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云南石漠化的生态特征及其危机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云南是我国岩溶石漠化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63个县分布有石漠化土地2.149万km^2。论述了石漠化的生态特点及其脆弱生态结构的表现。石漠化治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十堰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也是全国石漠化重点地区之一。严重的石漠化影响了"南水北调"供水安全。为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快生态修复,加大生物、工程治理和石漠化监测投入,并引入流域治理带动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建设思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为提高和维护"南水北调"水质奠定牢固的生态基础。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十堰市2008~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3.
罗城县地处珠江上游喀斯特地貌(即石灰岩岩溶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县境内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及时、有效地治理石漠化,已成为该县生态建设工程刻不容缓的重点课题.本就如何搞好罗城县石漠化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土地石漠化使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不断吞噬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历年来进行的各种生态治理,在一定程度控制了石漠化的扩展趋势,良性生态正在恢复和重建之中;由于石漠化问题综合了岩溶区域内自然与社会经济问题,且涉及到8省(自治区、直辖市)460多个县(市、区),治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5.
竹类资源在我国石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漠化问题是岩溶地区首要生态问题, 严重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石漠化土地具有双层水文结构、缺土少水、富钙(镁)、偏碱性的特性, 物种选择受限; 而岩溶地区竹类种质资源丰富, 其生态与经济效益俱佳, 是实现治"石"与致富的有效物种, 推广意义重大。文中介绍了我国石漠化土地现状和生态特征、我国竹类资源分布状况及主要特性, 分析了竹类在石漠化防治中的可行性, 阐述了石漠化治理中竹类品种选择要求以及石漠化治理中主要丛生竹品种和主要特性, 并提出石漠化治理中竹类栽培与抚育管理的关键技术与要点, 以期为我国在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加强竹类资源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川市土地石漠化面积大,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对利川市石漠化现状的调查,对导致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石漠化防治工作经验,为防止石漠化情况的进一步加剧、本文提出了以预防为主,实施坡改梯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治理措施,以期为本地区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德钦县石漠化治理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钦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和成因分析,借鉴国内外最近研究成果及应用技术,结合对多项设计成果工程完工后的治理效果回访,应用岩溶石漠化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总结出德钦县岩溶区域石漠化治理方法由生态和工程措施组成,采取"封、造、建、拦、排、通、移"的立体布局,形成一套完整的石漠化防治措施体系。对未石漠化的土地,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石漠化现象发生;对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危害较大的土地,重点采取预防措施,全面预防石漠化土地的继续演变和恶化;对已经发生石漠化的土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遏制石漠化土地的发展。通过标本兼治,使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现状得到最大改善和修复。  相似文献   

8.
建水县是云南省12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石漠化面积达740.97km2。通过对建水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危害分析,提出对石漠化地区进行生态恢复重建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乐业县属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县.长期以来,群众为了生存和生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结果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该县生态治理已引起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01年把乐业县列入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县之一.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对维护生态安全,保障国家龙滩梯级水电站建设和生产的正常运行,保障珠江流域西江中下游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长治久安,对开发世界级旅游资源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和布柳河仙人桥,扩大旅游资源,振兴旅游事业,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山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区石漠化是岩溶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石漠化地区经济的社会发展,危及国土生态安全。在西山区开展的第三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现状调查中,对该区的石漠化土地的分布、面积、类型进行了调查,文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重要的生态问题,石漠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着盐源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四川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库"划分出不同的立地因子,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经果林、生态林、封山育林(含补植)、封山种草和工程措施5种治理模式及治理措施,为同类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云南的石漠化土地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赖兴会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4):49-51,55
云南省有岩溶分布的县 115个 ,其中 6 3个县分布有石漠化土地 ,面积 2 14 9万km2 ,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 5 % ,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严重。近 5年来经多方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今后石漠化土地的治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我国石漠化较严重的地区,而田阳县是广西石漠化典型县之一。多年来,田阳县党委政府在治理石漠化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石漠化治理的任务还很艰巨,形势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4.
正被称为"地球之癌"的石漠化,一直是广西生态经济建设的"绊脚石"。在治理石漠化中,广西林科院立足桂西南石漠化治理树种选择及复合栽培研究。它取得了哪些进展?未来将有哪些突破?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广西林科院森林生态研究所所长申文辉。记者:申教授,广西在治理石漠化中,已经筛选了吊丝竹、任豆树等一大批石山人工造林树种,探索出了"竹子+任豆"等多种治理模式。广西林科院石漠化治理研究有什么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石漠化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危及区域生态安全。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现状和石漠化原因,并从植被恢复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广东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涉及韶关、清远等6个地级市21个县(市、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达59 446.66 hm2,石漠化已成为广东岩溶地区首要的生态问题,是制约岩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研究以乐昌、乳源、英德、阳山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和重点县为对象,总结了6个成功的石漠化治理工程典型模式。在广东岩溶地区,因各地地形地貌、石漠化程度、石漠成因、土壤、气候、土地利用状况、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种植习惯等具有差异性,需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采用不同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莫优 《广西林业》2001,(4):26-27
都安县在实施石漠化生态治理项目工作中,依靠科技进步,引导农户科技兴林,提高石漠化治理科技含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都安县是全区13个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县之一,为了基本遏制石漠化的扩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全县石漠化得到整治,宜林地得到绿化,在石山地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都安县按照自治区的要求,结合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对主要公路两边及居民点四周能见第一面坡石漠化比较严重的石山实行全面封山育林,同时对宜造林地进行人工植苗造林。今年全县石漠化治理任务为人工植苗造林1.7万亩。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土地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是岩溶地区的生态灾害之源和贫困之根,人口的增长以及不合理利用资源等因素导致岩溶地区石漠化,严重制约了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查了宣恩县石漠化现状及分布状况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石漠化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广西治理石漠化的八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造、管、沼、保、柜、移、加”——依靠这“八字真言”,广西人终于使石漠化这一“生态顽疾”得到治理,顽石重新披上绿装。广西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整合力量在全区20多个县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珠防林工程、沼气池建设、小流域治理、砌墙保土、坡改梯田、生态移民异地安置等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裸露石山基本得到绿化,石山植被增加,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封、造、管、沼、保、柜、移、加”多措并举的“八字经验”。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石漠化问题已经成为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采取有效的生态治理措施,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阐述了石漠化的概念及危害,针对石漠化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进行石漠化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