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更好地把握我国花卉产品贸易增长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促进我国花卉产业间贸易,加快产业内贸易,采用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中国花卉产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GL修正指数、Aquino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及Thom&McDowell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2002—2011年中国主要花卉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与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主要花卉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较低,贸易方式还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国主要花卉产品贸易的增长由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共同推动;产业内贸易方式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提出了继续发展中国主要花卉产品产业间贸易及加快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GL指数和GHM法定量测算并分析了我国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类型特征,基于F-K理论模型对我国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农机产品贸易的GL指数从1992年的0.28提高到2005年的0.70,说明产业内贸易水平明显提高,贸易主要形式逐渐从产业间贸易过渡到产业内贸易;2)我国农机产品贸易的水平型和高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接近于零,说明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属于低质量垂直型,呈现出口低质量产品、进口高质量产品的交换格局;3)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差异对我国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显著,显著性水平在0.01以上。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缩小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将会促进我国农机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般而言,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能促进我国对外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但具体是否能促进我国农业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尚不明确.文章以我国对美国和日本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为实证研究对象,就美国和日本对我国农业直接投资对我国农业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日本对我国农业直接投资与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度的提升有显著影响;而美国投资的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运用GL指数测算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并运用BI指数、HI指数分析中国与各国之间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特征,最后运用计量模型探究影响产业贸易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且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食品及活动物类产品上,阿富汗、沙特阿拉伯、意大利、巴基斯坦、德国等国家与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对于产业内贸易类型,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及产品类别之间均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产品质量的差异是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农产品发生贸易的重要原因.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双方贸易不平衡程度、地理距离、贸易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均对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贸易不平衡程度呈现负向影响;而地理距离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贸易开放程度仅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仅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从近年来福建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情况出发,先采用G-L指数、MIIT指数从静动两方面分别测算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状况,再采用指数测算与福建高新技术产品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发现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有波动增长的趋势,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发展尚不均衡;与高新技术产品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也不高,总体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通过使用19952014年中加农产品贸易数据,以产业内贸易为视角,首先采用G-L指数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然后使用Thom&Mc Dowell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细化分析了产业贸易,最后分析了影响中国与加拿大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加农产品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并存且产业间贸易行业显著多于产业内贸易行业,而在产业内贸易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多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影响中加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有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差异与农产品行业开放度,其中人均收入差异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使用1995~2014年中加农产品贸易数据,以产业内贸易为视角,首先采用G-L指数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然后使用ThomMc Dowell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细化分析了产业贸易,最后分析了影响中国与加拿大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加农产品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并存且产业间贸易行业显著多于产业内贸易行业,而在产业内贸易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多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影响中加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有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差异与农产品行业开放度,其中人均收入差异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rn&McDowell水平、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2000-2007年福建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通过分析揭示出福建省农产品中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发展不明显,在结构上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扩大福建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改善生产布局,逐步实现规模经营,调整进出口结构,实施品牌差异战略。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8):101-104
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与TC指数,选用(UN Comtrade)数据库提供的海关编码为HS01~HS24的数据,对2002~2012年间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快速提高,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已逐渐成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重要的贸易经济合作形式。本文首先从贸易现状、总体特征、进出口产品结构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概况,然后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中2004—2014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结果显示,中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俄、中印、中南非则属于产业内贸易。然后,具体分析了2014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各章目的 G-L指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改善收入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的猪肉及生猪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屡屡受到抵制,主要原因是畜产品的质量问题和动物福利没有得到重视。这一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并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简要分析阐述了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养猪工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通过改善养猪工艺来提高动物的福利,从根本上改善猪肉产品的质量,为保障猪肉产品安全,提高国际贸易水平提供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技术性贸易措施数量增长明显、标准不断提高、程序愈发繁复,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研究全球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趋势及影响,对中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剂国内市场余缺、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中国水产品对农产品的出口贡献率和外汇贡献发现,水产业在农业中特别是在出口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要素禀赋论和恩格尔定律也证明了水产业是我国农业中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行业,因此,有必要通过促进水产品出口来带动农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针对我国目前水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和同业恶性竞争两大问题,提出应采取措施,譬如制订新的行业标准,包装材料和标签认证制度和标签制度以消除出口中的技术壁垒,并有必要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推进我国水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中国水产品对农产品的出口贡献率和外汇贡献发现,水产业在农业中特别是在出口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要素禀赋论和恩格尔定律也证明了水产业是我国农业中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行业,因此,有必要通过促进水产品出口来带动农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针对我国目前水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和同业恶性竞争两大问题,提出应采取措施,譬如制订新的行业标准,包装材料和标签认证制度和标签制度以消除出口中的技术壁垒,并有必要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推进我国水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明显滞后于总体贸易的发展.该文对两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产品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已经成为普通人家的餐桌美食。我国是水产品消费大国,水产品人均消费量持续多年不断增加,在许多沿海城市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近年来存在的许多因素阻碍着我国水产品消费持续走高。通过对这些阻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希望对加快我国水产品消费、提高我国水产品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马征雁 《北京农业》2012,(24):97-98
全球化给中国的水产品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绿色壁垒日益对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连续多年呈现逆差并持续扩大,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出口增长是关系农业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任务。韩国是我国第四大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我国长期对韩国保持农产品贸易顺差,但近年来我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趋缓。以农药残留限量为典型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阻碍和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韩国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韩国不断调整农药使用管理制度和相关进口监控检查措施,我国农产品出口韩国因农药残留问题受阻呈现增加趋势。梳理了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韩国通报我国出口农产品农药残留违规数据,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韩国因农药残留问题被通报的数量、涉及的农药种类和受影响的产品范围不断增加,导致受阻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韩国全面实施农药肯定列表制度并扩大进口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范围,而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获取国外法规标准信息的能力不足,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管理的规范性仍有待加强。提升我国农产品应对韩国农药残留贸易壁垒的能力,需要从加强韩国法规标准信息预警、提升生产主体科学用药和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探索推动韩方建立重点贸易产品进口限量以及完善国内特色小宗作物农药登记和限量标准制定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中澳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但发展不平衡;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以两国自然禀赋为基础;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农产品增长迅速,但占比增长缓慢。利用贸易专业化、产业内贸易及显性比较优势等理论与指数工具,对2003年至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弱、互补性强;两国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程度不高;两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中弱澳强,不平衡局面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农产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和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分析比较 ,指出我国作为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国 ,农产品贸易的主体市场在国内 ,国际市场是我们调剂余缺、发挥优势产品竞争力的市场。立足国内市场 ,发展国外市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