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明担子菌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中是否存在与构巢曲霉相似的乙醇代谢调控机制,及能否在糙皮侧耳中应用构巢曲霉alc基因开关系统调控表达外源基因,从糙皮侧耳PC15v2.0基因组数据库中电子克隆得到其假拟乙醇脱氢酶基因(alcA)及其上游序列,该基因上游1 317bp序列中含有1个正向和2个反向调控因子AlcR蛋白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序列。将构建的含有alcA基因启动子控制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的质粒pEGFP-C1-PalcA转入糙皮侧耳天达300中,转化子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中没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在含有乙醇的培养基中则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综合上述,糙皮侧耳的乙醇代谢调控机制与构巢曲霉相似,仅用构巢曲霉的alcA基因启动子替代目的基因的启动子即可在糙皮侧耳中有效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农家顾问》2013,(11):33-33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白黄侧耳(P.cornucopiae)和肺形侧耳(P.pulmonarius)3个种20个菌株为材料,研究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培养料配方和菇潮等对细菌性黄斑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皮侧耳、白黄侧耳和肺形侧耳种间对细菌性黄斑病的抗性无显著性差异.种内不同菌株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出菇温度条件下,病情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Illumina Hi Seq 4000 SBS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Jacq.:Fr.)Kummer]的转录组进行测序,挖掘糙皮侧耳降解木质基质的候选功能基因。共得到糙皮侧耳转录本序列64 228条,单基因序列46 417条。使用Blast工具将转录本序列比对到NR、Swissprot、KEGG、String、Pfam等数据库中,并有33 736条序列得到注释。通过对差异基因的对比和筛选,得到1 408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 183条基因为上调基因,通过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木质素分解代谢过程、锰过氧化物酶活性、苯丙素分解代谢过程中。将差异基因比对到KEGG数据库中,共有313条得到注释的序列,对其进行Pathway富集分析,证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氨基苯甲酸降解、色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等通路中。c27028_g1、c28624_g1、c30793_g1、c30849_g1等基因与木质素降解过程相关性较高。c24893_g1、c29559_g1、c29956_g2等基因与纤维素降解过程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糙皮侧耳冷藏后货架期品质和细胞壁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以糙皮侧耳‘早秋615’为试验材料,将采后糙皮侧耳分别置于1℃和5℃冰箱中贮藏6 d后,转入20℃恒温培养箱,模拟常温货架温度贮藏3 d。分析货架期间糙皮侧耳的外观形态、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并对糙皮侧耳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其细胞壁微观结构。【结果】随着货架期的延长,5℃冷藏后的糙皮侧耳能保持较稳定的硬度、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维持更高的硬度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MDA含量积累,使纤维素酶(Cx)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个货架期间,糙皮侧耳的失重率不断增大,且5℃处理大于1℃;硬度随着货架期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在0~1 d,1℃处理组硬度迅速下降且低于5℃,随后保持平稳变化;MDA含量在1℃冷藏糙皮侧耳中不断增加,5℃处理先增加后迅速下降,在货架末期低于1℃;5℃处理组POD活性呈现上升—平稳—上升的变化趋势,且显著高于1℃处理;1℃处理糙皮侧耳CAT活性在货架期0~2 d急剧下降,2 d后低于5℃,在整个货架期间,5℃处理组的CAT活性变化平稳;Cx活性在货架前期的两处理中呈现相反变化趋势,在0~2 d,1℃冷藏糙皮侧耳Cx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且高于5℃,2 d后变化平稳。通过对糙皮侧耳菌褶石蜡切片发现,随着货架期的延长,糙皮侧耳子实体细胞结构变得杂乱无章、模糊不清、细胞间隙变大,且5℃冷藏后货架期的糙皮侧耳细胞结构更为有序、规整。【结论】5℃低温冷藏后货架期的糙皮侧耳品质优于1℃冷藏处理,贮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以糙皮侧耳早秋615为试验材料,将其置于自然敞口的聚乙烯(PE)保鲜袋中,分析1℃和5℃贮藏期间糙皮侧耳的硬度、失重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营养物质含量和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 ℃贮藏的糙皮侧耳能更好地抑制失重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的增加;维持较高的硬度、可溶性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11个优良侧耳菌株的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电泳技术对白灵侧耳、阿魏侧耳、刺芹侧耳、鲍鱼侧耳、糙皮侧耳等侧耳属的5个种11个优选菌株的液体菌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漆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单独利用一种同工酶或可溶性蛋白图谱难以区分供试菌株,如将各图谱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则可准确区分。综合聚类分析表明,所选菌株均为不重复菌株,在2.8286≤D≤3.000(最短距离法)和3.0006D≤3.317(最长距离法)水平上均可聚为5大类,即侧耳属5个不同种,这与它们各自的形态学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率先对江西的野生侧耳属真菌进行了系统的分子和形态学研究。采集到江西野生侧耳标本4份,经鉴定,代表了3个物种,分别为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巨大革耳(P. giganteus)和美味侧耳(P. sapidus),其中巨大革耳为江西新记录种。从野生子实体中分离得到4个菌株并进行了驯化栽培试验,确定了出菇的基本条件。其中,美味侧耳(JAUCC 0916)属于低温种,头茬菇生物学效率为112.8%;糙皮侧耳(JAUCC 0733和JAUCC0917)为广温种,生物学效率为126.62%;巨大革耳(JAUCC 0730)为广温种且覆土栽培产量较高。对江西省报道的共6种侧耳属真菌做了系统的分类学综述,并编制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中国栽培平菇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我国大规模栽培的54个平菇商业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3l条随机引物中有10条引物对所有菌株扩增效果较好,共扩增出122条不同分子量的DNA条带。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为20(约60%的相似水平),可将供试菌株分成六大类:第一大类包括以肺形侧耳为代表的6个菌株;第二大类包括8个未定名菌株;第三大类包括糙皮侧耳为代表的20个菌株;第四大类包括以杂交种为代表的8个菌株;第五大类包括以佛罗里达侧耳为代表的5个菌株;第六大类包括以白黄侧耳为代表的7个菌株。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REP-PCR技术在平菇栽培菌株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REP-PCR技术对供试平菇菌株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聚类分析表明,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1时,23个供试菌株聚类为六大类群;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7时,23个菌株聚类为四大类群:杏鲍菇、白灵菇和秀珍菇为独立的类群,20个糙皮侧耳栽培菌株聚类在一起。因此,REP-PCR技术可以应用于侧耳属种及菌株水平的鉴定。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吉林市近郊稻草堆肥及长白山原始森林土样,以稻草秸秆粉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利用愈创木酚为底物进行初筛,最终筛选得到了1株降解特性较强菌株JNKJ5;进一步经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  相似文献   

11.
用溶壁酶和纤维素酶溶解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rus 的细胞壁,以PEG为融合促进剂,得到了种内融合子。融合子四分体的丝氨酸基因和蛋氨酸基因不连锁或距离很远。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疆褐牛产奶和繁殖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对候选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进一步筛选出与新疆褐牛产奶和繁殖性状显著相关的关键基因。根据关联分析结果中显著单核苷酸多肽位点的物理位置共找到55个候选基因,其中49个基因可在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应功能注释信息。GO分类结果显示,这些基因涉及代谢、转录等30个GO条目;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候选基因富集于7个通路中,其中基因数最多的是Wnt信号通路和钙黏素信号通路。通过查阅各候选基因相关研究进展和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生理生化分析,发现对产奶性状候选基因中的CDH2、GABRG2和繁殖性状候选基因中的EPRS基因可进行下一步的基因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3.
侧耳属真菌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食药用真菌,对该属真菌的准确鉴定对菌种的分离纯化和提高菌株生产潜力有重要意义。其种类繁多,种群复杂,形态差异大,且常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分类鉴定不易,常会引起争议。首次将COXⅢ基因用于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侧耳属菌种经PCR扩增和测序后得到13种侧耳属真菌的COXⅢ部分序列,并使用粒子群算法得到DNA序列的二维聚类图,用PHYLIP软件构建其系统演化树,探讨侧耳属真菌的系统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金顶侧耳、桃红侧耳和鲍鱼菇彼此之间以及与其他侧耳属菌种的亲缘关系较远;阿魏蘑和白阿魏蘑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糙皮侧耳、阿魏蘑、杏鲍菇关系较近。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和形态学证据,说明COXⅢ基因可以很好地对侧耳属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白色金针菇新品种金白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方法,以黄色金针菇金针12和白色糙皮侧耳为亲本,进行金针菇转核育种研究,从双核化菌株中筛选到了两株子实体白色的金针菇菌株,命各为"金白1号"和"金白2号",其中,金白1号在口感、外观、菌丝长势、转潮和抗杂菌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品种白雪.  相似文献   

15.
侧耳属真菌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食药用真菌, 对该属真菌的准确鉴定对菌种的分离纯化和提高 菌株生产潜力有重要意义。 其种类繁多, 种群复杂, 形态差异大, 且常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分类鉴定不易, 常 会引起争议。 首次将 COXIII 基因用于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侧耳属菌种经 PCR 扩增和测序后得到 13 种侧 耳属真菌的 COXIII 部分序列, 并使用粒子群算法得到 DNA 序列的二维聚类图, 用 PHYLIP 软件构建其系统演 化树, 探讨侧耳属真菌的系统亲缘关系。 结果表明: 金顶侧耳、 桃红侧耳和鲍鱼菇彼此之间以及与其他侧耳属 菌种的亲缘关系较远; 阿魏蘑和白阿魏蘑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糙皮侧耳、 阿魏蘑、 杏鲍菇关系较近。 结合其 他学者的研究和形态学证据, 说明 COXIII 基因可以很好地对侧耳属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同工酶酶谱在白灵菇栽培种分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我国白灵菇的13株主栽品种和1株糙皮侧耳作为参照,应用3种同工酶酶谱对这些菌株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3株白灵菇可分为4个大类,说明我国白灵菇主栽品种间遗传物质相似程度很高,市场上白灵菇命名混乱,亟待整顿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尿素和麦麸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生长发育和子实体营养组成的影响及机制,为糙皮侧耳氮源选择和培养料配方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棉籽壳为主料,尿素和麦麸为氮源,设计16种培养料配方,对比研究培养料氮源形态、氮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值对糙皮侧耳菌丝生长、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并从培养料NH+4含量和基质降解酶活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随着培养料氮源添加量的增加,糙皮侧耳菌丝生长速率逐渐降低,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先升高后降低。糙皮侧耳以尿素或麦麸为氮源时,培养料的最适氮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值均不同;添加5g·kg-1尿素时,子实体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18.1%,对应培养料氮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值分别为1.52%和25.0∶1;添加300 g·kg-1麦麸时,子实体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22.9%,对应培养料氮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值分别为1.86%和20.8∶1。2种氮源栽培的糙皮侧耳子实体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添加300 g·kg-1麦麸时子实体总氨基酸和粗蛋...  相似文献   

18.
秀珍菇种质资源的ITS-R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6个命名为秀珍菇的菌株进行ITS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菌株间没有多态性.根据ITS-RFLP及ITS序列,将36个菌株分为两类,第1类菌株包括Pl.g 0003、Pl.g 0006、Pl.g 0009、Pl.g 0016和Pl.g 0026,是糙皮侧耳,不是秀珍菇;余下31个菌株归入第2类,是凤尾菇,也不是秀珍菇.ITS-RFLP可应用于商业秀珍菇种性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了糙皮侧耳在木屑培养基和废棉培养基中生长时,菌株对不同基质及同一基质不同成分降解利用的差异和基物中胞外 CMCase (羧甲基纤维素酶)和HCase (半纤维素酶)动态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糙皮侧耳在两种基物中生长时,胞外 CMCase 和 HCase 的动态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即菌丝体阶段酶活性较低,子实体原基形成后酶活升高,子实体成熟时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2)菌株在不同基质中生长时,酶活大小存在着差异。木屑基质中的 CMCase 和 HCase 活高于在废棉中生长同时期的酶活;(3)菌株对废棉培养基的降解能力大于对木屑培养基的降解能力;(4)菌株在废棉中生长时的生物学效率高于在木屑中生长时的生物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低温诱导糙皮侧耳菌丝成熟的机制,为糙皮侧耳在实际栽培与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以糙皮侧耳菌株“双抗黑平”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糙皮侧耳的出菇情况及菌丝生理指标的变化。设置3种不同温度处理,分别为对照组(25℃)、低温处理组(17℃)、高温处理组(33℃)。结果表明,经低温17℃诱导处理糙皮侧耳后可正常出菇,而25、33℃诱导处理后均无原基形成,无法形成子实体。经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DAB染色显示处理组中菌丝的染色程度较深。经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处理组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33℃高温处理组中各个物质的含量最高;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是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菌丝中CAT活性的大小依次为33℃处理组>17℃处理组>25℃处理组;高温处理组菌丝POD活性最高,达到115.63 U/(g·min),但17℃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不同温度诱导处理7 d,对照组中SOD活性最高,然而经12 h和24 h处理后,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