量达16.04%,明显高于天然蛹虫草。不同来源的蛹虫草的腺苷含量相近,为1.4%左右。刚联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蛹虫草的SOD)活性,人工栽培的蛹虫草SOD)活性最高,为1882U/mgPr。上述结果表明,蛹虫草具有和冬虫夏草相似的药效成分,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冬虫夏草、姬菇、木耳、大球盖菇、白灵菇、茶树菇、杏鲍菇7种菌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马铃薯、滑菇菌糠配制成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培养基与常用的PDA培养基对供试菌种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各菌种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滑菇菌糠对茶树菇、冬虫夏草、木耳、大球盖菇、白灵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对杏鲍菇、姬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杏鲍菇适宜以比例为滑菇菌糠15%、马铃薯5%的配方来作为母种培养基;姬菇适合以比例为5%滑菇菌糠与15%马铃薯的配方来作为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冬虫夏草深层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时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的深层发酵条件如pH、培养温度、接种量及转速的探讨及对深层发酵培养基碳氮源和无机盐的筛选,确定了其深层培养所需条件及最佳碳氮源和无机盐。实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菌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条件应为24℃、200r/min、pH5.0左右,接种量5~15%,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和氨基酸复合粉,最佳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氯化钙。  相似文献   

9.
冬虫夏草菌液体发酵培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及培养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所分高培养的菌种和选出的液体培养基S31、a,在pH5.5、装量40%、温度18-20℃,转速100-12r/min,培养时间96h的适宜条件下,菌丝产量最高,菌丝于重达到0.028g/mL左右。  相似文献   

10.
冬虫夏草的菌种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斗锡 《中国食用菌》1993,12(4):37-38,48
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它主要寄生于活动的昆虫体内。人工栽培时必须合理的配制这类营养成分,才能满足它的生长要求。近三年来我们经过反复试验,从若干种原材料及配方中,筛选了以下几种最适宜虫草菌丝生长的原料和配方如下:(一)母种制作培养基配  相似文献   

11.
蛹虫草人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试验通过对四个人工分离蛹虫草品种的菌丝体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沈阳人工分离种(S)为优质品种,武汉(W)、河南(H)、北京(B)种为淘汰种。以大米加4个蚕蛹为基质的培养基子实体生物学效率最高;液体菌种生长周期短,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北虫草的培育也暴露了一个问题,正常菌种经多次转管继代和冰箱久存之后,会出现不产子实体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干扰了虫草的生产。为此,进行了有关北虫草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和继代培养的试验,并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菌株。结果表明,子实体靠近顶端分离的菌种易于萌发,孢子分离得到的菌株性状更好,北虫草子实体本身就具有抑菌作用,因此,在选取表面消毒方式时,一定要适宜,不可时间过长,以免对子实体造成伤害,不产生菌丝。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蛹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基,以干菌体得率为指标,选择出蛹虫草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16 g/L,磷酸二氢钾6 g/L,硫酸镁2 g/L,水1 000 mL,pH自然,干菌体得率为46.5 g/L,与其它试验组结果的差异显著,说明碳源和氮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法,将活化的蛹虫草斜面菌种,经摇瓶培养、发酵罐扩大培养,得到含有蛹虫草有效成分的菌丝体,通过调配、灭菌、接种乳酸菌、发酵等工艺生产蛹虫草酸奶。本工艺比常规蛹虫苹酸奶加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将采自长春净月潭的野生蛹虫草进行分离,分离后的蛹虫草菌株进行驯化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配方1上菌丝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蛹虫草为试材,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锌,利用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测定菌丝体和子实体锌含量,蒽酮-硫酸法和DNS法测定子实体多糖和还原糖含量,探究了锌对蛹虫草菌丝体、子实体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富锌蛹虫草培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锌对蛹虫草菌丝体、子实体均有一定的影响,适量浓度促进生长,过高则抑制生长,最适合蛹虫草生长的培养基锌浓度为678 mg·kg-1,该浓度下蛹虫草子实体生长良好无退化现象,干质量出现最大值为3.56 g,多糖含量为7.32%,锌富集率达6.45%。  相似文献   

17.
蛹虫草菌株无性世代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个不同的蛹虫草菌株在PDA和四种合成培养基上生长,结果显示,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势最好,4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以及产色素状况有显著差异.根据蛹虫草的菌落形态和凹面玻片培养法观察到的菌丝形态、产抱特点,初步得到确认无性世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蛹虫草菌种复壮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蛹虫草菌种退化是蛹虫草栽培的关键问题。本试验采用子囊孢子分离复壮法、分生孢子分离复壮法、蚕蛹回接复壮法、基内菌丝分离复壮法等4种复壮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复壮方法后代菌丝生长速度、转色速度及子实体形成情况,初步判定子囊孢子分离复壮法和蚕蛹回接复壮法都有明显复壮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冬虫夏草菌丝体免疫特性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发酵生产的冬虫夏草菌丝体为研究材料,通过测试其对荷瘤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影响和观察小鼠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测试冬虫夏草的免疫功能。试验表明,冬虫夏草菌丝体能显著增加荷瘤小鼠脑组织和全血中SOD含量,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明显减少荷瘤小鼠S180癌细胞面积,降低癌细胞重量,促进癌细胞高度分化,致使癌细胞坏死,对肿瘤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抑制力。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法优化巴西虫草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巴西虫草(Cordyceps brasiliensis)液态发酵培养基。在预备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lan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巴西虫草菌丝体产量的液态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了筛选,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为葡萄糖和牛肉膏。再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以上2个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最后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主要影响因子的浓度。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46g/100mL,可溶性淀粉2g/100mL,蚕蛹粉4g/100mL,牛肉膏2.93g/100mL,KH2PO40.1g/100mL和MgSO4·7H2O0.15g/1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