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配方和工艺2 个角度研究颗粒型燕麦牛乳的稳定性,以离心沉淀率、黏度和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对稳定剂进行优化后,得到最佳复配稳定剂配方为结冷胶添加量0.04%、卡拉胶添加量0.020%、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020%、微晶纤维素添加量0.20%;对配料温度、水合时间、均质压力和灌装温度4 个影响体系稳定性的工艺点进行单因素试验,继而设计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参数组合为配料温度50 ℃、水合时间40 min、均质压力30 MPa、灌装温度15 ℃,此条件下产品稳定性最佳,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2.
超高温灭菌设备均设有背压阀,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系统的压力,使管路内部压力增加,使温度达到100℃以上,保证料液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灭菌,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针对背压阀的种类、工作原理、选择、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阐述,为超高温灭菌设备正常工作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3.
浅谈超高温灭菌奶与巴氏杀菌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更注重自身身体健康和营养需求.牛奶作为"营养全价"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目前,液态奶消费逐渐走向成熟,走向健康.液态奶根据加热温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保存条件和商品货架寿命的不同,主要分为超高温灭菌奶和巴氏杀菌奶两种.巴氏杀菌奶一般采用85℃加热15s的工艺加工而成,可保持牛奶的风味、外观和质量,能杀死牛奶中的酵母、霉菌及大部分细菌(包括致病菌),但不能杀死其中耐热菌及其芽孢,经巴氏杀菌的牛奶中仍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存在,在条件温和时就会重新繁殖,影响其货架寿命.超高温灭菌是指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35~150℃,2~8s的条件下,对牛奶进行灭菌处理的一种工艺,它能杀死产品中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4.
纯果汁牛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稳定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糖酸比例和工艺条件等方面对纯果汁牛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纯果汁牛奶的最佳配方为:复合稳定剂0.5% 、乳化剂0.1%、品质改良剂0.11%、蔗糖8.0%、浓缩果汁7.14%、混合有机酸0.6%;采用二次均质工艺,85℃-15分钟杀菌;产品在三种温度(10℃以下、25℃、37℃)下的贮藏实验表明温度对纯果汁牛奶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保证货架期内酸奶饮品的产品稳定性。[方法]以市面上畅销的酸奶饮品的平均离心沉淀率作为对照,研究生产工艺中重点因素对酸奶饮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灭菌型酸奶饮品工业生产中,对产品稳定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稳定剂化料温度和均质工艺,提高化料温度并在基料奶发酵结束后增加1 次均质,可以极显著提高产品的稳定性。[结论]该结果将为乳品企业提高酸奶饮品稳定性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制作巴氏杀菌酸牛奶时影响产品感官及稳定性的因素,通过原奶贮存时间对持水力的影响得出原奶贮存不能超过24 h;通过研究变性淀粉与胶体对酸奶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稳定剂的最佳复配组合为:变性淀粉∶明胶∶琼脂∶果胶=12∶1∶2.5∶0.5。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巴氏杀菌段最佳工艺条件为:杀菌温度75℃,杀菌时间30 s,灌装温度30℃。  相似文献   

7.
以乳清和柠檬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乳清发酵的最佳条件和发酵乳清柠檬饮料的最佳配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乳清最佳发酵条件为混合乳酸菌接种量4%,发酵时间5h,发酵温度40℃;②在饮料中添加0.3%的黄原胶,沉淀率最低(4.3%),稳定效果最好;③发酵乳清柠檬饮料最佳配方为柠檬汁9.0%,绵白糖6.0%,稳定剂0.4%。  相似文献   

8.
以具有良好加工性能且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3.4%的新鲜发酵豆渣为原料,利用组织捣碎机进行匀浆处理得到豆渣匀浆,添加辅料混合调配成体系均匀、味道纯正、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膳食纤维乳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得到产品的最优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方为:组织捣碎机处理时间15 min、转速10000 r/min、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2%、均质温度45 ℃、均质压力30 MPa、均质时间120 s;发酵豆渣添加量7%、发酵豆渣添加粒度60 目、白砂糖添加量6%、乳粉添加量9%。在此最优条件下制成的产品粒度分布状态良好;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稳定系数为0.8,离心沉淀率为2.3%;产品呈乳白色,体系均匀、滋味纯正、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阎靳  刘伟 《中国奶牛》2014,(14):37-40
本试验对影响核桃乳饮料生产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复合乳化稳定剂添加量为蔗糖脂肪酸酯2.0g/kg、单硬酯酸甘油酯2.0g/kg、羧甲基纤维素钠1.0g/kg、黄原胶2.0g/kg;全脂核桃乳宜采用二次均质工艺,均质压力为30MPa,均质温度为50℃;最佳杀菌条件为121℃杀菌20min。在上述条件下,可以制备出蛋白质沉淀少、脂肪上浮少,产品性状稳定的全脂核桃乳饮料。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几种单体稳定剂的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稳定剂的组分为PGA0.10%,瓜尔豆胶0.08%,单甘酯0.20%,复合磷酸盐0.02%;并进行了调酸方式、均质和灭菌条件的试验,结果表、明,20℃时快速调酸,25MPa/60℃均质,115~117℃灭菌30min对共轭亚油酸牛奶稳定性最有利。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适当改变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处方和溶解条件,加入适当稳定剂,调整常规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大大提高,颜色在标准范围之内,经105℃流通蒸气灭菌60 min,未见颜色变化,经微生物效价测定,含量为100.5%,可信限6.3%.说明采用该生产工艺能提高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旨在制备一种稳定、高效、安全的硫酸安普霉素注射液,并为其贮藏、运输及有效期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筛选辅料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辅料及最优生产工艺条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对自制硫酸安普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该注射液筛选后的最优辅料为亚硫酸氢钠、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最佳制备工艺为溶剂温度40℃,灭菌时间30 min,灭菌温度120℃;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稳定性。表明该制剂所选辅料及优化后的生产工艺合理,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研究维生素B12注射液从小包装变更到大包装后灭菌对产品的稳定性影响,通过采用不同灭菌时间,检测不同时间下产品pH值、鉴别、含量、有关物质、无菌的变化,结果显示:结合粗滤和0.22微米的除菌过滤工艺,灭菌121℃12分钟、15分钟产品稳定性均无较大影响。维生素B12是含钴的维生素,  相似文献   

14.
魏洁 《中国奶牛》1996,(1):46-47
谈谈超高温奶天津中芬乳品研究培训中心(300222)魏洁超高温奶(UHT奶)是以新鲜牛奶为原料,经过超高温灭菌(130~150℃,1~10秒),无菌灌装,能在常温下保存且能直接饮用的商品奶。鉴于这一产品对生产设备、生产条件及质量控制等要求甚高,我们拥...  相似文献   

15.
过氧乙酸贮存于12℃以下的温度中,其稳定性好,其浓度不下降。在12-17℃的温度中其浓度缓慢下降。但在17-25℃的温度中其浓度不继续下降,仍然保持在10.64%的浓度。在36℃高温环境中浓度是8.74%,仍比消毒有效浓度高得多。在相同的贮藏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稳定剂8-羟其喹啉对过氧乙酸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酸性乳饮料生产工艺中的技术关键,一是掌握酸奶稳定剂的使用技术;二是控制好酸性乳饮料的pH值为3.8~4.0;三是控制水质。其次分析了酸性乳饮料生产工艺中容易发生沉淀的原因,即在酸性乳饮料工艺的调酸过程中,中和了酪蛋白乳糜球粒的外层所带的负电荷,破坏了酪蛋白乳糜球粒的双电层结构,最终产生了沉淀。解决的措施主要有:选用带负电荷的复合胶体;选用合适的络合剂;合理调整酸化过程。掌握加酸的顺序、加酸的方式、酸化速度、加酸时的搅拌方式对酪蛋白球乳糜球粒的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对豆粕发酵过程中影响成品蛋白溶解度的三个过程,灭菌过程、发酵过程和干燥过程进行了分析,以确定三个过程的最适工艺参数控制条件。结果表明,豆粕灭菌温度控制在80℃,发酵时间控制在48 h,物料干燥温度控制在60℃以下,能够保证成品蛋白溶解度70%以上。因此,豆粕灭菌温度80℃,发酵时间48 h,物料干燥温度60℃以下,为豆粕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从球菌和杆菌比例、接种量、稳定剂的用量及发酵温度等方面研究高营养复合型酸奶的制作条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复合型酸奶的pH值及酸度的变化,对最终产品进行感官及理化分析。用正交法优选出的复合型酸奶制作的适宜条件为:球、杆菌比例为1∶1,接种量1%,加入的琼脂量0.2%,发酵温度为39℃;贮藏试验结果表明,在1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贮藏24小时后酸奶的pH值不会产生大的变化;产品的感官及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把蜂蜜、苹果、花生添加到原料乳中进行发酵可生产出优质的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19.
牛乳中的一些脂肪酶具有较强的耐热能力,经过超高温灭菌后仍有残留,并导致产品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中温加热方式对UHT奶残留耐热性脂肪酶的灭活效果。结果表明,中温可以对耐热性脂肪酶产生较高的灭活作用.并考虑生产成本和连续性生产的需要,建议最佳灭活温度为60℃,最适放置时间为15min。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乌鲁木齐地区市场上出现的巴氏杀菌乳做了抽样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与超高温灭菌乳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如下:超高温灭菌乳和巴氏杀菌乳作为两个乳制品种类,巴氏杀菌乳在经过62~65℃,30min的热处理以后,其本身含有的脂肪、乳糖、酸度、总蛋白含量影响不大,对乳清蛋白、赖氨酸、维生素C有一定的影响,但与超高温灭菌乳相比乳清蛋白、赖氨酸、维生素C的损失是比较小的,即巴氏杀菌乳比超高温灭菌乳的营养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