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为基础的电商平台,为农产品发展提供了便捷、多元、安全的交易平台。但是,农产品电商交易发展阶段存在法律保障制度缺失的问题,限制了农产品电商交易的健康、良性发展。分析了电商发展背景下农产品交易法律保障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农产品电商交易中的法律保障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路径,以期能够为推动中国农产品电商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2009~2012年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内部人违规交易比率、内部人敏感期交易比率和内部人延迟披露比率作为内部人违规交易行为的替代变量,考察了内部控制对内部人违规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内部人违规交易比率和内部人敏感期交易比率显著负相关,与内部人延迟披露比率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内部人违规交易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内部人交易的合法合规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丽梅  王跃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46-2648,2667
介绍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法律性质,即林业碳汇交易是一种要式、诺成、有偿、双务、继续性法律行为,遵循了意思自治原则,具有合同的性质。分析了对林业碳汇交易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一是制定和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的需要;二是确立林业碳汇交易主体权责分配的需要;三是为环境保护其他领域提供参考的需要;四是发展林业碳汇志愿市场的需要。基于此,从9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即确定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交易第三方,确定林业碳汇交易法律行为的具体生效要件、交易价格、交易的3种履行方式、交易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和交易纠纷解决途径,明确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4.
依据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性,在分析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法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完善对策:健全林业碳汇交易风险分配与监管制度;明确林业碳汇交易主体,完善林业碳汇产权制度;建立林业碳汇交易保险制度,健全第三方中介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5.
水权的准物权定性及立法上水资源所有权与用益权的可分离性使水权具备了可让与性。通过考察现有水权制度,发现仍然存在涉及水权的法律规定缺失、初始水权不明确、交易本身缺少法律规制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出了今后应在立法上逐步完善水权及交易方面的相关规定,在实践中开展水权确权登记工作,明确初始水权,为水权交易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水权的准物权定性及立法上水资源所有权与用益权的可分离性使水权具备了可让与性。通过考察现有水权制度,发现仍然存在涉及水权的法律规定缺失、初始水权不明确、交易本身缺少法律规制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出了今后应在立法上逐步完善水权及交易方面的相关规定,在实践中开展水权确权登记工作,明确初始水权,为水权交易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国外辩诉交易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普遍适用和蓬勃发展,大大提高刑事诉讼案件的结案进度,节省了司法资源。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法律的全球化也影响着我国法律改革的进程。当前,虽然我国尚未完全引进辩诉交易制度,但是我国坦白从宽刑事政策与辩诉交易制度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借鉴其优点,探索出适合我国法律环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诉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8.
邹丽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53-9355
从法学角度,论证了林业碳汇交易涉及民事、行政、刑事和经济法律关系,指出林业碳汇交易是一种民事法律合同,并提出相应的林业碳汇交易实施法律建议,以期规范相关林业碳汇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9.
使用PCD模型,通过引入买卖价差、交易量、交易规模、委托指令流等交易信息变量探讨交易信息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买卖价差与期望交易持续期显著正相关,不支持Easley和O’Hara(1992)的观点。同时大规模的交易能够显著地延长交易持续期,而中等规模的交易能够减小交易持续期,证实了知情交易者的隐藏交易假说。指令流信息中的买卖申报数量也对交易持续期有显著的影响,上期买卖申报数量与本期交易持续期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蔬菜市场基本饱和,蔬菜产业发展进入了提高质量的阶段.为了研究影响菜农安全蔬菜生产行为控制的因素,依据湖北省嘉鱼县202户菜农的入户调查情况,运用偏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模型分析了菜农安全蔬菜生产行为与蔬菜交易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改善蔬菜的交易环境可以增强菜农安全蔬菜生产行为控制.基于此,简要提出了以改善安全蔬菜交易环境为目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彭本利  李爱年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42-2944,2947
我国自引入排污权交易以来,开展了大量的试点。全面深入地分析我国排污权交易实践的经验及教训,对于完善我国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排污权交易在地方立法、基础研究、交易平台的建立、强化减排监管、排污权产权功能、排污权交易模式选择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政府职能、交易行为的延续性、交易空间范围、交易的法律依据、交易主体、市场供给、预防污染转嫁及污染热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欺诈性交易行为 ,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故意制造假象 ,采用假冒、仿冒、模仿或其他虚假手段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 :①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②擅自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 ,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 ,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③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者姓名 ,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 ;④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 ,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 ,伪造产地 ,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⑤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包括利用广告、标签或其他行为 ,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  相似文献   

13.
自我交易禁止制度规范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行为的一项特殊制度。中国公司法和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各项制度成熟度不高。本文结合案例对我国自我交易禁止制度进行简要评析。包括自我交易的主体范围、审批机关、自我交易行为效力、责任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4.
排污权交易是环境资源领域一项重大的制度改革,是促进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南京市吸取其他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搭建了相对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制定了较为科学的初始排污权分配方案,完成了交易程序的设计,并构建了"一主管两中心"的交易平台,于2015年12月正式启动排污权交易。但是随着工作的持续开展,现行交易模式中的政策、机制问题也逐步显现,厘清这些关键问题,对交易模式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将是加速推进排污权机制,加快发展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从微观层面建立社员交易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对浙江省15家葡萄合作社150位社员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社是否拥有品牌、是否提供运输服务、社员经营规模是影响社员交易行为的主要因素;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二次返利制度对社员吸引力较弱;高素质社员拥有多条产品销售渠道,对合作社的依赖性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合作社品牌扶持力度,扩大社员经营规模,提高仓储、物流服务质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是调动社员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集体林权竞争市场中交易行为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交易追踪调查显示,林改后林权交易量没有明显上升,林权高度分散与林业规模经营之间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林权出让者和受让者构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推导了交易双方的最优化条件和纳什均衡概率,剖析了影响林权交易行为的构成要素,指出交易成本高、采伐限额管理刚性约束、比较利益或机会成本的差异是造成林权交易不旺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建立降低林权交易成本的制度环境、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允许农户自发流转和弱化政府行政权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善意取得,又称善意受让或即时取得,是指受让人占有时出于善意.就可以相应取得访物之所有权或其他物权。善意取得制度,为近代以来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民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善意取得制度中.因无处分权的占有人擅自将他人财产处分给第三人而引起了交易关系.其确认和保护的是善意第三人在交易中已取得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对解决小规模经营农户与农产品市场之间的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规范制度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合作社财产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成员利益的保护和市场交易安全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法律制度中设计财产制度的关键是明确界定合作社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分布式农产品交易系统里的主机和网络通信容易受到安全威胁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信任的安全算法.首先,使用移动代理对用户交易记录进行综合统计并计算出行为信任值;然后对用户反馈进行分析筛选,计算出推荐信任值;最后对各种信任值进行分析,得出综合信任值.使用该算法的分布式农产品交易系统运行正常,能较好地保障网络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从交易费用和农户行为的角度出发,在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整理分析了交易费用、农户行为与规模经营的关系,并对当前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