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宿根蔗的开垄松蔸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根蔗发株多少与宿根蔗栽培技术有直接的关系。本文着重从选择宿根性良好的品种、贯彻“四早”的宿根管理原则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宿根蔗的开垄松蔸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气象因子对广西新植蔗和宿根蔗茎伸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2011年广西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旬茎伸长量和气象资料, 分析宿根蔗和新植蔗在气象因子影响下茎伸长的差异。结果表明, 新植蔗和宿根蔗茎生长具有明显差异, 新植蔗茎伸长期茎高明显大于宿根蔗, 进入茎生长期时的茎高本底值较小, 茎总伸长量较大但其伸长期较短。多数气象因子与新植蔗、宿根蔗旬茎伸长量极显著相关(P<0.05), 且对新植蔗的影响大于宿根蔗。对新植蔗、宿根蔗茎伸长起直接正作用的主要因子均为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最高气温, 起直接负作用的主要因子为平均气温、气压, 积温、降雨量则通过其他气象因子起明显的间接作用。旬茎伸长量对降雨量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 新植蔗滞后期多为2旬, 宿根蔗多为1旬, 新植蔗对日照时数的响应也存在滞后现象, 两者对温度类气象因子及相对湿度均无滞后。  相似文献   

3.
利用柳州市沙塘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一级站2010—2012年甘蔗生长发育观测资料与主要的气象因子,重点分析了新植蔗、第一年宿根蔗和第二年宿根蔗旬伸长量与旬降水量、旬平均温度、旬平均日照时数的关系,并对甘蔗旬伸长量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蔗伸长量与旬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该旬降雨量大,甘蔗旬伸长量就高,与当地降水规律重合,通过相关性分析,气象中的水分因子,降水量、相对湿度、旬平均水汽压与新植蔗、第一年宿根蔗和第二年宿根蔗旬伸长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旬平均温度与新植蔗旬伸长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不显著,与第一年宿根蔗和第二年宿根蔗旬伸长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旬平均日照时数峰值对应旬伸长量低值,通过相关性分析旬平均日照时数与新植蔗、第一年宿根蔗和第二年宿根蔗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水分因子是决定甘蔗高度的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大螟幼虫在甘蔗苗期的空间格局,2012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科研示范基地开展了甘蔗苗期大螟为害枯心苗调查,并应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新植蔗虫口密度(1.07头/点)明显低于宿根蔗(1.91头/点),新植蔗变异系数、峰度和偏度均较宿根蔗大,表明大螟在宿根蔗较新植蔗发生重,且新植蔗田较宿根蔗田有更高的聚集度。在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模拟方面,新植蔗田在4个方向均为球形模型,宿根蔗田在45°和90°方向为球形模型、0°方向为高斯模型、135°方向属随机分布,表明大螟幼虫整体上呈聚集分布,但新植蔗田聚集度较宿根蔗田高。在相关性方面,新植蔗田和宿根蔗田均在0°和45°方向上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宿根蔗明显大于新植蔗,表明宿根蔗田的大螟幼虫空间相关性较新植蔗田强。通过Kriging插值模拟图可清晰看出,新植蔗大螟幼虫在蔗田边缘发生严重,虫源主要来自周边蔗田,宿根蔗大螟幼虫在田间的螟虫发生点多且均匀,虫源主要来自自身蔗田。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云南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 RSD)的发生危害情况,为推广应用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和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科学依据。于2012—2014年,对云南省18个蔗区的甘蔗宿根矮化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并采用PCR技术对田间采集的1091 个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825 个样品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5.6%;18 个蔗区都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56.4%~88%;28 个主栽品种均感染RSD,阳性检出率51.2%~100%,其中‘粤糖82-882’、‘粤糖93-159’、‘粤糖00-236’、‘粤糖60’、‘桂糖11’、‘桂糖17’、‘桂糖94-119’、‘赣蔗18’、‘云引58’、‘德蔗93-94’等10 个品种感病严重,RSD检出率在90%以上;不论是新植、宿根,还是水田、旱地甘蔗均感染RSD;可见RSD已在云南各蔗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是导致甘蔗减产、宿根年限缩短及严重威胁云南蔗糖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蔗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蔗行间种大豆、花生面积逐年扩大,1982年全区30万亩蔗地(其中宿根蔗12万亩),间种面积达23万多亩(其中冬春植蔗间种大豆13.7万亩、花生3万亩;宿根蔗间种大豆5.4万亩、花生1万亩),鲜苗压青(不收豆)1,224亩。历史不习惯间种的东莞县间种花生的面积也逐年增多,闯开了大……  相似文献   

7.
以来宾市兴宾区某甘蔗种植区宿根蔗存在的黄化病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黄化病比较严重的蔗区进行调查采样,分析宿根蔗诱发黄化病症的原因,对比调查结果,并开展甘蔗黄化矫正试验。结果表明,出现黄化病的甘蔗作物主要集中在酸性较强的种植土壤区域,pH值一般在4.50以下,土壤中包含的铁、钙、镁等元素比例过低;甘蔗作物体内携带的活性铁含量比例过低、活性锰比例过高,造成植株体内铁元素、锰元素营养失衡,是诱发宿根蔗出现黄化病的主要原因;在甘蔗叶面喷施铁、镁、硼、钙、钾、锌、氮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有效提升黄化转绿率,其中喷施铁的转化效果最佳,其次是镁元素和硼元素。  相似文献   

8.
在崇左蔗区对引进的甘蔗新品种桂糖 52 号、桂糖 55 号和桂糖 58 号进行 1 年新植 1 年宿根引种试验,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这 3 个品种在崇左蔗区的农艺性状和生态适应性情况,结果表明,桂糖 52 号、桂糖 55 号和桂糖 58 号具有蔗产量高、蔗糖分高、宿根性强、黑穗病抗性好等优点;桂糖 52 号蔗产量、蔗糖分和模糊综合评价值均排在所有参试品种的第 1 位,其次分别是桂糖 58 号和桂糖 55 号,3 个品种均优于对照新台糖 22 号;桂糖 55 号和桂糖 58 号抗倒伏性中等。这 3 个甘蔗 新品种适合在崇左蔗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2021年广西蔗区糖料蔗生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地了解2021年广西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蔗区的种植面积及植期、品种结构、甘蔗苗情、病虫害发生情况等。调查发现:2021年广西蔗区整体苗情较好,有足够的苗数;南宁市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有一定程度减少(-5.81%),其他蔗区基本保持稳定;螟害枯心苗率整体较低,但宿根蔗螟害防治仍然是难题;宿根蔗黑穗病问题严峻,需加强关注并做好防控;机械化收获仍处于较低水平;蔗农种植新品种意愿强烈,蔗区的品种类型进一步多元化。建议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以及抗黑穗病优良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甘蔗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CK),对参试的9个甘蔗品种(系)进行田间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的品比试验,调查参试品种(系)的农艺性状、抗逆性状及产量构成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系)比CK增产增糖的品种(系)有6个,其中桂热2号和凉蔗02-186的分蘖率、宿根发株率、蔗茎产量、含糖量和有效茎数等较CK有明显的优势,福农41号的枯心苗率和梢腐病率最高,凉蔗07-53、凉蔗03-23和凉蔗03-81蔗糖分偏低,其他材料与CK差异不大。通过产量和总含糖量综合分析,桂热2号、凉蔗02-186、桂糖42号表现优异,适宜在广西南宁地区及气候相似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广西蔗区引进甘蔗品种(系)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筛选适应广西蔗区地理环境、稳产高糖的甘蔗品种,实现品种多样化,提高应对病虫害、气候环境变化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在前期引进栽培试验的基础上,将筛选出的3个甘蔗品种(系)进行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的观测分析。通过一年新植一年宿根的比较试验,发现凉蔗02-6、凉蔗03-81的农艺性状与当前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CK)综合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凉蔗02-6的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甘蔗产量等性状都优于CK,蔗糖分与CK相当,新植、宿根凉蔗02-6产糖量分别比CK高约2.08t/hm 2、2.86t/hm 2且差异显著;凉蔗03-81甘蔗产量和产糖量等性状显著优于CK,但是蔗糖分显著低于CK,制糖成本较高,影响制糖企业效益。此外,对不同甘蔗品种(系)生长的跟踪观测发现,凉蔗02-6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和掌握2013年广西蔗区甘蔗中期生长情况,于2013年9月9日至9月11日对百色、崇左、来宾3个主要蔗区进行调查。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表明:2013年广西甘蔗中期长势总体情况与2012年相当,综合3个蔗区数据,新植蔗有效茎数增加了2955株/hm2,宿根蔗有效茎数与2012年基本持平;新植蔗平均株高降低了7cm,宿根蔗平均株高增加了24cm;新植蔗茎径平均增加0.06cm,宿根蔗茎径平均减少0.0lcm;螟害枯心率和黑穗病自然发病率均略少于往年。2013/2014年榨季全区甘蔗产量预计与上榨季基本持平。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应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加强现代甘蔗种植技术培训,加强糖业相关管理部门对恶劣天气的应对措施。同时,要积极调整甘蔗品种种植结构,扩大桂糖系列优良甘蔗品种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对新植及其宿根甘蔗增产的连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地膜覆盖栽培在我国各蔗区均已普遍表现增产增糖,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地膜覆盖栽培对新植及其宿根蔗增产的连续效应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比较完整的报道。本研究试图就此为甘蔗地膜(膜厚0.015毫米)覆盖栽培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蔗健康苗圃宿根矮化病检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中国蔗区的一种主要甘蔗病害,影响甘蔗产量、蔗糖分及宿根蔗年限,也是导致甘蔗品种种性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较严重的经济危害性。笔者应用实验室建立的甘蔗宿根矮化病菌PCR检测技术对一级或二级健康种苗圃种苗进行甘蔗宿根矮化病监测,以明确各级种苗圃宿根矮化病发生情况,为指导生产提供科学数据。检测结果为‘粤糖00-236’和‘ROC22’新植一级和二级健康种苗圃均未检测出RSD,宿根一级健康种苗圃RSD检测率分别为20%和5%,各级健康种苗圃RSD总检出率分别为6.7%和2%,分别较其普通种茎苗RSD检出率降低86.6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结果表明,建立的甘蔗健康种苗圃已有效地去除了甘蔗RSD病菌。  相似文献   

15.
林韶湘 《作物学报》1984,10(1):63-64
<正> 目前国内一些蔗区反映宿根甘蔗发株不齐、不全,缺株断垄多,有效茎数少,产量比新植庶低。生产上促进宿根甘蔗的发株,各地采用了不少措施,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需寻找更简单易行而有效的方法。从报道资料看,乙烯利和吲哚丁酸对促进分株和分蘖有良好的效果。本试验用赤霉素及吲哚丁酸处理宿根蔗头,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获悉,当前全区甘蔗生长已进入伸长期,发生的主要病虫有甘蔗螟虫、甘蔗蓟马、蔗龟等,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流行,该站要求各植保部门要切实做好病虫监测预报和防控指导工作。一、甘蔗病虫发生动态及预报甘蔗螟虫:第一代甘蔗螟虫经过防治后,田间仍有一定残虫量。龙州、兴宾、博白等地新植蔗平均枯心率1.05%1.71%,田间残虫量平均10.4头/亩1.71%,田间残虫量平均10.4头/亩42头/亩,宁明、龙州、博白等地宿根蔗平均枯心率4.6%42头/亩,宁明、龙州、博白等地宿根蔗平均枯心率4.6%15.02%,  相似文献   

17.
邓宇驰 《中国种业》2020,(12):96-98
本文介绍了高抗黑穗病甘蔗新品种桂糖52号的选育过程及其种性特点。桂糖52号(试验编号:桂糖06-1215)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HOCP92-648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五圃制”常规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2020年7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早熟、高糖、高产、宿根性强、抗黑穗病,在蔗糖分、产量、抗黑穗病方面较对照新台糖22号均具备明显优势,宿根蔗产量优势更突出;在2015-2017年广西区域试验中,桂糖52号一新两宿平均蔗茎产量(101.17t/ha)比对照增产16.05%,其中一年宿根、二年宿根分别比对照增产29.08%、20.80%;平均蔗糖分(15.60%)比对照高1.13%(绝对值);适合广西的桂中、桂西、桂南蔗区种植,但抗倒伏能力较弱,推广应用时应注意做好配套栽培措施,以充分发挥其种性优势。  相似文献   

18.
湛江农垦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甘蔗病害,对甘蔗生产为害较重。为了明确湛江农垦蔗区甘蔗RSD的发生情况,为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应用斑点杂交酶链免疫法(Dot Blot Enzyme linked Immuno Assay,DB-EIA),对随机采于湛江农垦丰收、华海及广前三个主要蔗区的1935个蔗茎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935个样品中,RSD检出率为62.84%;广前公司蔗区、华海公司蔗区及丰收公司蔗区RSD发生率分别为95.3%、80.9%及41.0%;主要栽培品种新台糖22号、新台糖25号、粤糖89-113、粤糖79-177的RSD检出率分别为55.0%、54.2%、84.3%及94.8%;新植蔗发生率64.2%,宿根蔗发生率61.3%;调查的12个品种和84个甘蔗生产队均可检测出RSD。RSD在湛江农垦蔗区已普遍发生且发生率较高,主要栽培品种感病严重。  相似文献   

19.
氮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甘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单作常规施氮量为对照(CK),设氮化肥减量20%+间作绿豆压青(A)、氮化肥减量40%+间作绿豆压青(B)和氮化肥减量60%+间作绿豆压青(C)3个处理,通过测定甘蔗农艺性状、蔗茎产量和甘蔗叶片氮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氮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甘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绿豆影响新植蔗分蘖,分蘖率显著低于CK,但对甘蔗有效茎数影响不显著。新植蔗产量表现为A>B>CK>C。氮化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宿根蔗发株率、株高、有效茎数、甘蔗茎径有促进作用。宿根蔗蔗茎产量表现为A>B>C>CK。2年的甘蔗蔗糖分含量表现为C>B>A>CK。氮化肥减少20%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提高甘蔗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有促进作用。综合甘蔗农艺性状、蔗茎产量、氮代谢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和经济效益的表现,试验以氮化肥减量20%+间作绿豆压青的A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甘蔗品种的宿根性强弱存在很大差异,为探究不同宿根年限甘蔗品种间的表现,以桂热2号(GR2)和对照新台糖22号(ROC22)为研究对象,测定宿根萌发期根、茎、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指标。结果显示,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主要集中部位是茎和叶,GR2的5年宿根蔗的茎部可溶性糖含量最高;GR2中脱落酸(ABA)含量降幅最大,与宿根性强弱关系紧密,赤霉素(GA3)与宿根性的强弱成负相关,与ABA和生长素(IAA)的变化趋势相反;植物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宿根性强弱成正相关,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宿根性强弱成负相关,植物蛋白酶(Protease)在GR2的5年宿根蔗中活性最高;通过极点排序法计算得到ABA、IAA、GA3、CAT、PAL、Protease、SOD和SS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86、0.136、0.107、0.074、0.115、0.165、0.056和0.159。其中ABA含量、Protease和SS活性的权重系数较大,说明这3个指标对甘蔗宿根性的影响较大;宿根萌发期各品系宿根性强弱排序为GF>GT>RT>RF,说明GR2的宿根性强于ROC22,桂热2号是值得推广的强宿根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