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考察学习的体会(一)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塞罕坝几代人经过56年的艰苦创业,持续奋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地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塞罕坝能够创造今天的辉煌成就就是坚守绿色发展,就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全党全社会要  相似文献   

5.
<正>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造就了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  相似文献   

6.
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9月12日,省林业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和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金中主持会议,8名厅级领导先后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7.
刘春延,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党委副书记、林业高级工程师、2008年“河北十大杰出青年”。1991年,刘春延大学毕业后到塞罕坝参加工作。18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寒冷、艰苦的塞外高原,自强不息,发奋工作,为把塞罕坝建设成“华北绿色明珠”,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相似文献   

8.
正跨越55年,三代人奋斗不息,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这是怎样的人间奇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先进事迹,号召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们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有个千松坝林场,与"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林场在同一海拔,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千松坝林场自1999年成立至今20年来,秉承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为国家增资源、为百姓拓财源的使命,通过股份制造林模式,完成造林工程109万亩,在塞罕坝林场的西邻又建设了"小塞罕坝"。千松坝让原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为首都建起了一座绿色屏障,为京津建起了一座绿色水塔,为国家建起了一座绿色宝库,为百姓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千松坝林场,用绿色奇迹和创新的经营模式续写着塞罕坝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林业厅主办,塞罕坝机械林场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绿色的旋律——2018塞罕坝森林音乐会"系列活动于2018年7月20—22日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举行。本次活动以"生态中国、绿色地球"为主题,由三场特色主题音乐会《森林的邀请——原生态民歌民乐主题专场》《森  相似文献   

11.
<正>塞罕坝林场是河北省涌现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目前,林场内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每年涵  相似文献   

12.
塞罕坝礼赞     
<正>岁月如歌建场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栉风沐雨、爬冰卧雪、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治沙止漠、修复生态,谱写出一曲慷慨激昂、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13.
《河北林业》2013,(6):39
5月24日至25日,由承德市共青团主办、塞罕坝林场团委承办的助推承德"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主题实践活动在塞罕坝林场举办,承德团市委及行业企业直属团委书记、塞罕坝林场总场团委和各团支部共70余人参加。此次实践活动,以推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提高共青团干部队  相似文献   

14.
正塞罕坝林场是河北省涌现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目前,林场内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1 012万立方米,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  相似文献   

15.
2010年7月13日,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召开,300多位参会者亲身感受了塞罕坝人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奇迹,也深深地被几代塞罕坝林场干部职工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务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所感动。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讲话中指出,今天建成一个塞罕坝,就是为子孙后代树起了一座绿色丰碑。我们必须以对中华民族未来长远生存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咬定青山不放松,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再造成千上万个塞罕坝,才能使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让祖国山川更秀美、人民生活更美好。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就和您一起走进塞罕坝,一同感受伟大的塞罕坝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塞罕坝林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号召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发表一周年之际,深入学习领会其深刻内涵,着力把工作推向深入,尤为重要。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重要指示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迎来不平凡的一年——建场50周年。50年来,塞罕坝务林人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的百万亩林海,成为华北地区人工林规模最大、长势最好、生态环境最优、经济效益较高的绿色明珠。塞罕坝成为林业史上人工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50年来,几代务林人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我国生态建设史上的一个绿色奇迹,铸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成为全国国有林场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体会和启示通过考察学习,对河北省塞罕坝林场和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德清县的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成果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特别是对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的"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有了深刻理解和体会。在大力提倡绿色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学习考察机会,学经验、找差距,大力学习和弘扬这些地区林业人身上的宝贵精神,坚定大力实施精准造林,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打造青山绿水,实现生态立区战略的信  相似文献   

19.
正在河北省的最北端,有一片绿色的海洋,那就是塞罕坝,在塞罕坝的最北端,有一抹美丽的绿色,那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场。从1994年至2020年,寒来暑往,27个春秋,他始终坚守在塞罕坝这片土地,他是勤劳的植树人,也是负责的护林员。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场场长张利民。张利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祖国是一片森林,我就是其中一棵树。"。森林和树相互依存、不离不弃。作为场长,张利民带  相似文献   

20.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由坝上、坝下两部分组成。塞罕坝气候寒冷,年均气温-1.40℃,冬长,春秋短,夏季不明显,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塞罕坝在距今三百多年前曾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朝康熙年间被划为"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是美丽的意思;"坝"是汉语,意为"高岭"。清政府在同治年间开围放垦,塞罕坝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地区已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1968年归河北省管理,现为省林业局直属单位)。55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号召,忠实履行职责使命,植树约7.5万公顷,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把荒漠沙地改造成了"美丽的高岭",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成就了"生态文明建设范例",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