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水稻缓混肥在机插粳稻上一次性施肥的应用效果,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生产,为淮安市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缓混肥一次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2728为材料,在机插一次性施肥条件下,通过设置N0、常规施肥、一次施肥、一次施肥+穗肥诊断4种不同施肥方式在机插粳稻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减氮处理均有一定的增产效应,一次施肥和一次施肥+穗肥诊断处理实产较常规施肥分别增加5.74%和7.35%,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群体颖花量,提高了结实率,进而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减氮处理节本增效效果明显,一次施肥和一次施肥+穗肥诊断处理实产较常规施肥分别增加1 302.36元/hm2和1 247.00/hm2。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减氮处理较常规施肥可以改进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条件下太湖稻区最佳的施肥量,本研究以南粳46为材料,设置 4个肥料用量处理,分别是农民习惯施肥亩施纯氮20.0 kg和机插缓混一次施肥亩施纯氮18.0 kg、16.5 kg、15.0 kg 3个施肥量处理,研究分析了不同用肥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习惯施肥,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随着肥料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亩施含纯氮16.5 kg的缓混肥可以在保障稻米品质的同时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南粳3908为材料,比较了常规施肥、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和一基一追(机插缓混侧深施肥+穗肥)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和一基一追2个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前期营养更足、分蘖更多,后期有效穗数多;一基一追处理与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处理相比更有利于水稻灌浆期营养的充足供应,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一基一追处理最终获得了最高的单产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南粳3908为材料,比较了常规施肥、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和一基一追(机插缓混侧深施肥+穗肥)三种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和一基一追两个处理跟常规施肥相比前期营养更足、分蘖更多,后期有效穗数也多;一基一追处理跟机插缓混一次施肥相比更有利于水稻灌浆期营养的充足供应,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一基一追处理最终获得了最高的单产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黄建飞  郭平芳  郑晔 《农家参谋》2022,(9):67-68,71
为探索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效益,开展了缓释肥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与常规水稻生产模式的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水稻增产4.5%,减少氮肥用量25%,氮肥利用率提高16.5%,且减少追肥用工3次~4次,达到了省工、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双季早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减量增效栽培技术示范,探求该技术在池州市贵池区早稻上减少面源污染、提高氮素利用率、优化群体结构和节本增效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早稻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在总养分减少15%的条件下,基肥侧深比人工施肥增收947.65元/hm2,增效明显.通过示范,说明侧深施肥配施控释肥较常规人工施肥不仅节肥增效,减少了面源污染,有利于建设生态农业,实现绿色发展,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优化施肥模式为目的,以常规分次施肥为对照,在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不配施磷缓混肥(0%P-BBF)、50%磷含量的缓混肥(50%P-BBF)、缓混肥(100%P-BBF)以及普通磷肥换聚氨酯磷酸二铵的缓混肥(C-BBF)处理,研究缓混肥不同磷配比及磷肥类型对水稻产量和群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分次施...  相似文献   

8.
水稻实现绿色高质高效种植,必须实施农艺农机深度融合。通过本次田间试验,研究单季粳稻在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条件下,不同施肥量、施肥次数、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为全市推广水稻机械化轻简施肥技术和提高化肥利用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一次性机插秧同步侧深施用过量高浓度缓控释肥,在减次不减量的情况下,水稻穗数、产量、效益均明显降低;采用一次性机插秧同步侧深施用适量高浓度缓控释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水稻仍能增产增效,降低了肥料投入,减少了人力成本,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在耕地质量中等级以上耕地种植单季粳稻,建议应用叶面营养诊断+“一次性施用适量高浓度缓控释肥”或“一基二追”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适宜仪征丘陵山区杂交籼稻侧深施肥机插密度和减氮增效模式,设置株距16和18 cm 2个处理,以常规撒肥为对照,减氮10%,分别侧深施缓控释肥和普通肥,同时减少施肥次数,考察不同栽插密度与施肥模式对杂交籼稻Y两优17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氮10%的情况下,侧深施肥和缓控释肥搭配使用,促进水稻前期生长,增加分蘖和有效穗,后期每穗粒数也有进一步提高,单产明显提升。在相同施肥模式下,株距18 cm的处理单产和净收益均高于株距16 cm的处理。在减氮10%条件下机插秧侧深施缓控释肥+孕穗肥模式可取得较好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可节省50%的施肥人工成本,提高单产6%以上,增加净收益40%以上。侧深施缓控释肥,可减少施肥量和使用频率,缓解劳动力紧张,省时省力,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对水稻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优良食味稻品种南粳5718为参试品种,通过选用"缓控释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模式,采取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减少人工和机械作业频次、减少化学肥料施用比例。结果表明,应用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依据品种特性适量施用缓控释肥及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满足水稻绿色优质可持续发展需求,达到节本增效生产的目的,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推广水稻机械化轻简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特进行单季粳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简化减量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次性机插秧同步侧深施用适量(减量30%)高浓度缓控释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可降低肥料投入和人工成本,使水稻增产增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在耕地质量中等级以上耕地上种植单季粳稻,建议应用叶面营养诊断+一次性施用适量高浓度缓控释肥或“一基二追”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插侧深同步施肥技术是在插秧机机插水稻的同时,利用插秧机配套施肥设备,一次性将基肥、蘖肥定位、定量、均匀地施于距稻苗基部3 cm、深5 cm的土壤中,有效地将2次粗略施肥变成1次精准施肥的方法。试验结果显示,其具有省工、增产、节本及增效等优点,极具推广潜力。水稻机插侧深同步施肥的施肥量以控释掺混肥4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玉米缓控释肥肥效比较示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缓控释肥在玉米生产上的示范试验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长均比常规施肥高,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出籽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比常规施肥多,施用玉米缓控释肥后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和经济效益,最终落到产量上,施玉米控释肥比常规施肥亩增产129.7 kg,增产幅度为14.9%;同时,玉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表现出健壮挺拔,中后期无脱肥现象。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自2009年开始探索北粳南引,推进“籼改粳”稻工程。为验证“籼改粳”稻的产势,探索粳稻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方法,江西省景德镇市于2016年开展了“籼改粳”晚稻产势与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方法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施肥和同时收割条件下,粳稻‘甬优1538’比籼稻‘粤优9113’增产稻谷1450 kg/hm2、增16.06%。粳稻较籼稻产量高的原因在于粳稻每穗实粒数较多。试验结果显示,推荐施肥方法2比农户施肥方法节省氮磷钾养分123.9 kg/hm2、节省20.31%,增产稻谷483.75 kg/hm2、增4.67%,节本增效1765.35元/hm2、增7.87%,增收效果达显著水平。推荐施肥方法较农户施肥方法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促进了籽粒结实,增加了每穗实粒数。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粳稻较籼稻增产优势明显,推荐施肥方法较农户施肥方法节本增产增效。推荐施肥方法在氮磷钾养分协调及分蘖、孕穗施肥时间上更为合理,粳稻孕穗肥施用时间后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明确侧深施肥对肥料利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寻求水稻种植节约成本新路径,舒城县开展了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简化减量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基肥机插侧深施肥+分蘖肥或穗肥处理,在施氮量为232.5~243.0 kg/hm~2时,水稻均表现出高产优势,增产和节肥2项都明显优于一次性机插侧深施肥和常规施肥。一次性机插侧深施肥在施氮量低于252 kg/hm~2的情况下,较常规施肥也有一定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以期为江苏地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根据施肥方式(C1常规施肥、C2侧深施肥)、施氮量(N1常规施氮、N2氮肥减量20%、N3氮肥减量40%、N4氮肥减量60%)和氮肥运筹(R1分蘖肥一次施用、R2分蘖肥两次施用),设置10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侧深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分蘖肥一次施用时,减少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具体表现为C2N1R1>C2N2R1>C2N3R1>C2N4R1。分蘖肥二次施用时,随着施氮量减少,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降低,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具体表现为C2N2R2>C2N1R2>C2N3R2>C2N4R2。此外分蘖肥一次施用增产效果优于分次施用。本试验条件下,侧深施肥方式配合全氮且分蘖肥一次施用为最优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缓控释肥在机插水稻甬优538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在总养分减量8%的条件下,以好乐耕33%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简称好乐耕)、辽宁津大40%螯合缓控肥(简称津大)为供试的水稻缓控释肥,对比其在机插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机插水稻上施用2种缓控释肥均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效和减肥效果,主要通过增加每穗实粒数和提高千粒重来达到增产效果。相比而言,施用好乐耕的效果要好于津大,其在总养分等量和减量8%的条件下,较常规施肥运筹分别增产12.4%、3.9%,增效1 066、3 164元·hm-2,单位产量养分投入降低11.6%、10.9%。  相似文献   

18.
控失复合肥侧深施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控失复合肥侧深施技术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习惯施肥、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一次性施用、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分蘖肥和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穗肥4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施肥技术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复合肥基肥侧深施配施分蘖肥或穗肥均能延长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其中配施穗肥高于配施分蘖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控失复合肥基肥一次性施用较分蘖数降低。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穗肥较农民习惯水稻增产7.27%,其通过提高成穗率和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机插水稻生产上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合穗肥施用水稻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侧深施肥搭配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肥效试验, 研究了侧深施肥+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同施肥量下, 侧深施肥技术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化肥侧深施用的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化肥浅施高11.5%和10.2%, 缓控释肥侧深施用的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缓控释肥浅施高16.1%和14.0%。同等施肥方式下, 应用80%常规用量的缓控释肥替代化肥, 水稻产量未显著降低。侧深施肥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 缓控释肥具有减少肥料用量的作用, 实践生产中建议采用侧深施肥+缓控释肥的方式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化肥投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资》2009,(3):77-77
2008年,山东省10个县市在玉米和水稻上进行“金正大”缓控释肥料示范。示范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施用“金正大”缓控释肥处理均表现出增产效果,增产率10%左右,亩产值1008.9元,比配方施肥处理亩节本增效73.8元/亩,比习惯施肥处理亩节本增效140元/赢成本投入方面,控释肥处理比配方施肥处理亩增加投入10元,比习惯施肥处理亩节省投入12.5元。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