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廷尖 《河北渔业》2004,(6):31-31,34
翘嘴红鲌亲鱼培育是人工繁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所多年从事翘嘴红鲌的人工繁殖工作,在亲鱼的更新换代、秋春季的重点培育、亲鱼的催产时间、方法、催产剂的配合使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亲鱼培育是四大家鱼人工繁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亲鱼培育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性腺的成熟度。我场各年从事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工作,在亲鱼的更新换代、秋春季的重点培育、亲鱼的催产方法、催产剂的配合使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分述如下:一、亲鱼的更新换代认真开展“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研究工作,首先逐步淘汰老亲鱼,不断引进原种新亲鱼,使亲鱼群体保持在青壮年状态,其次应大小归一、年龄相仿、专池培育,使性腺发育能保持同步。并且在引进亲鱼时要避免近亲血缘,使亲鱼保持优良性状。二、产后培育亲鱼催产结束后,在短期内抓…  相似文献   

3.
要做好草鲢鱼人工繁殖工作,首先要把亲鱼培育搞好。有了精心培育的性成熟良好的亲鱼,还必须进行人工催产,才能使亲鱼产卵、排精,而后孵化出鱼苗。在催产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即抓住催产时间和正确使用催产剂的种类和剂量。我省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这段时间内催产为宜,在这个时间内,  相似文献   

4.
包振学 《水产科学》1995,14(3):30-31
对白鲢亲鱼催产效果差原因的初步探讨包振学(辽宁省朝阳县水利局)关键词:白鲢,亲鱼,催产在鲢鱼的人工繁殖过程中,往往遇到这种情况:被选中的亲鱼在年龄和体重等方面都达到了催产标准,催产后或不发情,或半产,且受精率、孵化率很低;或腹部膨胀,甚至造成死亡。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暗纹东方Tun的生物学特性,阐述了暗纹东方Tun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亲鱼选择、催产、人工授精、孵化、苗种培育,以及在人工繁殖中应注意的问题。用LRH-A与鲤鱼脑垂体(PG)对1对野生河Tun以及4对人工养殖河Tun进行混合催产,催产率100%,受精率为80%,孵化率为75%左右。  相似文献   

6.
二、人工繁殖1.亲鱼来源目前,用于人工繁殖的史氏鲟亲鱼都是来源于黑龙江干流中下游的抚远江段,在其繁殖季节的5~6月份,从三层流刺网的渔获物中选购。选购时,视亲鱼性腺的发育程度、伤势情况、水温情况予以取舍,适合催产的亲鱼,立即在江边拴养催产或经短途运输,到达人工繁殖场所再进行催产,对于鱼体伤势严重、性腺发育不好等不能马上用于催产的亲鱼,一般不予选用。2.亲鱼的鉴选史氏鲟的雌雄个体,在外形上一般差别不大,但生殖季节接近产卵的雌鱼,一般鱼体消瘦、吻部尖突、尾部较细、骨板不锋利、体表粘液多、腹部柔软、腹壁较薄,雄鱼…  相似文献   

7.
翘嘴红鱼白亲鱼培育是人工繁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所多年从事翘嘴红鱼白的人工繁殖工作 ,在亲鱼的更新换代、秋春季的重点培育、亲鱼的催产时间、方法、催产剂的配合使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现分述如下。1 亲鱼的更新换代认真开展“翘嘴红鱼白”种质资源研究工作 ,  相似文献   

8.
家鱼人工繁殖中因催产操作不慎,亲鱼相互猛烈追逐或捕捞网具粗糙等原因,产后亲鱼尤其是性情暴躁的鲢亲鱼脱鳞、体表受伤充血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经多次注射或人工受精的亲鱼更为严重。据调查统计,每年因亲鱼受伤感染水霉菌而死亡的约占催产亲鱼总数的3%-5%,  相似文献   

9.
匙吻鲟亲鱼培育及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阶段培育方式培育匙吻鲟亲鱼,后备亲鱼(5~6龄)在水库及坝下池塘培育,催产用亲鱼在流水池中强化培育,各阶段通过控制水流速度、水温、水质和饵料条件,满足其性腺发育需求。2008年至2010年共培育后备亲鱼1017尾,性腺发育成熟亲鱼110组,并逐尾包埋电子标签,建立不同年龄段亲鱼种源库。采用B超结合体形观察判断早期性别,结合挖卵检查准确判断亲鱼的成熟度,依据成熟度确定催产剂量,并通过控制水温、水流速度、挤卵排精时间等催产和孵化条件,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提高,年均分别达到95%、95%、78.3%,三年共孵化匙吻鲟鱼苗1246.6万尾。实现了匙吻鲟规模化人工繁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提高亲鱼催产率、降低产后亲鱼死亡率,是关系到人繁工作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尽管亲鱼的成熟度很好,催产适时,催产剂用量恰当,生态等条件也很适宜,却往往因为雌亲鱼生殖孔红肿结块、堵塞,而造成难产,甚至死亡,影响催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花白鲢亲鱼此现象更为突出。兹介绍本切除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鲢鱼人工繁殖中常有一部分雌亲鱼的生殖孔红肿外突,养鱼生产者称之为“红屁股”。它们发育成熟好,怀卵量大,但催产困难,亲鱼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2.
团头鲂的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振东 《内陆水产》1996,22(4):15-16
团头鲂的繁殖技术团头鲂(武昌鱼)在5月中下旬,水温22—26℃时,是人工繁殖的最佳时机。当亲鱼已达性成熟,气候比较稳定时,应对团头鲂亲鱼开始减食,抓住时机进行催产,催产前一天予以停食。一、亲鱼的选择1.亲缘关系的选择由于团头鲂的人工繁殖其亲本是有限群...  相似文献   

13.
在家鱼人工繁殖工作中,人工授精具有受精率高和节约雄鱼等优点,在生产上被广泛采用。使用传统的催产设备——产卵池进行催产,亲鱼需要编号,在第二次注射和进行人工授精时都必须将亲鱼从产卵池中捕起并装入担架内才能操作。这样既多花劳力,亲鱼又容易受伤。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异育银鲫"中科3号"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用该鱼作母本,建鲤作父本,进行了两批次的人工催产及人工授精试验。试验结果:第一批次催产雌亲鱼500尾,雄亲鱼40尾,在水温18.2℃时,催产率74.2%,受精率63.5%,孵化率83.6%;第二批次催产雌亲鱼900尾,雄亲鱼90尾,在水温21.5℃时,催产率95.8%,受精率86.2%,孵化率85.2%。两批次共获得异育银鲫"中科3号"水花1000余万尾。结果表明,亲鱼的成熟度和催产水温对催产率均有一定影响,催产水温在20~22℃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鲮鱼诱导产卵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注射脑垂体的鲮鱼来诱导未注射脑垂体的鲮鱼产卵的试验。这项试验的多数试验组使未注射脑垂体的鲮鱼的诱产率达到了或接近了同年常规人工繁殖催产的产卵率水平。作者认为,亲鱼的充分成熟、适宜的水温和保持经过注射脑垂体亲鱼在产卵池中的一定密度,是对未注射催产剂亲鱼诱导产卵的关键因素。此外,本文还对诱导产卵的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1亲鱼培育与适时催产鳜鱼亲鱼的培育是人工繁殖成功的首要环节,亲鱼性腺发育直接影响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也影响孵出鱼苗的生长发育。成功经验表明:采用专池强化培育、流水刺激,提前打预备针等方法催熟,效果好,催产率高。且催产时间提早、保证当年苗饲养达到商品规格。我省许多厂家人工繁殖均在5月下旬或6月中旬,催产季节过晚,后期饵料难以解决.导致苗种培育失败。实验表明5月上中旬催产是可行的。笔者认为:鳜鱼催产是否成功.关键不是催产季节、而是性腺是否成熟、所以、鳜鱼人繁催产时间最好安排在5月中旬,与家繁穿插…  相似文献   

17.
长江大鳍Hu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长江鳍Hu亲鱼的池塘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1992年-1994年期间,采用池塘混养技术,将长江野生大鳍Hu引入池塘进行驯化和培育,连续2年获得成熟亲鱼并进行人工繁殖,在池塘环境中,大鳍Hu雌亲鱼成熟率分别为81.8%和70.6%,雄亲鱼分别为100%和93.5%,采用多种催产药物混合注射的催产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催产率,大鳍Hu人工繁殖适宜的催产剂量是雌鱼每g体重注射LRH-A0.3  相似文献   

18.
正草金鱼又名红草,属鲤形目、鲤科、鲫属。近年来,随着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和人工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红草的养殖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推广。为适应市场需求,我所自2013年起开始进行红草的人工繁殖试验,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一、亲鱼培育亲鱼培育是人工繁殖苗种的基础,亲鱼培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繁殖的结果,而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亲鱼的发育程度。只有在亲鱼性腺充分成熟的基础上,结合催产剂进行催产,人工繁殖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要尽可能采取  相似文献   

19.
亲鱼是人工繁殖鱼苗的物质基础,亲鱼成熟一般需要4-8年,要养好亲鱼又需要用相当多的饵料或肥料。因此,保护好已成熟的亲鱼使其连续投入生产是当前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所历来在家鱼催产季节,因消毒不严,引起注射部位伤口发炎、化脓致使亲鱼死亡不少。1975年催产青、草、鲢、鳙鱼共74组,死于注射部位伤口发炎化脓的就有25尾,占催产总尾数的17%,多死于催产后不久, 为了解决因催产后注射部位伤口发炎而致使亲鱼死亡的问题,今年普遍使用四环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亲鱼的饵料、催产剂的种类及剂量以及不同孵化方式对月鳢人工繁殖效果的影响。用鲜活野杂鱼和颗粒饲料为主要饵料培育亲鱼 ;用HCG、LRH -A2 、PG及其混剂和不同剂量进行催产 ;用孵化槽、微流水、静水等 3种方式孵化。结果表明 :以野杂鱼为主要饲料 ,用PG、HCG和LRH -A2 的混合剂进行人工催产 ,用微流水孵化的效果最佳 ,催产率达 10 0 % ,受精率、孵化率在 8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