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明确棕榈蓟马在温室茄子为害时期和为害部位,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措施。[方法]于2015—2016年在山东省青州市朱良镇的日光温室内对茄子棕榈蓟马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日光温室内茄子自2015年9月下旬定植到2016年6月底拔秧,期间都有棕榈蓟马为害。从定植开始到5月下旬,即使在采取防治措施情况下,棕榈蓟马的种群数量仍然呈上升趋势,5月下旬达到种群高峰期,单叶若虫数达54头;6月底拔秧期,农户采用高温闷棚等措施使棕榈蓟马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但是弃棚后数量会上升,对周围其他作物造成危害。日光温室北侧靠近墙体植株上的棕榈蓟马数量偏多;东西方向棕榈蓟马数量呈现规律性波动;茄子上部幼嫩叶片上的棕榈蓟马数量较多,中部、下部数量较少。棕榈蓟马主要在叶背面为害,3、4、5、6月棕榈蓟马在叶片背面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3%、63%、73%、71%;09:00—11:00和15:30—18:00,叶片上若虫与成虫的比例不同,上午若虫与成虫数量的比例为5∶1,下午为3∶1。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在茄子叶片上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并具有密度依赖性。[结论]棕榈蓟马的防治适期为1月初结果期;棕榈蓟马成虫在傍晚比较活跃,施药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控作用,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农药,重点喷施温室的北侧及幼嫩叶片,茄子拉秧后及时防治,降低虫口基数,防止其对下茬作物造成危害或蔓延危害。 相似文献
3.
4.
5.
6.
危害凉州区日光温室蔬菜的蓟马种类主要是花蓟马或西花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2008-2010年,该虫在温室蔬菜上连续3a大发生,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经常被误诊为缺素或因病害引起,得不到有效、科学、适时防治,危害呈蔓延趋势。现已成为影响凉州区温室蔬菜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蔬菜种植面积的较快增加和暖冬天气的出现,导致棕榈蓟马(又名瓜蓟马)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造成了江苏金坛地区连续4年的中等偏重至大发生,严重受害田块直接经济损失达15%~30%,较严重的甚至达40%。为此,我们于2004~2006年进行了棕榈蓟马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的调查研究。1材料与方法1.1田间虫情调查及有关数据记载选择各类有代表性的50块田(2.2 hm2),在全年(1~12月)各季蔬菜整个生长期内进行系统调查。调查采用平行取样法,每块田定20~50株(虫量盛期内查10~20株),田间温度较低时4~5 d调查1次,气温较高季节2~3 d调查1次,详细记载:作物叶… 相似文献
8.
9.
温度对棕榈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报道了不同温度对棕榈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5℃,17.5℃,20℃,22.5℃,25℃,28℃,30℃和32℃不同恒温条件下饲养,从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5.24天,34.95天,29.99天,20.49天,15.82天,13.12天,11.41天和10.13天,棕榈蓟马的卵,若虫,预蛹和蛹及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80℃,12.11℃,12.15℃和11.68℃,各虫态有效积温分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学报》2019,(11)
【目的】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不仅可以直接取食为害作物,而且能够传播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病害,给我国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探讨了棕榈蓟马成虫消化道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结构,旨在为今后研究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在棕榈蓟马体内的侵染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观察棕榈蓟马消化道整体形态结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棕榈蓟马消化道超微结构。【结果】棕榈蓟马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后肠和马氏管组成。前肠包括咽、食道、嗉囊和贲门。中肠分为前中肠、中中肠和后中肠3个部分;中肠没有围食膜,前中肠微绒毛表面有微绒毛膜,后中肠肠壁根据细胞形态分为褶皱端和扁平端,微绒毛没有微绒毛膜。后肠由回肠和直肠组成;回肠的肠壁肌肉发达,肠腔周围有一层角质层;直肠内部有大量微生物。马氏管有4根,着生在中肠与后肠的分界线处;马氏管处微绒毛密集但形状不规则,管壁细胞内有大量囊泡。【结论】本研究描述了棕榈蓟马消化道的形态与组成,分析了不同部位的功能,为研究病原物在蓟马体内的侵染路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山东农业科学》2016,(5)
通过室内PCR检测和日光温室定点调查,研究了棕榈蓟马对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毒特征、番茄斑萎病毒病发生与棕榈蓟马种群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用带毒菜椒植株饲喂健康棕榈蓟马若虫24~96 h,棕榈蓟马带毒率达15.00%~18.33%,带毒棕榈蓟马成虫取食健康菜椒植株12~48 h,其理论传毒效率可达36.37%~59.10%,表明棕榈蓟马若虫具有一定获毒能力,其成虫具有一定传毒能力;4月下旬之前,棕榈蓟马成虫数量较低,病毒病没有发生;4月下旬~5月中旬,棕榈蓟马成虫数量略有提高,病毒病开始出现,但菜椒植株带毒率较低;5月下旬~6月初,棕榈蓟马成虫数量增长迅速,菜椒植株带毒率亦呈快速增长状态,表明菜椒植株带毒率与棕榈蓟马成虫密度密切相关,且病毒病的发生具有一定滞后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长时波动高温处理棕榈蓟马对其后代种群的影响。[方法]以25℃恒温饲养的种群为对照,将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预蛹(3龄若虫)于波动高温下处理至1龄若虫产生,将1龄若虫单头饲养在25℃恒温条件下,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并构建特定年龄生命表。[结果]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卵期、1龄若虫期、蛹期、未成熟期、雌虫寿命、产卵前期、内禀增长率以及繁殖力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2龄若虫历期、3龄若虫历期和周限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高温处理显著缩短了棕榈蓟马的未成熟期,延长了雌虫寿命,但种群的繁殖力下降,单雌产卵量(18.46粒)较对照(93.35粒)显著下降。[结论]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本地区日光温室蓟马普遍发生,而广大农户又对防治措施缺乏了解和认识,对蓟马的危害束手无策的严峻形势,阐述了蓟马的识别、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分析了日光温室蓟马严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日光温室白粉虱和蓟马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言
温室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重要害虫。它寄主范围广、繁殖快,其成虫、若虫群居菜株叶背吸食汁液,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传播病毒引发病毒病,严重时叶片干枯、植株死亡,降低蔬菜产量和商品性。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为害瓜类、茄果类、豆类和百合科蔬菜。成虫、若虫锉吸菜株嫩叶、嫩梢、花和幼果,造成叶片失绿、生长点受阻、落花落果。由于上述两种害虫在春、秋瓜菜上为害严重,已严重威胁到温室瓜、菜的正常生长发育。为此,本作者选择了几种杀虫剂进行防治试验,以求筛选出防效好的药剂,为温室瓜菜生产上白粉虱和蓟马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棕榈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别名黄蓟马、瓜蓟马、棕黄蓟马,是我国对外农产品贸易双边协定中涉及限定性有害生物及其他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该害虫是茄子、西红柿、辣椒等茄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为害逐年加重。除为害茄科蔬菜外,还为害瓜类、豆类和十字花科蔬菜。由于该虫虫体小,色淡,肉眼不易发现和识别,易将棕榈蓟马为害状误诊为病害,而造成防治上的失时或失误。1为害特点该虫以成虫和若虫锉吸茄果类蔬菜的嫩梢、嫩叶、花和果的汁液,使被害叶片及其他组织老化变硬,畸形,嫩梢僵缩,节间缩短,植株生长缓慢。棕榈蓟马为害叶片时主要在叶…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阳谷县棉铃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三龄幼虫点滴法,于1990-1993年年对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抗性中心区的山东省阳谷县棉铃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该县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对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顺式氰戊萝酯和灭多威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久效磷为低水平抗性。文中还讨论了该县棉铃虫抗药性发生、发展的特点,并就中国棉铃虫抗药性治理策略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日光温室结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山东省日光温室发展概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位于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11~14℃,全年日平均气温在-3~27℃,年日照时数2300~2900h,日照率52%~69%,光照全年分布较均匀。年平均降水量5 5 0~9 5 0mm,多集中在6~9月份。无霜期沿海地区180天,内陆地区220天。冬季一般有140~150天,夏季72~108天,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