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水稻产区较为丰富的稻壳资源,筛选出一种资源丰富、成本低、效果好的微型薯生产培养基质。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种基质处理,即稻壳,稻壳(发酵),稻壳+蛭石(1∶1)和蛭石,研究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微型薯成活率、结薯数、产量、单粒薯重、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活率最好的基质是稻壳+蛭石(1∶1)处理,成活率达到62.00%,但各基质处理对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薯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均以稻壳+蛭石(1∶1)处理最高,分别达到7.77万个·(667 m2)-1和135.90 kg·(667 m2)-1,显著高于对照蛭石(CK)处理。单粒薯重、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表现最好的处理分别为稻壳+蛭石(1∶1)、稻壳(发酵)和稻壳(发酵)处理,但各基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稻壳+蛭石(1∶1)的处理更适合作为马铃薯微型薯培养基质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旱地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物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马铃薯克新一号原种采用地膜覆盖和露地两种栽培措施进行试验,研究比较其出苗时间、根系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规律及其生物产量、单产和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与露地栽培相比,马铃薯生长期缩短15d左右,植株干物质含量明显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第667m^2较露地增产605.8kg。商品薯率提高19.2个百分点,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优势。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原原种的生产最佳季节,挖掘生产潜力,进行不同试剂的喷施对马铃薯姐培苗结薯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处理2效果最佳,平均每m^2结薯395.6粒,平均每株结薯2粒,3g以上的种薯占95.89%。  相似文献   

4.
以马铃薯会-2号为研究材料,探索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结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会-2号以密度6万株/hm2为最佳,平均单产达34 300 kg/hm2,比4.5万株/hm2和8.25万株/hm2的处理分别增产47.0%和24.1%,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大薯率最高,为25.8%。会-2号在桐梓县以6万株/hm2种植既能获得高产,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漂浮育苗的温湿度、施肥、成活率和成苗株高、分枝数、叶薹数、干物质积累量及组培苗育苗移栽后单株结薯和产量等方面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培苗株高为2~3 cm、叶片2~3片,移植时喷施清水育苗成活率达97%以上,成苗率达95%以上;漂浮育苗成苗标准指标达株高18~20 cm、叶薹数7~8薹,鲜干比约为13~14时,移栽大田后成活率98%以上、单株结薯个数为17.1个、产量达160.8 g/株。  相似文献   

6.
对本所培育的脱毒马铃薯新品种"艾玛土豆2号"微型薯不同大小处理3~5、5~10、10~15 g种植对原种扩繁马铃薯植株性状、结薯性状、商品薯率、产量等作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处理5~10 g之间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最大,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其他两个处理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钾肥施用量对脱毒马铃薯鄂薯3号结薯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华 《农技服务》2009,26(9):26-26,38
进行了不同钾肥用量对脱毒马铃薯产量和结薯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能显著提高大薯比率、单株薯重和产量,以施钾肥300kg/hm2产量最高,单产达29320.78kg/hm2。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微生物制剂对马铃薯种薯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太抗几丁聚糖处理的马铃薯种薯原种表现出较高的结薯率;其次是太抗几丁聚糖+木霉菌的处理,能有效提高马铃薯种薯的结薯率,显著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混合使用对马铃薯种薯的生长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省威宁县进行马铃薯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4个不同级别种薯种植试验,探索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一级种的产量最高,达到43 021.50 kg/hm2,原种产量次之,为42 521.25 kg/hm2,但原种无病害,一级种有部分病害。因此,原种是最好的种薯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甘薯产量及结薯习性的影响,对汾薯3号和济薯26号2个品种在直栽、斜栽和水平栽3种栽培方式下的甘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结薯习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栽有利于地上部蔓茎的生长,单株分枝数少,薯块大且少,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低于斜栽和水平栽。斜栽鲜薯产量高,但因大薯多,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较低。水平栽有利于地下部块根的膨大,抑制地上部茎蔓的徒长,能促进各节生根结薯,提高结薯个数,水平栽的薯块多且均匀,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最高,汾薯3号分别为35 288.64 kg/hm2和30 291.77 kg/hm2,济薯26号分别为37 899.58 kg/hm2和32 639.12 kg/hm2。因此生产上应选择水平栽方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明确浙江省兰溪市大棚栽培春马铃薯的适宜播种期,开展了大棚春马铃薯播种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大棚马铃薯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2月7日播种的马铃薯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2 499.25 kg,且大薯数量较多、单薯重高。  相似文献   

12.
对冬种马铃薯费乌瑞它进行了不同薯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整薯为种薯,不仅经济性状、抗性优于其他薯块,且产量和商品率均高。建议冬种马铃薯在大田生产上选用整薯为种薯。  相似文献   

13.
以陇薯6号为参试品种,采用全覆膜方式,探究黑白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和土壤含水量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大薯个数百分率、大薯质量百分率、小薯个数百分率、小薯质量百分率在黑地膜覆盖和白地膜覆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中薯个数百分率、中薯质量百分率、绿薯百分率、烂薯百分率、畸形薯率、干物质含量、休眠期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产量由高到低为黑地膜覆盖(42 446.6 kg/hm~2)白地膜覆盖(37 877.4 kg/hm~2)露地不覆膜(30 763.6 kg/hm~2)。由此表明,黑地膜覆盖有利于薯块膨大,增加马铃薯产量;同时能提高土壤含水量,保墒效果好,抑制杂草生长,除草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春季马铃薯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的最佳种薯处理方式为小拱棚内河沙覆盖催芽。  相似文献   

15.
以鄂马铃薯5号、8号新品种温室水培苗为材料,利用温室生产的脱毒水培苗直接进入田间进行不同时期的栽培试验,生产标准原种。结果表明:在产量方面,鄂马铃薯5号从5月1日至5月27日之内移栽,产量差异不显著,此后时间移栽,产量随移栽时间的推迟逐渐降低或递减;鄂马铃薯8号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5月7日移栽产量最高,6月10日后移栽产量递减。单位面积有效块茎数,鄂马铃薯5号水培苗从5月1日至5月27日之内移栽,B、C、D、E处理30~50 g块茎数达60%以上,6月4日后移栽的F和G处理10 g大小的块茎数比例分别占51.4%和48.6%;鄂马铃薯8号水培苗从5月1日至6月4日之内移栽,有效块茎数较高,6月10日后移栽有效块茎数递减。根据试验结果,生产标准原种,采用水培苗田间移栽方式,在武陵山区1 700~1 900 m海拔的种薯基地,根据生产需要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移栽时期选择在5月1日至6月4日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延薯6号品种在吉林省地区不同密度下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68 400株·hm~(-2)为吉林省地区种植延薯6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平均单产37 480.5kg·hm~(-2),比对照增产2 380.5kg·hm~(-2);商品率达到77.9%,比对照提高1.9%;经济效益达到21 345元·hm~(-2),比对照增加1 440元·hm~(-2)。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马铃薯病害防治效果,选用7种药剂设6个药剂组合处理种薯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个药剂组合拌种中,采用哈雷+日曹+滑石粉拌种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花叶病毒病、卷叶病毒病、环腐病防治效果最好,产量最高,产量达到35.99 t/hm2,较空白对照增产15.1%;其次是碧生+日曹+滑石粉拌种处理,产量为35.60 t/hm2,较空白对照增产13.8%。在生产上应选择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并做到科学合理搭配使用,建议使用哈雷、日曹、滑石粉组合或碧生、日曹、滑石粉组合拌种处理马铃薯,以提高马铃薯病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相同施肥量下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建立适宜云薯401高产优质栽培的较佳施肥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云薯401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以50% N+100% P+100%K做基肥,苗期追施50%N处理为对照,另设苗期和蕾期分期施肥等6个不同NPK配比施肥处理,各处理基础施肥量相同,均按尿素300kg/ha、普钙1125 kg/ha、硫酸钾600 kg/ha施用,测定各处理生长及产量指标.[结果]苗期追施50%N +30%K处理的马铃薯株高最高,为91.0 cm,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下同);各处理间马铃薯主茎数、分枝数和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分期施肥处理与对照处理之间单株结薯数差异不显著;苗期追施50% N+50% P+30%K处理的茎粗(1.15cm)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苗期追施50%N+30%P+30%K的处理茎粗为1.61 cm,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苗期追施50% N+30% P+30%K的处理产量最高(43311.0 kg/ha),其次是分苗期追肥(50% N+50% K)和蕾期追肥(20%N+20%K)的处理(41809.5 kg/ha),两个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处理.[结论]云薯401可以在苗期追施少量磷肥,在苗期或苗期和蕾期分次进行氮肥和钾肥的追施都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和商品率.苗期追50%N+30%P+30%K的施肥以及苗期追肥(50% N+50% K)、蕾期追肥(20%N+20%K)模式可作为云南省滇东北马铃薯主产区及其类似生态区云薯401高产高效栽培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9.
珍珠岩基质中生长不同时期的马铃薯植株,利用pH 3磷酸水溶液进行3d酸处理,调查微型薯结薯特性和光合性能.结果 表明:生长45 d时,进行酸处理植株所形成的中大薯和中小薯数量最多,单株结薯数及单株结薯重比对照分别高110%和82%.生长45 d时,进行酸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实际量子产量[Y(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qP)等显著低于对照,但酸处理后SPAD、Tr、qP迅速上升至对照水平;潜在最大光能利用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qN)、Ci在酸处理期间及酸处理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不同肥料的使用对马铃薯组培苗结薯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复合肥(15:15:15)水全程浇施效果最佳。平均每m^2结薯达308粒,平均每株结薯2.1粒,2.5g以上的种薯占6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