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四川遂宁市某鸭场雏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感染性况及耐药情况,采集30份鸭泄殖腔棉拭子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鉴定、生化试验、PCR鉴定及大肠杆菌"O"抗原血清型鉴定,共得到29株大肠杆菌和4株沙门氏菌;29株大肠杆菌中有23株定型,O2、O36、O9、O45为主要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对阿莫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超过80%,而对丁胺卡那霉素和多黏菌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徐州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及其耐药性。采集徐州周边猪场病料和样本117份,经分离纯化、PCR鉴定得到102株大肠杆菌。经血清型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耐药检测,O抗原血清型检出79株,分属18个血清型,其中O15、 O45、O78、O138 4种血清型分别占已定型血清菌株的17.7%、11.4%、13.9%和12.6%,合计占55.6%,为徐州周边地区优势血清型;强毒株25株,占O抗原菌株的31.6%,主要分布在O45、O15、O138 3种血清型;耐药率50%以上的药物多达17种,占到了临床常用药物85%,其中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乳酸环丙沙星临床耐药尤其严重,高达80%以上。多重耐药菌株至少耐药12种以上,耐药谱型多达8种。研究表明,徐州地区猪源大肠杆菌检出率高,血清型复杂且致病性强,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结合本地菌株流行特点进行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当前广西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优势流行菌株及耐药情况,掌握其最新流行特点,本试验采集疑似病鸡的组织病料,对沙门氏菌进行增菌和分离培养,运用VITEK System ATB Expression法ID 32E肠杆菌鉴定试剂条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试验鉴定,应用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ATB VET药敏试剂条对30种肠杆菌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从310份疑似鸡病料中分离鉴定出34株致病性沙门氏菌;这些分离菌株中有A群1株、C2群1株、B群15株和D群14株,另有3株未定型,其中以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和D群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优势菌株;34株分离株均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大观霉素和安普霉素敏感,对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小于10%,对阿莫西林、链霉素、氟甲喹、噁喹酸、磺胺甲噁唑、四环素和呋喃妥因耐药率介于50%和90%之间,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夫西地酸、利福平和甲硝唑的耐药率达到100%,并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结果表明,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流行菌株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当前广西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主,流行菌株耐药性严重,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北京地区北京鸭肠道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情况,从北京市周边地区的散养鸭场采集健康北京鸭的泄殖腔拭子100份,通过细菌分离纯化、PCR鉴定,共分离鉴定出78株大肠杆菌,对其进行分子分群、药敏试验以及血清型检测。结果显示:分离的78株大肠杆菌中A群、B1群、B2群、D群分别占48.72%、10.26%、15.38%和25.64%;有66株分别属于13个血清型,其中O4、O6、O8、O75和O88血清型分离株均大于10%,为优势血清型;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等16种抗生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4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占94.87%,呈现严重的多重耐药性。综上所述,北京地区健康北京鸭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分子分群各不相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同时血清型众多,应该加强散养户鸭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和血清型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从河北的三河、滦南、乐亭、卢龙及昌黎等地 2 9个养鸡场 (户 )分离鉴定了 82株病原大肠杆菌 ,用 54种常见动物病原大肠杆菌单价 O抗血清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 82株分离菌有65株被鉴定出了相应 O血清群 (占鉴定菌株的79.2 6%) ,分属 6种不同血清型 ,其中以 O78和O45两种为优势血清型 (占定型菌株的64.61 %) ,其余 4种 O血清群占定型菌株的 3 5.3 9%,尚有 1 7株未能定型 (占鉴定菌株的 2 0 .74%)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菌株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通过培养特性、镜检、生化试验、PCR和血清型鉴定等,对疑似发病禽的116份病料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并采用Kind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试验共分离到42株禽源沙门氏菌,其中包含5个大群11种血清型。B群30株、A群2株、D群7株、C1群2株、C2群1株,其中以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优势菌株。42株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20%,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呋喃唑酮、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达50%以上,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97.62%,且41株分离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结果表明,目前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优势流行株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菌株呈现较严重的耐药性。本研究为指导临床用药及禽源沙门氏菌的综合防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对180株鸡源大肠杆菌分离菌株进行O血清型鉴定,鉴定出171个分离菌株的O血清型40种,占分离菌株的95%,其中O76血清型的菌株最多,有40株,占定型菌株的23.9%,为优势血清型菌株。采用微量稀释法药敏试验监测了180株鸡源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除头孢曲松、头孢氨噻肟、头孢噻呋、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外,分离菌株对其余15种抗生素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172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两种或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93.3%,其次是四环素88.9%、氨苄青霉素72.8%、阿莫西林71.7%、罗比沙星64.4%、沙拉沙星62.8%。大多数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有很高的耐药率52.9%~93.3%,并表现出多重耐药性,124株分离株表现为对2种以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明确江苏及周边地区鸭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APEC的防控提供依据。从江苏省及周边养鸭场分离了191株APEC,并对其中21株(每个养殖场选取1株)的O抗原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进行检测。对21株APEC的血清型检测结果表明,O65血清型12株,占全部菌株的57.14%,O5、O28、O42、O87、O93、O138、O147血清型均为1株,其他血清型2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5个毒力基因有较高的分布率,其中fimA基因的阳性率为100%,ECs3737、ECs3703、tshirp2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0.5%、85.7%、57.1%和42.9%,含有5个毒力基因的菌株共有6株(28.5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1株APEC均存在多重耐药性,100%的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强力霉素、万古霉素和红霉素耐药,85.71%的分离株对10种以上抗生素耐药,14.29%的菌株对21种药物都耐药;对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含有4种以上毒力基因的菌株有13株,其中9株是O65血清型。在13株含有4种以上毒力基因的菌株中,耐15种药物以上的有9株(69.23%),耐20种以上药物的有3株(23.08%),表明含有4种以上毒力基因的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研究表明,江苏及周边地区鸭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各地州及邻近地区规模化养鸭场中,从患典型大肠杆菌病的鸭体内,分离出2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其进行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能定型的血清型为O78、O132、O45、O88、O119、O111、O4、O54、O109等共29种,其中O78菌株占32.74%(73/223),O132菌株占12.11%(27/223),为云南省流行的优势血清型。各血清型菌株对7日龄雏鸭具有很强致病性,试验鸭接种后6h普遍出现精神沉郁,l2h后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10.
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成都华阳地区两个种鸭场的鸭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发病特点。从这两个种鸭场的粪便和其中一个鸭场死亡鸭胚中共分离出19株大肠杆菌,我们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分离的19株大肠杆菌的0群抗原进行了鉴定,其结果为O141 4株、O138 4株、O101 2株、O154 1株和O78 4株,还有4株未定型,有待于进一步的血清型鉴定。动物实验表明,已鉴定出血清型的15株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药物敏感性实验表明,不同菌株对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但对多数抗菌药还没有产生抗药性。最后针对这两个种鸭场对该病的防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动物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和药物敏感性及氟苯尼考耐药株的耐药基因分布,本试验对临床上疑似患沙门氏菌病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和细菌的多重PCR鉴定;采用K-B法测定分离株对2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氟苯尼考耐药菌株扩增floR、fexA、fexB、cfr和pexA基因。结果显示,共鉴定出61株沙门氏菌,其中肠炎沙门氏菌10株,鸡白痢沙门氏菌1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39株。所有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耐药,90.16%对6种及6种以上抗菌药耐药。floR基因广泛存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氟苯尼考耐药菌株中(8/12,66.67%),未发现其他耐药基因。研究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鹅源分离株中的优势血清型;floR基因主要介导沙门氏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性,但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仔猪细菌性腹泻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流行的血清型、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本试验采集了贵州省5个地(州)市7个规模化养猪场的128份腹泻仔猪肠道样本,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通过动物试验鉴定菌株的致病性,利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并通过药敏纸片法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研究,采用PCR技术检测各致病菌株耐药相关基因,分析细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到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与21株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以O138、O87为主,沙门氏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居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到的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达8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超过40%,分离鉴定的21株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达5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达20%以上;本试验分离鉴定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共检出12种耐药相关基因,沙门氏菌共检出10种耐药相关基因,两种细菌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符合率均达60%以上,且均为多重耐药。本研究为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宽裂解谱禽源沙门氏菌噬菌体并分析其裂解性能,本试验首先对分离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238株禽源沙门氏菌(C01~C238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和血清型鉴定,筛选出耐药率大于60.00%的抗生素;然后采用双层平板法测定50株沙门氏菌噬菌体(NP01~NP50)对238株禽源沙门氏菌的裂解谱并统计裂解率;最后选择裂解率最高的噬菌体,进一步统计其对筛选到的抗生素耐药的沙门氏菌菌株的裂解率及对不同分离年份、分离地区、宿主来源及血清型的沙门氏菌菌株的裂解率。结果表明:238株沙门氏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均大于60.00%;其中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8.24%;对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较高,为64.71%~86.13%。在238株被检沙门氏菌中,肠炎沙门氏菌有128株,鸡白痢沙门氏菌有95株,鼠伤寒沙门氏菌有6株,伤寒沙门氏菌有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有1株,未定型沙门氏菌有6株。在50株沙门氏菌噬菌体中,有14株对238株沙门氏菌的裂解率在80.00%以上,有17株裂解率在20.00%以下;NP17的裂解率最...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及邻地鸭疫里默氏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珠三角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药物敏感性、血清型类型及其同源性,本研究对100株鸭源及鹅源RA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采用琼脂扩散试验进行血清型分类及其对12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选取10个代表株测定其对7日龄雏鸭的致病性及ompA基因序列,比较相互间的同源性以及其它生物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分离株的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代表株对雏鸭具有强的致病性;所有菌株具有一重以上的耐药性,63株细菌具有双重或多重耐药性,97%的菌株对奥格门丁敏感,其它药物敏感度依次为壮观霉素、青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链霉素、诺氟沙星、罗红霉素、磺胺甲噁唑、利福平和卡那霉素;93%的菌株对庆大霉素耐药,表明该地区RA对大部分常用药物产生一重或多重耐药;100株菌株分属于4种血清型,其中83株属于血清1型,属于其它3个血清型的菌株分别有10株、5株和2株,以第4种血清型致病性最强;10个代表株中9株的外膜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6%以上,5株为100%,1株与其它株的同源性为90.1%~90.4%,表明10株菌的外膜蛋白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外膜蛋白基因与血清型和菌株的致病性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的血清型及耐药性,从山东部分地区的45家养禽场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96株,应用微量平板凝集试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共鉴定出18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型6种,分别为O78、O2、O15、O18、O143、O88,占定型致病性菌株的64%。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96株大肠杆菌对20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75%以上的菌株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土霉素等5种抗菌药耐药,50%以上的菌株对卡那霉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等7种抗菌药表现为耐药;所有分离株存在多重耐药现象,75%的受检菌对9种或9种以上的被测药物耐药。结果表明,O78、O2、O15、O18、O143、O886种血清型是山东省部分地区近年来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且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有必要加强耐药性检测,以指导兽医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西南宁市猪源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耐药状况及致病力情况,在南宁市某生猪屠宰场随机直接从131头屠宰猪的肠道采集样品,采用鉴别培养基分离,生化鉴定的方法对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标准K-B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25种抗生素敏感试验,最后对分离株进行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结果从131份屠宰猪的肠道中共分离到沙门氏菌45株,检出率为34.35%;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14株,甲型副伤寒杆菌2株,肠炎沙门氏菌3株。45株分离菌株全部耐药,耐药率高达100%,其中44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占97.78%。45株沙门氏菌中有40株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致病率达88.89%。这表明南宁市的屠宰猪存在一定程度的沙门氏菌污染,并且分离菌株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以及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沙门氏菌在猪群中的污染和限制抗生素在养猪过程中的使用并严格遵守休药期,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障猪肉及猪肉制品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苏、江西、安徽地区鸭源大肠杆菌的分布以及致病性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江苏、江西、安徽地区的病死鸭进行了鸭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运用PCR结合玻片凝集法测定鸭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并进行了18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随后进行雏鸭致病性试验,并对毒力较强和毒力较弱的菌株进行生长曲线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鉴定获得鸭源大肠杆菌74株,鉴定为O1、O2、O18、O78血清型的分别有1、2、2和4株,其余均未定型;18种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表明,ibeB、yijp、OmpAmat基因检出率分别为97.3%、97.3%、95.95%和90.54%。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经107 CFU/只攻毒后,74株分离株均引起雏鸭不同程度发病,但仅有2株对雏鸭致死率≥50%。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2株强毒株与2株弱毒株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2株强毒株的LD50分别为104.75和107.375 CFU。【结论】 本研究分离的74株鸭源大肠杆菌O1、O2、O18和O78型仅占12.16%,毒力基因谱分布广泛,但仅有2株毒力较强,该研究为鸭源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控制以及研究血清型、毒力基因与致病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上海市农贸市场肉鸽群体中沙门氏菌流行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于2011-2014年间从上海市各区农贸市场采集肉鸽新鲜粪便样本92份,用XLD平板和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分离疑似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进行生化试验,共获得沙门氏菌24株,分离率为26.1%。采用Kauffmann-White法和K-B纸片法对24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16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血清型鉴定显示,24株沙门氏菌可分为鼠伤寒(66.7%)、阿贡纳(25.0%)和科瓦利斯(8.3%)3种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75.0%(18株)的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分离株对四环素和磺胺异唑耐药率最高,均达到62.5%,其次为链霉素(58.3%)、萘啶酸(50.0%)、氨苄西林(20.8%)。多重耐药菌株15株(62.5%),耐4种抗菌药物的菌株最多,占16.7%(7株)。另外,分离菌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噻甲羧肟、亚胺培南、氧氟沙星等5种药物的敏感率为100.0%,对奥格门丁和环丙沙星有12.5%的中介敏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肉鸽中沙门氏菌的携带率较高,且菌株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这为食品中沙门氏菌的防控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和风险,肉鸽沙门氏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应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江苏苏中地区禽源沙门氏菌耐药现象及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采用K-B法对22株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通过PCR方法检测了12种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甲氧胺嘧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萘啶酮酸、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在72.73%~100%之间;存在着5种耐药表型,每个耐药表型均在4重或4重以上,耐药最多菌株可耐受10种药物;扩增出9种耐药基因,与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同源性均在98%以上;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存在基本一致,但无绝对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苏中地区沙门氏菌耐药现象非常严重,且耐药基因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对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地的禽场进行了沙门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从506份样品中分离获得119株沙门菌,鸡、鸭和鹅的沙门菌分离率分别为28.35%(114/402)、5.40%(4/74)和33.33%(1/30)。鸡源菌株均属于D群,鹅源菌株属于C1群,鸭源菌株分属于C1和E1群。择70株进行了21种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分离株对萘啶酸耐药最为普遍,耐药率高达90.00%,其次为四环素(72.86%)、强力霉素(69.57%)、链霉素(62.86%)、复方新诺明(58.57%)和大观霉素(52.86%)。87.14%的分离株耐3种以上抗菌药,其中有1株可耐9种药物。耐6种抗菌药的菌株数量最多,约占37.14%,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谱为强力霉素/萘啶酸/链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