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波 《畜禽业》2015,(4):6-9
小反刍兽疫(PPR)是小反刍兽的一种以发热、眼、鼻脓性分泌物、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PPR病毒感染山羊和绵羊可引起临床症状,而感染牛则不产生临床症状。该病在密切接触的动物之间可通过空气传播。文章综述了该病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安全、监测方法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11)
猪水肿病由溶血型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以仔猪发病为主,成年猪耐过,发病急、病死率高是该病的主要特点;病原可分泌致水肿毒素和神经毒素,导致临床表现组织器官水肿和神经症状;疫苗免疫、药物预防和加强管理可有效预防该病,治疗该病需要及时,因该病和圆环病毒病发病日龄接近,临床需警惕二者同时感染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病原│荧光假单胞菌。│临床症状│病鱼皮肤出血,发炎,体表部分鳞片松动、脱落。部分鱼鳍条末端腐烂,形成柱鳍。│流行情况│主要流行于高温季节,青鱼、草鱼、鲫鱼等都可感染。│诊断│根据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初步判断。│防治措施│1调节好水质,可有效降低此病的发生。2易发病季节经常使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消毒。3一旦发生此病,使用季铵盐络合碘泼洒两次。内服:1诺氟沙星内服,每日一次,剂量为每千克鱼体体重10mg~30mg,连用5日~7日;或者氟苯尼考,剂量为每千克鱼体重30mg~50mg,每天2次,连喂5日~7日。海洋渔业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6,(12)
猪弓形体病属于原虫病,人类也可发生感染。该病的主要感染来源是猫,因为猫是终末宿主。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等途径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热、呼吸困难和母猪出现繁殖障碍表现。该病属于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疾病。通过病原、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和治疗等方面对猪弓形体病做一介绍,与广大养猪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5.
母猪产后感染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引发该病的病原有多种,常见的有化脓性棒状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以及链球菌等;病原菌可通过外界或机体内部感染生殖系统,子宫内膜炎、阴道炎是常见的临床表现;该病一旦发生可对配种和受精造成影响,还可以引发子宫蓄脓,对乳汁质量也能造成影响,甚至停止泌乳;除了生殖系统局部症状外,该病后期还会出现全身症状;抗生素对该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治疗结束后还应注意后期的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6.
黄美锋 《畜禽业》2023,(3):81-83
牛出血性败血症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导致,呈世界流行,病原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接触以及血液等途径传播,感染牛根据具体表现不同分为急性败血型、组织浮肿型和肺炎型3种类型,临床危害较大。养殖户需要做好牛群的预防工作,发现疑似病例时及时诊断确诊,并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该病带来的影响。对此,基于该病的病原及临床症状,探讨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广大养牛户防控该病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7,(7)
羊支原体肺炎由羊感染肺炎支原体而引发,病原主要依靠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潮湿寒冷天气、营养不良和管理不规范是该病的主要诱因;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发病后主要表现呼吸系统症状,病理变化也集中在肺部;预防需要抓好外来羊管理,加强消毒和筛查感染羊,每年定期普防疫苗;治疗该病需要肌肉注射敏感抗生素,严禁抗生素口服使用。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的诊断主要依靠对该病的流行特点和病原的分析,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能够作出初步的诊断,必要时通过实验室检查对该病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09,(7):27-27
猪乙型脑炎:乙型脑炎流行环节和传播途径有其特征性。除人、马和猪外。多数感染动物无临床症状。受感染的多种畜禽和人互为传染源。尤其是猪感染该病毒后。病毒在其体内可大量增殖,从而成为其他动物及人的传染源。该病流行的季节与蚊虫的繁殖和活动有很大的关系,蚊虫是该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野禽和其他哺乳类动物及冷血动物,也可散播本病。在我国,约有90%的病例发生在7、8、93个月内,而在12月至次年4月几乎无病例发生。乙脑发病形式具有高度散发的特点。但局部地区的大流行也时有发生。猪的发病年龄多在生后6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0.
鸡链球菌病是养鸡临床常见的细菌病,主要通过鸡与鸡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感染鸡表现全身症状和神经症状,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死亡率高。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确诊;加强鸡场的消毒,对鸡场进行科学管理可预防该病的发生;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沙门氏菌在各种动物以及人类当中分布广泛,其中有些菌株可导致猪病,这种细菌主要在生长猪以及有些母猪的肠道内繁殖。感染猪只可连续数周甚至数月从粪便中排出病原,而不表现任何症状。应用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对生猪加工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确定生产流通过程的危害因素,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猪肉加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鸭副伤寒病由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多发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耐过,以地方流行为主,应激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感染鸭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影响生产性能;预防该病必须加强鸭场的管理,控制病原的水平传播,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做好雏鸭的开口工作;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使用时需严格遵守用药规定,不可随意延长用药时间,防止出现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7,(Z1)
鸡盲肠肝炎是一种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鸡和火鸡盲肠和肝脏机能紊乱的急性原虫病,又称为组织滴虫病。该病不仅可以感染雏鸡,成鸡亦会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从鸡盲肠肝炎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合理的诊断和防治措施,为广大养殖户对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病原】可能是一种嗜水气单胞菌。【流行情况】本病一般在饲养密度较高的鳖池暴发,流行季节是6~8月,有时至9月上旬,7~8月份是流行的高峰季节,流行水温是30~32℃,流行区域主要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和我国台湾此病流行也颇为严重,该病的发病率为25%~30%,致死率为10%,病程一般只有3~7天。【症状和病变】出血是该病典型、基本的症状:病鳖的背壳和腹部底板出现直径2~10毫米大小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并常伴有化脓或糜烂症状;颈部呈水肿状,口、鼻流血,咽喉内壁及辅助呼吸器官的纤毛状小突起(亦称鳃…  相似文献   

15.
曹莉 《畜禽业》2023,(4):88-90
雏鸡白痢由白痢型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呈世界流行,病原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感染鸡以排黄白色黏性粪便为特征,同时表现全身症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长途转群和温度过低的室温环境对该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一旦发生会产生较大危害。对此,从对雏鸡进行科学开口、提供适宜的育雏条件、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控制沙门氏菌污染以及做好种鸡群管理的角度详述了该病的具体预防方法,同时也阐述了使用抗生素和中药治疗该病的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户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6.
沙门氏菌在各种动物以及人类当中分布广泛,其中有些菌株可导致猪病,这种细菌主要在生长猪以及有些母猪的肠道内繁殖。感染猪只可连续数周甚至数月从粪便中排出病原,而不表现任何症状。应用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对生猪加工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确定生产流通过程的危害因素,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猪肉加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何京 《内陆水产》2003,28(3):29-29
近年来,我国南方山区养鱼中,经常发生白鲢、鲫鱼、鳊鲂大量死亡暴发性鱼病。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该病就已在我国主要养鱼地区广泛流行。该病病原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心鱼病组(1991)报告为嗜水气单孢菌(Aeromonashydrophila),其特点是产生溶血毒素和细胞毒素,导致病鱼体表表现为细菌性败血病症状。据调查,该病流行广、发病快、周期长、死亡率高达50%~90%,给渔业生产带来威胁。为了减小损失、控制病菌蔓延,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大力推广、组织综合预防和治疗该鱼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流行与症状该病流行于每年6~10月份,死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该病的病原、流行情况、发病原因、症状分别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提出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学端 《畜禽业》2013,(6):75-76
根据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特点和流行病学特点,可找到防治该病的线索;症状及剖解病理变化可作为诊断的初步依据,同时表明病具"多病因、混合感染"特性,治疗要兼顾对机体内部的调节;确诊要依靠实验室的科学手段;强化多项预防措施,短期应用抗生素结合保健型中药巩固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家畜猝死症是我国目前日趋严重的动物疾病之一,经研究证明魏氏梭菌感染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该病流行病学情况、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微生物学诊断及其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