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几十年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抚育间伐对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天然次生蒙古栎林和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3种林型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抚育间伐没有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但极强度和强度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林分总断面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断面积,极强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林分蓄积生长率,弱度区除外;红松人工林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收获量,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林分总断面积和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略有降低,强度间伐效果最好。可见,合理的间伐强度能够提高3种林型的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  相似文献   

2.
2005年和2006年夏季,对北京密云水漳村和昌平小宫门低山阴坡厚土油松人工林林分的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进行抚育间伐后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第1、2年,油松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对照,但各强度间伐林分之间生长差异不显著;而间伐后第6年,油松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为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对照,且中度、强度间伐显著大于对照和弱度间伐,强度间伐后林分生长效果最好;林下植物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林下植物总生物量在间伐后第1、2年都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间伐后第6年,不同强度间伐下油松林的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比间伐后第1、2年有所降低,弱度、中度、强度间伐后的林下植物种类比对照分别增加了5、10和18种,多样性指数仍表现为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对照;各强度间伐后林下植物的密度较间伐初期有所减少,植物盖度仍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强度间伐后,可明显看出林下植物的结构层次;中度、强度间伐使林下需水性强的植物比例增加,促使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向中旱生、中生植物转变;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油松林林下植物总生物量也增加,且各强度间伐的林下植物总生物量表现为间伐后第6年>第2年>第1年;间伐后第6年,弱度、中度和强度间伐的林下植物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9.1%、45.2%和70.9%.间伐对油松林分的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是显著的,对于北京低山阴坡厚土35~37年生密度为3 200~3 467株·hm-2的油松人工林而言,强度间伐最有利于林分的生长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提高,经营密度宜为1 240~1 500株·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长白落叶松-红松林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2005年秋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疏伐,伐后林冠下栽植4年生红松。2012年秋又对上层长白落叶松进行生长伐,设计轻度、中度和强度3种间伐强度和1组未间伐林分(对照),分析5年后不同间伐强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抚育间伐能提高林下植物多样性,林下灌木层植物丰富度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轻度、中度和强度间伐差异显著(p<0.05)。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对照与中度间伐、强度间伐差异显著(p<0.05),但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差异不显著。林下草本层植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各间伐强度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但轻度间伐和中度间伐差异不显著。②适度抚育间伐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有所降低,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有所提高;土壤pH值呈现先升高后略有降低的趋势,全K、速效K、全P、速效P、全N、速效N含量先升高后略有降低,其中中度间伐效果最好。综合考虑,对长白落叶松林分进行中度间伐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落叶松中幼林抚育间伐样地监测数据,利用树冠竞争因子(CCF)、林分密度指数、单位断面积生长过程等指标,分析了抚育间伐对断面积和蓄积两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林分的断面积和蓄积有相同的生长过程,即林分在一定间伐强度范围内(强度小于50%)间伐强度越大,年均生长率越大;用树冠竞争因子描述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断面积的生长过程,未间伐林分的立木度接近稳定状态,而间伐林分降低了林分的CCF值,随着林龄的增加,CCF值不断增加,逐渐向未间伐林分靠近。总的来说间伐林分在间伐初期要小于未间伐林分,但随着林龄的增大及林木竞争的加剧,间伐林分逐渐向未间伐林分靠近。  相似文献   

5.
抚育间伐对油松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蛮汉山林场油松、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间伐林分进行生长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后明显促进树木直径的生长,并随着林分单位面积株数的减少平均直径增加,同时抚育强度越大,直径平均生长量也越大;(2)间伐对树高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明显,与间伐强度无明显的相关性;(3)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抚育能提高林分单株材积生长量,并且随抚育强度增大,林分单株材积生长量呈递增趋势;(4)间伐初期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小于未间伐林分,但随着林龄的增大,间伐林分蓄积向未间伐林分渐近;间伐强度越大,年平均生长量越大.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云杉人工林间伐后和未间伐的林分生长、林下植物种类、数量、盖度、高度,采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了多样性分析,以探讨间伐强度对云杉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保留木的生长显著优于对照区;林下植物种类、数量显著增加;不同间伐强度林下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丰富度、生物量、盖度、显著高于对照区,且随间伐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以重度间伐(<450株/hm2)最为显著(灌木层多样性除外).  相似文献   

7.
根据不同培育目标,对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蒙古栎林中度区林分平均胸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率最大。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林蓄积生长作用明显,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分蓄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率和林分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蒙古栎林分小径木蓄积比例逐渐减少,中、大径材蓄积比例逐渐增大(弱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有效的减少林木枯损量,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中度间伐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可培育小径材,既林分径阶为14cm,林木保留密度以972株/hm~2左右为宜。若想培育中、大径材,可加大间伐强度,极强度间伐效果最好,既林分径阶为18cm,林木保留密度以67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抚育间伐对人工红松林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间伐强度后40 a的人工红松林,连续抚育3次的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抚育间伐对人工红松单木胸径和材积、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林分枯损和总收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可以增加单木平均胸径和材积的生长率,且不同间伐强度表现为相同的规律,即中度(33.2%)强度(43.4%)弱度(23.1%)对照(0.0%);间伐后林分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具有相似的自然规律,间伐样地的生长率均高于对照;林木枯损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间伐后的林分总收获量平均增加11.6%,间伐林分之间差别不明显。在整个研究阶段,不同的抚育阶段表现不同的规律,抚育间伐可以延缓单木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的降幅;而不同抚育阶段内,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均为增长,也就是说,在一定阶段内间伐可以有效地提高林分平均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从林分枯损状况来看,应该减少间伐间隔期。  相似文献   

9.
杉木林间伐强度试验20年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下林场开展间伐强度对杉木林生长效应的定位研究,供试林分10年生,1996年11月,历时20年。结果表明:强度、中度、弱度间伐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定期生长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增加约3%~8%,但定期生长量无显著差异,间伐不能有效促进树高生长。间伐林分平均胸径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7%~19%和6%~28%,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间伐可有效促进胸径生长。间伐林分总断面积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4%~6%和1%~7%,但间伐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间伐林分保留木断面积小于对照,间伐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总断面积、保留木断面积及其生长量。间伐林分单株材积及其定期生长量于伐后5年和8年即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间伐可以有效促进林分个体生长量。间伐林分单位面积材积总生长量比对照增加约2%~4%,保留木材积、活立木主伐材积及其定期生长量与对照比较增减值均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差异不显著,间伐不能有效增加材积生长量及其总产量。按生长效果而言,杉木林实行占株数40%左右强度间伐为宜。  相似文献   

10.
柏木低效林是四川盆地丘陵区一种典型的低效林类型。通过5年对四川省阆中市哑口乡低效柏木人工林设计的4种间伐强度的低改试验,进行了林分生长量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对低改后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影响显著(P〈0.01),其生长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强而增加,但保留密度2,490和1,560株/hm^2的2个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3)林分低改后,增加了林下植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减低了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作为水土保持林,可对柏林低效林进行50%的抚育间伐,即保留密度在2,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林业资源管理》2017,(1):50-56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是保持和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间伐试验和定点观测阐明间伐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作用,不同间伐强度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不同间伐强度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持续时间和动态变化,对揭示经营活动在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关帝山林区龙兴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不同强度间伐试验和6年定点观测,采用植物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比分析法、群落相似性Sorensen指数分析法,以揭示不同强度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动态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间伐会显著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且间伐强度越大种类增加越多,间伐还能显著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不仅间伐与未间伐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同间伐强度之间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差别也很明显,而中度和强度间伐的效应更显著;在伐后6年内林下植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都在持续增加,伐后6年的效应仍然显著。间伐林分与对照林分相比,林下植物共有种和相似性系数显著降低,而且间伐强度差别越大,共有种和相似性系数越低。  相似文献   

12.
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红松人工林45a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促进红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的生长,提高大径材的比例,缩短大径材的培育年限。2012年极强区林分平均胸径达到35.8cm,大径材株数比例达到90.32%。适度地抚育间伐能提高林分活立木蓄积量连年生长量,过度地抚育间伐降低了林分活立木蓄积量连年生长量。林分自然稀疏强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极强区枯损率最低,仅为0.125%。抚育间伐能提高林分总蓄积量。2012年中度区林分总蓄积量最大,为603.991 5m3/hm2。极强区大径材蓄积量最大;强度区大径材株数最多,中度区次之。综合考虑,中度区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间伐强度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间伐17 a后,蒙古栎林中度区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率和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最大;随着间伐强度加大,蒙古栎林分大径材比例逐渐增大(弱度区除外);与对照区相比,各间伐区林分断面积生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2年中度区林分总收获量最大,弱度区次之。抚育间伐能有效地减少林木枯损量,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综合考虑,中度间伐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间伐强度对重庆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在重庆市綦江区北部林场选择马尾松人工纯林(18年生)开展抚育间伐试验,分别设置弱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15%,保留密度1410株·hm~(-2))、中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30%,保留密度1155株·hm~(-2))、较强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45%,保留密度900株·hm~(-2))、不间伐(保留密度1650株·hm~(-2))等4种间伐强度。间伐3 a后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显著提高马尾松人工林林分胸径的生长,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量在一定范围内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明显提高;不同间伐强度对马尾松林分平均树高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大小依次为:间伐强度30%>间伐强度15%>对照组>间伐强度45%。说明间伐强度30%已达到了最佳的林分质量和收获量,是该区域马尾松人工林最优的抚育间伐强度,而1155株·hm~(-2)是较合理的伐后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阔叶红松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针对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阔叶红松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树胸径生长和蓄积增长率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但对树高的影响较小;间伐强度的增大会明显促进红松胸径和树高的生长,但是首次抚育间伐会使当年的树高生长量显著降低,以后随林龄的增加树高生长量会逐渐恢复正常生长;中度间伐措施对阔叶树和红松的生长均比较有利,10a生的阔叶红松林实施上层抚育的适宜间伐强度为45%左右;中度间伐的林分由于资源水平适中(主要是光资源),因而有利于林下植被均匀度和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省一类清查样地为基础数据,用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竞争指数等空间结构指标作为建模变量,采用乘除法基本思想构建楠木次生林结构目标函数,通过林分相容性收获预估模型拟合结果来确定各年龄阶段林分最适断面积,将最适断面积作为确定间伐量的约束指标,构建湖南省楠木次生林结构化经营模型,通过间伐调整,提出楠木次生林结构化经营技术,促进森林提质增量。以3470号样地为例,进行结构化经营模拟。根据优化模型确定间伐木共23株,株数间伐强度为16.3%,经营后林分树种空间隔离程度增加,全混交度由原来的0.365增加到0.395,林木所受的竞争压力大幅减小,其竞争指数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小了51.4%,林分空间分布格局趋近于随机分布。通过对林分未来10年生长进行预测,将林分断面积调整到最适状态时断面积、蓄积定期生长量均高于未间伐林分以及较低密度林分。说明本次经营活动在对林分结构进行改善的同时林分生长活力也有所提高,经营措施可行,可为湖南地区楠木次生林提质增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抚育间伐对秦岭南坡油松中龄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省宁陕县境内的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内油松典型分布地段,按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设置油松中龄林研究样地48块,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处理的单株木和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以及林分生产力的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抚育间伐后林木胸径生长量均随径级的增大而增加,较小的林木在间伐强度为25%的林分中胸径生长量最大,较大的林木在间伐强度为15%的林分中胸径生长量最大;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抚育间伐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量,间伐强度为15%的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均最高;间伐强度为15%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均能显著提高乔木层的生产力,间伐强度为25%能够显著提高高海拔阳坡乔木层生产力,间伐强度为5%能显著提高低海拔阳坡和阴坡乔木层生产力;不同立地条件下抚育间伐对乔木层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但在抚育间伐后3 a的较短时期内这些差异并不显著;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均以强度为15%的间伐对秦岭南坡油松中龄林的生长最为有利,在适宜的强度范围内,高海拔阳坡可采取较大的间伐强度,而低海拔阴坡则应该采取较小的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红松林采取不同强度的修枝和抚育间伐,研究该措施对红松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改善了林分生长条件,促进林木形成良好干材;抚育间伐后,林木的直径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显著增加,对林分总蓄积量的影响不甚明显,但相对蓄积量的增加还是很明显的,经抚育间伐的林分比未抚育间伐的林分增加1.2~1.4倍。  相似文献   

19.
辽东山区抚育间伐对红松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荣升 《防护林科技》2019,(5):47-48,51
为探讨辽东山区抚育间伐对红松林分生长的影响,对红松林分实施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试验,并进行林分的平均高、胸径、材积等指标的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区域相比,间伐区域红松直径生长量可提高6%~15%,生长量的增加幅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抚育间伐对立木材积影响明显,通过间伐能生产出高规格、高质量的大径级材,大强度抚育间伐可使红松主伐时间提前20a以上,但抚育间伐对树高的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湖南次生栎林空间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国家森林连续清查中栎类为优势树种的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结构指数结合生长量选取合适的间伐木,为湖南栎类次生林的结构调整提供优化方法。运用邻域分析方法对每一个样地创建Voronoi图,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根据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竞争指数4个主要空间结构指数并运用乘除法的思想构建综合空间结构模型。根据每一株林木的综合空间结构指数选取合适的间伐木进行优化。用相容性林分生长收获模型模拟最优断面积,用最优的断面积控制间伐量,使得林分被间伐后,其生长活力能得到提高,在样地结构优化的同时达到提质增量的目的。以2 277号样地为例,根据模型确定样地间伐木为21株,株数间伐强度为16.27%,且间伐后的林分树种个数与径阶个数都未减少;间伐后的林分全混交度提高3.70%,林分整体竞争强度降低31.74%,林分的角尺度降低0.46%,林木的分布格局趋于随机分布,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增加160.12%,使得林分的空间结构得到大幅的改善。林分的结构越合理,稳定性就越高,发挥的功能作用就越多。本研究以湖南栎类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提出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了生长量的优化,构建林分间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和每个年龄段的最优断面积预测曲线,为栎类次生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控和林分提质增量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