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50年来榆林地区粮食生产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地区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又是能源富集区。建国以来土地整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但是仍然属于落后地区,"三农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利用多年统计资料分析了榆林地区粮食生产和消费变化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榆林地区的粮食产量逐步提高,但仍不稳定,波动较大。而且榆林地区的粮食生产与外部联系越来越密切。影响因素有人口、基本农田建设、科技投入、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因素等。  相似文献   

2.
宁夏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变化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和时间序列平滑外推预测的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自建国以来50多年进行粮食生产、耕地压力指数作动态变化分析,对未来15年的粮食生产、耕地变化、人口、耕地压力指数预测。结果表明:(1)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的趋势,1950年宁夏的粮食总产量为33512×104kg,人均占有量为266.05kg,到2004年粮食总产量为290488×104kg,是1950年粮食总产量的8.87倍。(2)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7年,耕地压力指数迅速减小,从1950年的1.46减少至1957年的1.16。第二阶段,1957-1961年,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耕地压力指数高达1.61,该区域的粮食处于严重不安全的状态。第三阶段,1962-1984年,耕地压力指数呈下降的趋势,到1984年降至最低点0.9,粮食安全处于富余状态。第四阶段,1984-2004年,处于波动有升的趋势。(3)1950-2004年,人均耕地面积和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处于减少的趋势,分别从1950年的0.57hm2和0.832hm2降至2004年的0.19hm2和0.22hm2。(4)在未来的15年里,宁夏的耕地压力指数有下降的趋势,人口继续的增加,到2020年可能达7435792人,粮食产量也将会提高,到2020年预计可达426663kg。区域粮食安全隐患较小,但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很严重,所以对耕地的保护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新疆耕地和粮食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收集整理1949—2003年新疆耕地、人口与粮食等资料,定量分析耕地的数量变化、质量状况。用线性回归法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对粮食生产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分析表明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农业现代化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大,粮食收购价格指数对粮食生产不会有更大的影响。提出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发展节水农业等挖掘耕地潜力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为新疆今后农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鉴于西部地区粮食生产总体水平较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危及农业持续发展,选取陕西省安塞县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当地粮食生产的资源条件,对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展开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从资源配置、利用模式和生产技术方面分析了资源低效利用原因,并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利用模式和集成技术体系有机结合方面探讨了粮食生产的资源高效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耕地资源的保证程度与粮食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资源的时空结构特征 ,论述了西北地区耕地资源的保证程度与粮食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于田县建国50年来耕地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将 1 949年~ 1 998年于田县农业生产相关资料进行汇集和整理 ,从而做出耕地及产量诸因子 5 0年来的变化曲线。在量上对耕地变化及作物产量作了初步的分析 ,同时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依靠种植面积的增加借以提高作物产量的现象在于田县农业生产中依然存在、并仍占有相当比重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函数研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农业系统工程理论,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函数模型预测模型。从而对粮食生产的发展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研究,预测粮食产量的发展趋势,并进行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灰色斜率关联度和生产函数2种方法,分析了新疆1980~2009年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2种方法分析结果一致地表明,新疆1980~2009年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有效灌溉面积三个方面;分时段来看,有效灌溉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对新疆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强,而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0~200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耕地与人口相关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16年来新疆的耕地变化过程、地域分异特征、耕地与人口相关性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耕地与乡村人口相关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近16年来新疆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增加趋势,但增加速度缓慢,不同时段耕地年均递增率呈现高-低-高-低模式,耕地变化地域差异特征明显;利用2006年耕地与对应的乡村人口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耕地面积与乡村人口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990~2006年新疆耕地面积与乡村人口之间的相关性呈正相关,并达到了0.01水平的显著性,且不同地区乡村人口数与耕地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在不同时期差别较大;1990~2006年期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0.0874hm2,年均递减率为1.46%,而劳耕密度呈现增长趋势,净增加0.1926人/hm2,年递增率为0.2754%,在不同时段人均耕地面积及劳耕密度的变化幅度及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畜牧业正经历快速的增长来满足居民对更高品质食物的需求。猪肉作为中国居民消费的最主要畜产品的快速增长消耗大量的饲料粮,而这对中国耕地资源所带来的影响还没有被清晰地认识。文中基于生产法,使用社会统计数据,计算了2000年到2012年生猪生产所需的耕地面积,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分析了生猪生产所需耕地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生猪生产所需的耕地由2001年的2.20×10~7hm~2上升到2.95×10~7hm~2,增长了33.9%,同时后期的增长速度更快,2012年生猪生产所需耕地相当于中国耕地总面积的21.8%;2)生猪单位胴体耗粮量的增加是主要原因,这同生产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其次是消费量的增加,而人口的增长并不是导致生猪生产所需耕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文中的结果有助于处理中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和生猪生产快速发展的关系,促进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层面的研究问题,也是区域层面的重要课题。文中利用55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粮食总产量和人口数据,揭示了咸阳市耕地总体变化特征,分析了咸阳市耕地减少态势的空间差异,对粮食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咸阳市的耕地面积在建国以后的55年内,经过小幅度的波动,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而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咸阳市各县区在近20年里耕地减少的幅度北部高于南部;咸阳市的粮食需求量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大,但是粮食的供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咸阳市的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但是在提高复种指数和粮食单产的基础上,粮食供给在人均粮食消费量400kg/a.人情况下,未来10年还能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水平,至2020年,咸阳市的粮食自给还能保持在90%的状态,仍将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2.
耕地集约利用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新疆各地州实际情况,运用熵值法筛选出10个指标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权重并计算了新疆各地州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采用系统聚类法将新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4类,并在AUTOCAD支持下制作了新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图;运用相关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新疆耕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新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变化明显且空间差异较大。1991~2007年新疆多数地州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均呈现稳步提高的态势,北疆提高最快,东疆次之,南疆提高较慢;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北疆分化严重,东疆差异最大,南疆差别较小;2)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各地州农业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9(p<0.01),与各地州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农业人口人均耕地数量、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耕地生产能力,合理开发农用地生产潜力,建立了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方案体系,并据此以武功县为例,计算了该县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通过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和利用等级指数分别乘以单元面积并累加得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并利用Logistic模型拟合标准粮产量和利用等指数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现实生产能力。结果表明,武功县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107.42×104 t和70.05×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9.22 t·hm-2和25.58 t·hm-2,现实生产能力为28.49×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40 t·hm-2。武功县耕地生产能力在空间上差异明显,粮食单产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单位面积现实产能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普集镇和游风镇,为13.53 t·hm-2和8.66 t·hm-2,未来西北台塬区的乡镇是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4.
农户是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在耕地保护中尤其耕地质量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鉴于当前针对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及耕地保护认知水平的研究尺度范围较小、难以代表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户耕地保护的现状,文中基于全国10个粮食主产区1198份农户问卷调查,从大区域尺度上针对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利用效益及保护认知水平进行了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耕地利用现状不佳,耕地利用以短期效益为主,影响耕地质量的保护,农户的耕地保护认知水平总体较低;2)税费支农政策对大部分传统种植业农户家庭收入所起作用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要素价格涨幅较大、农田基础设施不健全及户均耕地规模较小。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强农户耕地保护意识、改革农产品价格体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农田整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TM/ETM影像数据、统计年鉴数据及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法研究近20a库尔勒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尔勒城市化与耕地、园地、林地、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用地比例的二阶差分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市化是耕地、林地、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比例变化Granger原因,其中城市化与耕地比例变化的Granger关系显著,城市化与园地、水利用地不存在Granger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法是验证城市化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关系的有力方法,同时库尔勒城市化所带来一系列对土地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了陕西省13年以来的耕地、人口和粮食变化情况,利用平衡系数进行测算分析,同时,尝试性地提出了粮食距平系数的概念,并利用其分析了陕西十地市的粮食盈缺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了陕西省各地市未来粮食平衡情况。  相似文献   

17.
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及全球变化引起的粮食供需变化不稳定,是区域粮食安全生产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运用1981~2008年天水市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夏、秋粮生产季节气候因子变化资料,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近30年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供需及耕地安全等特征.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水市人口以4.09...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山西全省及各地市(1979~2005)耕地数据,分别总结出全省耕地面积变化和各市耕地利用动态度、相对变化率及耕地重心变化;结合近27年来全省社会各经济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耕地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全省耕地总面积分阶段呈缓慢减少趋势(1997年突变点);1997~2004年各市耕地利用动态度均...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总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8年以来陕西省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的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呈持续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次为建设用地、灾毁等;粮食总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 ,粮食总量年变化率与粮食播种面积年变化率、耕地面积减少量和因其导致的粮食减产量变化趋势高度一致,说明耕地面积的减少直接导致粮食产量的减少,耕地资源数量是影响陕西省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巴州耕地变化趋势与驱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机制与其驱动力又是干旱地区相关问题研究的核心。巴州地区作为新疆的农业大区,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张对耕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研究其耕地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30年间巴州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最终建立耕地变化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30年之间巴州地区耕地呈持续增长趋势,耕地变化除具有以全区总体变化为代表的普遍特征外,还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耕地变化主要与经济因素有关,并与总人口、粮食总产、机械总动力等人口和农业生产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