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7,(1):40-46
为了掌握胞内劳森菌在湖北省5个疑似猪增生性肠炎暴发规模化猪场中的流行情况,我们建立了一种从粪便中检测胞内劳森菌的巢式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采集于这5个规模化猪场不同生产阶段不同临床表现猪群的1 003份粪便样品进行监测。结果显示:5个猪场的胞内劳森菌检出率在11.5%~19.4%之间,平均阳性率为15.5%;就临床表现而言,腹泻猪粪便样品中胞内劳森菌的检出率高于非腹泻猪;就生产阶段而言,保育及育肥猪中胞内劳森菌的检出率高于断奶仔猪、母猪和公猪。我们还利用粪便检测胞内劳森菌呈阳性、疑似临床症状明显的猪的肠道制备的感染溶液进行了病例复制,试验猪在灌服感染溶液后出现了与胞内劳森菌感染相似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且从感染猪的肠道组织和粪便中检测到了胞内劳森菌的存在。本试验对于进一步了解胞内劳森菌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情况及致病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闽西地区猪增生性肠炎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闽西地区猪增生性肠炎发病情况,应用PCR技术对2008年龙岩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接诊的6周龄~20周龄腹泻病例进行了胞内劳森氏菌检测。结果表明,被检测的8个猪场均存在胞内劳森菌感染,61份粪便样品中21份(44.2%)呈阳性,其中6周龄~8周龄猪阳性率为46.7%,9周龄~13周龄生长猪阳性率为47.8%,14周龄~20周龄阳性率为42.9%。由此说明闽西地区猪场普遍存在猪增生性肠炎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以育肥猪感染后发病最为严重,其他日龄猪多为隐性感染或一过性耐过。病猪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粪便不成形甚至带血等。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预防该病必须加强对猪场的管理,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和林可霉素等对该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猪增生性肠病(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又称猪回肠弯曲菌性感染,是由猪肠炎弯曲菌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不同特征性病理变化的疾病群,主要发生于生长猪和育肥猪,临床上以进行性消瘦、腹泻、腹部膨大和贫血为特点.  相似文献   

5.
猪增生性回肠炎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伟业 《养猪》2007,(3):53-55
猪增生性回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造成感染猪的生长速度减慢,猪群生长均匀度变差,饲料转化率降低,而使猪场损失严重。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型回肠炎、亚临床型回肠炎和急性出血型回肠炎。  相似文献   

6.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猪小肠腺瘤病、猪回肠炎及坏死性肠炎等,是一种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表现为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以及食欲下降、皮肤苍白和生长速度缓慢等,主要发生于6~16周龄的育肥猪,偶见成年猪,断奶2月龄的仔猪及种猪也能够感染。  相似文献   

7.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I)感染引起的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食欲下降,皮肤苍白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急性出血型回肠炎、亚临床型回肠炎和慢性型回肠炎。  相似文献   

8.
猪增生性肠病义称猪回肠弯曲菌性感染,是由猪肠炎弯曲菌所引起的具有不同特征性病理变化的疾病群,主要发生于生长猪和育肥猪。  相似文献   

9.
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食欲下降,皮肤苍白,生长速度缓慢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出血型回肠炎、亚临床型回肠炎和慢性型回肠炎。  相似文献   

10.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是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散在的热性、溶血性传染病.本文以某猪场这2种病混合感染病例为题材,从发病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防治措施等6个方面对该混合感染病例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猪囊尾蚴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及其他组织、器官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互源性寄生虫病。一般猪患猪囊尾蚴病多不表现症状,在极强的感染或是某个器官受害时才见到症状,多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受阻、贫血水肿等。猪囊尾蚴病在我县均有发生,主要寄  相似文献   

12.
1病原与临床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会排放出大量细菌,在接种后1~3星期的粪便中可检出大量细菌,感染猪可持续排菌4~10星期。病菌一旦被排放在农场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存活于猪粪便中,从而造成猪场持续性感染。细胞内劳森菌对一般的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季铵盐和  相似文献   

13.
<正>猪增生性回肠病(PPE),又称坏死性肠炎、猪回肠炎、增生性和出血性肠炎。PPE是由专性寄生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弯曲杆菌(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增生性肠病。多发于4~12月龄的成年猪,主要表现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突然死亡;后期转为黄色稀粪;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在临床上尤其以急性增生性回肠炎致死率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0月山东省聊城市某个体猪场发生一起以保育猪急性死亡为临床特征的疫情,病猪皮肤局部水肿、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发烧、气喘,普通抗生素治疗无效。为明确引起此次疫情的致病病原,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我们对该病例进行了综合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组织病理学变化、病原学检测及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最终确诊此次疫情系猪蓝耳病病毒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通过对健康猪群药物保健,调整猪场的猪蓝耳病免疫程序,成功控制了疫情蔓延,减少了经济损失,同时也为猪蓝耳病与局部水肿病混合感染临床病例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吉林省长春市郊某猪场发生了疑似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消瘦,咳嗽,腹泻,关节肿胀。剖检见肺脏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胸腔内有大量淡红色液体、纤维性渗出物及凝块;腹腔内有多量秀黄褐色漏出液,有的呈胶冻状凝块;心包膜上有奶酪样坏死,并与心脏粘连。肺臌胀,表面覆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并与胸壁粘连,镜检肺泡充满水肿液或纤维蛋白和红细胞。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浆液性卡他性炎,暗红色;取心血、肝、脾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将病菌接种于血液琼脂平皿上,置37℃温箱培养48h,革兰氏染色,镜检该菌同涂片细菌。动物回归试验,病理变化同自然感染病例。用纸片法对32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阿米卡星、美西林、磺胺甲基异恶唑3种药物高度敏感。结合本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副嗜血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流行于哺乳类动物间,人因生吃或半熟食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等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发热、肌痛、水肿和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等。本文对猪旋毛虫病的危害及诊断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猪螺杆菌(Helicobacter suis,HS)是新近从猪胃分离的螺杆菌属一新菌种,它不同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论文介绍了该菌发现历史,描述了形态、培养、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国外该菌流行及感染状况、致猪胃溃疡病性、人感染及公共卫生、检测与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猪胃(食管区)溃疡病病因研究、猪螺杆菌系统研究和菌苗预防本病等三个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8.
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所引起的回肠、盲肠、结肠增生、肥厚并可能伴随肠黏膜出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肠道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型、亚临床型与急性型。慢性型与亚临床型又称猪增生性回肠炎,主要影响猪只的生长性能,而临床症状不典型。急性型又名增生性出血性回肠炎,可引起生长肥育猪及后备母猪出血性下痢、贫血,甚至突然死亡。2011年4月份以来笔者接诊过几起增生性出血性回肠炎的案例,现将其中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被称之为高热病,主要是由呼吸综合征、繁殖变异株所引起的高致病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免疫力降低、母猪繁殖障碍、高死亡率、发热和呼吸困难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合与其他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混合感染时,还会导致猪群发生病原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为猪回肠炎、猪坏死性肠炎、猪腺瘤病等,是近年来世界各养猪地区日渐受到重视的常见猪病之一,是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血痢、脱水及生长缓慢。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在急性和慢性病例中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的疾病,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伊阿华艾姆斯首次描述了该病的病变。但是直到1973年,在异常增生的细胞内才发现了其病原菌,该菌为一种弯曲或直的杆菌,末端渐细或钝圆,长1.25~1.75μm,宽0.25~0.43μm。1993年,由于成功地进行了体外培养,并用此培养物感染猪复制出本病,而最终确定了该细菌为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菌,正式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