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甘南春季的3次强降雪过程进行流型配置、物理量场、卫星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短波槽、700 h Pa切变线、地面冷锋是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中,相对湿度在强降雪前后有较明显的变化;卫星云图反映了短波槽云系和冷锋云系交汇产生甘南高原边坡地带大到暴雪天气过程。通过3次强降雪过程的综合分析,给出了对今后高原边坡地带该类暴雪天气的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崔晓燕 《北京农业》2013,(12):133-134
对2011年7月28日晚崇州市雷暴雨分析得出:500hPa西风槽、副热带高压、700~850hPa切变线是影响此次崇州市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南海和孟加拉湾合并成低空急流为暴雨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了暴雨过程有利的抬升条件,潜在不稳定条件也是影响此次暴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7月25—26日出现在朝阳市的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在500 hPa为两槽一脊形势,朝阳市位于东北冷涡前的西南气流中,在地面暖锋区和850 hPa暖锋式切变区内是暴雨落区;来自西太平洋和南海的水汽是此次朝阳市暴雨天气的主要水汽来源,并在西南气流的帮助下输送至朝阳市境内,暴雨区上空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较强,中低层干冷空气下沉促进了暖湿气流的抬升,再加上冷暖空气交绥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出现;低层辐合和中高层辐散运动的垂直配置,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是暴雨天气出现的主要动力机制。高层涡度区同低层正涡度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涡度场垂直配置为上升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暴雨天气出现时,朝阳市假相当位温值较大,说明降水天气出现时的不稳定能量强,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热量条件。  相似文献   

4.
2015年6月8日安吉县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5年6月8日安吉县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与短波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提供了暴雨天气发生的有利环流形势;充足水汽输送和辐合作用,中低层高温高湿条件,为强降雨天气提供了充足条件,属于一次副热带高压边缘暖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卫星、雷达等相关气象资料,分析2018年8月中旬周口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由台风“温比亚”登陆后减弱的低压和倒槽的共同作用造成的。降水期间,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以及不稳定能量条件均较好,这些条件共同促进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卫星云图上台风外围螺旋云带多次经过周口市及其附近区域,对应雷达图上回波强度较强的弧状回波消散后,又生成反复经过周口一带产生强回波“列车效应”,导致此次降水天气的持续时间较长。基于此,以2018年8月中旬周口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为例,重点分析了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物理量,以期掌握暴雨天气的形成机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7.
以2017年8月台风“帕卡”为研究对象,分析台风环流形势和物理量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台风暴雨天气中,强降雨落区与地面辐合线高度保持一致,850hPa低空引导气流对移动方向产生了影响,再加上中低层气流辐合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台风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低层强烈暖平流对于触发近地面扰动的发展较为有利,进而推动气流辐合抬升,中层冷平流促进了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对于上升运动的继续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果洛州2022年6月24—25日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得出:西太平洋副高东退,西南气流携带暖湿气流与西风槽槽后冷空气交汇引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明显辐合线长时间维持触发降水,同时深厚湿层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引发强烈的上升运动成为降水有利条件,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发展演变与降水落区、时间都有很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9.
在2013年5月14-16日湖南省长沙市出现了一次持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大暴雨天气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雨量多且集中、损失严重等特点,本研究利用常规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低层切变线、高空低槽与西南急流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风急流的不断加强与高空低槽的持续南压对输送暴雨区的水汽非常有利;2)西风带的剧烈活动与中低层的不稳定触发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3)水汽条件充足、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加强等为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雷达回波图与卫星云图之间也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0.
赤峰市暴风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赤峰地区2007年3月3日暴雪天气过程从高低空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配置和云图特征几方面分析了此次暴风雪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欧亚中纬两脊一槽形势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主要的影响系统是500h Pa深厚的冷槽东移,低层西南涡东北上,赤峰市位于地面倒槽顶后部和蒙古高压底前部东北风气流中,这是降雪的主要地面形势。低空急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水汽输送和动力抬升作用。雷达产品特征明显,径向速度产品图上出现了清晰牛眼型对称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3~5日烟台冷流暴雪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8年12月3~5日发生在山东半岛一次冷流降雪的基本天气形势和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形条件、渤海的水汽潜热交换及海陆温差是该次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家界市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芳萍  李文芳  任浩  伍四平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294-1296,1309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张家界市两区两县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采用S型布点取样的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进行采样,共采集土壤样品250个,并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容量法进行有机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很大,总变幅为7.20~51.16 g/kg,其中,以武陵源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最大,变幅为16.00~51.60 g/kg;其次为桑植县,变幅为11.10~39.90 g/kg;永定区与慈利县变幅相差不大,分别为7.23~36.30 g/kg和7.50~32.00 g/kg。不同土壤类型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较大,含量最高的为黑色石灰性土壤,平均含量为36.30 g/kg;最低的为紫色土和山地棕壤,平均含量为16.07,16.10 g/kg。62.4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在20~30 g/kg之间。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株洲市烤烟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参试品种湘烟一号、9506、KRK26和云烟97进行了烤烟品种区域试验.与对照品种K326相比,4个品种中湘烟一号的经济性状超过了对照,综合评价列第一位.该品种田间烟株生长良好,苗期长势强,田间长势整齐,叶片成熟特征为易,烘烤性好.烤后原烟多桔黄色,油分多,叶片组织结构疏松,身份适中一稍薄,产量为152.35 kg/667m<'2>,产值2 404.04元/667m<'2>,上中等烟比例90.50%,建议在茶陵扩大面积进行生产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张家界市永定区观测站1961~2010年间年、季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累积距平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永定区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永定区气温总体具有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增长速率为0.23℃/10a,期间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限,体现为"前冷后暖"趋势,其中永定气候变暖主要是由冬季、春季和秋季增暖造成的,冬季增温速率最大,达0.28℃/10a。  相似文献   

15.
张家界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迅速发展成为旅游产业大市。然而张家界的旅游资源与农业资源密不可分,自然景观与田园风貌紧密相连。为寻找适合张家界农业旅游的发展道路,采用SWOT分析法重点对张家界农业旅游发展的机会、优势、劣势及挑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甄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84-3286
提出了可转移生态足迹、不可转移生态足迹概念。以张家界为例,计算分析张家界市居民消费的生态占用情况。结果表明:2004~2005年张家界居民可转移生态足迹分别为741 3918、61 8518、96 815 hm2;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分别为1 592 8091、769 1381、900 515 hm2。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鲁西南平流雾和辐射雾过程的多种要素特征,结果表明太行山对鲁西南雾过程影响较大,平流雾与辐射雾相比,低层上升运动较强,逆温层较深厚.  相似文献   

18.
汪学军  祝卫华  王新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55-8657,8755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和区域自动气象站探测资料,对九华山大雾天气气候概况及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九华山大雾春季和冬季是多发季节,大雾分布地域性强,时空差异大;大雾日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大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易生成大雾的时间段在04:00~06:00,占总数的36%,00:00~04:00次之,占总数的28%;大雾的消散时段一般在日出后至正午前,其中08:00~10:00占总数的64%。当气温为0~5℃、相对湿度90%、风速为0~3 m/s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有4种易出现大雾的地面和高空形势场。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73~2003年大雾气象资料,分析了连云港市沿海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大雾多发期的特征。结果表明,连云港市沿海大雾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大雾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20世纪70年代大雾最少,90年代最多;大雾月变化呈双峰曲线,主要集中在3~6月和11月~次年1月;一天中大雾多发生20:00~次日08:00,其中以04:00~08:00发生频率最高,消散时间主要集中在12:00以前,其中以08:00~10:00最多;大雾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大多数大雾都在8 h以内散尽消失,其中大雾持续2 h的比例最高;从连续性特征看,无论哪个多发期,持续2 d的连续性大雾最多,3 d次之;不同季节出现大雾时的风向风速也有所不同,11月~次年1月大雾时的风速90%以上均在3 m/s以下,风向以静风最多,占30.3%,其次是第3象限风向(SSW-W);而3~6月份,大雾时的风速明显偏大,且第1象限风向(NNE-E)最多,占52.2%。  相似文献   

20.
新宾县大雾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宾地区单站大雾气候特征及大雾天气低空风场、温度场、湿度场的研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形分布,得出新宾县多年雾日的平均分布规律,并分析雾日的形成条件,为大雾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