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和高油115玉米的干物质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干物质重在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和高油115玉米的胚、非胚部位以及整粒玉米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和高油115玉米胚干重在整个籽粒形成过程中基本上呈线性增长,前者稍低于后者。微胚乳玉米和高油115非胚干重峰值分别出现在授粉后28天和42天,前者峰值只达到后者的29.94%~43.32%。微胚乳玉米和高油115整粒干重峰值出现在授粉后35天和49天,前者单粒产量是后者的26%~42%。微胚乳玉米单粒产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非胚部位灌浆期较高油115玉米缩短2~3周。微胚乳玉米胚重比增速高于高油115,收获时前者的胚重比为后者的2.13~2.73倍,达到41.16%~52.60%。  相似文献   

2.
Bt移栽棉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及器官建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常规棉GK19和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的群体干物质积累及其增长量对产量及棉株器官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前保持适宜干物质的增长量,盛花后促进群体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株高、LAI及营养器官干重大小决定于盛花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高低.盛花前保持适宜的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促进群体果枝数、果节数、生殖器官干重的增加;盛花后促进群体干物质积累有利于群体生殖器官干重、总铃数、成铃率及铃重提高.因此,转基因抗虫棉花群体盛花前调节群体干物质保持适宜增长量,才能形成适宜的群体LAI、适宜株高、果枝数和总果节量,为高产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基础,在此基础上,保持盛花后整个结铃吐絮期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是获得高产更高产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灌水模式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灌水模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筛选应用抗旱品种,并在抗旱节水品种的选育及节水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南省16个主推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灌水和灌水处理中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等指标。结果表明:在2种灌水处理中各品种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在开花期均表现为茎秆穗轴颖壳上三叶其余叶,在成熟期均表现为籽粒茎秆穗轴颖壳上三叶其余叶,穗轴颖壳干物质量在开花期和成熟期无显著差异,其他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较大。各器官干物质转运量基本表现为茎秆上三叶穗轴颖壳其余叶,干物质转运率基本表现为上三叶其余叶茎秆穗轴颖壳。对于大部分品种来说,不灌水(W0)处理有利于花前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但不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形成不利,灌水(W2)处理则能显著提高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干物质转运水平高的品种其产量反而较低,产量较高的品种干物质转运水平居中。‘矮抗58’、‘周麦23’、‘众麦1号’等干物质转运水平居中的品种在2种灌水处理中产量均较高,这些品种适宜作为高产、稳产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4.
The accumulation of dry matter and its major components was studied in developing grains of two bold seeded (Selection-111 and IWP-5308) and one small seeded (kalyansona) wheat genotypes grown in pot culture condition. It was observed that in kalyansona, a sharp reduction in grain water content during the critical stage of grain enlargement limits its size resulting in compact filling of grains. In the developing grains of Selection-111 and IWP-5308, the high rate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ir larger grain sink size. However, their lower grain density compared to kalyansona could be explained on the basis of non-complementation between synthetic component and grain size (structural component). This non-complementation may be due to relatively higher thermosensitive synthetic mechanism in the bold seeded genotypes.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水平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北疆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适宜的施氮量。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0 kg/hm2 (N0)、104 kg/hm2(N1)、173 kg/hm2 (N2)和242 kg/hm2 (N3)4 个施氮水平,研究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LAI 于灌浆期前呈N3>N2>N1>N0,之后为N2>N3>N1>N0;各处理单株干物重变化均为快增、缓增、略降,N2处理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间(t0)较N1、N3处理提前1.42 天和2.75 天,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Vm)增加了21.74%和12.00%,且N2处理向籽粒干物质分配显著高于N1、N3处理(P<0.05);产量以N2处理最高,为8455.69 kg/hm2,较N0、N1、N3处理分别高出32.82%、12.64%、5.16%;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AE)和氮肥偏生产力(NPP)随着施氮量的增多而降低,N1处理较N2、N3处理NAE提高了16.64%和110.08%,NPP提高了37.58%和128.02%。综合分析,建议北疆滴灌冬小麦灌水定额为3750 m3/hm2时,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04~173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6.
基于动态模拟模型分析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揭示冬小麦产量形成与干物质积累的定量关系,2009—2011年利用3个田间试验建立了不同播种期、基本苗、底肥用量、追氮时期和用量、冬前灌水量、返青后灌水量和灌水时期等的冬小麦群体,分析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特征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机制和定量关系。冬前干物质积累特征用单株干物重和冬前茎蘖数来表示,越冬后特征由基于相对积温(RGDDi)的Logistic曲线特征来描述。结果表明,群体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的2个拐点等特征量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有紧密的联系,所建立的关系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有关模型进一步用独立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模拟值与实际值差异不显著(P>0.05)。基于相对积温(RGDDi)的Logistic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描述小麦冬后干物质积累过程,而且其曲线特征也能用于分析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形成规律,以此为基础的产量关系方程可用于冬小麦生产群体调控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杂种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动态和分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选用两个杂种及其亲本和对照7个材料, 进行了开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规律的研究。 结果表明: 杂种小麦叶面积大, 生物量高, 灌浆强度大, 每日千粒重达1677~1812 mg, 超双亲平均值(MP)和对照(CK)8.6%~26.1%, 灌浆持续时间长1.4~3.1d, 是形成粒重优势的关键所在。 与亲本相比, 化杀杂种CH-1的干物质转运率(TR)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水平对芝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皖芝1号’和‘豫芝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芝麻干物质积累规律,指导芝麻生产实践。采用两因素(施肥、品种)随机区组设计,于芝麻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芝麻干物质积累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各器官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干物质积累趋势基本相同。苗期到初花期干物质分配中心以茎叶为主,后期分配中心转向蒴果和籽粒。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但是施肥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芝麻获得高产。选择适宜品种,合理施肥,促进干物质的快速积累与分配是芝麻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赵财  王巧梅  郭瑶  殷文  樊志龙  胡发龙  于爱忠  柴强 《作物学报》2018,44(11):1694-1703
前茬地膜玉米免耕种植后茬小麦水氮高效利用生产技术是绿洲灌区作物高效生产的新型农田管理技术。为构建该区地膜减量和水氮高效生产技术, 2015—2017年通过3年田间试验, 研究两种耕作方式、2种灌水水平和3个施氮量组合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协同效应, 其中耕作方式为覆膜玉米茬免耕直播(NT)和玉米茬传统耕作(CT), 灌水量为传统灌水(I2)和传统灌水减量20% (I1), 施氮量为纯N 225 kg hm -2 (N3)、180 kg hm -2 (N2)和135 kg hm -2 (N1)。结果表明, 耕作方式、灌水水平、施氮量对小麦群体生长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显著影响。与CT相比, NT显著增大全生育期生长速率, 提高22.0%~28.0%, NT促进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 提高6.4%~7.4%, 收获期生物产量提高5.4%~15.1%。免耕低灌(NTI1)较传统耕作高灌(CTI2)的生长速率增大7.7%~13.4%, 干物质积累量提高3.1%~5.9%, 收获期生物产量提高8.7%~10.5%。免耕低灌中施氮(NTI1N2)较传统耕作高灌中、高施氮(CTI2N2、CTI2N3) 生长速率分别增大6.9%~20.5%与4.1%~14.0%, 收获期生物产量分别提高7.8%~9.7%与4.8%~10.2%。NT比CT增产10.1%~10.4%, NTI1较CTI2、CTI1分别增产13.0%~14.8%与9.4%~10.1%, NTI1N2比CTI2N2、CTI2N3分别增产3.7%~9.8%与15.2%~22.0%。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NTI1N2提高了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 NTI1N2处理组合更有利于穗数、千粒重的增加。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 NTI1N2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因此, 在施氮量为180 kg hm -2的基础上, 玉米茬地膜再利用免耕技术组装减少20%灌溉量(1920 m 3 hm -2)轮作小麦模式是河西灌区小麦高效生产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29不同部位棉铃干物质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为材料、33B为对照,设早、中、晚三个播期,分上、中、下三个部位,对铃壳及子棉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棉所29在铃壳营养物质的再分配及子棉干重积累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不同播期结果表现为:在适期早播情况下,利于中棉所29棉铃铃壳中的干物质向子棉中转移,以提高其单铃重;中部棉铃铃壳干物质转移率和子棉的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下部和上部果枝棉铃。  相似文献   

11.
麦后移栽棉不同品种棉铃内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陆地棉早熟品种中棉14、中熟品种苏棉4号和泗棉2号为材料,研究了麦后移栽棉不同开花期棉铃内干物质积累分配的特点:麦后移栽棉棉铃各部分干物质积累比一熟棉和麦套棉时间长,并随开花期的推迟,干物质积累高峰期相应推迟。早熟品种干物质积累和运转比中熟品种快1~2周。后期低温影响铃壳养分向子棉输送,尤其对种子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麦后移栽棉在生产上更应强调早发、早熟、争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2.
晋中晚熟冬麦区不同群体模式小麦光合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随着北方晚熟冬麦区育成品种产量结构与株型矮化的转变,传统依靠高播量多穗数的栽培方式,不能充分发挥新品种的穗重潜力。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特别是有机肥充足的条件下,采用矮秆重穗型品种,实行半精量播种,同样可以获得高产。其群体具有较高的冠层光合面积与较强的光合能力。优质充足的有机肥有利于促进延长群体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