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砧富士苹果树冠枝梢数量和分布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20年生改良高干开心形乔砧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研究了透光和郁闭树冠内长、中、短枝(梢)的数量、比例与产量和品质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枝(梢)数量、类型与比例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和郁闭树冠枝(梢)总量分别为104×104和124×104条·hm-2,在树冠内膛、中部和外围的比例分别为41.87%、42.83%、15.30%和10.00%、36.92%、53.08%;透光树冠的折合产量为63.30t·hm-2,显著高于郁闭树冠的47.96t·hm-2,并集中分布在树冠1.0~2.5m的层次高度,透光树冠每层的果实产量均大于郁闭树冠;透光树冠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分别比郁闭型树冠高11.84%、18.01%和68.22%。典型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影响果实品质因素的主要枝(梢)类型和重要程度,长枝(梢)数量与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呈显著正相关,短枝(梢)数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线性规划得到了乔砧富士苹果优质的总枝(梢)量为96.57×104~103.68×104条·hm-2,长、中、短枝(梢)比例分别为9.41%~10.62%、14.12%~15.00%、74.57%~76.47%。  相似文献   

2.
山区板栗早期优质丰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7年,盱眙县水冲港乡采用2.5m×4m的株行距发展板栗1000hm2,品种为青扎、焦扎、九家种、处暑红。由于当地山区土壤条件差,又缺乏管理技术,到1998年栗树面积剩下833hm2,其中近100hm2树冠逐年缩小,枝条多为细弱枝,并有46.7hm2开始枯死。已挂果的栗树,树冠呈圆头形,表面结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优质丰产树体结构和光照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分析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优质丰产树体结构和光照状况,【方法】应用树冠立体分区法,调查了高纺锤形矮化中间砧富士(宫藤富士/SH6/八棱海棠,Malus domestica Borkh cv.Red Fuji)优质丰产园树冠内枝(梢)数量和比例、冠层内相对光照强度、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分布特点。【结果】高纺锤形矮化中间砧富士树体高度3.32 m,冠径2.45 m,覆盖率54.44%,树高/行距为0.74,总枝(梢)量7.83×105条.hm-2,短枝(梢)比例为66%,优质短枝(梢)比例为38.4%;树冠内小于30%相对光照强度的树冠体积占整个树冠体积的4.17%;果实产量79.55 t.hm-2,平均单果质量为299.79 g,大于200 g的果实占总产量的97.9%,果实平均着色面积为97.5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60%。【结论】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提高幼树期覆盖率、增加树冠上层的枝(梢)数量是充分发挥矮砧富士苹果早果、优质高产潜力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密植苹果园改造对果品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苹果大面积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株行距多数为2m×3m,而4m×5m的果园较少。这样的栽培方式刚进入盛果期树冠就交接了。前几年,对密植果园改造我们采用的主要策略是:树密枝不密,枝密果不密,以调整个体内的光照为主。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树冠郁闭而影响通风透光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我市约有一半以上的果园处于不同程度的郁闭状态,枝量过大,透光度较差。这样的果园既严重降低果品质量,又极不便于果园管理。为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生产优质高挡果品,我们于1997年开始逐年实施密植郁闭果园的改造和间伐试…  相似文献   

5.
2011 年春季定植的矮化中间砧苹果成品苗(3 年根 1 年干的‘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为试材,设置 7 种不同的栽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 1 m × 3 m、1.5 m × 3 m、2 m × 3 m、0.75 m × 4 m、1 m × 4 m、1.25 m × 4 m 和 1.5 m × 4 m),细纺锤形整枝修剪,自栽植第 2 年,连续 7 年调查 7 种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冠层光照分布、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随着树龄的增长,不同栽植密度下树干粗度和总枝量逐年增加,不同处理间树干粗度无显著差异,第 7 年 1 m × 3 m 和 0.75 m × 4 m 两个栽植密度下树体总枝量超过 140 万条 · hm-2,第 8 年均超过 140 万条 · hm-2。栽植前期(第 2 ~ 4 年)各栽植密度树体短枝比例不断增加,长枝比例不断减少,第 5 年各栽植密度枝类组成趋于稳定;综合稳产 3 年(第 6 ~ 8 年)树体的枝类组成数据,4 m 行距的短枝比例明显高于 3 m 行距,长枝比例略低。树体冠层平均相对光照强度由高到低的株行距处理依次为 1.5 m × 4 m(63.87%)、1.25 m × 4 m(61.44%)、2 m × 3 m(61.27%)、1 m × 4 m(59.19%)、0.75 m × 4 m(55.79%)、1.5 m × 3 m(53.67%)和 1 m × 3 m(49.37%);相同栽植株数下,4 m 行距处理低光效(相对光照强度小于 40%)的区域比例显著小于 3 m 行距。比较前 5 年的累计产量,以行距 4 m 和 1 m × 3 m 的最高。综合稳产 3 年的结果情况,大果率(单果质量 > 200 g 的果实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以 4 m 行距和 2 m × 3 m 的最高。各栽植密度下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均无显著差异。综上,采用 4 m 行距,1 ~ 1.25 m 株距,树体成形快,稳产后树体结构合理,冠层光照充足,低效光区比例少,前期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2003~2005年,笔者对嘉祥县仲山乡郎山村12hm2全园郁闭的红富士苹果进行修剪改造。改造前平均666.7m2产1300kg,改造当年降至1220kg,2004年增至2410kg,2005年达3060kg,果实品质明显提高。该园红富士苹果为1995年定植,株行距3.0m×4.5m。干高50~80cm,基部有3~6个主枝不等,多邻近分布,粗大直立。中心干长3.0~3.5m,其上着生粗2~6cm的各类枝11~15个,生长直立,单轴延伸,长度3m左右。树高4.5~6.0m,树冠层次不清,666.7m2枝量14万条以上,严重郁闭。通过疏缩,去远留近、去粗留细、去大留小、去直留平、去强留弱,减少骨干枝数量和级次,按纺锤树形…  相似文献   

7.
在陕西渭北旱塬,上世纪90年代初所建的苹果园中。品种大多为富士系,栽植时株行距小于3m×4m,树形多以主干疏层形整形。目前树龄基本上都超过15年,树冠处于交接状态。这些果园在生产中已经出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树干过低,基部大枝过多、过乱,主枝、辅养枝不分;上部主枝、侧生枝太多、太强,中心于无明显优势,内膛郁密;生长量过大,单位面积枝量过多,  相似文献   

8.
板栗是落叶乔木果树,萌芽力低,成枝力强,枝条顶端优势很强,顶芽抽生的新梢生长特别旺盛,幼龄树当年生顶枝可达1.5~2m长,因此,树冠形成快,很易造成树冠高大。如果任其自然生长,三年生树树高可达3m以上,七八年生树树高可达5~6m以上。另外,由于板栗的混合花芽着生在枝条顶端  相似文献   

9.
<正>1郁闭园的表现1)树高3 m以上甚至达4 m。2)枝量过多,大枝15个以上,667 m2枝量超过15万个,影响树冠通风透光,使树冠下层出现大量无效枝叶,果实着色不良、品质差。3)树体直立,主枝角度小,先端优势强,外围枝量大,内膛空虚。4)上强下弱,上层枝粗壮,花芽数量多、质量好,下层枝因受上层枝影响,通透性差,枝条细弱,花芽数量少、质量差。5)树体交叉严重,行间交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枝量类型富士苹果光强分布及产量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陇东改良纺锤形富士苹果3种枝量类型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树冠不同部位光照分布特征、果实产量、产量分布特征及品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枝量过多型树冠内小于30%的相对光照强度比例最大,枝量合理型次之,枝量不足型最小。枝量合理型、枝量不足型、枝量过多型小于30%的相对光照体积所占树冠总体积分别为32.23%、24.19%、49.53%;产量分别为3 195、1 555、2 098 kg/667m2;果实品质各项指标枝量不足型略高于枝量合理型,但二者均达到了优质苹果的要求,确定出陇东地区富士苹果优质高产的最适留枝量为84 000/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2001~2006年,以立地条件一致、株行距4m×4m的2年生和8年生白凤桃树为试材,进行了防止桃树内膛光秃的修剪技术试验。据2006年调查.采用此方法修剪的桃树树冠丰满完整.通风透光良好.枝组健壮,能立体结果.大树无衰老迹象.增产效果明显.小树株产50.4kg,大树株产70.3kg.而常规方法修剪的小树和大树株产分别为35.6kg和25.6kg。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栽植 春栽在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发期 ( 3~ 4月 ) ,秋栽在苗木木质化至封冻前 ( 10~ 11月 ) ,黑莓以行株距 2 m× 1m ,6 6 7m2 (亩 )栽 330株为宜 ,红莓以行株距2 m× 0 .5~ 0 .8m ,6 6 7m2 (亩 )栽 4 0 0~ 6 6 0株为宜 ,以秋栽效果好。2 搭架引枝 幼苗长到 1.5m必须搭架引枝 ,每隔 5~ 10 m立高 1.5m立柱拉两道铁丝 ,下层铁丝距地面 1m ,将枝条引绑到铁丝上 ,呈扇形。3 修剪 防寒解除后 ,剪去 2年生枝顶端干枯部分 ,促发强壮的结果枝 ,同时疏去过密枝、病虫枝。当年定植苗新梢长至 4 0~ 6 0 cm时可进行摘心 ,增加枝量。结果树5…  相似文献   

13.
苹果纺锤形树形包括自由纺锤形和细长纺锤形两种树形 ,自由纺锤形适于行株距 4~ 6m× 3~ 4 m的栽植密度 ,细长纺锤形适于行株距 3~ 4 m× 1.5~ 2 m的栽植密度。因两种树形结构简单、骨干枝级次少、树冠容易控制、便于更新等而适宜密植。随着苹果密植栽培的普及 ,生产上应用纺锤形越来越普遍 ,但由于对纺锤形整形的关键技术掌握不够 ,造成树冠高大、全园郁闭 ,从而影响了苹果产量与品质的提高。有关纺锤形整形的技术曾有过较多的论述 ,我们根据 10多年来对纺锤形整形的实践调查和总结 ,现提出苹果纺锤形整形的关键技术如下。1 保持中心…  相似文献   

14.
板栗巧修剪     
板栗萌芽力低,成枝力强。枝条顶端优势很强,顶芽抽生的新梢生长旺盛,幼龄树当年生顶枝可达1.5~2m,因此树冠形成快,很易造成树冠高大,如果任其自然生长,3年生树树高可达3m以上,七八年生树树高可达5~6m以上。另外,由于板栗的混合花芽一般为枝条顶端的二三个芽,抽生20-40cm长的结果枝,在结果的同时树冠还在不断扩大,从而加快了树冠的离心生长,结果部位都集中在枝条顶部,易形成外围枝条密集,内膛光秃现象。并导致使树冠交接,形成平面结果,  相似文献   

15.
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红富士苹果树势强健,萌芽力和成枝力均强,栽培上提倡密植。但管理不当易造成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1红富士苹果密植郁闭园的表现1.1树体过高一般都在3m以上,甚至达到4m.。1.2枝量过多大枝15个以上,667m2枝量超过20万个,影响树冠通风透光,使树冠下层出现大量无效  相似文献   

16.
正冬枣树的春季修剪以2月中下旬至发芽前最为适宜,春季修剪是培养树形、调整树冠、培养骨干枝的关键时期和主要措施。1幼树的树形选择及整形要点冬枣树的树形可根据栽培密度采用不同的树形,株行距2~3 m×3 m的可采用纺锤形,3 m×4~5 m的采用小冠疏层形。纺锤形干高50~70 cm,培养主枝8~10个;小冠疏层形树高保持2.5 m左右,分2层,培养主枝五六个。主枝的培养采用疏除或短截二次枝,刺激主芽萌  相似文献   

17.
1保证充足的光照 红富士苹果树冠内光强与果实含糖量和着 色指数呈正相关。要合理修剪,保证树冠内光 照充足。冬剪后每667m2枝量控制在7万~8万 条,生长季节进行夏季修剪,667m2枝量控制在 10万-12万条,使树冠透光度达25%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植密度杏园光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栽植密度杏园为研究对象,使用HOBO were微型气象站和LAI-2200冠层分析仪,分析比较了不同栽植密度杏园不同部位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变化和叶面积指数(LAI)变化,以了解不同栽植密度杏园的不同部位的光照强度变化规律,为选择合理建园密度及整形修剪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杏园全天中PAR的变化都呈现出"低-高-低"的规律;杏园的株间、行间和树冠中心的PAR依次为:行间株间树冠中心。2m×4m、4m×4m、4m×6m的杏园LAI值在3.0~5.0,4m×8m和8m×8m杏园LAI值低于3.0。不同密度杏园LAI值依次为:2m×4m4m×4m4m×6m4m×8m8m×8m;杏园不同部位的PAR和LAI与栽植的株行距关系密切,4m×6m的杏园不同部位的PAR和LAI值较为合理,杏园光照分布比较均匀,透光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设施栽培桃树主干形整枝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干形是桃设施栽培中较理想的树形。选70~90cm、基径1.0~1.8的壮苗定植,株行距1.2~1.5m×1.5~2.0m。春季新梢30cm时,将顶端健壮新梢绑立柱上,培养中心干,下部选3个新梢培养主枝。第二层主枝2个,与第一层主枝间距60~80cm,且宜选在树冠北部。向上隔25~35cm再留1~3个小主枝或枝组。生长季依据树形、群体结构随时对方位、角度不当枝进行调整,当年完成整形。第一年骨干枝轻剪长放。坐果后对无果枝、直立旺枝缩剪疏除。采后控长,调整树形,维持树冠大小。  相似文献   

20.
本所于1993年春从浙江引入胡柚400株,在梯地按株行距4 m×3 m,缓坡地按株行距4 m×4 m种植,栽植面积0·67 hm2。由于缺乏胡柚的栽培管理经验,加上粗放管理,导致果园内病虫枝、交叉枝、徒长枝、密生枝丛生,树叶枯黄、新梢短而密,柚树不开花或少开花,全园几乎无收。1999年冬的一场特大霜害过后,全园柚树主枝以上全部冻死,损失惨重。2000年春,部分柚树主干部分又重新萌发形成新的主枝,长成新的树冠,通过补栽后,全园仅剩380余株。树冠恢复后,笔者对全园进行了技术更新改造,约有一半以上胡柚树开始挂果,少量单株产量达50 kg以上,预计2~3年内可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