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丽萍 《新农业》2005,(6):38-38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尚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如吴通过土壤施肥,有一个吸肥过程,难以满足要求。若是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常用措施。水稻叶面肥的种类及施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仍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如果通过土壤施肥有一个吸肥过程,难以满足要求。若是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叶面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家沟底泥养分分析与肥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马家沟底泥养分分析与水稻的肥效试验结果证明,马家沟底泥及其配制成的底泥颗粒肥料合有一定量的养分,比猪粪养分含量高,具有肥效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而且还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分别增产4.55%和114.21%.所得数据可作为施肥的参考,在肥源开发利用上发挥马家沟底泥的肥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不同施肥方式对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科学的养分供求管理是水稻生产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的定位试验,研究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连续10a不施肥的土壤仍保持一定的基本肥力,水稻从土壤吸收的养分三要素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稻茬、稻根自然归还土壤,这是水稻土保持一定养分水平的物质基础。随着生育期的进展,水稻植株的吸肥总量不断提高。施用化肥不但可提高植株三要素的含量,而且也提高植株吸肥总量,化肥配合增施有机肥(如猪粪或稻草)又有进一步增加植株吸肥强度和吸肥容量的效果。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进展而逐渐减少。增施化肥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连续施肥对土壤供肥和水稻吸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10a不施肥的土壤仍保持一定的基本肥力.水稻从土壤吸收的养分三要素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稻茬、稻根自然归还土壤,这是水稻土保持一定养分水平的物质基础.随着生育期的进展,水稻植株的吸肥总量不断提高.施用化肥不但可提高植株三要素的含量,而且也提高植株吸肥总量,化肥配合增施有机肥(如猪粪或稻草)又有进一步增加植株吸肥强度和吸肥容量的效果.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进展而逐渐减少.增施化肥有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作用,如再配施有机肥则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施肥10a对土壤三要素产投比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氮钾供应水平与水稻生育后期对不同形态氮吸收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对水稻生育后期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与养分供应状况有很大关系。在低氮、钾养分时,水稻在生育后期对铵态氮吸收较多,而在高氮、钾条件下,则对硝态氮有较大的吸收。通过研究在不同养分条件下水稻根系活力(α-萘胺氧化力)、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表明,氮、钾养分是影响水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影响水稻体内能量代谢过程而影响水稻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和同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皖南山区冷浸田农户水稻养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调控该区氮肥用量,合理调配磷钾等养分的施用,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目的。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研究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养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冷浸田特征和水稻养分吸收规律调控养分,研制冷浸田专用配方肥,并通过示范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水稻生长发育需求不同步;没有考虑环境养分供应与水稻养分动态需求特征。研制的专用配方肥能提高作物的产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水稻专用肥处理均获得了最高产量,比农民习惯增产23.08%~32.39%,有很稳定的增产效果;增施白云石比水稻专用肥产量增加8.95%。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养分管理不合理是限制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合理调控冷浸田氮肥用量和氮肥的运筹方式,调配其他养分的施用,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田间试验,分析缓释肥料、常规肥料、不施肥料的水稻各时期的养分变化,摸索到L269水稻在黄泥土型水稻土的养分吸收规律;比较了不同肥量和各类肥料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料不仅影响不同时期水稻体内的养分含量,同时也影响水稻养分的吸收总量,所试缓释肥能满足水稻中期以前对养分的需求。磷元素受包膜的约束过大,不易加工成包膜肥料。  相似文献   

10.
钾细菌制剂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描述了在速效钾缺乏的土壤上,施用钾细菌制剂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通过钾细菌促进土壤矿物释放一定量的速效钾,抑制水稻前期无效分蘖的生长,促进后期植株上部功能叶片生长,提高植株光合效率及水稻对土壤中其它养分的利用率,协调养分平衡,导致水稻最终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1.
对水稻植株七种营养元素分析水稻坐蔸的原因,一是P、K、Zn的不足和Mn过剩,二是各营养元素之间相互吸收与运输及拮抗作用,造成植株生长系统内养分不平衡。通过养分适量的调节,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尚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如果通过土壤施肥有一个吸肥过程,难以满足要求。若是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叶面肥类及在水稻上的施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国产水稻专用复混肥是根据广西土壤养分情况及水稻营养特点研制而成,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同等量氮、磷、钾养分总量的进口复合肥、国产通用复混肥相比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幅分别为15.77%、11.95%,每公顷可增收1254元、744元。  相似文献   

14.
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是华中农业大学组织有关专家,引进国际水稻研究所创建的水稻实时实地养分管理技术体系,结合中国水稻生产改进和完善后所形成的一套水稻养分优化施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水稻不同施肥处理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水稻谷物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麦后免耕直播稻田的生态环境演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从土壤基础肥力保持,农田养分转化,植物养分吸收和水稻增产效果的土壤生态观点出发,选择了上海郊区四种不同土壤类型的水稻土作为麦后免耕与浅耕农田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定位试验的样点,通过土壤理化,生物化学,电化学和水稻植株养分吸收等项分析,3年的结果表明,麦后免耕土壤的基础肥力变化趋势同浅耕的基本一致;土壤微生物总量,土壤酶活性,淹水期稻田Eh值免耕的土壤均明显比浅耕的差,水稻植株中N、P、K吸收量及  相似文献   

17.
<正>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尚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如果通过土壤施肥有一个吸肥过程,难以满足要求。若是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叶面肥的种类及在水稻上的施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尚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如果通过土壤施肥有-个吸肥过程,难以满足要求.若是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叶面肥类及在水稻上的施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是利用龙虾和水稻生长季节对水分要求以及养分需求的互补原理,实现水稻秸秆与龙虾排弃物的循环利用,很好地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实现稻虾双丰收。通过实践总结了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流程,阐述了水稻种植与龙虾养殖技术要点,对开展推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绍兴市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是在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壤养分丰缺的诊断。结合水稻需肥规律,提出合理施肥配方,科学施肥的新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本市在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开始推广配方施肥技术。从2000年初开始.我们在绍兴市直马山镇建立167hm^2示范方。开始对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