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力 《现代种业》2009,(6):27-28
免耕是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少耕或不耕,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址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本市从2004年引进示范推广免耕栽培技术以来,应用作物由少到多,推广面积由小到大,技术不断配套,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实践证明,免耕栽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简便易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促进生态平衡和增加经济效益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免耕是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少耕或不耕,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本市从2004年引进示范推广免耕栽培技术以来,应用作物由少到多,推广面积由小到大,技术不断配套.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实践证明,免耕栽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简便易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促进生态平衡和增加经济效益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大豆间作玉米免耕加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间作玉米免耕加密栽培技术是我们连续多年试验、示范、推广的一项农业新技术,生产上有较大面积应用,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经几年测产统计,平均比清种大豆增收37.1%,比清种玉米增收19.3%。此技术的要点是间作、免耕、加密、增肥。间作即大豆与玉米按不同比例相间种植;免耕即在作物播种和生育期全程不进行任何土壤耕翻、铲趟作业;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免耕技术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涪陵区从2004年引进该项技术,全区共试验示范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榨菜———水稻”模式260亩(1亩=1/15公顷,下同)。涪陵区农业局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田间测产:水稻平均亩产531.0公斤,比旱育秧(亩产518.6公斤)增产12.4公斤/亩,每亩可减少投入45元以上。2005年小春季推广榨菜少免耕技术8.05万亩,平均亩产鲜菜头2458公斤,免耕栽培与常规翻挖栽培产量相当,但免耕比翻挖减少投入40元/亩以上。大春季全区推广少免耕种植水稻2万亩,两项合计为农民节支增收412万元。一、榨菜———水…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一、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取消了铧式犁的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是机械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转变。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抑制沙尘暴最重要的手段。1.土壤水分的增加:作物生长全靠肥和水,旱地作物所需水分基本来自天然降雨,但供给作物的有效耗水仅占降雨…  相似文献   

6.
李云祥 《现代农业》2013,(11):69-70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机械通过深松、秸杆根茬还田、免耕播种等机械作业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大量作物秸秆和根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有利于保水保土和提高土壤肥力,实现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方法的区别是:秋收后不翻地,春播前不犁田.省时省工又省钱,增产增收效益全。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随着政策和投入上支持力度的加大,取得了明显成效,已被国家确定为北方旱作农业省区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省农业农村紧扣促进农民增收,瞄准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突出强化科技支撑,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的新技术,为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充沛动力。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我省着力推广的新技术之一,这项技术是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并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的先进农耕技术。实行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要从前茬作物收获开始考虑,主要有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化学除草和农机深松等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9.
牟丽 《吉林农业》2011,(4):173-173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节本增效的一项新的农田耕作技术,被誉为可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旱作方法,是当今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随效益农业发展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水稻种植面积减少,而单季晚杂种植面积扩大,同时因节本省工增效技术的推广,水稻免耕强化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进一步扩大。但随免耕栽培时间延长,耕作层变浅,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土壤板结而影响作物产量的矛盾逐步显现。为进一步摸索和完善单季晚杂免耕强化栽培配套技术,在2006年单季晚杂免耕强化栽培中,  相似文献   

11.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和收益,还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当前种粮比价效益不高,农民外出务工增多的农业耕作新形势下,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为此,我们根据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农业重大项目推广要求,把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列为我市2004年重点示范推广项目,并作为全省该项目重点示范推广县(市)之一。1年来,我们较认真地开展了水稻免耕  相似文献   

12.
环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耕地的98%为旱地,全年降水量300-450mm,且年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月。近年来干旱越来越严重,传统耕作制度不利于抗旱生产。如何通过农业耕作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最大限度地吸纳自然降水,提高降水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是旱作农业技术的基本任务。为了探索旱作农业土壤耕作技术,从2003年开始,我们连续4a对传统耕作方式与春免耕和浅耕进行了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春免耕和浅耕的效应及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旱作农业区技术人员和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农业生产技术,丹东位于辽宁东部,是一年一作垄作地区,从2002年开始推广保护耕作技术,经过近十多年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关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满足作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田间作业,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将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技术实质是通过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基本特征是全年不翻耕,全年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2012—2013年,麦积区在5个乡镇推广保护性耕作0.29万hm^2,节约生产总成本255.14万元,增加产量收入202.99万元,取得节本增收综合效益458.13万元,提高土壤含水率12.2-22.4g/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筛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保护性农业的最佳技术措施,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探索土壤水分效应的评价方法。【方法】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米脂县为代表,选择了免耕休闲、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组合覆盖和传统耕作5种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田间试验,对其土壤水分消耗规律、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系统研究,采用TOPSIS法评价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综合水分效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综合水分效应的优先顺序为:组合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传统耕作休闲裸地。【结论】综合分析认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佳农业技术措施为组合覆盖,采取组合覆盖措施不仅明显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而且保护土壤水环境,实现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麦后复播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光、热、水资源及作物品种、品质的制约,多年来,北疆农业一直沿用传统的一年一熟制。近年来,124团在加大滴灌小麦种植力度的同时,以增加职工收入和作物复种指数为切入点,大面积推广麦后复种"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大力推进麦后免耕复种技术。麦收后,利用麦茬地和原有滴灌带及时免耕精量播种青贮玉米,对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通讯》2006,(11):57-58
保护性耕作是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士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  相似文献   

18.
泰国的农业推广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7年10月泰国建立了农业推广司,它标志着泰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确立。农业推广司隶属于农业与合作社部,直接对确立和推进农业推广项目负责。一、农业推广司的职责农业推广司的任务是提供推广服务,将作物生产、农业贸易技术转移给农民;鼓励建立作为获取和发布农业信息源的农民组织,贯彻法律法规和农业与合作社部或政府下达的其他任务。农业推广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而稳定经济和社会。农业推广司的职责是:(1)向农民提出意见,使他们在进行作业时符合自然环境、生态学、生产技术、经济、社会、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单一作物种植比较效益越来越低,推广一年三造免耕轮作栽培模式不仅可以节省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可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文章借鉴广西横县的一年三造免耕轮作实践经验,介绍了甜玉米-水稻-甜玉米免耕轮作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其栽培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单一作物种植比较效益越来越低,推广一年三 造免耕轮作栽培模式不仅可以节省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可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 产环境。文章借鉴广西横县的一年三造免耕轮作实践经验,介绍了甜玉米- 水稻- 甜玉米免耕轮作栽培模式 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其栽培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