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生物学特性入手,介绍了甘南草原优势鼠种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分布与危害,并提出生物、物理、化学灭鼠和生态控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原鼢鼠属仓鼠科鼢鼠亚科,农民俗称瞎老鼠,主要分布在高寒阴坡潮湿的草坡和农田,常年在地下生息繁衍,主要以牧草的根和播种到收获的农作物为食,由于它的挖掘能力强,播后取食种子,生长期挖掘遂道啃食根茎,堆土压苗,收获后的拉粮贮粮习性,据调查一般一个鼠洞存储粮食7.5千克左右,多的可达13千克,经过对高原鼢鼠的调查分析,提出如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唐俊伟  张明  马志贵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144-144,152
探究鼢鼠灵、0.2%C型肉毒杀鼠剂、0.2%D型肉毒杀鼠剂对青海省高原鼢鼠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投饵施药法,鼢鼠灵防治效果达82%以上,明显高于0.2%C型肉毒杀鼠剂、0.2%D型肉毒杀鼠剂防治效果(p〈0.05)。鼢鼠灵杀鼠剂适宜在青海省大面积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寻求更好的退耕还林地高原鼢鼠防治方法,进行了人工防治与化学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防治和人工防治,只要认真调查、防治,就会取得同样的防治效果,而化学防治更容易让人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5.
互助县高原鼢鼠的预测预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轩 《青海农林科技》2007,(2):55-56,63
通过定点和补点样地的调查测定,分析计算出本区2007年5~7月高原鼢鼠将要在互助县发生的密度,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原鼢鼠地下栖息位置的判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利用0.2%莪术醇成品饵剂和0.25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2种鼠用不育剂在林间饱和投放高原鼢鼠有效洞道,通过高原鼢鼠对2种药剂的适口性取食及取食后抗生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药剂均对高原鼢鼠有很好的适口性,抗生育效果显著,0.25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比0.2%莪术醇成品饵剂适口性更好,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利用窒息灭鼠弹和灭鼠雷两种新型地下鼠防治方法对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灭鼠雷的灭鼠率(86.65%)高于窒息灭鼠弹灭鼠率(59.64%),两种方法灭鼠效果差异显著(F=96.47,P<0.01);两种方法的春季灭鼠率(87.84%和60.39%)均高于秋季灭鼠率(85.45%和58.89%);两种方法在退耕地、幼林地和撂荒地的平均灭鼠率(66.30%)高于灌丛和次生林中的平均灭鼠率(49.65%)。结论是灭鼠雷比窒息灭鼠弹更适于防治高原鼢鼠,两种方法春季防治优于秋季,在造林时间较短的幼林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防治高原鼢鼠对比试验,对挖掘防鼠沟、鱼鳞坑整地、营造混交林等几种预防高原鼢鼠的方法进行评定,总结出最为理想的预防办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未成林造林地内高原鼢鼠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发生特点及原因,提出防治对策,以为防治高原鼢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植3 a林木的被害率和被害存活率指标,将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分为高抗、中抗、低抗和易害树种.油松、侧柏、山杏、刺槐和沙棘个体死亡时根系的被害程度依次为13.58%、19.81%、33.50%、39.62%、42.16%,被害林木死亡率为100%时的根系被害程度依次为72.52%、78.03%、81.25%、89.12%、90.14%.林木抗鼠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的生长特性和鼢鼠对其喜食的程度与取食量.林木根系生长愈快、萌生能力愈强,被害程度愈低,耐鼠性愈强.  相似文献   

12.
人工地箭捕捉鼢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鼢鼠的生活习性,详细介绍了人工地箭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治山在于治水,防止水土流失的首要问题是防止水的流失,政府在泾河主干兴建的大型水库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从长期实践来看,在新植树木周围形成环形圈可以适度防止火灾。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现地调查和试验林跟踪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次生林和次生林改造后林地鼢鼠的发生规律。结果证明,次生林鼢鼠发生类型分为灌草群落类型、乔灌草疏林群落类型和乔木密林群落类型。次生林乔木郁被度与灌木分布数量是影响林地鼢鼠分布的主要因子。乔木和灌木的郁被度、沙棘和草本植被的权重、直根系草本植被的覆盖度等指标与林地鼢鼠密度呈负相关;而灌木权重、沙棘郁被度、直根系草本植被的权重、须根系草本植被的权重和覆盖度等指标与林地鼢鼠密度呈正相关。次生林改造后林地鼢鼠密度逐渐增大,达到最高以后随着林分郁被度的加大,鼢鼠密度逐渐降低。不同改造模式林地鼢鼠发生强度依次为全面清坡造林、坡向清坡带状造林、块状清坡造林、水平带状清坡造林和林下更新造林,油松林地大于侧柏林地,侧柏林地大于刺槐林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退耕还林(草)地工程区设置鼠害防治试验示范小区,对中华鼢鼠运用灭鼠雷、人工地箭及鼢鼠灵防治试验,试验结果鼠药的最佳投放时间应为每年的4~5月份为好,灭鼠雷及人工地箭都堪称为杀灭中华鼢鼠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黄土高原次改林地鼢鼠种群结构动态和林下植被演变的11 a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次改初期,鼢鼠喜食的林下阳性植物在林内呈块状分布,鼢鼠密度较低,年龄结构呈菱形,成亚比较大,是典型的稳定型种群.随着林龄的增大,鼢鼠喜食的植物逐渐扩散,覆盖度和组成比显著增加,鼢鼠密度逐渐上升,亚成体组成比逐渐增大,成亚比下降,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是典型的增长型种群.后期,随着林下鼢鼠喜食植物的覆盖度和组成比逐渐降低,鼢鼠亚成体组成比逐渐降低,成亚比上升,种群出现衰退的迹象.林下草本植物主要通过影响亚成年组数量而导致鼢鼠种群结构的变化.二裂委陵菜和委陵菜是影响亚成体组的关键因子,苦荬菜、糙隐子草和白羊革是次要因子.影响成亚比的关键因素是二裂委陵菜、委陵菜和苦荬菜,次要因子是白羊草和糙隐子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黄土高原次改林林地鼢鼠繁殖参数与林下10种主要草本植物的关系,研究表明:次改初期,林下植被基本保持原次生林的特点,鼢鼠喜食的阳性植物在林内呈块状分布.林地鼢鼠雌雄比小,雌鼠怀孕率低,胎仔数少,种群繁殖能力较弱.随着鼢鼠喜食植物逐渐扩散,盖度和组成比显著增加,鼢鼠雌雄比逐渐增大,雌鼠怀孕率逐渐提高,胎仔数增加,种群繁殖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林地郁闭度的增加,鼢鼠喜食的植物逐渐从原来的生态位退出,鼢鼠种群雌雄比、雌鼠怀孕率、平均胎仔数和繁殖指数下降,繁殖能力降低,种群出现了衰退的迹象.造成鼢鼠繁殖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林下草本植被时雌鼠平均胎仔数的影响.在林下草本植物中,影响鼢鼠繁殖强度的主要是二裂委陵菜、委陵菜和苦荬菜,其次是糙隐子草和白羊草.二裂委陵菜、委陵菜和苦荬菜的分布频度与胎仔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达乌里胡枝子的分布频度与胎仔数呈显著负相关;二裂委陵菜和委陵菜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苦荬菜、长芒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显著正相关,糙隐子草的盖度与胎仔数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白羊草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大水淹蘖的效果优于落干烤田,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穗数型品种无论哪种控蘖方法,最佳处理对时期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收获穗数的80%,持续10~12d穗重型品种大水淹蘖的最佳处理时期为田间茎数到计划收获穗数的80%,而落干烤田的最佳时期是当田茎数达到计划收获穗数的100%时,两种处理方法均不影响出蘖速度,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也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梁家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32-4332
介绍大树干注射Bt等生物、仿生药剂、人工物理、无敌、烟雾载药,高扬程喷雾防治杨舟蛾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