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家蚕5龄幼虫蛋白质代谢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家蚕幼虫5龄期间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约为体重变化的3倍,整个蚕体的蛋白质含量在第3和第4天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突增。分析相应的蛋白水解酶活力变化,发现酶活力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第4和第5天时活力达到峰值。进一步提取血液、消化液以及脂肪体蛋白水解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血液和消化液蛋白水解酶的活力变化与蚕体消化、吸收和转化桑叶蛋白的生理进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中国蚕业》2019,(1)
为了解外界添加维生素C(vitamin C,VC)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家蚕5龄1 d幼虫(每头家蚕体质量约2 g)体腔注射5μL不同浓度的VC溶液,调查其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了家蚕血淋巴和家蚕体内VC含量的变化情况,并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VC代谢关键酶基因BmGULO-like1和BmGULO-like2表达量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5龄1 d家蚕每克体质量注射VC的适宜剂量为0.02 mg,注射低剂量的VC能使家蚕VC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升高,家蚕体内VC含量升高从而促进家蚕生长发育;而注射剂量过高会使家蚕代谢紊乱,不利于家蚕生长。 相似文献
5.
家蚕5龄幼虫不同时期中部丝腺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对5龄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中部丝腺细胞蛋白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发现与丝胶蛋白分泌有关的功能蛋白质。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发现同一区段的家蚕中部丝腺细胞在5龄第2天、第4天和熟蚕期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中部丝腺前部区段5龄第2天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斑点有8个,第4天有16个,熟蚕期有24个;中部区段5龄第2天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斑点有9个,第4天有33个,熟蚕期有30个;后部区段5龄第2天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斑点有10个,第4天有7个,熟蚕期有25个。 相似文献
6.
7.
8.
家蚕5龄幼虫后部丝腺细胞酶基因表达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了解家蚕后部丝腺细胞分泌丝素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信息,阐明蚕茧高产的机理,根据EST分析结果,分析了家蚕5龄幼虫不同发育时期后部丝腺细胞中酶基因的表达谱特征。发现家蚕5龄幼虫第1天和第5天的生理生化反应涉及氧化还原酶的数量最多,达到30个,转移酶数量达28个,水解酶数量达22个,合成酶数量达12个,裂合酶数量达6个,异构酶数量最少,只有4个。这6种酶基因在家蚕5龄第1天和第5天之间表达差异不大,表达频率超过10次的酶只有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和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上述结果暗示家蚕5龄不同时期,丝素蛋白合成能力的差异与酶分子的数量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9.
家蚕五龄幼虫多酚氧化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五龄幼虫多酚氧化酶活力总量,深肤色蚕大于白蚕,由于多酚氧化酶对酪氨酸具有氧化分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茧层量的高低,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共轭酶 (EC 3 4 2 2 12 )和二氢叶酸还原酶 (EC 1 5 1 3)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叶酸代谢酶。以家蚕幼虫为材料分析了这两种酶的基本性质。 5龄幼虫体液共轭酶反应的最适pH为 7 8,最适温度为 5 0℃ ;反应体系中添加巯基乙醇、K+ 或Mg2 + 可显著提高酶活性 ,而对羟高汞苯磺酸、Co2 + 、Zn2 + 、Fe2 + 等对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叶酸五谷氨酸为基质的水解产物为叶酸 ;另以叶酸三谷氨酸为底物 ,采用 33mmol/LHepse Ches缓冲液 (pH 7 8)在 37℃的反应条件下 ,求得Km 为 9 6 μmol/L。幼虫脂肪体等组织中二氢叶酸还原酶以NADPH为供氢体 ;在pH 4 5~7 5的范围内具有较强活性 ,最适反应温度 35℃ ;巯基乙醇、胍 ,以及高浓度的 1价金属离子 (K+ 、Na+ 等 )对酶具有活性化作用 ,对氯高汞苯甲酸、甲酰胺、Co2 + 等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采用 35mmol/L柠檬酸 磷酸钠缓冲液 (pH 5 .0 ,10g/L抗坏血酸 )在 30℃的反应条件下 ,求得Km 值为 2 7μmol/L。家蚕体液可作为共轭酶的新酶源而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家蚕5龄幼虫蛋白水解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查了家蚕(华峰×雪松)5龄幼虫的血液、消化液以及脂肪体蛋白水解酶的反应条件,发现其最适反应温度均在37℃左右,最适反应pH分别为80、98和68左右。血液蛋白水解酶在pH68~98之间其活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化学感受蛋白家族基因在家蚕5龄幼虫表皮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s)在昆虫的免疫反应、生长发育及信号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耐高温家蚕品种为材料,研究高温饲养环境下,作为家蚕物理屏障及感觉器官的表皮中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依据从家蚕基因组数据库获得的15个家蚕CSPs基因(Bm CSPs)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检测正常饲育温度(28℃±0.5℃)下,Bm CSP1、Bm CSP4、Bm CSP6、Bm CSP7、Bm CSP8、Bm CSP9、Bm CSP11和Bm CSP15等8个基因在家蚕5龄第2天幼虫的表皮中有表达;通过半定量RT-PCR和qRT-PCR检测在高温(35℃±0.5℃)饲育环境下,5龄第2天幼虫表皮中Bm CSP8和Bm CSP15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其他6个Bm CSPs基因的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变化。初步推测Bm CSP8和Bm CSP15可能与家蚕幼虫对高温环境的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15.
乙酰化修饰即在翻译中或翻译后的蛋白质分子链上嫁接乙酰基团,是通过化学修饰改变蛋白质性质的方式之一,丝胶蛋白是高度乙酰化的蛋白质。以丝腺组织大量合成丝蛋白的家蚕5龄第2天幼虫供试,分别将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和乙酰化酶抑制剂C646自幼虫第2腹节注射入体内丝腺,上调和下调丝胶蛋白的乙酰化水平,探究通过乙酰化修饰丝胶蛋白的方法改善蚕丝性能的可行性。收集试验组家蚕的茧丝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证实丝胶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并不会改变蚕丝丝素的晶体结构,但具有增强丝胶与丝素表层附着力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蚕丝精练脱胶和染整工艺的改进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家蚕幼虫头部有单眼、触角、口器、脑等取食和感觉的中心器官及坚硬的外壳。提取家蚕5龄第3天幼虫头部组织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经银染检测到654个蛋白点,这些蛋白的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5~97 kD之间,等电点(pI)在4~8之间;在pH 3~4和9~10的区域,也有较多的蛋白质被检测到,但该区域高丰度的蛋白质数量较少。对丰度较高的100个蛋白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有52个蛋白质被鉴定,其中有21个酶类相关的蛋白,占被鉴定总蛋白质数的40.4%,其它蛋白质主要包括表皮蛋白、气味结合相关蛋白、肌肉相关蛋白等。研究结果可为家蚕幼虫头部组织的功能分析提供蛋白质水平的信息数据。 相似文献
17.
以大规模EST测序为基础,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家蚕5龄3d脂肪体组织基因表达的特征,共获取脂肪体组织EST 12 721个。经Plarap程序拼接得到2316个非冗余序列,其中包括824个contigs,l492个singletons。在鉴定出的已知基因中,基因表达频率有明显差异:物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最高,占总量的58.2%;其次为转录翻译调节相关基因和酶类基因,分别占15.5%和14.5%。在高量表达基因中,有贮藏蛋白、蛋白酶抑制剂、类IDGF蛋白、抗菌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结果表明,脂肪体组织基因表达的种类很多,特征明显,与脂肪体在蚕体内的贮藏功能、蛋白质合成功能、代谢调节功能以及变态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家蚕脂肪体组织基因表达谱的研究Ⅰ.家蚕5龄中期幼虫脂肪体组织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大规模EST测序为基础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家蚕 5龄 3d脂肪体组织基因表达的特征 ,共获取脂肪体组织EST 12 72 1个。经Phrap程序拼接得到 2 316个非冗余序列 ,其中包括 82 4个contigs,14 92个singletons。在鉴定出的已知基因中 ,基因表达频率有明显差异 :物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最高 ,占总量的 5 8 2 % ;其次为转录翻译调节相关基因和酶类基因 ,分别占 15 5 %和 14 5 %。在高量表达基因中 ,有贮藏蛋白、蛋白酶抑制剂、类IDGF蛋白、抗菌蛋白、谷胱甘肽 S转移酶等。结果表明 ,脂肪体组织基因表达的种类很多 ,特征明显 ,与脂肪体在蚕体内的贮藏功能、蛋白质合成功能、代谢调节功能以及变态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是一种偏好水解蛋白质或寡肽N端中性氨基酸的酶,在鳞翅目昆虫中主要分布于中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囊膜上,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伴孢晶体(Cry)毒素的重要受体蛋白。为了研究家蚕APN家族基因的表达特征,运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分析该家族基因在不同家蚕品种幼虫中肠组织的表达差异以及同一家蚕品种幼虫中肠组织中该家族基因各个成员的表达丰度。在所有供试家蚕品种的幼虫中肠组织均可检测到APN家族基因的表达,但不同化性家蚕品种间APN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相同化性品种间的差异较小(P>0.05);在同一家蚕品种幼虫中肠组织中,APN2、APN4、APN5基因的表达量较高,而APN1及APN3基因的表达量较低。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家蚕APN家族基因的作用机制,并为家蚕抗Bt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