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随着中国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蚕桑正向西部转移,四川面临发展蚕桑生产的大好历史机遇。四川蚕业是进还是退,如何多方面扶持四川蚕业科研,依靠蚕业科技振兴四川蚕业,这是蚕业界同行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4年四川蚕业在茧丝绸市场走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生产稳中有升,成绩可喜。  相似文献   

3.
1现状与问题安居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现辖21个乡镇,幅圆面积1258·2平方公里,总人口806490人(其中农业人口761724人,占94·45%),耕地面积687102亩,人均占有耕地0·85亩,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宜耕宜种性好,丘陵占幅员面积的88%,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区。“十五”期间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淳安蚕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荣峰 《蚕桑通报》2007,38(1):27-29
"十五"期间淳安蚕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了当地丝绸工业的发展."十一五"时期淳安蚕业面临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正>~~  相似文献   

6.
周安莲 《蚕学通讯》2002,22(2):57-58,61
四川是我国最重要的四大蚕区之一。通过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 ,结束了产茧量长期以来在 2 0~ 4 0万担间徘徊的局面 ,1 978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产茧 1 0 4 .4万担 ) ,占全国第一位。 1 980年产茧1 84万担 ,远远超出日本的产茧量。 1 991年产茧量达 30 7万担 ,至 1 995年产茧量近 4 0 0万担 ,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占世界的五分之一 ,创下了辉煌 ,为人民增收 ,国家创汇和四川经济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近几年来丝绸行业的几起几落 ,蚕业生产跌入低谷 ,到 1 999年 ,全省发种仅 2 90余万张 ,产茧1 4 0万担 ,比历史高峰…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产业化怎么走 ?这是我省蚕桑丝绸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 ,通过认真探索总结交流对蚕业产业化实施的基本状况、发展思路、进展趋势及目标方向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因此 ,把产业化作为发展蚕业经济和振兴蚕业的突破口 ,是在新形势下 ,促进蚕桑丝绸行业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那么 ,龙头企业怎样发展 ,这是蚕业产业化面临的严峻挑战 ,行业普遍意识到知识经济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高新技术是今后企业发展的灵魂。当前 ,四川蚕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面临三大矛盾 ,一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由于千家万户分散养蚕 ,生产者零星分散与规模经营的…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蚕业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蚕业虽仅有1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因地处北纬45°以北,独特的地理位置,辽阔的地域,富饶的资源,复杂多样的地形,再加上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适宜发展柞蚕、家蚕、天蚕,是全国柞蚕主产省之一,得天独厚的天蚕资源更为黑龙江蚕业增添了新的内容.如今已被黑龙江省政府纳入全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之一,已形成生产、科研、技术推广服务,产加销一体化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是我国蚕茧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的摧残破坏,到解放前夕,广东的蚕桑生产已一落千丈。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蚕桑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现作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10.
我国蚕业科技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站在世纪之交,回顾20世纪蚕业科技进步的足迹,展望21世纪蚕业科技发展方向,是整个行业共同关心的话题,特别是茧丝绸行业在新的五年计划期间应该如何发,民用只要 挥对产业发展的先导作用与支撑作用,确实值得认真研究与商榷。  相似文献   

11.
《四川蚕业》2009,37(4):59-59
<正>为了规范来稿格式,加快编审流程,提高刊物质量。《四川蚕业》编辑部对来稿提出以下具体细则要点,请广大作者予以合作支持。1.基本要求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句精炼通畅。初稿一式两份,修改稿只需一份,A4纸1.5倍行距、  相似文献   

12.
冯丹 《四川蚕业》2004,32(2):1-3
蚕业是四川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省蚕业在困难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2003年,四川蚕业生产在茧丝绸市场疲软波动、全国各主产省区发种量均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全行业共同努力,蚕业生产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1  2 0 0 2年全省蚕业的回顾2 0 0 2年四川蚕业在经历蚕茧流通体制改革、蚕业管理机构调整和丝绸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经过全行业共同努力 ,克服困难 ,蚕业生产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蚕茧产量保持稳定 ,质量有所上升 ,各项工作有新的进展。去年全省生产原种 7 9万张 ,生产一代杂交种 3 0 5万张 ,原种、普种在数量和品种上均可满足今年生产的需要。蚕种的主要质量指标稳中有升。全年发放蚕种 3 0 0万张 ,产茧 1 60万担 ,质量有所提高 ,总量与上年持平。1 1 完善四个体系。一是完善管理体制。 2 0 0 2年许多市、县进行了机构改革 ,…  相似文献   

14.
<正> 蚕业产业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蚕业“两个根本转变”的必然要求。为了推进四川蚕业产业化进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资产为纽带,效益为动力,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蚕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笔者对四川蚕业产业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剖析,针对四川蚕业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蚕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先知 《四川蚕业》2005,33(2):56-59
李泽民,四川省双流县人,生于1915年11月22日。1942年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蚕桑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其后,先后在乐山、宜宾、遂宁、南充等地职业学校任教,担任过科主任、训育主任、教务主任、副校长,讲授过生物学、动植物学、遗传学、育种学、数学、物理学、蚕体解剖学、家蚕遗传育种学。1948年3月受聘到四川省蚕丝改良场从事蚕品种试验研究,1953年调西南蚕丝公司成都蚕种场任副场长,1955年3月调西南蚕丝公司北碚蚕种场任原种部主任,1956年调四川省农业厅蚕桑管理局任技师,1978年任四川省农业厅蚕种公司生产技术科长。1982年2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蚕桑高级农艺师职称,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干部技术职称证书。1985年超龄退休。  相似文献   

16.
调整期的我国蚕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华 《蚕学通讯》2005,25(3):23-26
1 我国蚕业生产进入了调整期 我国蚕丝业经过1978~1995年的快速发展,蚕茧产量大幅度地增加,1994年全国蚕茧产量达到67.4万t,是1978年的17.3万t的3.89倍.1996年后,我国蚕茧产量急剧下降,从1995年的65.6万t下降到1996年的40.3万t.此后,我国蚕茧产量一直维持在40万t的生产水平.我国50多年来蚕茧产量的变化见图1,从中不难看出:从1995年起,我国蚕业生产已经渐渐进入调整期,我国蚕业生产进入调整期,还表现出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7.
四川蚕业生产还处于广种薄收状态,与世界先进国家日本和我国江浙等省比较,差距甚远。今后蚕业的出路必须是迅速扭转“三低”,井不断向现代化前进。其基本的策略是坚持正确的发展方针,端正指导思想;调整区域布局,建立规模基地;调整种植结构,建立规范蚕户;改革茧丝经营方式,调整茧价级差;建立蚕业法规,完善激励机制。根本途径是从推广常规技术入手,实行良桑区域化,普施复合肥;选育优良蚕种,坚持量桑养蚕;实施规范技术,主抓桑园立体种植、配方施肥、小蚕专业共育、大蚕省力饲育、方格簇具和热风烘茧五项科技推广,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万玉新 《广西蚕业》2001,38(4):34-36
蚕业产业化生产是蚕业生产必由之路,为了促进这一产业化形势的发展,蚕业站必须转变工作重点,通过四种形式参与蚕业产业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四川蚕业》2020,(1):8-8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网络媒体收录,以及在中国知网(CNKI)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20.
具有2700余年悠久历史的安康蚕业,由于政治、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到建国初,保留桑园面积仅733公顷,年产茧20.76万kg.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安康蚕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到"九五”末 ,全区蚕业已形成农工贸、产供销、技科教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年蚕桑丝绸总产值达 5亿元以上,成为关乎全区经济全局的主导产业.面对21世纪和中国即将加入WTO新形势给安康蚕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总结安康蚕业发展历史,对加快安康蚕业持续、快速、高效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1 建国五十年安康蚕业发展的回顾 1.1 发展概况 建国五十年来,安康蚕业总体上讲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