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本情况 我区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80年试验以来,发展较快。赤峰试验结果,覆膜比未覆膜的亩增产1400斤,增长32.3%,含糖率亦有所提高。1982年巴盟在六个旗县对甜菜进行膜栽试验,面积17.93亩,平均单产9085.8斤,比对照亩增产4071.8斤。1982年赤峰五三公社18亩甜菜试验田,覆膜的亩产5517.4斤,比对照增产33.5%。在各点小面积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83年发展到七盟二市扩大示范,面积达4000多亩,除少数未按栽培技术要求操作者外,都显示了增产、增收效益,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巴盟地区1983年甜菜地膜覆盖面积达2903亩,平均亩产达8500斤,含糖率比对照高0.5—0.9%,其中有323.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9444.7斤,比对照5625斤增产3464斤;临河县乌兰乡立新六社典型户乔玉玺覆膜甜菜9.1亩,平均亩产10249.6斤。赤峰五三公社覆膜甜菜520亩,在大旱之年平均亩产5071斤,比对照亩增产41.5%;呼市白庙子公社39亩示范田覆膜甜菜,平均亩产8721.6斤,比对照增产36.7%,含糖增0.4%。  相似文献   

2.
政和县石屯公社西津大队,辖西津,新屯、甫前新厂四个自然村,一村一队有四个生产队,一个大队茶场,216户1106人。水田面积1126亩,八○年粮食总产1448600斤,亩产平均1287斤。茶园面积500亩,其中开采面积314亩,八○年产茶32900斤,亩产104斤,茉莉花面积136亩,八○年产花36000斤。全大队八○年总收入291000元,其中茶叶及茉莉花收入达111500元,占总收入38.32%,人平均纯收入107.90元,是一个粮食亩产上千斤,多种经济发展较快的大队。  相似文献   

3.
1981年以来,我场认真贯彻了甜菜生产责任制,不断改进栽培技术,产量稳步提高。1981年收获面积587.9亩,平均亩产5187.5斤;1982年收获面积1021.2亩,平均亩产7879斤;1983年收获面积1065.1亩,平均亩产7952斤;1984年收获面积1644.9亩,平均亩产7028.4斤。  相似文献   

4.
新喻市渝水区植棉历史悠久,解放前就有种植土棉的习惯,1952年在水西、罗坊、珠珊、沙土等地开始种植改良棉,以后逐渐发展到丘陵地区。1949年全区植棉1.5万亩,亩产皮棉18斤;五十年代平均每年面积23743亩,亩产32.2斤;六十年代平均面积91234亩,亩产56.9斤;七十年代平均120879亩,亩产52.6斤;1982年亩产提高到70斤;1983年收获面积85591亩,亩产121斤,首次突破百斤关;1984年秋雨烂桃严重,全区85500亩棉田,仍然获得了亩产皮棉118斤的好收  相似文献   

5.
星子县蓼南公社在大灾的1983年,棉花大丰收。全社植棉4300亩,除因灾120亩无收外,收获面积4280亩,总产皮棉5590担,平均亩产皮棉130.6斤。比去年总产增长13%,单产提高13.6%,并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亩产皮棉150斤以上的大队2个,面积1104亩,亩产200斤以上的生产队3个,面积250亩;亩产250斤以上的户7户,面积19.49亩。光辉大队九队社员万水平4.47亩棉花,总产皮棉1200斤,平均亩产268.5斤,他的一块试验地,亩产达300斤。蓼南公社位于我县南部滨湖黄壤丘陵地带,全社4300亩棉地,都是黄壤丘陵坡地。植棉30多年来,去年第一次闯过了亩产皮棉百斤关。比历史最高的1972年,总产、单产均  相似文献   

6.
1982年,我市杂交稻推广面积253.54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6.6%,水稻亩产933斤,比历史最高的1976年中稻亩产598斤增加335斤,增产56%。1977—1982年杂交稻累计推广面积达723万亩,平均亩产911斤,同时期累计种植常规中稻992万亩,平均亩产654斤,杂交稻比常规稻每亩多收257斤,增产39.3%。六年来杂交稻比常规稻共增产18.5亿斤,相当于1976年全市稻谷产量的总和。1986年,杂交稻进一步扩大到292.6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94.4%,水稻亩产已达1010斤,又比1982年提高8.25%。由于杂交稻的大力推广,全市出现了乐至、简阳、内江、安岳、资中、威远六个千斤县和1516斤…  相似文献   

7.
我社种植甜菜已近十年,开始只种春菜,产量逐年提高。三、四年后,产量逐渐下降。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春甜菜表现病虫害重、成本高、产量低,效益差,趋向绝路。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夏播,甜菜获得了新生。全社七四年种植着甜菜1100亩,平均亩产3533斤,七五年1400亩,平均亩产3750斤,七六年1100亩,平均亩产3959斤。一般丰产田亩产达6000~8000斤。前冢子头大队270亩甜菜,平均亩产8000斤,其中一亩八分高产田,亩产达11,000斤。由于产量高,收入大,社员都想多种,所以面积越来越大。此后,产量逐年下降,部分地块因病虫害减产  相似文献   

8.
雷厝大队有茶园面积六百亩,其中可采面积四百二十亩,新植面积一百八十亩。从一九七八年以来,三年亩产干茶超百斤,其中有十一亩丰产片连续几年亩产都在二百斤以上。七八年产茶27700斤。收入60576元;平均亩产干茶105斤。79年产茶37887斤,收  相似文献   

9.
平罗县地处银川平原北部,青铜峡灌区下游,是引黄灌区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唐徕、惠农两大干渠纵贯全境,交通便利,灌溉方便,土地资源丰富,劳力充裕,气候适宜,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我县在五十年代就开始种植甜菜,但长期面积小、产量低。在党的三中全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种植面积和产量才有了较大的发展。78年种植面积4400亩,平均亩产205斤;81年面积5686亩,亩产2578斤;82年种植面积达38300亩(其中套种5200亩),亩产4413斤。因此,我县八二年甜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区首位,成为全区的重点甜菜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我县地处闽北山区,199年以来引种茉莉,目前面积已达323亩,年产花量712担。其中:凤山茶场于1982—83年两年种植茉莉65.6亩,今年茉莉花总产23714.6斤,亩产平均361.5斤。该场五位职工承包的12.95亩不足二龄茉莉产花量为9825.6斤,亩产平均高达758.7  相似文献   

11.
1959年,县委在解放人民公社红塔耕区种植的三百亩棉花指挥田,获得了平均亩产420斤(皮棉,下同)的特大丰收。其中,有15亩平均亩产达800斤;最高的五亩,创造了平均亩产945斤的新纪录。这是我县棉花生产史上空前的奇迹,它将使我们全县在棉花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上,大大地跃进一步。县委棉花指挥田的高产经验,及时有力地指  相似文献   

12.
据湛江地区农业局报道,湛江地区七七年春虽然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旱患,但仍涌现出一批花生高产田和高产片。地区农科所高产试验田1.037亩,亩产达821.7斤;其中有一小区,面积四厘二,经过喷2%浓度B_9处理,折合亩产高达872.9斤。高州县农科所试验田1.14亩,平均亩产836斤。吴川县振文公社山东大队肖有明生产队、衣垦局徐闻“五一”农场、化州县南盛公社山尾大队凤尾生产队等的高产田,亩产都超过了八百斤。吴川县农科所在5亩仅开垦三年的瘦瘠土地上种植花生,平均亩产超  相似文献   

13.
汨罗县红花公社上茶场,是1966年开办的。现有茶园308亩,其中采摘面积250亩。由于他们科学种茶,精培细管,从1977年以来,茶叶亩产都在两百斤以上。今年(1983年)虽遇上了历史上罕见的风、冰、洪、旱等多种自然灾害,仍然实现了大面积高产,全场共产红、绿毛茶625担,比去年增加了185担斤,增产42%,按采摘面积亩产250。其中2。1亩试验园产干茶960.8斤,平均亩产达457.5斤。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五百多万亩,但产量低而不平衡,常年亩产只有一百二、三十斤,而高产单位达四、五百斤,可见,花生增产潜力很大。五十、六十年代在澄海、电白、海康等县曾出现七百斤的花生田块。近年来,又新涌现出一批花生高产典型。一九七七年吴川县振文公社春花生(以下同)五千四百四十七亩,亩产四百零八斤;该公社山东大队二百七十八亩,亩产五百八十六斤,并有四个生产队亩产七百斤,其中肖有明生产队十一亩二分,亩产七百八十斤七两,试验田二亩九分五,亩产八百七十二斤八两半;湛江地区农科所一亩零三厘  相似文献   

15.
黄芥生产概况 定边县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域辽阔,自然条件适宜黄芥、胡麻等油料作物生长,历有“粮仓油海”之称。 在解放初期,黄芥种植面积为9164亩,总产近60万斤,亩产65斤;1980年种植面积为12870亩,总产69万多斤,亩产54斤;1985年种植面积为16000亩,总产91万多斤,亩产57斤。黄芥的增产潜力,据定边县农技站1980、1981和1985三年的试验,亩产可达120—  相似文献   

16.
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法优于直播法,它已成为当今世界上许多甜菜主产国的一项先进增产措施。从1981年开始,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法在黑龙江省示范试验。生产示范点一是省糖业公司与肇东县农技站在该县向阳公社百合大队,一是海伦县经济作物站与县科委在该县联发公社百发大队。两年试验结果:肇东点1981年示范面积45亩,平均亩产4,771.2斤,而直播对照田亩产2,800斤,育苗移栽比直播增产70.4%,1982年示范面积300亩,在大旱之年获得亩产5,020斤,直播对照田亩产3,100斤,移栽比直播增产61.9%;海伦点1982年示范面积为22.5亩,并设有灌一水和未灌水两个处理,据9月份田间抽样实测,  相似文献   

17.
双青810系我所用科青3号与温选青杂交经八代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通过三年稻瘟病鉴定与示范试种,表现丰产性好,抗瘟性强。株型前松后适中,叶短色淡绿,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好。 84年参加本所品种比较试验,亩产938.3斤,居十二个新品种之冠,比对照种(1)“77-175”增产11.82%达显著,比对照种(2)“7944”增产18.52%达极显著,日产量7.45斤。85年早季大田示范1.134亩,亩产949.8斤,仍居首。大区对比0.19亩亩产896.3斤,也居十五个对比品种之冠,比对照种“78130”亩产876.8斤增产3.3%;参加闽东稻区区试(小区面积2厘,4重复)亩产898.3斤也居十个品种之首,比对照种“红410”亩产833.8斤增产12.6%达极显著;参加宁德地区区试(二厘三次重复),亩产898.3斤,比对照种“红410”亩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省茶叶生产已从小面积丰产实验,向大面积高稳产优质的方向进展。松溪县、建瓯县1981年单产分别达115斤和104斤。松溪县的西门大队采摘茶园188亩,平均亩产255.7斤,而且品质好,为全省有数的高品质产区。闽南茶区的安溪县萍州大队一千一百多亩茶园,近年也由亩产干茶80多斤提高到200多斤。龙海县际都大队2.14亩本山品种园,1980年亩产干茶曾达735斤。闽北茶区的政和稻香茶场二十亩政和大白茶1982年亩产干茶  相似文献   

19.
霞浦县洋里茶场地处柏洋山区,海拔580公尺,是茶叶单产较高的单位之一。现有茶园700亩,其中可采面积540亩,1980年产茶710担,平均亩产131斤,有54亩茶园亩产在200斤以上,其中1.1亩平均亩产631斤,(1979年达710斤)。我们对培育高额丰产茶园的经验,作了初步的调查,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20.
洋里茶场位于柏洋公社目海尖下,海拔600多公尺,是我县茶叶生产的宜适区。自1966年以来,茶叶生产不断发展,科学种茶水平逐年提高,单产创造了高水平。1982年茶园面积达504亩,可采面积453亩,总产量达861.20担、单产平均190产,亩产200斤以上的茶园91.5亩,其中4.6亩福鼎大白茶亩产达710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