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体爱 《种子世界》2021,(12):0177-0179
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为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有利契机。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提高其资源化利用水平,可以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再利用,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生态环保压力,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本文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对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据调查统计,2015年全国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 0.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9亿吨,利用量为7.2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通过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和菌渣综合利用等技术的集成,可以高效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意义。一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可以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3.
陈林 《种子科技》2023,(22):139-141
兴义市是贵州省产粮大县,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为提高农作物的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兴义市以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建设为载体,扶持有条件、有实力、有市场的企业带头组建秸秆收储中心,完善设施设备建设,推进全市秸秆综合利用进程。重点对兴义市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试点建设情况等进行阐述,并对当前兴义市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对策,希望为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相对过剩现象变得更为普遍。以辽宁省彰武县为例,在辨别该地区主要农业产品生产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秸秆等主要农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现状,并探讨了秸秆等农业副产品进行生物炭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秸秆炭化前景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实现逐年降低秸秆焚烧比例、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最终实现零焚烧的目的,开展秸秆等农业副产品的生物炭化利用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生态效应和技术选择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随着现代农业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通过农作物秸秆的多途径综合利用及转化增值,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对节约稀缺的自然资源,替代耗竭性资源投入具有重大意义。分别从资源替代效应和直接环境效应宏观分析秸秆燃料、肥料、饲料利用的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比较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单项技术和综合技术、从生命周期考察技术的综合生态效应,强调技术的区域适应性,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8月中旬,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在该省发布的2020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中,对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季节性休耕制度试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5项涉及农业资源保护的工作给予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7.
沈显华 《种子科技》2019,(12):138-138,142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作物秸秆具有很大的综合利用空间。简要针对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提出建议,并分析了秸秆的综合利用途径,希望我国在注重农业生产的同时,重视对农作物秸秆的研究处理,最大程度利用秸秆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8.
上海崇明岛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和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崇明岛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崇明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关键问题。从保护崇明生态环境以及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角度出发,总结出秸秆还田、秸秆覆盖种养、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和生态化种养结合模式等技术,是适合崇明现状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岳俊文  杨芳 《种子科技》2019,(12):29-30
秸秆综合利用是国家及地方政府推行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在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山西寿阳为例,对推进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促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达7亿t,如何充分利用庞大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让其变废为宝,促进农业及生态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秸秆饲料加工调制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加工法、化学加工法和生物加工法。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收贮高效资源化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开发玉米秸秆低成本、高质量收贮模式,有效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是推行农作物秸秆以农用为主、多元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以玉米秸秆榨汁存贮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际收贮利用成本、秸秆产品收益对该模式资源化利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收益率约为6.70%,销售利润率约为6.30%,并且在收贮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秸秆中干物质、糖分和水分的流失,是一种高效资源化收贮利用模式。同时,结合该收贮模式在资源化利用方面的优势及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利用现状进行该模式在当地推广可行性探究表明,该模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延庆县种植业污染源普查情况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延庆县是官厅水库所在地,种植业是该县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掌握种植业源污染现状,对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保证水源地安全有重要意义。此研究采用普查方法,摸清了延庆县2007年种植业污染源情况,分析了种植业中化学投入品(化肥、化学农药和地膜)的投入和流失情况,废弃物(农作物秸杆)的产生利用情况,并对该县种植业总体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延庆县化肥总施用量为1.61×104 t(折纯),其中纯氮施用量是1.14×104 t,占总施用量的70.6%,延庆县种植业氮肥流失量占全县总氮排放量的52.4%,是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氮素最主要来源,磷流失量占全县总磷流失量的35.1%。农药中用量较为突出的是人工除草剂阿特拉津,施用量为28129.97 kg。康庄镇、延庆镇、张山营镇、旧县镇、永宁镇、香营、井庄镇7个乡镇是延庆县种植业源排放最严重的区域,该7个乡镇紧临官厅库区,成为威胁官厅水库水质安全的主要因素。此文最后针对主要污染源的种类和成因,从源头阻断、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3个层面提出了4条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作物秸秆是一种农业可再生资源,含有大量作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秸秆还田既可以缓解因秸秆废弃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有助于改良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笔者介绍了秸秆还田的主要方法,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成果,从秸秆的主要成分,秸秆还田后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作物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秸秆还田配套施用技术和综合效果评价等方面综合阐述了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可为综合利用秸秆还田技术与形成各产区配套的还田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林废弃物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如果不能高效资源化利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节约生物质资源、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推进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本研究综述了近年国内外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废弃物以秸秆和鸡粪为主,其中含有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资源,也含有大量抗生素和病原菌,处理得当便能“变废为宝”,处理不当便会成为农业生产中最大的污染来源。同时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废弃物腐熟过程中升温存在困难。利用好氧堆肥过程中的高温腐熟作用可以封闭废弃物表面重金属,降解抗生素,消灭病原菌,也是目前无害化程度最高的处理方式。本研究以兴鲜村作为代表,利用草籽比和养分平衡率对肥料化利用潜力进行估计分析,结合卫星遥感图确定寒地堆肥的选址要素和系统处理方案。预计该村落每年产生的农业有机废弃物总含氮量可以满足454.341 t玉米或474.993 t水稻果实的生产,集中处理后好氧堆肥可产生有机肥400 t。该研究具有一定可实行性,可为东北地区农村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的发展,越南秸秆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产业化发展滞后,秸秆焚烧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高温热裂解生物质炭化与生物质农业应用成为秸秆资源化的新方向。笔者以越南广宁省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走访农村并发放调查问卷,采集农业废弃物利用信息,特别是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估算农户规模水稻秸秆生产生物质炭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农户秸秆炭化收益最高可达1275元/(hm2·a),生物质炭的碳交易收益可达117元/(hm2·a)。笔者还分析了农业废弃物制成生物质炭对环境和社会的效益,以期为越南乃至东盟国家秸秆炭化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生物质炭产业发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秸秆资源统计是其综合利用的前提。按照农业部标准NY/T 1701-2009《农作物秸秆资源考察与评估技术规范》中的技术方法,以安徽省为例,采用2013 年《安徽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对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能源化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年理论资源量4487.99 万t,年可收集资源量3878.84 万t,年人均资源量72.88 kg/人;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是安徽省主要的作物秸秆资源,3 者合计可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2.23%,年可收集量分别为1567.86、1539.43 和582.98 万t;皖北地区秸秆资源占全省资源总量的49.75%;江淮之间为32.08%;皖南山区为18.17%,呈现出明显的由北向南逐步递减的整体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将安徽省秸秆资源利用能源化利用划分为重点开发区(A区)、适度开发区(B区)和限制开发区(C区)等3 个区域。为安徽省秸秆资源开发及能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秸秆利用途径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秸秆年产量在7 亿t 左右。以廉价的农业废弃物秸秆作为原料转变成能源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文章从秸秆制备乙醇、甲烷-甲醇及气化、液化制备柴油几个方向进行讨论。用秸秆等废弃物制造能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减轻了处理秸秆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通过对这些方向的原理、操作条件、设备、经济性等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秸秆转变能源途径中最有利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每t 秸秆产生的热量最多(18900 MJ),且产生的价值可观,纤维素乙醇的发展潜力最大。秸秆制乙醇的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利用秸秆能源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挖掘贵州省丰富的农作物副产物资源、缓解饲料资源短缺和加快推进农作物副产物综合利用,基于《贵州统计年鉴》(2006-2019年)及实地调查数据,开展贵州主要农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甘蔗、花生、油菜、薏苡和荞麦)及其副产物资源调查,对收集到的部分农作物副产物的常规营养成分、消化能和相对饲用价值(RFV)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9种贵州主要农作物副产物中,小麦秸秆、薏苡秸秆和花生秸秆具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8.68%、8.52%和8.45%)、较低的酸性洗涤纤维(46.74%、40.63%和37.75%)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1.74%、46.37%和43.16%),营养成分较好;油菜秸杆、花生秸秆和薏苡秸秆的消化能(分别为10.91、9.25和8.91MJ/kg)均显著优于其他6种农作物副产物;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和稻草的RFV均显著高于其他6种农作物副产物,且RFV高于100(分别为148.65、110.34和102.68)。说明在贵州地区,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和薏苡秸秆等农作物副产物相对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胡一朗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0):307-311
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分为低效利用和高效利用,运用演化博弈论探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演化。研究表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的收益和投入成本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的收益大于低效利用的收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高效利用将充满整个农村社会;反之相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低效利用将充斥整个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