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桑赤锈病菌干旱型生型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采集的病原菌,经与南方普通型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侵染对湿度的适应性和菌丝侵入寄主组织的适存在等比较,发现该病夺菌属于桑锈孢锈力的干旱型生理小种,并提出用湖桑32号、湖桑7号和黄鲁头等桑品种作为对桑锈孢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  相似文献   

3.
<正>桑赤锈病最早记载于我国北宋末代温革著《琐碎录》,称为金叶,此书距今约900多年;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称为金桑。现通常称桑赤锈病,也有称赤粉病、金桑、金吊叶、黄疸,是桑树常见芽、叶病  相似文献   

4.
蒙山县桑赤锈病的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尚贵 《广西蚕业》2007,44(4):22-23
通过2006~2007年两年来对蒙山县桑园赤锈病的发生特点和蔓延扩散情况深入调查,弄清了桑赤锈病的发生和传播的主要途径、特点和扩散蔓延的基本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性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桑赤锈病菌干旱型生理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采集的病原菌,经与南方普通型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侵染对湿度的适应性和菌丝侵入寄主组织的适存性等比较试验,发现该病原菌属于桑锈孢锈菌的干旱型生理小种,并提出用湖桑32号、湖桑7号和黄鲁头等桑品种作为对桑锈孢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蚕种的微粒子病,由少数蚕区发生向全国逐步蔓延扩展,90年代初开始严重的影响着蚕种生产,其蔓  相似文献   

7.
叶俊 《蜜蜂杂志》2000,(6):17-17
自去年秋天以来,我地许多蜂场都遇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大批蜜蜂体质下降,采集能力和腺体分泌能力明显降低。到秋繁旺盛时期,许多成年蜂出现体小、色暗、吻伸、拉痢、死于箱前等症状。由于大批成年蜂死亡,其封盖子及大小幼虫、卵也就失去了保护和哺育能力,以致越冬包装时各蜂场群数只剩下1/5~1/3,有些则寥寥无几。经辽宁省蜜蜂原种场对我地多家蜂场抽样检测,结果是许多蜂场不仅患有全省流行的孢子虫病,同时还患有蜜蜂螺原体病及病毒病。蜜蜂孢子虫病又叫蜜蜂微粒子病,是危害成年蜂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在一般情况下很少泛…  相似文献   

8.
猪囊虫病的流行、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囊虫病(Swine cysticercosis)又称猪囊尾蚴病,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寄生于人、猪各组织器官所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囊虫病不仅造成养猪业的巨大损失,而且也给人体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人既是囊虫的中间宿主,又是终末宿主,而且是唯一的终末宿主.囊虫在寄生过程中,产生了一整套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机制,从而能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可以存活十几年甚至数十年而无任何临床症状.本文试将囊虫病的流行病学、生活史做较详尽的阐述,以期广大兽医工作者对该病有进一步的认识,达到预防和控制囊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赤锈病桑叶养蚕对蚕体健康和蚕茧产量的影响,用赤锈病桑叶进行养蚕和制种试验。结果表明:3龄起蚕至5龄熟蚕用赤锈病重度为害叶、中度为害叶饲养,其眠蚕、熟蚕整齐,健蚕率、结茧率达100%,3龄蚕虫蛹率达98.70%以上、3龄蚕成蛾率达94.00%以上、正常产卵蛾率达93.30%,良卵率达99.66%以上,与正常桑叶饲养没有显著差异,表明使用赤锈病桑叶养蚕对蚕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但赤锈病重度为害叶、中度为害叶饲养与正常桑叶饲养相比,最大蚕体重分别下降16.59%、9.84%,蛹体重下降13.57%、5.69%、全茧量下降13.74%、6.63%、茧层量下降16.67%、5.88%;蚕蛾产卵数也有所下降。评价认为,赤锈病为害叶养蚕对蚕没有一般毒性、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器官毒性和生殖毒性,赤锈病桑叶用于丝茧育养蚕和种茧育养蚕是安全的,但应及早使用,减轻赤锈病病情,避免赤锈病重度为害、蔓延传播扩大危害;赤锈病桑叶与正常桑叶隔餐或隔天交替喂蚕用叶,可弥补连续食用赤锈病叶带来的营养不足,达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0.
当前流行猪病控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省养猪业的整体形势比较乐观,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许多规模化猪场在现有管理模式和水平下的运作效益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对科技手段的深层次理解不够和对目前猪病的流行状况的认识有偏差。由于以猪圆环病毒和繁殖呼吸综合征为主的免疫抑制病的广泛存在和持续性感染,造成目前猪病的发生以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主要特征,饲料真菌毒素中毒更加剧了免疫系统破坏及抵抗力的进一步降低。1猪瘟根据目前的免疫监测、统计,种猪抗体水平不足1∶64的高于20%;断奶仔猪低于1∶32的占临床发病猪的80%以上,见表1。尽管目前典型猪瘟的发生不多,…  相似文献   

11.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桑蓟马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桑蓟马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00倍、1000倍和500倍均极显著优于40%乐果乳油1000倍,对桑蓟马成虫的防效好于若虫,且见效快。该药对家蚕的毒性较低,是适合于防治桑蓟马的安全性较高的新农药,初期使用浓度2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椹菌核病的病原为柔膜菌目的真菌,病原真菌孢子在桑树开花期间侵入雌花引起初次侵染,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采取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08年中秋期对8%残杀威WP、40%保桑灵EC和65%桑用毒死蜱EC的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总体防效以保桑灵为最好,毒死蜱次之,残杀威最差.在生产上建议对桑尺蠖为主要害虫时使用保桑灵1800倍,对桑毛虫为主要害虫时可使用毒死蜱2500倍或保桑灵1800倍,宜掌握在害虫低龄期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桑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桑树在盐碱地栽培 ,受盐害最为严重的时期是种子萌发及幼苗期。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桑种子 ,研究高盐逆境条件下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NaCl浓度增大 ,桑种子的萌发率、发芽率逐渐下降 ,发芽滞后且发芽后的幼苗生长被抑制 ,当NaCl的浓度达到 5 0mmol/L时 ,子叶长出率、幼苗鲜质量明显下降 ,在 15 0mmol/L浓度下种子无法长出子叶 ;各处理区叶片的含水率、叶绿素的含量也随NaCl的浓度升高而下降 ;脯氨酸含量则随NaCl浓度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王建新  堵鹤鸣 《蚕业科学》2000,26(4):248-253
经过调查证实全年桑树的自然生长符合LOGISTIC生长方式 ,据此可把桑树鲜物质生长过程分为快速增长期、产量形成期和生长平衡期。为获得最大产量 ,提出尽早进行夏伐和疏芽定条 ,减少夏蚕饲养量 ,平衡秋蚕饲养比例 ,适当提前饲养秋蚕 ,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桑树补偿能力的大小 ,确定病虫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6.
低聚壳聚糖对桑树种子萌发和桑树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低聚壳聚糖溶液处理桑树种子和对桑树进行叶面喷施 ,结果表明 :0 5 %的低聚壳聚糖溶液处理桑树种子 ,可以提高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生长势 ,桑树喷施 0 5 %的低聚壳聚糖溶液可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增强光合能力 ,降低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叶片的可溶性糖、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 8 7%、8 2 % ,叶片的单位面积质量也高于对照 ;用处理过的桑叶喂蚕 ,可以提高产茧量和茧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刻芽技术中切口的长度、深度及切口与所刻芽之间的距离对芽发育的影响。切口的长度与芽距为 2∶1时 ,刻芽效果较好 ;切口的长度每增加 10~ 15mm ,切口的深度应相应地减少一个水平 ;芽距每增加 5mm左右 ,切口深度也应增加一个水平。按切口长度为 2 0mm ,芽距为 10mm ,切口深度为轻伤木质部刻芽 ,当年夏秋季产叶量提高 36 9% ,全年产叶量提高 2 4 5 % ,第 2年春季产叶量提高 8 7%。  相似文献   

18.
王泽林 《蚕桑通报》2009,40(2):24-27
为探索桑蓟马被害叶的使用价值,分别就桑蓟马被害叶对生命率、茧质、卵质及下代孵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桑蓟马被害叶对稚蚕期影响不大,但对壮蚕期影响较大。丝茧育可将桑蓟马被害叶用在5龄第4天后,种茧育尽可能不用桑蓟马被害叶,以确保卵质成绩。  相似文献   

19.
桑螟化学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五年各代桑螟变化情况和药剂防治情况调查,得出全年桑螟化学防治策略为:治好第1代,兼治2,3代,重点防治4,5代,蚕种场桑螟防治策略为:主要做好越冬代桑螟防治和清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桑树顶芽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桑树顶芽的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进行研究,以确定其最佳HgC12溶液灭菌时间及启动培养基的激素组成及比例。结果表明:最佳HgC12溶液灭菌时间为10min,最佳启动培养基附加激素为6-BA1.5mg/L、2,4-D0.02mg/L、IBA0.1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