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启英  孙锡莨 《植物保护》1965,3(4):128-128
近年来安徽省各地种植单季晚稻和双季连作晚稻面积有很大扩展。单、双晚稻由于陆续插秧,有于三化螟繁殖为害。迟栽晚稻的分蘖期常与第三代三化螟盛孵期相遇,枯心最为严重。稻苗主茎受害后,再生的分蘖常常莠而不突,产量损失很大。自1955年开始,我所用6%可湿性六六六对晚稻枯心进行多次防治试验,现将有关技术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禹云裘 《植物保护》1984,10(1):23-24
螟卵啮小蜂(Tetrastichus schoenobiiFerr.)是热带性昆虫,但适应性强,广为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南自印尼爪哇(西伯雷贝斯区)起,迄我国安徽安庆止(约自南纬7°至北纬31°)。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区均有发生。它是三化螟卵的重要寄生蜂,能寄生于卵块里层,具寄生和捕食双重作用。在自然界的寄生率后期较高,为控制晚稻螟害的重要因素。据报导,广东海南岛崖县、陵水等县,第三代三化螟卵块每亩达一万块以上,即使不用药,螟害  相似文献   

3.
1963年在湖南沅江及南县选择隣近的种植制不同的五个生产大队,調查对比、分析耕作栽培措施及其他生态因素,与三化螟种羣数量消长及为害程度的关系,探索最經济有效的稻螟防治策略和综合措施。各对比点結果一致証明,在同一地区相距不远的大队間,三化螟发生基数大小的悬殊差別,是决定当年发生数量及为害程度輕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适当的面积(大队)上結合耕作栽培措施相当彻底地消灭三化螟越冬幼虫,不仅可控制第一、二代的为害,且对压低第三、四代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也有明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如能进一步结合夏收灭茬連續压低虫源,更可加強对后期螟害的控制。螟害程度决定于水稻最易受害生育期与稻螟盛发期配合的程度和螟虫发生数量的綜合影响。因此,在农业防治方面,結合耕作栽培措施压低虫源及調节水稻生育期并恶化螟虫的生活条件,均应尽可能的利用。扩种双季稻对三化螟的发生为害有有利和不利的两面。在湘北滨湖稻区的情况下,可以結合双季稻的耕作栽培,連續压低虫源作为控制螟害的一項措施。在种植制复杂的稻区,中稻早栽既可避免第三代三化螟的为害,且可促使第二、三代三化螟更多地集中在小面积的迟中稻或单季晚稻上,有利于集中施药歼灭。稻螟的防治策略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結合重点药治。在种植制复杂的稻区建議采取結合耕作栽培連續压低虫源、調节水稻生育期及恶化螟虫生活条件的各項措施并药治二代桥梁田,对三、四代进行重点药治。  相似文献   

4.
我区自1985年以来,三化螟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越来越重。全年发生三代,以第三代危害最重,损失产量最大。1987年第三代三化螟的螟害率一般田块达1.5—2.6%,严重田块高达15%以上。要控制三代三化螟的危害,重点是拆除三代的“桥梁田”,在连作稻地区,其主要虫源田是连晚秧田。据1988年统计,重螟地区的双林、南浔、织里、升山、常  相似文献   

5.
水稻三化螟乃是我国稻作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量较大,危害严重,在湖北省一年发生四代,尤以第三代为害最重。现谨就1972、1973两年有关三化螟卵寄生蜂的调查结果整理报告如次。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1993年晚稻三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1993年桂林市晚稻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大发生,为80年代以来为害最重的一年。阳朔县植保站于9月14日在定点系统观测区调查第四代卵量,高的达600块/亩,平均为379...  相似文献   

7.
吴振钟 《植物保护》1964,2(3):104-105
安徽省大部份稻田栽种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连作稻也占有一定的面积。一般年份以三化螟为害迟栽中稻造成白穗;以及为害连作晚稻造成枯心苗,损失较重。如果中稻没有迟栽的,螟害损失就会大大减柽。但目前因为有以下三种困难,有一部份中稻不得不推迟栽秧。(1)小麦田,特别是迟熟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调查结果认为,由于水稻抛秧栽培避 过或缩短早、晚稻秧田遇 第一、三代三化 螟卵的机会,致使第一、三代三化螟种群数量下降,从而降低第二、四代三化螟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抛秧地区秧田和本田三化螟的药剂防治次数可以减少。  相似文献   

9.
高明昌 《植物保护》1995,21(1):49-50
三化螟防治效果的变化高明昌(安微省芜湖病虫测报中心站241002)本文根据历年测报资料汇编中三化螟多年第二~三代田间卵块密度和螟害率数据,提出以卵块密度与对应防治后螟害率间的比值变化,表达防治效果的相对变化。定义:百卵螟害率=防治后螟害率(%)÷每亩...  相似文献   

10.
波阳湖区(以下简称湖区)包括25个县市,稻田面积1046万亩,三化螟在湖区一年发生四代,一、三代为害造成枯心苗,二、四代造成白穗。解放后至1986年大发生的年份有19561959、1963—1965、1969—1974年,其中尤以1964年和1974年为特大发生年。1975年螟害开始下降,1980年后,连续七年螟害十分轻微,其根本原因是早、晚二季水稻品种早熟化;春耕灌田和夏耕灭茬进度的加快,以及稻区耕作栽培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恶化了此虫乃以生存繁殖的环境条件,使各代三化螟处于逆境状态。此外,药剂治螟技术的提高亦对控制螟害起了一定的作用。预计今后五年乃至十年内,上述抑制三化螟种群数量增长的基本因素将会有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水稻三化螟在我市迅速回升,据1988年调查,连作晚稻三代三化螟为害率平均3%左右,单季晚稻5.5%左右、严重田块达20%以上,为分析三化螟回升原因,明确春花作物免耕栽培在三化螟回升中的作用,1988年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与步骤1988年11月,选一块三化螟为害严重(白穗率4.80%)全田枯心、白穗团分布均匀的连作稻大田作试验观察田,设 a、免耕大麦(俗称稻板麦)b、免耕油菜(稻板油菜)c、翻耕大  相似文献   

12.
秧田三化螟发生与防治华百里,吴荣根,朱建方,周新林(浙江省湖州市植保站313000)60年代初,我地单季晚稻种植面积较大,是二代三化螟产卵的主要对象田,其田间卵量约占二代总卵量的90%左右,为防治的重要类型田。近年来,耕作制度进行改革,单季晚稻种植面...  相似文献   

13.
谭荫初 《植物保护》1964,2(4):162-162
1963年当水稻三化螟第三、四代先后为害一季晚稻和双季连作晚稻时,在湖南农业科学院农埸进行6%六六六粉剂与6%可湿性六六六毒土治螟药效对比试验。试验是在同一品种、同一环境(上下丘或左右毗连丘,每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摸清在一天内什么时间施药治螟效果最好,于1978年在连作晚稻苗期和穗期防治第三代和第四代三化螟进行了试验。 试验方法:插秧前划成0.1亩的小区并作田埂,各小区栽插兜数相等,随机排列、重复三次,于各代盛孵高峰期施药一次,折合亩用赣南农药厂生产的50%杀螟松乳剂3两兑水100斤用压缩喷雾器喷雾,并设不施药区为对照。防治第三代三化螟于8月10日上午8时、11时、下午3时30分钟和6时施药,待盛蛹后(枯心定局)调查枯心率。防治第四代三化螟于9月15日上午7时、11时、下午2时30分和5时30分钟施药,收割前7天调查白穗率。枯心和白穗均采用全小区普查。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阳市常年种植水稻面积 2 .8万 hm2 ,二化螟、三化螟分别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 ,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作物品种、气候因素 ,以及防治规范化技术的差异 ,三化螟继 70年代之后 ,再次回升到猖獗为害 ,而二化螟的发生又居高不下 ,形成两螟同时大发生的局面。1 发生概况据历史资料分析 ,70年代 ,我市水稻生产以早稻、晚稻、中稻为主 ,二化螟仅为 1代大发生 ,2、3代为轻 ;三化螟猖獗为害 ,年度发生面积 6.7万hm2 ,三代平均 666.7m2 落卵量 2 37块 ,最高为 741块 ,平均被害率超过 1 .0 % ,高达 5 .3% ;1 995年前的 1 5年间是三化螟…  相似文献   

16.
三化螟是融水县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融水县各稻区就已普遍发生为害,并曾出现几起几落的状况。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由于种田科学技术水平与病虫害防治所采取的方法、措施不断提高,即使螟害大发生年份也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作物的安全生长与粮食丰收。但有些年份三化螟在适宜的气候、虫源基数、食料等因素聚集合成下大发生,造成粮食严重损失。1历年三化螟发生时间及各代诱蛾量1·1根据融水县病虫测报站1970~2005年历史资料,三化螟1a发生4代。第1代螟蛾于4月中下旬盛发,幼虫在5月中旬盛孵为害;第2代螟蛾于6月上旬盛发,幼…  相似文献   

17.
三化螟是象州县水稻的主要害虫 ,70年代、 80年代曾一度严重发生。每隔 2~ 3a就有一年为大发生。进入 90年代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三化螟的发生曾趋于减轻。   1999年三化螟发生严重 ,是 90年代最重的一年。发生程度是早稻中等、局部中等偏重 ,发生面积 0 .76万 hm2 ,占早稻种植面积的 45 .6 %;晚稻中等偏重 ,发生面积为0 .99万 hm2 ,占晚稻种植面积的 6 4 .3%。据调查 ,第 2代三化螟卵块密度高的为 12 5 0块/6 6 6 .7m2 ,加权平均为 193块 /6 6 6 .7m2 ,是上年同代卵量的 15倍 ,比前 9a( 1990~ 1998年 ,下同 )平均值增加 46 7.6 %,比…  相似文献   

18.
杀虫双是一种内吸性的高效低毒新杀虫剂。1981年笔者在赣县茅店公社用25%杀虫双水剂对三化螟、稻蓟马、粘虫等稻虫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方法(一)不同施药量试验:防治三化螟分别在三代发生期(防晚稻枯心)和四代发生  相似文献   

19.
简析三化螟灾变规律及其综合治理对策陈玉托杨永雄(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广州510500)三化螟是我省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发生4代,南部地区发生5代,以一、三代为害早、晚稻苗期和二、四、五代为害早、晚稻孕穗至灌浆期为主。苗期受害造成水稻枯心苗,中期...  相似文献   

20.
谭荫初 《植物保护》1963,1(2):70-70
1962年7月初至9月中旬,当三化螟第二、三、四代先后为害一季晚稻和双季连作晚稻时,我们在湖南农科所农场进行6%可湿性六六六拌干细土与拦润土药效对比试验,并总结了大田使用经验。 试验是在同一丘田内划区(每区一亩以上)、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