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貂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多种毛皮兽的一种传染病,革兰氏染色阳性。在毛皮动物上呼吸道中都存在致病性链球菌,发病的动物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病菌随分泌物、排泄物排出体外。1病因(1)当饲养管理不当、气候骤变、拥挤闷热、营养不良、长途运输等不良应激因素存在,致使抵抗力下降,可促使本病发生。(2)当用未经煮熟的大量肺炎球菌感染的鸡、鸭、兔、猪等肉类产品饲喂毛皮兽,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山东规模化养殖场毛皮动物多重感染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2013年间,山东10个地市多家毛皮动物养殖场养殖的毛皮动物(狐狸、貉子、水貂)出现腹泻,皮肤湿疹,神经症状,空怀、流产、出血性肺炎等症状和病变类似的疫情,为探明其病因,本研究对发病规模化毛皮动物养殖场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送检的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发现,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阿留申病毒感染率分别为54.21%、47.30%、31.35%;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绿脓杆菌、加德纳菌的感染率分别为37.58%、25.05%、21.81%、14.04%、12.53%、10.37%、8.21%;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阿留申病毒、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6种病原的单独感染、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四重感染分别为22.03%、39.52%、36.07%、2.38%,未见五重以上的感染。结果表明,近两年造成山东规模化场毛皮动物发病主要原因是由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阿留申病毒与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多重感染所致,这为规模化毛皮动物养殖场有效地控制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是饲养不当,胃肠正常消化机能被破坏,魏氏梭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导致全身毒血症;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危害严重。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常存在于土壤、污水、动物粪便、饲料中。健康路的肠道中亦有本菌的存在。当饲料突然改变,尤其是食入大量富含蛋白质或冰冻的青绿多汁饲料后,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免疫机能受到干扰和破坏,菌群失调,而该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经吸收后引起发病。往往青壮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4月份以来,毛皮动物生产进入了旺季,尤其是貉子,这期间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毛皮动物生长不良,发病甚至幼仔及母兽的死亡,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为防止以上不良现象的发生,本期饲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产前阶段1.1本期饲养的质与量的问题在毛皮动物产仔前期,许多养殖户认为,本期毛皮  相似文献   

5.
肉毒梭菌中毒又称“软颈”,是一种由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毒血症,肉毒梭菌本身不能引起动物发病,但本菌经常存在于动物肠道内,在动物死后它可迅速增值,引起尸体腐败产生毒素导致食入含本毒素的另一些蛋鸭发生肉毒中毒。  相似文献   

6.
《北方牧业》2013,(15):13
山东省畜牧协会特养分会与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将共同举办第四期毛皮动物疾病疾病诊断与防治培训班.培训内容:近期毛皮动物流行病概况;毛皮动物疫苗免疫前抗体分析;毛皮动物疾病防控策略;诸城、荣成服务点常见病介绍;狐貉貂肺炎发病情况及防控策略;毛皮动物临床用药常识与基本原则;临床解剖实习、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实验室准备工作(消毒、培养基制作等);毛皮动物常见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药敏试验、染色镜检、阿留申病检测)及实践;  相似文献   

7.
克雷伯氏菌属于肠杆菌科肠道杆菌属,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呼吸道以及水、土壤和谷物中。正常情况下,本菌不会引起动物发病,但是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本菌大量增殖时,就会引起动物发病,主要是引起幼畜的肺炎。1发病情况及剖检变化2006年6月,临沂某万头猪场2月龄仔猪突然出现体  相似文献   

8.
沙门菌病是动物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毛皮动物尤其易感。貉沙门菌病的病原是肠道杆菌科沙门属的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常见的致病血清型有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本病主要传染源是发病和带菌的貉和其他动物,以及被沙门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及用具等。该病为人畜共患病,因此饲养员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抵抗力低下的貉及幼龄貉容易感染,死亡率较高。笔者曾接触1例貉沙门菌病病例,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7年1月25日,某养殖户带2只貉就诊,1只已死亡,1只病情较重。主诉:共养貉100只,年龄均为9~10月龄,1周前开始发病,发病8只,起…  相似文献   

9.
<正>黄脂肪病是以全身脂肪变性、发炎、黄染为特征的代谢障碍病。主要发病原因是饲料中脂肪氧化酸败。仔兽发病多呈急性过程,体型较大、食欲旺盛的个体发病死亡较早,成年兽抵抗力较强。本病不及时确诊治疗能够引起毛皮动物大批死亡,慢性病例个体消瘦、皮毛质量下降,在毛皮动物养殖业中危害较大。现将笔者遇到的1例狐黄脂肪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乐亭县某养狐户养殖蓝狐600只左右,11月8  相似文献   

10.
<正>1疫苗注射的时间在每年饲养毛皮动物的周期内,总共有三个发病、死亡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小兽产后半个月之内,小兽出现大量的死亡(预防这个阶段的死亡主要依靠提早对种兽使用优质饲料添加剂,在怀孕早期、中期使用低水平的饲料饲养毛皮动物,从而提高出生小兽的均匀度);第二个高峰,就是在每年的6、7月,小兽分窝前后,围绕第一次注射疫苗前后,大量的母兽和小兽出现犬瘟热、传染性胃肠炎、脑炎等症状而引起死亡;第三个死亡高峰期,就是围绕第二次注射疫苗的春节前后,种兽发病引起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非病毒性病原主要是由细菌、毒素中毒、寄生虫、营养代谢等因素造成的毛皮动物发病甚至死亡的疾病,也是毛皮动物养殖过程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毛皮动物养殖场户影响最大的疾病类型。同时也反应了毛皮动物养殖场户对日常饲养管理水平、饲料搭配安全水平及日常保健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控制非病毒性病原疾病的发生能有效降低毛皮动物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死亡率,降低损失。1疾病检测概况2016年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共计接收来自山东、河北、辽宁、吉  相似文献   

12.
<正>夏季是毛皮动物呼吸道疾病发病高峰期,此时期发病的动物主要是以狐狸、水貂、貉子为主,其症状前期主要表现为打喷嚏、咳嗽、鼻端流脓、呼吸障碍,中后期逐渐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突然死亡甚至口鼻流血。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是高热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中病原总数增多,毛皮动物抵抗力下降所致。因此控制本病的关键在于降低环境中病原总数,提  相似文献   

13.
《北方牧业》2007,(21):25
<正>疫苗注射的时间在每年饲养毛皮动物的周期内,总共有三个发病、死亡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小兽产后半个月之内,小兽出现大量的死亡(预防这个阶段的死亡主要依靠提  相似文献   

14.
家畜连续采饲发霉的饲料和饲草可引起中毒。特别是发霉玉米中几种镰刀菌的毒素,引起马霉玉米中毒主要是串珠镰刀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其能引起马脑白质的角质软化,从而导致严重的神经症状。临床以兴奋或沉郁为特征,马属动物多发。本病多发生于秋季,如果阴雨连绵,玉米和饲草发霉变质,可引起大面积发病,一般以零星散发为主。  相似文献   

15.
《牧业资讯坊》2005,(7):27-28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上一些动物保护组织和新闻媒体大肆炒作我国皮毛加工活剥动物皮的事件,某些文章采取了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手段对我国皮毛动物养殖业和皮毛加工业进行了大量负面报道,严重地影响了中国毛皮的出口和毛皮行业的健康发展。此次事件起源于河北省某皮毛产地,早在今年年初,瑞士等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就发表了相关文章,说该地轻视毛皮动物养殖,特别是在屠宰过程中存在活剥动物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魏氏梭菌病又称产气荚膜杆菌病,该菌广泛存在于土壤、饲料、蔬菜、污水、粪便中,在某些应激因素诱导下引起动物发病并导致其死亡。该菌分A,B,C,D,E,F六个型,闫新华教授等分离于狐狸、貉、水貂、兔、犬的菌株鉴定后证明均为A型,该菌对经济动物威胁性较大,近几年,随着我国特种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有关魏氏梭菌侵害特种毛皮动物的报道逐年增多,本单位研究所今年6~9月份接到9个病例,其中狐狸4例,貉子3例,水貂2例,通过对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尸体  相似文献   

17.
杨颖  曲勃  高秀华  邢秀梅  戴娟 《饲料工业》2012,33(13):57-60
毛皮动物是以产毛皮为主的动物,主要包括水貂、狐狸、貉等,近年来我国毛皮动物的养殖日益增大,特别是人工饲养的毛皮动物数量大大增加。1934年,Todd等通过大鼠试验首次证实锌是动物营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1928年,Hart发现铜作为生物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并证实铜是鼠血红蛋白合成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动物生长和预防临床和病理紊乱所必需的元素。铜、锌是毛皮动物生长发育和皮毛成熟的重要元素,对于其生产性能、毛皮质量和繁殖性能都有重要影响。文章主要阐述近些年来国内外毛皮动物在锌、铜等微量元素方面的研究状况及锌、铜对毛皮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霉菌毒素是霉菌在适宜条件下在其污染的饲料中产生的可以引起动物中毒的代谢产物。毛皮动物食入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可造成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多种实质器官的损害。目前,对毛皮动物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酶烯酮毒素等。1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产  相似文献   

19.
犬瘟热     
沈晓娟 《北方牧业》2007,(12):25-25
<正>犬瘟热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犬患本病外,多种肉食性毛皮动物几乎都可感染。其主要特点为发热、眼结膜炎、鼻炎及消化道炎症,也常发生卡他性肺炎、皮肤和神经变形。幼龄动物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毛皮动物养殖如何突破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毛皮动物(貂、狐、貉)皮张市场行情稳定,部分优质皮张价格较高。但要实现盈利,还需要了解我国毛皮动物行业的特点和问题。(一)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存在的问题1.优良品种毛皮动物养殖比例小。良种在毛皮动物养殖业经济效益上的贡献占到近50%,优良品种,如芬兰狐、丹麦水貂、美国短毛黑水貂等,皮张较大、质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