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了针对新城疫病毒NDV NA-1株P基因的RNAi质粒;转染质粒36 h后接种NDV,通过对病毒滴度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细胞病变结果分析,表明其能抑制NDV在CEF中的复制和增殖.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NDV复制机理和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城疫病毒(NDV)为RNA病毒,突变频率高,已进化出21种基因型.NDV强毒株引起的新城疫(ND)对我国养禽业造成巨大威胁.疫苗株与流行株基因型的不匹配导致疫苗效果不佳,影响了ND的防控.NDV可感染多种家禽,在不同宿主中流行的NDV基因型不同.目前,缺乏对我国家禽中NDV流行基因型的系统分析,影响了针对不同家禽ND...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银杏叶提取物对1O日龄鸡胚人工感染新城疫病毒(NDV)的抑制试验.抑制NDV增殖试验结果表明,NDV强毒组在48h的鸡胚保护率为20%,0.500 g/mL银杏叶提取物+NDV组鸡胚保护率为50%,两者差异显著(P<0.05);0.250 g/mL+NDV组、0.125 g/mE+NDV组的鸡胚保护率分别为70%、80%,与强毒组相比,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4.
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 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虽然ND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之间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有关NDV毒力及其相关决定因素的研究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其中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是进行NDV毒力相关基因研究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简要综述了ND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过程以及利用该技术在NDV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纳米银对NDV的抑制作用,旨为纳米银在黏膜局部对NDV感染进行治疗和预防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山东地区疑似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鸽群中分离到两株新城疫病毒分别命名为pigeon/China/bz12和pigeon/China/bz11,经蚀斑纯化后测定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76.6 h、78.8 h,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1.98、1.95,符合NDV强毒特征.设计NDV F基因特异性引物,使用RT-PCR从纯化后鸡胚尿囊液中扩增获得了约1 662 bp基因条带,序列测定确认为NDV F基因,其氨基酸一级结构包含553位氨基酸残基,F0蛋白裂解位点含112-RQKRF-117氨基酸序列,具有NDV强毒株分子特性.依据yellow基因序列同源性对获得2株NDV分离株和42株NDV参考毒株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2株鸽源NDV分离株都属于基因Ⅶ型,其与基因Ⅶ型NDV不同分离株同源性达93.5%~99.8%,与鸡源强毒NDV分离株Chicken/China/SD8/2010同源性高达99.8%,表明这两株鸽源分离毒株可能来源于感染的鸡群.  相似文献   

7.
为研发抗新城疫病毒(NDV)新药,将黄芩、金银花、前胡、甘草等中药制成的芩花口服液稀释至安全范围浓度,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系统中进行抗NDV感染试验.用MTT法测定NDV感染CEF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先加芩花口服液后接种NDV、先接种NDV后加芩花口服液、芩花口服液和NDV同时加入,芩花口服液浓度为0.0625、0.125、0.25、0.50、1.0、2.0 mg/mL时均有显著抗NDV感染CEF作用.此试验初步为寻求抗NDV药物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研究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突变体蛋白(heat-labile enterotoxin,LTRG)对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疫苗经不同途径接种效果的影响.以NDV LaSota株作为共免疫原,与LTRG重组蛋白经滴鼻、口服及肌肉注射三种途径接种雏鸡,通过血清IgG抗体、HI抗体及粘膜分泌型IgA抗体水平变化,评价不同途径接种LTRG对NDV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三种途径接种,LTRG均能显著增强NDV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免疫雏鸡血清抗体和粘膜抗体水平均高于NDV疫苗单独免疫组;②LTRG对NDV疫苗免疫增强作用,以滴鼻接种最显著:二、三免后LTRG+NDV滴鼻组与NDV组血清IgG、粘膜IgA差异均显著(P<0.01、P<0.05);LTRG+NDV口服与NDV组血清IgG差异不显著(P>0.05)、粘膜IgA差异板显著(P<0.01);LTRG+NDV肌注与NDV组IgG差异不显著(P>0.05)、粘膜IgA差异显著(P<0.05);③三种免疫途径比较:血清IgG抗体水平差异均不明显(P>0.05);滴鼻、口服免疫可诱导雏鸡产生较高的粘膜IgA抗体、血清HI抗体.由此可见:LTRG粘膜佐剂对NDV疫苗免疫增强作用,以粘膜(滴鼻、口服)途径接种效果最为显著,能诱导高水平的粘膜IgA抗体及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重组新城疫病毒(NDV)外源基因表达量,本研究采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构建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vvIBDV) HLJ07株VP2双拷贝基因的重组NDV(rClone30-VP2-IRES-VP2),同时构建表达单拷贝VP2基因的重组NDV (rClone30-VP2)作为对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VP2蛋白在感染两种重组病毒的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中得到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rCIone30-VP2-IRES-VP2中VP2 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rClone30-VP2.生长曲线分析表明,两株重组病毒株与亲本NDV LaSota (Clone30)株在细胞培养中可以同样稳定复制.重组病毒株在鸡胚中多次传代之后仍稳定表达VP2蛋白.本研究通过建立NDV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了独立表达IBDV双拷贝VP2基因的重组NDV,并证明双拷贝基因的表达水平优于单拷贝基因,为提高重组NDV外源基因的表达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药制剂"瘟毒杀"对IBDV、NDV和AIV的抑制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10日龄SPF鸡胚,进行了瘟毒杀煎液对鸡胚人工感染NDV、IBDV和AIV抑制试验.结果显示,瘟毒杀药液(1g/ml)2倍、4倍和6倍稀释,对感染NDV强毒的鸡胚保护率达到100%、75%和62.5%,比NDV强毒对照组分别提高87.5、62.5和50个百分点;对感染AIV强毒的鸡胚保护率达到87.5%、62.5%和50%,比AIV强毒对照组分别提高75、50和37.5个百分点;对感染IBDV强毒的鸡胚保护率达到100%、87.5%和62.5%.比IBDV强毒对照组分别提高75、62.5和37.5个百分点.NDV强毒接种组鸡胚尿囊液NDV血凝效价极显著高于NDV强毒+瘟毒杀药液组尿囊液NDV血凝效价;AIV强毒接种组鸡胚尿囊液AIV血凝效价极显著高于AIV强毒+瘟毒杀药液组尿囊液AIV血凝效价.结果表明,瘟毒杀对NDV、AIV和IBD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城疫病毒(NDV)的V蛋白是一种干扰素拮抗蛋白,该蛋白表达量的差异对NDV细胞嗜性的影响是目前的热点问题.为制备NDV V蛋白多克隆抗体,本研究以Class Ⅰ NDV 9a5b株和Class Ⅱ NDV ZJl P基因为模板扩增V蛋白PNT结构域和V蛋白半胱氨酸富集区(CTD)结构域,分别克隆至pET-28a(+)载体和pCold TF载体中,获得表达V蛋白或其CTD结构域的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并分别免疫小鼠,制备针对Class Ⅰ和ClassⅡNDV V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利用该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NDV 9a5b、La Sota、ZJ1、Herts/33株感染HeLa和DF1细胞后V蛋白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用于NDV V蛋白的检测,V蛋白在易感宿主禽源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哺乳动物细胞.研究表明NDVV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宿主细胞的种属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抗新城疫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了一种单克隆抗体夹心免疫酶斑点试验.用以对人工感染新城疫病毒(NDV)鸡的组织样品检测.结果表明,病死鸡的肝、脾、脑样品中 NDV 检出20/20;对 NDV 蛋白的最小检出量为9.6×10~(-9)mg/ml.此法是一种高度灵敏、特异、简便、快速的检测 NDV 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部分地区新城疫病毒的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近年来由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到的新城疫病毒(NDV)野外分离株中,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6株,用RT PCR技术扩增其F基因重要的功能区片段,进一步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的F基因序列,构建了59株NDV的遗传进化树,分析其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为535bp,所分离的毒株在分裂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R-K/R-R-F117,均相当于NDV的强毒株.通过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16株分离株中有13株为基因Ⅶ型NDV,说明目前基因Ⅶ型NDV所引起的新城疫在国内呈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 NDV 强毒,弱毒分别感染麻鸭,30天后检测其血清 HI 抗体水平、并与自然感染 NDV 动物、对照组动物血清 HI 抗体水平作比较;强毒感染动物血清与其所产蛋卵黄上清 HI 抗体水平作比较.结果表明.麻鸭群为 NDV 野毒感染;鸭群血清 HI 抗体水平检涮,以50%以上检样出现7(log_2)以上的 HI 效价,可作为鸭群已受 NDV 野毒感染的标志;鸭卵黄不宜替代鸭血清作 NDV HI 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5.
鸡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黑龙江省某地发病鸡群中分离出一株病毒APMV1/chicken/China/HLJ-2/02,分离毒为速发型NDV强毒株,对经典NDV La Sota株免疫的雏鸡及高抗体母鸡仍有很强的致病力.本研究对分离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部分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已经发送Gene Bank,序列号为AY208695.采用NDV分离毒株制备成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鸡群有良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流行的致病性鹅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能导致鹅临诊疾病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进行监测,2005-2006年从江苏、安徽2省不同地区的发病鹅群分离、鉴定了10株NDV,并对其中8株病毒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测定结果表明8株病毒皆为NDV强毒株.对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序列的分析发现,8株病毒中有7株病毒在基因型分类上属于基因Ⅶd亚型,并与1997-2001年间流行的对鹅具有高度致病性的NDV高度同源(95.5%~99.8%),而且这7株病毒的F、HN蛋白具有出现于2001年以前流行的致病性鹅NDV的绝大部分特征性氨基酸,进一步说明这些特征性氨基酸非常保守,可以作为对鹅具有高度致病性的NDV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NDV ) 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鸡和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危害极其严重.根据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对典型性新城疫作出诊断,但对非典型性新城疫的诊断及该病的确诊需借助于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方法、直接病毒抗原检测等实验室手段.研制抗NDV单抗将为NDV的检测发挥重要作用,曹殿军等[1]已制备出抗新城疫病毒糖蛋白单克隆抗体,但抗NDV血凝素单抗国内少有报道,鉴此,本实验室用PEG融合技术,研制出分泌抗NDV血凝素蛋白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接种到9~10日龄鸡胚中的鸡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或V4株弱毒培养24h,病毒滴度可增加106以上,培养108 h,病毒滴度则增加至10 10倍以上.NDV在有NDV母源抗体的普通鸡胚与无抗体的SPF鸡胚中的增殖无显著差异;盲传对于检验NDV没有意义.La Sota或V4株病毒悬液在理论上稀释至每胚接种量只有数个或1个病毒时,仍可引起鸡胚感染.低毒量条件下固定病毒的数量,随着接种胚数的增加,感染率随之下降,但感染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没有减少趋势.以上结果证实数个甚至1个活的NDV粒子即可引起鸡胚感染,这对现地检测NDV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纳米银体外抗新城疫病毒(NDV)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和MTT方法,分析纳米银对NDV感染HeLa细胞的预防、治疗作用以及对NDV的直接灭活作用;通过血凝抑制试验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观察纳米银对血凝素—神经氨酸酶活性物质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负染技术观察纳米银对新城疫病毒形态结构的直接影响.结果显示:NDV可通过不同途径感染HeLa细胞,纳米银组的细胞存活率与NDV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体外将NDV和纳米银作用不同时间后,NDV血凝效价明显降低;纳米银对NDV神经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均高于80%,而病毒对照组和溶剂组的抑制率均低于20%;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纳米银对NDV形态结构的破坏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果表明,纳米银在体外对NDV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纳米银破坏病毒粒子结构及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新城疫病毒感染绵羊诱导免疫应答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新城疫病毒(NDV)作为羊病毒病疫苗载体的可行性,验证NDV感染绵羊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NDV Clone-30株分别通过滴鼻和气管灌注两种途径接种绵羊,接种后观察临床症状,检测接种动物排毒情况,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接种绵羊特异性血凝抑制抗体,ELISA试验检测接种绵羊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微量中和试验检测接种绵羊血清中和抗体.研究结果表明,NDV在绵羊体内是非致病性的,并且通过两种接种途径在绵羊体内均可以产生血凝抑制抗体、NDV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NDV有可能作为宿主限制性疫苗载体用于预防无特效疫苗的羊类疾病,且与气管灌注接种途径比,滴鼻接种途径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