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鲫是我国池塘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也因其个体小、生长慢、肌间刺较多,养殖规模受到限制。为此,我国鱼类育种专家利用传统选育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培育出了多个鲫新品种,先科巨鲫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鲫(Carassius auratus)是我国淡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品种之一。鲫因营养丰富、肉质鲜嫩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根据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9年全国鲫养殖总产量为277.6万t,其中江苏省的产量排第一,约62.4万t。鲫养殖分为苗种养殖和成鱼养殖2个阶段,其中苗种的健康养殖技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徐盛丰 《齐鲁渔业》2003,20(2):40-40
鲫是我国最普通的养殖鱼类,但传统上多在池塘中与鲤、草鱼、鲢、鳙混养,鲫作为非主体鱼生长受到抑制,产量较低。为提高鲫养殖效益,我局利用960m2石砌池进行主养彭泽鲫试验,发现鲫的群体增重倍数基本与鲤相当,存活率高,饲料系数和饲料成本与以往养殖  相似文献   

4.
三角鲤(Cyprinus multitaeniata Pellegrin et Chevey)俗称江鲫、黄板鲫,主要分布于我国珠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其肉嫩、味美,为鱼中上品,是广西江河名贵经济鱼类之一。为增殖保护这一名贵鱼类资源,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广西水产研究所早在2001年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了三角鲤野生鱼种驯化、亲鱼培育、人工繁殖等研究工作,2003年获重大突破,至2004年,系统研究解决了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成功繁殖鱼苗300多万尾。人工繁殖种苗经初步推广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额河银鲫作为新疆地区优质的土著经济鱼类,其主要分布于欧亚中北部的多瑙河至东西伯利亚地区的部分河流,在我国仅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水域。额河银鲫是一种广温性、杂食性鱼类,生命力较强,对各种环境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较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过多年来在新疆、上海、黑龙江等地的试养结果显示,在同池塘饲养条件下,额河银鲫的碘泡虫病发病率较高背鲫等品种低,在抗病力等方面较其他鲫鱼品种具有较大的优势,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青鱼是我国池塘大宗淡水鱼养殖中较为普遍的养殖鱼类,传统的养殖方式是在池塘中与鲢、鳙、草鱼、鲫混养,青鱼作为非主体鱼,放养数量较低,生长受到池  相似文献   

7.
丰产鲫是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鱼类研究室陈湘麟教授和赵俊副教授历时8年研制出的极其优良的鲫鱼养殖新品种;它是用彭泽鲫做原始母本,用我国南方特有的野生鱼类作为外源精子提供,采用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充分利用野生鱼类丰富的基因对彭泽鲫  相似文献   

8.
彩鲫是一种观赏鱼类,在日本和我国都有养殖,对其起源性状遗传和良种选育的已有研究报道,但是西北地区彩卿的养殖,尤其是对于彩鲫人工繁殖方面的报道很少。自2006年至今,塔里木大学对彩鲫室内人工繁殖方面进行了有关的研究,现将人工繁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对虾高密度精养的成功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我国在鱼类混养技术上已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关于南美白对虾与鱼类的混养,目前已见报道的是与罗非鱼、草鱼、鲢鳙鱼、异育银鲫、黄颡鱼、鲻鱼等,且多数为与某种鱼类单品种单茬混养。目前关于南美白对虾双茬与草鱼、鲤鱼、银鲫混合养殖的报道并不多。一、南美白对虾双茬与草鱼、鲤鱼、银鲫的混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0.
鲫鱼是鲫属鱼类的统称,主要包括野鲫、大阪鲫、异育银鲫、彭泽鲫等,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但在传统的养殖结构中,一般作为搭配鱼放养,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产量和效益都不高.为此,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在1997年承担了80:20养殖新模式的试验工作,将鲫鱼作为主养鱼,花白鲢作为配养鱼,两者的放养比例为4:1,采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进行集约化养殖,当年取得了成功.1998年,该项目在我县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共计养殖面积120hm2,平均单产580kg.现将这一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品种概况 1.培育背景 银鲫的分类地位为鲤科鲫属鲫亚种,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近十多年来,我国鲫鱼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潜力越来越大, 2014年总产量达到259万吨,是产量稳步持续增长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淡水养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996年至今通过国家审定的鲫品种有12个,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对鲫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推广应用的新品种,均为二倍体鲫或者三倍体鲫,并未有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四倍体鲫新品种应用.  相似文献   

12.
西江三角鲤(XijiangCyprinusmultiltaeniataPelegrinChevey)俗称江鲫、黄板鲫,主要分布于我国珠江水系和沅江水系,以及越南的红河、黑河、巴比湖等水域,尤以广西境内的红水河、郁江、柳江和左、右江等江段资源最为丰富,是广西江河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养殖开发前景十分看好。长期以来,西江三角鲤主要源于江河捕捞,可捕获量日趋减少。为增值保护这一名贵鱼类资源,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至2003年,广西水产研究所已经系统研究解决了包括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等内容的西江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人工繁殖种苗经初步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3.
异育银鲫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养殖户所养的银鲫品质下降,如出现种质退化、生长速度减慢、病害增多、性早熟等状况,再加上这两年水产品市场的持续低迷,使银鲫的养殖效益明显下降,影响了广大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这里介绍80∶20高效池塘养殖银鲫模式以及一些须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养殖户在2004年的养殖过程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一、80∶20池塘养殖模式它是指投喂全价颗粒饲料,提高池塘产量,其产量80%左右来自于摄食颗粒饲料的高价值吃食鱼,而其余20%左右的产量来自于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或肉食性鱼类。二、养殖与管理1.池塘条件水源充足方便排灌;交通方便,有电源,…  相似文献   

14.
长丰鲫     
<正>一、品种概况1.培育背景银鲫的分类地位为鲤科鲫属鲫亚种,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近十多年来,我国鲫鱼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潜力越来越大,2014年总产量达到259万吨,是产量稳步持续增长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淡水养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996年至今通过国家审定的鲫品种有12个,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对鲫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推广应用的新品种,均为二倍体鲫或者三倍体鲫,并未有  相似文献   

15.
气单胞菌是一类主要分布于淡水水体的细菌,可见于河流、湖泊、池塘等多种水域,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日益增多,其危害程度也大大强于以往。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暴发了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当时称鱼类暴发病,危害鲫、鲢、鳊、鳙、鲤多种养殖鱼类,给我国淡水养殖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鲫鱼是鲫属鱼类的统称 ,主要包括野鲫、大阪鲫、异育银鲫、彭泽鲫等 ,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但在传统的养殖结构中 ,一般作为搭配鱼放养 ,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产量和效益都不高。为此 ,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在 1997年承担了 80∶2 0养殖新模式的试验工作 ,将鲫鱼作为主养鱼 ,花白鲢作为配养鱼 ,两者的放养比例为 4∶1,采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进行集约化养殖 ,当年取得了成功。 1998年 ,该项目在我县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 ,共计养殖面积12 0hm2 ,平均单产 580kg。现将这一情况简介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池塘选择试验池塘共 2口 ,…  相似文献   

17.
<正>鳜属经济鱼类主要包括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等。其中鳜又称桂鱼、季花鱼、翘嘴鳜等,为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因其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目前江苏常见鳜属最具经济价值养殖品种,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体量巨大。斑鳜又名石鳜、岩鳜、花鲫子等,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的长江至珠江、辽河、鸭绿江及其以南的海河等水系,因其肉  相似文献   

18.
黄瑞蛟 《河北渔业》2004,(1):43-43,45
芦新鲫是应用高新技术研究出来的三倍体新型鱼类,它具有易驯化、生长快、个体大、易垂钓、肉质鲜嫩、抗病力强、饵料系数低、对低温低氧耐受力强等优点。为了对这个品种的养殖特性做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于2003年对芦新鲫和彭泽鲫作了对比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鲫鱼(Carassius auratus)属鲤科鱼类。长期以来,阻碍鲫鱼成为重要养殖鱼类的原因,是由于其生长缓慢。亚种银鲫的经济性状较鲫鱼优越。在银鲫的不同种群中,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的银鲫(称方正鲫)种群最好。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于1975年开展了鲫鱼的选育研究。搞出了由方正鲫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养殖行业为了增加养殖鱼类品种,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陆续从国外引进一些品质优良的鱼类品种。如罗非鱼、大阪鲫、淡求鲳、胡子鲇,德国鲤和美国鮰等。这些鱼类品种大多数在我国不同的地区推广养殖,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好效果。如尼罗罗非鱼在其生长适温的江南大多数省市推广养殖不但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提高,在鱼产品市场上也很受我国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