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次将连续型Weibull分布用于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2 调查方法的拟合结果表明,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并根据Weibull分布建立了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最适抽样式,计算了在不同精度、不同密度的林间最适抽样数,为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抽样技术和取样数量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五营森林公园中不同腐朽程度的红松为研究对象,选取无损、易获取指标(阻力损失及心材、边材异常面积比)为模型自变量,腐朽等级为因变量,利用无损检测并结合随机森林对活立木腐朽程度进行分级。使用重复分层K折交叉验证保证样本数据在训练和测试时分类均衡,并建立随机森林立木腐朽分级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腐朽分级模型训练、测试精度分别为100%、90%,说明其拟合效果好、泛化能力强。随机森林对腐朽等级(Ⅰ、Ⅱ、Ⅳ、Ⅴ)的辨识均正确,召回率都为100%,腐朽等级Ⅲ错判1例,对腐朽立木进行分级的准确率高达96.67%,随机森林的微观、宏观平均AUC值分别为0.979 2、0.970 8。  相似文献   

3.
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了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的空间分布型.共调查标准地8块,用样园法调查6个伐区,其各项聚集度指标都说明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属于随机分布.在IwaoM*-X的回归基础上,对回归模型进行随机分布的偏离度检验,两种调查法的差异不显著,空间分布型呈随机分布.并估算了立木干基腐朽病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4.
对杉木立木腐朽病的症状类型、病原菌及发病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病部位主要在杉木根茎部和树干基部,腐朽表现为心材腐朽、边材腐朽和心材边材共腐朽3种类型;引起病害的病原菌为Eu-rophiumsp.和Geotrichumsp.;病菌的侵入途径是伤口。因此,建议在杉木营林和护林过程中减少伤口的形成,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白龙江林区内分布着大量的冷杉属树种,由冷杉与各种植物组成的森林群落是白龙江林区的典型植物群落。冷杉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导致冷杉林资源被严重破坏。以白龙江林区冷杉的常见病虫害——冷杉幼苗立枯病、煤污病、立木腐朽病、冷杉球蚜、冷杉梢斑螟、冷杉芽小卷蛾和松叶蜂为例,对其发病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次生林中的山楊[Populus davidiana Dode]普遍地发生心材变色和腐杇,为害較重,变色株率为50.7%,腐朽株率为32.7%,每年都有大量的山楊立木,因心材变色和腐朽而降低或失去利用价值,严重的影响了次生林木材的生产。 Bacham、Black、Riley对山楊心材腐朽[Phellinus igniarius(L.ex Fr.)Quel.]的发生和发展規律进行过較深入的调查研究,但对山楊心材变色与腐朽的关系,变色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等許多问題尚无定論。有人研究认为楊树心材变色与变色菌和  相似文献   

7.
森林病害流行与经营措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森林生态系为基础,以营林技术措施为中心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森林保护方针,本文概括论述了森林病害的流行与经营措施的密切关系。森林“病害”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食物链关系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天然林生态系中,生物种群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的关系,“病害”处于有病无大害(立木腐朽除外)状态,而在人工纯林,特别是大面积人工纯林的生态系中,由于食物链结构简单,给有害生物提供了有利环境进而繁殖成灾,成为当前人工林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各种营林技术措施与森林病害流行有密切关系,营林技术措施是“综合防治”的核心,把营林防病措施贯彻到育林各个生产环节中,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控制或减轻人工林病害流行的重要战略措施。因此,使林业工作者进一步认清森林病害流行与经营措施的关系,对“综合防治”森林病害工作,具有一定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收集整理凉水保护区1989、1999、2009年3期森林调查数据,结合蓄积量-生物量转化方程和各优势树种平均含碳率,估算了凉水保护区林分立木碳储量,按照各区域、林龄组分析碳储量和碳密度动态。结果表明:经过20 a的有效保护,凉水保护区森林面积和立木碳储量稳步增长,在2009年时保护区森林面积达到了6 330.9 hm2,森林覆盖率超过了98%,立木碳储量为434 054 t,平均立木碳密度为68.6 t/hm2,其中天然林碳立木密度为70.1 t/hm2,人工林立木碳密度为53.8 t/hm2;20 a间,凉水保护区各区域林分立木碳储量稳步增长,增长率大小为原始林实验区(100.2%)人工林实验区(58.2%)次生林实验区(55.6%)核心区(32.9%),分类保护效果明显;凉水保护区森林以成、过熟林为主,林分立木碳密度与林分年龄成正比,分别为幼龄林(50.7 t/hm2)中龄林(54.4 t/hm2)近熟林(61.7 t/hm2)成熟林(70.5 t/hm2)过熟林(76.8 t/hm2)。  相似文献   

9.
刺槐心材腐朽病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宁大连和北京地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心材腐朽病的病原菌为槐生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robiniophila(Murrill)Ryvarden)。根据野外调查对此新病害的症状和危害进行了报道,并根据采集的病原标本材料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菌主要危害30年生以上的活立木,造成心材白色腐朽,最终导致受害树木枯死或风折后死亡。  相似文献   

10.
腐朽真菌引起的木材霉变腐朽严重影响木材外观,降低木材的使用价值,因此预防木材霉变腐朽,是木材利用过程中的1个重要课题.本文利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从沙生灌木的1个品种沙柳材上分离出2种腐朽菌,经鉴定为均隶属于半知菌类,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腐朽菌的培养特性,将2种腐朽菌接种培养在PDA培养基上.分别从碳源、氮源、pH等因素确定了腐朽菌的最适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根据立木主干直径大小变化与优化量材设计之间的关系而研究出来的新的森林采伐应伐木设计方法。使用本法可以使应伐木的售价和利用率进入更高而合理层次上,很好解决了森林培育周期、立木蓄积连年生长量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板栗心材褐腐病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华中地区板栗(Castanea mollisima)心材腐朽病的病原菌,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室内显微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硬拟层孔菌(Fomitipsis spraguei(Berk,&M.A,Curtis)Cilb.& Ryvarden)。该菌主要危害板栗活树,造成心材褐色腐朽,最终导致受害树木死亡或风折后死亡。同时根据采集的标本,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绘图。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根朽病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落叶松根朽病[Armillariella mellea(Vahl.ex Fr.)Karst.]是落叶松的根部主要病害。为了防治该病,采用了以菌治菌的生物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单色下皮黑菌(Cerrena unicolor(Bull.ex Fr.)Murr.]、粗毛盖菌[Funalia gallica(Fr.)Pat.]、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L.exFr.)Quel.]接种伐根,能使伐根迅速腐朽,防治根朽病可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10种平伏形木材腐朽菌菌落的详细宏观特征和菌丝体的微观特征,用常规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培养特性。 这10种木腐菌是二色胶孔菌、胶射脉菌、污泥展齿革菌、蓝特朗伏革菌、异形骨架菌、沟状劳氏革菌、串珠盘革菌、厚白盘革菌、轮纹韧革菌和血痕韧革菌,分别隶属于多孔菌目的皱孔菌科、展齿革菌科、多孔菌科和红菇目的木齿菌科、韧革菌科。它们的培养物在培养基上分别产生与子实体颜色相似的菌落;5种白腐菌产生漆酶;7种产生节状分隔的薄壁菌丝,3种产生简单分隔的薄壁菌丝,7种分化出厚壁、无隔的纤维菌丝,串珠盘革菌和厚白盘革菌产生念珠状菌丝。不同的种类在培养中菌丝分化形成的其他微结构还有囊状体、表皮细胞、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和晶体等。   相似文献   

15.
新疆南疆杏树病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至8月对新疆南疆杏树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南疆杏树现有10种病害,叶部病害有真菌性穿孔病、细菌性穿孔病、黄化综合症、褪绿卷叶病;枝干病害有流胶病、腐烂病及立木腐朽病;根部病害有苗木根腐病;果实病害主要有裂果病、果斑病(病原同穿孔病)及贮藏期果实霉烂。穿孔病、流胶病普遍发生;褪绿卷叶病仅分布于轮台,扩展蔓延速度快。南疆杏树主栽区流胶病平均发病株率为94.8%,平均病情指数为45.5,病情较严重,轮台杏园发病相对最轻,库车杏园的病情最严重,和田、喀什介于两者之间。最后分析了流胶原因并提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安徽农业大学实验林场湿地松枯死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农业大学实验林场湿地松枯死原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树木枯死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林木衰退病。其衰退枯死的原因为:①诱发因素:温度年较差较大,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土壤粘重板结,管理不善;②激化因素:干旱,雨季积水;③促进因素:松枯梢病菌、根腐病菌、立木腐朽病菌,天牛、小蠹虫等次生性病虫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白城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白城地区采集到大型真菌16科40属66种,其中白蘑科17种,侧耳科2种,齿菌科1种,多孔菌科11种,鹅膏菌科1种,粉褶菌科1种,粪伞科3种,革菌科1种,鬼笔科2种,黑伞科15种,环柄菇科1种,鸟巢菌科1种,锈伞科5种,桩菇科1种,灰包科3种,笼头菌科1种。其中,食用菌21种,药用菌3种,毒菌8种,可引起木材腐朽的15种。球头笼头菌为吉林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8.
木腐真菌是一类木质纤维素的自然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角色。利用真菌子实体、菌落、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形态,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TS)和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对环境中采集到的木腐真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鉴定到的真菌进行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析,以及木材侵染腐朽能力研究。通过鉴定,共分离得到5种木腐真菌,分别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a,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和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酶活分析表明:5种真菌均表现出较高的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但纤维素酶活性则普遍较低或不存在。利用质量损失法分析5种真菌对6种不同木材样品的生物降解能力,12周腐朽实验结果表明:毛栓孔菌的木材腐朽能力较强,造成对橡木Quercus mongolica最高的69.16%的质量损失率,而尖孢镰刀菌、层生镰刀菌和裂褶菌等的木材腐朽能力较弱,造成木材质量损失率普遍低于3.00%,血红密孔菌对不同木材的腐朽能力差异较大,可造成41.37%的橡木质量损失率,而对柚木Tectona grandis仅有2.20%。通过分析酶活性和木材腐朽结果可以得出,真菌木质纤维素酶活力和其木材腐朽能力不存在相关性,即较高的酶活力并不代表其具有较强的木材腐朽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褐腐初期,腐朽菌定植对木材颜色、微观形貌以及化学成分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木材褐腐初期降解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南方松边材进行不同时长的密黏褶菌腐朽处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腐朽材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探究褐腐菌进入木材内部的通道.同时,利用色差仪、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表征木材在不同腐朽阶段的...  相似文献   

20.
立木材积表是森林经营和科学研究的必备工具,它的适应范围和精度直接影响到外业调查成果的可靠性。阜新地区位于辽宁西部,油松人工林多,经营活动频繁。过去使用的是《辽西油松一元立木材积表》和《辽宁省油松二元立木材积表》。为提高调查精度,我们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搜集了本地区不同立地条件10—46年生油松人工林标准地平均标准木样本共486株,做为编表样木,使编表范围只限阜新地区人工林,用95%的可靠性检验精度分别为97%和99.6%,精度高,适用性强,现已在生产中应用,提高了本地区森林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