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运用该项技术的优点是 :①能有效保持优良变异株的性状,解决了运用实生苗繁殖普遍存在的品种混杂退化的问题;②培养出的嫁接株生长势强,能迅速扩大冠幅,提前结果,生长期延长,抗病性强。比同类品种常规栽培增产12%~15%,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③可节省种子和育苗的投资。1 接穗—母株的选择及培育选择品种 (质 )优良,抗病丰产,生长健壮的甜(辣 )椒单株做母株,离嫁接前30~35天,摘掉当选母株上的所用甜 (辣 )椒,剪去三杈枝上部枝叶。选择晴天上午9:00左右修剪为宜,以利伤口当天愈合,防止病菌侵入。另外,加强肥水管理,每株穴追施尿素10~15 g  相似文献   

3.
<正>二月要搞好越冬栽培辣椒的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防治,还要加强早春育苗的猝倒病、疫病等病害防治。灰霉病。幼苗染病,子叶叶缘开始发黄,后扩展至幼茎,幼茎腐烂缢缩,病部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冬暖大棚)辣(甜)椒适于在腐殖质多、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和微酸性砂壤土中栽培,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  相似文献   

5.
<正>10月进入小阳春季节,秋延后辣(甜)椒栽培进入结果盛期,要及时盖大棚,做好保温管理,同时要及时防治疫病、温室白粉虱、茶黄螨等。秋季辣(甜)椒进入罢园期,注意白粉病的防治。白粉病。仅为害叶片,病叶正面为褪绿黄色病斑,病斑背面具白粉状物,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使叶片变黄、脱落,植株形成光秆。一般在叶正面不出现白粉状物,而是在叶背产生白粉状物。叶面出现白霉已是病害的晚期期,因此,要及早使用内吸性杀菌剂预防。发病初期,可用10%  相似文献   

6.
<正>早春育苗,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和菌核病等土传病害。对种子可用50%克菌丹或40%拌种双按种子重量的0.3%~0.4%的药量拌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主要应对育苗床土搞  相似文献   

7.
<正>3月气温渐高,对于辣(甜)椒的越冬栽培及3月中下旬移栽的早春栽培,病虫害逐渐多了起来,蚜虫、白粉虱开始活动,一些差不多在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的病害如疫病、炭疽病,要早作预防,及早用药,刚移栽不久的春大棚栽培还会发生猝倒病。蚜虫、白粉虱在农业防治上可采用清除杂草,设置防虫网等。化学防治可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000~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功夫水剂1000倍液、1.8%虫螨克乳油2000倍液、48%乐  相似文献   

8.
<正>早春育苗,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和菌核病等土传病害。对种子可用50%克菌丹,或40%拌种双,按种子重量的0.3%0.4%的药量拌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主要应对育苗床土搞好土壤消毒,按每50千克苗床土加20克68%金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和10毫升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剂拌土过筛混匀,再装入营养钵或做苗床土表土铺在育苗畦上。发病初期,也可选用68%金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5000.4%的药量拌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主要应对育苗床土搞好土壤消毒,按每50千克苗床土加20克68%金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和10毫升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剂拌土过筛混匀,再装入营养钵或做苗床土表土铺在育苗畦上。发病初期,也可选用68%金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72%霜脲氰·锰锌(克抗  相似文献   

9.
培育优质壮苗是甜(辣)椒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日光温室育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即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土,加上人为控制温湿度,为幼苗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使之适合于工厂化和规模化生产需要。我公司冬季利用日光温室育苗已有多年的历史,已形成规模化管理,积累了一定的育苗经验,现就育苗的方法、步骤、管理介绍如下。1确定播种期播种期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苗床设备、栽培方式等具体情况决定。露地定植一般在晚霜结束以后,我区一般是5月10日以后定植,青(辣)椒的苗龄一般是70…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不同品种(系)对晚疫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水平,采用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对24份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抗性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马铃薯品种(品系)中,高抗品种1份;抗病品种3份;中抗品种9份;感病品种7份;高感品种4份。  相似文献   

11.
以24份山西省小麦主推品种和51份山西省2015—2016年度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利用单花滴注方法,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赤霉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病小穗率变幅在5.0%~100.0%之间。参试品种中没有高抗赤霉病的品种,其中主栽品种仅长麦251表现中抗,占比为4.2%;区域试验品种中临麦7006、京麦1768和圣麦116等11个品种表现中抗,占21.6%,整体赤霉病抗性水平有待于改进。探讨了赤霉病鉴定方法和山西省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日光温室无公害辣(甜)椒的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管理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山东各地日光温室无公害辣(甜)椒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相似文献   

13.
RNA沉默是迄今最为有效的抗病毒策略,利用该策略不但能获得免疫转基因植株,且所得植株不易与其他病毒基因重组或异源包壳、生物安全性较高。将本实验室已构建的携带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部分移动蛋白基因(ΔMP)和黄瓜花叶病毒(CMV)部分复制酶基因(ΔRep)反向重复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MP-Rep(i/r),用农杆菌浸润法转化普通烟草品种K326,共得196株转化植株,经卡那霉素筛选和PCR检测发现128株为阳性转基因株;PCR-Southern和RT-PCR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并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ELISA结果显示20.3%的转基因植株对CMV和TMV复合侵染表现免疫性。本结果为利用RNA沉默技术进行植物抗多种病毒育种提供重要数据,为防治其他多种病毒复合侵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瓜枯萎病是最常见的黄瓜病害之一,危害日趋加重。1988~1900年结合我们的抗病育种工作,在收集、整理和研究四川省黄瓜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地方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鉴定。一、鉴定方法鉴定用的病原菌是从成都市郊菜地黄瓜枯萎病株上分离的。经鉴定为黄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将纯化的PDA平板培养基上的枯萎病  相似文献   

15.
甜(辣)椒耐低温弱光品种筛选方法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在不同的低温弱光条件下,对8个代表性品种的冷害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初步确定:15℃/5℃(昼/夜)、光照强度4000lx、光照时间8h、处理15天,是耐低温弱光品种的适宜选择压力。在此条件下,耐低温品种不出现伤害症状和落叶现象,叶片生长速度快;不耐低温品种生长缓慢,落叶严重,且生长点呈黑褐色,以至干枯。品种间差异显著。同时,耐低温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而不耐低温品种叶绿素含量下降。这一结果为进一步完善耐低温弱光品种的鉴定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本所选育的红麻新品系对根结线虫病的抗病性,连续3年对7份红麻品种(系)进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经济性状指标方面,福红991×J-1-113表现最好,其中2010年和2012年的单株干皮重分别为63.62g和23.88g,2011年的单株鲜生物产量为296.67g;在根瘤指数方面,福红991×J-1-113(品种名:ZHKX-01)3年根瘤指数的均值最小,为39.27,对花生根结线虫的抗病性状表现为抗病(R),其它6份红麻品种(系)均表现为中抗(MR)。  相似文献   

17.
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8A和9个不同基因型的辣(甜)椒恢复系为材料,研究其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表明,匈804、LS7、湘紫、洛紫、SI201、转育R甜和转育R辣均能完全恢复21A和8A的不育性,具有1对显性恢复基因,湘紫、洛紫和转育R辣的恢复基因为等位基因,与SI201恢复基因不等位。南昌92-1和洛甜2号对21A和8A的不育性只能部分恢复且恢复率存在差异。利用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延A、8A与138个辣(甜)椒自交系测配414个杂交组合,其中有102个组合育性完全恢复,占24.6%;有146个组合育性分离,占35.3%;有166个组合育性完全不恢复,占40.1%。在恢复的组合中,辣椒恢复系占82.4%,甜椒恢复系仅占17.6%,表明恢复基因的分布主要存在于辣椒材料中,甜椒材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豇豆品种(系)对豇豆锈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豇豆是我国主要的菜用豆类之一,豇豆锈病(Uromvces vignae)是豇豆最主要的病害.主要为害豇豆叶片,引起叶片变形早衰,落叶,严重时为害叶柄、茎和种荚,失去食用价值.豇豆锈病田间发病率达100%,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为了经济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降低该病对豇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豇豆抗锈品种的利用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为此笔者自1996~1999年对1046份豇豆品种(系)进行了抗锈鉴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甘蔗新品种(系)苗期白条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白条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是甘蔗生产中的重要细菌性病害之一,选用抗病品种是甘蔗白条病防控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为明确国内甘蔗新品种(系)对白条病菌的抗性水平,本研究选用抗白条病品种LCP85-384和感白条病品种新台糖20号为对照种,对我国各育种单位新选育的49个甘蔗新品种(系)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抗白条病鉴定。研究结果显示,从白条病菌Xa-FJ1菌液接种后第7天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甘蔗品种白条病病情指数不断提高,到接种后21~28 d时,各品系的病情指数进入平稳增长时期。对接种后的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和叶片总DNA的提取,利用甘蔗白条病菌特异性引物XAF1/XAR1进行PCR检测和鉴定,结果证实白条病菌Xa-FJ1通过人工接种方式成功侵染供试材料。基于病情指数评价甘蔗抗病性水平,将51份供试材料划分为抗、中抗、感、高感4个不同抗病等级。抗病至中抗水平的品种(系)有19份,占37.3%,其中抗病等级只有3份,分别为粤甘50、福农09-7111和中蔗10号;感病至高感水平的品种(系)有32份,占62.7%。上述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参试国内新选育的甘蔗品种(系)苗期对白条病的抗性水平没有达到高抗的品种(系),建议加强甘蔗白条病抗病基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