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确保粮油安全,对近年来赣北地区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超级稻-再生稻、马铃薯-早稻-晚稻、马铃薯-水稻、马铃薯-玉米-玉米、大豆-大豆-马铃薯5种种植模式适合赣北地区,每667 m~2纯收入均突破千元,可为赣北地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水县薯类尤其是甘薯种植历史悠久,薯类产业特别是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经济支柱。通过介绍建水县薯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薯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薯类产业发展对策,对做大做强马铃薯及甘薯产业、加快建水县的财政增长、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向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10,(2):9-9
农业部定于2010年4月15~17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展会立足于展示成就、增进交流、促进贸易、服务生产,将全面展示国际和国内涉及马铃薯、甘薯、木薯、山药等薯类作物科研、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届时将会有从事薯类育种和繁育、薯类生产、薯类产品加工、薯类生产机械制造、薯类产品加工、包装和仓储设备制造、相关农药、  相似文献   

4.
薯类加工与营养专题导读:中国薯类加工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薯类作物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元素等成分,在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薯类加工业的发展在促进中国农业的持续增效、农民的持续增收、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中国薯类种植面积约为1 100万hm2,总产量达1.64亿t。目前,中国薯类(甘薯、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其加工比例相对较低,加工产业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以马铃薯为例,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工技术比较先进,马铃薯的加工比例高达80%,其相关食品随处可见,主要有马铃薯条、马铃薯泥、脱水马铃薯片(泥、条)、马铃薯全粉等,各种马铃薯食品的生产工艺及配套设备也十分成熟。中国马铃薯加工的主要产品有淀粉、变性淀粉、全粉、速冻薯条、各类薯片及粉丝、粉条、粉皮等产品。据统计,2014年,中国马铃薯加工业消耗马铃薯约1 000万t(约占马铃薯总产量的10%),其中马铃薯淀粉43.4万t、冷冻薯条28.3万t、薯片45万t、全粉25万t、变性淀粉25万t、粉丝粉条等28万t,以及马铃薯方便菜肴食品、马铃薯泥等方便食品10万t,说明中国马铃薯产品已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加工比例整体仍偏低。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薯类淀粉行业普遍存在能耗高、淀粉提取率低、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以甘薯淀粉加工能耗为例,中国甘薯淀粉加工设备大多是在仿造国外马铃薯淀粉加工设备基础上制造的,平均淀粉提取率低于85%。中国每年因生产马铃薯和甘薯淀粉而排放的废液约1 650万t,薯渣约550万t,薯皮约110万t,肆意丢弃后造成环境污染;而薯浆中的蛋白、多酚和β-淀粉酶等成分及薯渣中的膳食纤维和果胶等有益副产物未得到有效利用。在薯类全粉加工、生物乙醇发酵以及薯类功效成分等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目前加工和销售的薯类产品主要以淀粉和薯条等休闲食品为主,并未将薯类中丰富的营养成分充分利用,对薯类中的功效成分缺乏深入挖掘,缺少适合中国大众普遍消费的馒头、面条等传统主食类的加工产品。因此,在设备的研发和改进上,需重视和借鉴发达国家薯类淀粉及薯类全粉等产品的研发经验,对现有技术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中国甘薯淀粉及薯类全粉加工技术和装备的水平。重点针对薯类加工废弃物(薯浆、薯渣、薯皮)以及薯类茎叶的资源化利用展开研究,开拓其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途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强化薯类功效成分及新型薯类加工制品的研发。如紫心甘薯和马铃薯中花青素含量较高,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作用,但不同加工处理方式(蒸、煮、烤、炸、微波、超声波等)、环境条件(pH、温度)及提取方法都会影响花青素的提取率、结构组成及功能特性,因此有待在提取技术上加强研发。橙色甘薯中的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可用于生产甘薯面包和馒头作为缺乏VA人群的重要膳食补充。此外,以甘薯、马铃薯为原料直接生产乙醇及其他发酵饮料,也将成为开发新型生物能源及新型薯类加工制品的重要研究方向。      2015年,中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2016年,中央又将“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列入中央1号文件,为薯类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中国科研人员在薯类品种选育、原料生产、产品加工、营养评价等方面已取得一批科研成果。研发含薯类成分的馒头、面条、米粉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食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消费,可以丰富中国居民的营养膳食,有力促进中国薯类产品的消费,大幅提高薯类主食产品消费的比重,推动马铃薯和甘薯从杂粮副食转变为与三大主粮协调发展的第四大主粮。     本专题将从薯类蛋白提取、薯渣发酵技术、甘薯营养成分鉴定等方面展开评述,旨在为薯类产品加工、新型生物能源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围绕马铃薯产业化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农业大学薯类作物所是学校为适应云南薯类作物,特别是云南马铃薯的发展,于2000年成立的薯类作物专业研究所,该所从成立以来,结合云南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6.
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隶属于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该所在云南省马铃薯研究和生产上起着开拓性的作用。主要进行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建立和无毒种薯的生产,同时还进行马铃薯栽培的示范推广。自1986年起,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开展了合作研  相似文献   

7.
薯类食品包括马铃薯、红薯等加工食品。薯类经工业加工成薯条、薯片可增值20~30倍。我国虽是鲜薯产品的净出口国,但在薯类加工产品上却一直是进口国,而且总量在逐步增加。目前,我国马铃薯全粉的生产企业约有11家,总产能6万吨,  相似文献   

8.
我国薯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薯类(甘薯、马铃薯)既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薯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9%,总产量约占粮食的8%.近几年来,薯类的用途和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薯类生产已经得到了各地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薯类作物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薯类作物既是粮食作物又是蔬菜作物,主要有马铃薯和甘薯等,通常采用无性繁殖。在薯类生产过程中,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和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等,甘薯主要有甘薯黑斑病。  相似文献   

10.
王波 《农村新技术》2009,(12):14-14
薯类食品包括马铃薯、红薯等加工食品。薯类经工业加工成薯条、薯片可增值20~30倍。 我国虽是鲜薯产品的净出口国,但在薯类加工产品上却一直是进口国,而且总量在逐步增加。目前,我国马铃薯全粉的生产企业约有11家,总产能6万吨,生产形势呈现产销两旺,  相似文献   

11.
十八至十九世纪,马铃薯由原产地南美洲传入云南,很快成为云南山区主要农作物和山地居民的主粮。马铃薯的引进种植和广泛传播在云南农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在,以马铃薯为代表的云南薯类产业,已不再停留于满足群众果腹需要的阶段。随着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以及芋类等薯类作  相似文献   

12.
<正>薯类正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与迅速发展的薯类产业相比,收获技术滞后,成为产量提升、面积扩大、效益提高的障碍。薯类收获技术研发现状薯类作物又称根茎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类等。这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块根和块茎,生长在土壤中。马铃薯、  相似文献   

13.
薯类食品是指以薯类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它包括马铃薯、甘薯(红薯)等加工食品.薯类可加工为粉丝、粉条、粉皮等多种食品.  相似文献   

14.
薯类食品是指以薯类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它包括马铃薯、甘薯(红薯)等加工食品。薯类可加工为粉丝、粉条、粉皮等多种食品。  相似文献   

15.
薯类食品包括马铃薯、红薯等加工食品.薯类经工业加工成薯条、薯片可增值20-30倍.  相似文献   

16.
新龙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薯类创新团队和科技扶贫万里行等项目为契机,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组织相关专家到新龙县对该县的马铃薯产业进行考察与调研,通过与该县农牧科技与供销合作局有关人员进行座谈,并到皮擦乡、绕鲁乡等马铃薯种植重点乡镇进行走访与调研,了解了新龙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5月30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薯类创新团队"2019~2023年"项目启动会暨冬马铃薯高效栽培现场观摩会在绵阳召开。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陈开勇,四川薯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潘海平研究员,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原首席专家黄钢研究员,国家马铃薯、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驻川专家,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全体岗位专家及团队成员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项目启动会上,黄钢研究员总结了上一轮团队的工作成绩,16位岗位专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甘薯等薯类作物是陕北地区的传统优势农作物,年种植面积23.33万hm~2左右,年产鲜薯350万t以上,是区域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笔者分别介绍了陕北榆林市和延安市的马铃薯、甘薯生产情况,提出了薯类作物生产中存在的品种结构单一、病虫害发生较重、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和产后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明确了今后发展薯类产业的指导思想,并提出品种选育、种薯(苗)繁育、栽培技术、加工、基地建设、营销、贮藏等7方面的发展对策,对做大做强陕北薯类产业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近日,国际马铃薯中心理事会原主席彼得.范德.桑格教授登上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讲坛",作主题讲座阐述"马铃薯在保障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他分析认为,中国未来20年必须增产粮食一亿吨,其中一半将来自马铃薯。作为国际著名的薯类作物专家,彼得教授对薯类作物的营养、在化解粮食危机以及促进地区发展等的作用进行了深  相似文献   

20.
薯类食品是指以薯类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食品。包括马铃薯、甘薯(红薯)等加工食品。薯类除了可加工为淀粉产品,如粉丝、粉条、粉皮、凉粉、木薯粉虾片之外,还可加工为多种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